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国学发展报告_第1页
当代中国国学发展报告_第2页
当代中国国学发展报告_第3页
当代中国国学发展报告_第4页
当代中国国学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国学发展报告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的意思是指以国家为单位设立的教育机构,是官办的学校,即“庠序”。其后出现的“太学”“国子监”等,则是与乡学相对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出现的“中国学”,则涵盖西方近代以来的汉学研究与西方对当代中国的研究,是出于系统解释与研究中国文化的意旨而提出的概念。国学所涉及内涵颇多,文学、艺术、医学、武术、礼仪、音乐等尽归其中。本报告重点梳理2010~2013年国学发展基本状况,并力图由此说明:如何培养国人研究国学的兴趣,发展健康国学,是一个十分重要且紧迫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部门、各主体的共同参与。只有大家通力合作,共同配合,国学传播才能顺利进行,国学才能再现辉煌。一2010~2013年国学发展的基本状况1.国学研究与教育机构国学研究与教育即探索研究如何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发扬和传播。当前的国学教育主要是一些教育研究机构通过教学的方式实现国学的传播。截至2013年我国已在甘肃、广东、安徽、山东、湖南、湖北、山西、江西、北京、江苏、浙江、重庆、辽宁、上海、福建等部分省市建立了国学研究机构,下面是国学教育研究机构一览表(见表1)。表1国学教育研究机构一览表续表另外,还有一些民办国学机构,例如2002年上海创办的孟母堂,2005年苏州创办的菊斋私塾,2005年武汉创办的秋水书院,2006年南京创办的金陵国学馆,2006年天津的“明德国学馆”,2006年在香港成立的中华国学研究院,2008年成立的“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以及2009年成立的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等。国内高等院校至少开办有近百个国学社,下列是部分高校国学社列表(见表2)。表2部分高校的国学社同时全球有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1]此外在香港、台湾乃至国外也设有国学教育研究机构。2.国学论坛(研讨会)随着“国学热”的再次掀起,学术界关于国学发展的研讨会及论坛也在各省市如火如荼地陆续展开。仅2008年学术界就召开了158次研讨会或论坛;此后的四年中颇具代表性的国学论坛(研讨会)见2010~2013年代表性国学论坛(研讨会)一览表(表3)。表32010~2013年代表性国学论坛(研讨会)一览表3.国学研究代表性论著国学包罗万象,近几年来有关国学研究的著作也层出不穷。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研究论著见2010~2013年部分已出版国学经典读物表(表4)。表42010~2013年部分已出版国学经典读物续表4.媒体与国学媒体与国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为国学走向现代化架起了一座跨地域超时空的桥梁。下面是部分与国学有关的媒体杂志(见表5)。表5部分与国学有关的媒体杂志续表据了解,2011年仅10月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9家中央主要媒体新刊(播)发文化新闻报道就达420余篇(条)。另外,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及民间文艺等电视节目和外宣片及专题展览也为国学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2010年外联局制作了13部多语种外宣故事片和27部多语种专题片,发往100多个国家的240余个中国驻外使领馆和文化中心。2010年外联局将“中国传通网”和“中国文化网”改版合并成中英文版并存。[2]各地区媒体与国学发展的关系也十分紧密,例如黔南州。黔南州是贵州省南部的一个自治州,据《黔南州文化建设调查报告》,2010年黔南州有各类新闻出版业经营单位468家,已建成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340026个台站,联合或独立拍摄了34部电视专题片,共有群众文化服务机构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5个,公共图书馆13个。[3]5.国学活动随着“国学热”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各类国学文化活动也相应地在两岸三地及海外展开。2009~2012年四年时间里举行的国学文化活动及节日数不胜数。据《中国文化年鉴》(2011)统计,2011年经文化部批准的两岸三地交流项目达3000余起,涉及万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与非洲各国的文化交流项目共35起,涉及近400人次。其中出访20起,246人次;来访15起,139人次,并与塞内加尔等国签署了新的文化合作协定执行计划;2009年经文化部审批的与欧亚地区文化的交流项目共计77起,涉千余人次,其中出访42起,600余人次,来访35起,近500人次;部级团出访6起,来访6起;签署7个两国文化合作执行计划,2个会议纪要。[4]国学活动中有代表性的除了祭孔活动,祭炎帝、皇帝仪式,祭老子仪式之外,还有许多大型跨地区的国际性活动(见表6)。表62010~2012年部分国学活动另外,高校晨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据《2008秋季学期全国高校青年晨读部分情况简介》得知,全国共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近180所高等大专院校积极响应晨读倡议。其中能够在校内持续开展晨读的有近110所高校,持续开展晨读并与省内其他高校联合的有40余所,其中“211工程”院校近60所。二2010~2013国学发展基本状况的评估(一)国学发展对当代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近年来,“国学热”仍然在持续升温之中,并对当代中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首先,它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了民族精神。广义的国学即指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研究、宣传及普及无疑加深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人们进一步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国学也有密切联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当继承国学中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系列优秀品质:深厚的爱国主义情结,牢固的民族凝聚力,高尚的民族正义感,独立自主的民族主体精神,爱好和平与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特质,等等。这些方面是我们需要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的精华部分。