统编版语文八(上)第6单元 23《愚公移山》第2课时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6单元 23《愚公移山》第2课时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6单元 23《愚公移山》第2课时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6单元 23《愚公移山》第2课时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6单元 23《愚公移山》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课时23愚公移山

CONTENTS

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学情回顾02精读课文03课堂小结04跟踪检测05积累拓展06课后作业071.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重点)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难点)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学习目标《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什么愚公移山的精神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学情回顾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全文共勾画了五幅图画。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1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2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2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3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4段)。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从“杂然相许”中可以看出。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移山的人又老又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委婉,充满关切、担心。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以另一个侧面反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1.阅读第一、二两段,探究下面的问题:分析讨论精读课文(1)“其妻献疑”是不是不愿移山?这是一个细节描写,有两个作用:一是表明愚公此举得人心,开山劳累艰辛,突出愚公一行之坚毅。二是将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2)写孀妻遗男参与移山有什么作用?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智叟的观点是“甚矣,汝之不惠”;他的根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课文探究精读课文(1)智叟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愚公的观点是“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他的根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愚公的观点是什么?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课文探究精读课文智叟立足于现在,愚公放眼于长远;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3)愚公和智叟的看法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课文探究精读课文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感天动地。(1)故事用神话做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课文探究精读课文3.阅读第四段,探究下面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两座山是由“夸娥氏二子”搬走的。但这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要抓住“命”“感”“惧”三个词思考,“命”是谁“命”?是“帝”。“帝”为什么“命”?“帝”是“感其诚”,“诚”是诚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这个“诚”的内涵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帝”为什么会“感”?是因为操蛇之神“告之”。(2)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给谁搬走的?为什么搬走?课文探究精读课文操蛇之神为什么“告”?因为“惧其不已”。“惧其不已”,说明了愚公精神的威力在于长期坚持不懈。由此可以得出:“夸娥氏二子”帮愚公把两座山搬走,根本原因是被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这最后一段既是写了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着力写了愚公精神的伟大,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寓言文体的特点。课文探究精读课文对于愚公移山的壮举,大家会有不同的见解。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你的观点是搬家还是移山?并简要阐述理由。课文探究精读课文观点一:愚公应当移山。愚公移山,是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对生活中的困难毫不退避、迎难而上的表现。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不在于愚公能否移走大山,而在于他那认准目标、矢志不移的精神。另外,搬家是逃避困难、逃避现实,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愚公移山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出入之迂”的问题,也为家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搬家则只能让家乡更闭塞、贫穷、落后,又何谈发展呢?课文探究精读课文观点二:愚公应该搬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精神固然重要,但不能无限夸大人的能力,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移山破坏了生态,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搬家可使自己和子孙免于受苦,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也可以保护生态。此外,搬家还体现了务实之中求应变、应变之中求进取的创新精神。课文探究精读课文这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通过叙述愚公带领众人移山的壮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告诉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课文主旨课堂小结愚公移山移山之因:塞、迂移山过程:决心之大、坚忍不拔移山结局:无陇断焉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板书设计课堂小结智叟的笑、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讲真话,提问题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语气较轻,“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跟踪检测本题源自《教材帮》“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无可救药的老头。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跟踪检测列子小故事列子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是非标准、生活准则也十分明确,其人品道德修养更是高尚。一次,一位列国使者入郑拜访列子时,发现这位自己仰慕的有道之士,竟然经常在饿肚子的情况下,埋头做学问。郑国宰相子阳听说此事,随即派遣官吏给列子送粮食。列子不为所动,拜谢说:“无功不受禄。”使者只得带上粮食返回复命。列子之妻对此困惑不解,列子解释道:“子阳并不了解我的“道”的伟大,只不过想沽名钓誉罢了。”后来,事实正如列子所料,不久人民作乱杀了这个叫子阳的高官。列子如果当时接受了馈赠,为其所用,肯定也难免于祸。积累拓展一、晋人张湛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你认为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哪一句而言的?其中的“理”和“志”分别指什么?是针对“河曲智叟亡以应”这一句而言的。“理”指的是山不再增高,而子孙繁衍,生生不息,只要世世代代坚持挖山不止,总有一天能将其铲平。“志”指的是搬走大山,天堑变通途,造福后代的抱负。课后作业本题源自《教材帮》二、你觉得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见卓识的令人尊敬的智者。课后作业三、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愚公移山的精神指:(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2)具有坚持不懈、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