不过,国学中也存在诸如突出尊卑等级、缺少平等观念、忽视独立人格等方面的缺陷。因而,我们又应对国学中过时的内容进行解构。民族精神本身就不是僵化不变的,对待民族精神,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要根据时代特点对民族精神做出新的概括和总结。其次,国学的研究、宣传与普及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德行修养。国学中蕴含了丰富的有关人的德行修养方面的思想资源,学习国学,尤其是研读传统儒家经典著作,能够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人性以及如何为人处世等问题,从而提高德行修养、健全人格、完善人生。再次,国学的研究、宣传与普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所裨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要对国学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转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建设,都不可抛弃固有的文化传统,否则就会丧失自身文化的特质。国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母体”。(二)国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学研究与教育机构鱼龙混杂当前我国的国学研究与教育机构尽管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发展状况却参差不齐,部分研究与教育机构的现状令人担忧。从国学研究方面来说,目前有关国学的研究课题大多集中于先秦诸子百家、宋明理学等,“扎堆”研究的现象比较明显,许多有价值的国学研究领域鲜有人涉及。同时,一部分研究者国学功底不深厚,研究能力不足;还有一些研究者从自己所学专业或研究方向出发,将国学知识牵强附会于各个专业或研究方向,无法对国学进行全面把握。从国学教育方面来说,有的宣讲者利用受众对传统文化的懵懂和陌生,一味传播国学中好的方面,对国学中的糟粕部分则避而不谈;有的宣讲者未能把自己的研究课题与社会大众的需求、当代人的生存困惑结合起来,体现不出时代精神与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此外,目前国学教育未能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也差异很大。国学教育在深入社会基层方面也做得不够,多数教育活动仅局限于省会大城市或地级中等城市。民间国学教育机构的力量十分有限,缺乏资金来源,参与者少,生源稳定性差。2.国学教育的商业化趋势大凡是勃兴一时的事物,必然会与商业挂钩,国学也不例外。近几年来,随着国学的再度流行,商人们也开始积极思考怎样将国学利益最大化。现在社会上各色“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私塾教育”及很多所谓的“国学大师”“学术超女”“文化明星”,将中国智慧与财富利益挂钩,使其本来的价值意义逐渐丧失而变得娱乐化、商业化、低俗化。此外,娱乐节目的火热开展,使缺乏娱乐性、创新性,“不接地气”的传统文化节目遭到排挤。借助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本身是无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学传播是有利的,但长远看却是弊大于利。3.大、中、小学国学教育中面临的困境(1)国学教育在小学的困境。“国学热”方兴未艾,引起了国人的热爱,因而让孩子“读点国学”的观念扎根父母们的心底,许多父母都为孩子购买《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出版物,还为孩子报名各种国学兴趣班。据上海问学堂曾提供过的一组数据: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0~13岁的儿童大约有2500多万人在学国学。各地中小学校也开始讲授国学经典,学生不求甚解,只求能熟读成诵(浙江宁波一小学推荐的国学经典篇目见表7)。“灌输式”教育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表7宁波一小学语文诵读篇目(2)国学教育在中学的困境。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古文功底,对他们来说,阅读《三字经》《论语》等已具备一些基础。于是教育者在编排书目时,便开始重“量”而不重“质”,大量选择晦涩难懂的篇目且诵读篇目激增。据2010年统计,在义务教育新课程中,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增加到240篇,古代诗文作品在初中、高中语文教材选文中分别约占35%和45%。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为应付考试,急于背诵,未能真正消化所学知识。教学形式单一,多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法,即老师主讲,学生记笔记,缺乏讨论、实地考察等有效教学途径,难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学着重于知识传播,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育。(3)国学教育在大学的困境。高校作为文化的引领者,在国学传播过程中应积极带头,做好领头羊的工作。大学生的国学教育与中小学生国学教育相比,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尽管国内各大高等院校已建立国学研究机构,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国学教育课程,例如北京大学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武汉大学实验班开始招收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采取6年制本硕连读的方式,200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但是,国学通识课程设置仍然未能在高校得到妥善处置。关于国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争议至今也仍然未能达成共识。对于“国学学科”如何开设课程,课时如何确定,内容包含哪些等均未能确定。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开设国学通识课程,但其课程内容划分笼统,具有随意性。同时,由于课时少,学生文化底蕴不深,国学课程所能发挥的实际效果不太理想。虽然部分高校如北大、清华、武大、中大、深大等,也陆续兴办“国学院”“国学班”,至今,已有十多所高校开设本科“国学”专业教育,但是国学学位的申请仍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国学与文史哲的重叠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国学学位获批,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将何去何从?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院长黄朴民曾坦言:“国学的边际没有弄清楚,哪些是必备的东西,哪些是专长的东西,专与博的关系怎么处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课程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只能是有什么人开什么课。”三中国国学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国学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用12对范畴、24个字简要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价值需求和价值理想,能够凝聚人气,对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贯穿于当代中国国学发展的始终。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当代中国的国学发展才不会偏离正确的价值方向。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理念的对接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二)国学教育主体应传递正能量1.国学专家。国学若要获得健康发展,首先得有一批资深的国学大师或专家。这些大师或专家应国学知识积淀深厚,研究成果丰硕,且勤力培育新生力量,薪火相传,可成为当代国学发展的领头羊。当然,国学大师不可只作高深的学术研究,他们应同时具有传播国学的热忱,肯放下身段,引导民众学习国学知识。2.教师。当代国学的普及工作也离不开在一线课堂授课的国学教师。国学之所以难以在大、中、小学顺利开展,主要原因便是师资队伍匮乏,教导语文或文学的教师们教学素养及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国学知识,甚至失去学习国学的兴趣,导致如今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胜过学习国学。因此,必须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与考核,提升其国学素养。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方言研究、成语辨析、课堂辩论、图片展示、视频教学、实地参观、请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一改以往单一死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增加师生交流,多鼓励少批评。教师在教授古文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注意断句、语气,还需客观地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根据时代要求把握传统文化。例如《弟子规》注重长尊幼卑的伦理关系,这与现代自由公民的权利、人格平等有些不合,如“父母命,行勿懒”,如果是父母让我们做些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我们也必须做吗?3.青少年。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寄托者,肩负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学习国学的主要群体。当前我国的部分青少年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重视实际功利而轻视个人的心性修养。通过国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扭转此种倾向。但是青少年接受国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这就需要家长加以正确引导、学校合理设置课程、社会适时组织活动,共同推动针对青少年的国学教育。其具体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学校可在教室、图书馆、自习室等悬挂圣贤画像,张贴圣贤语录和箴言,设置先哲雕塑,带领学生参观省、市博物馆等,以各种方式提高青少年学习国学的兴趣,传递国学的正能量。青少年自身也应该自觉多读国学经典著作。青少年在学习国学时必然有诸多不解之处,应该多与同学、老师探讨交流,互相启发,擦出思维火花,否则“独学而无友”,长此以往必“孤陋而寡闻”。同时,读国学经典著作并非意味着迷信国学,多读书多存疑,许多大智慧往往由存疑开始,学贵知疑,存疑为破疑之本,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疑者,觉悟之机也”。4.政府。虽然许多国学班、国学社的开设并非政府主导,但是当代国学的健康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近几年国学活动主体呈现出全民参与性和官民联合性,无论是在文化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政府的主导意识都在加强。政府可联手学术界,共同把我国传统文化精华推向社会,形成政府主导、民间广泛参与的格局。5.企业家及其他主体。国学教育对包括企业家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是有价值的。企业家、国家干部等社会精英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一样,有时也会深陷人生的困境和艰难的抉择中,国学智慧能让他们获得清净、淡泊的体验,让他们远离急功近利与浮躁喧嚣。企业家也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需要有企业良心,办良心企业,在事业取得成功之时也对社会给予回报。接受国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三)高度重视学校的国学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是国学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国学推广与普及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学校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活动,并妥善处理好相关事宜。一是应合理设置国学课程,恰当定位课程目标,妥善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并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二是应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应的国学教材,教材难易程度适中;三是可借助学校的已有设施如黑板报、广播等传播国学,并定期举行诗文朗诵、戏曲欣赏、礼仪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四是可尽可能地为学生免费派发国学经典书目或纪念物,倡导以礼尊师、以礼待亲,并落到实处;五是高校可征集义工,并派入各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四)借助媒体及相关的文化产品传播国学媒体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可以用无孔不入来形容。国学传播也应借助各种媒体。比如,网络这一媒体传播的速度最为快捷,借助网络媒体来传播国学,其时效性是最好的。网络媒体传播的途径逐渐趋向于多样化,除了设置专门的国学网页之外,还可以在各个网站设置一些国学官方微博、国学讨论群等让广大网民参与讨论互动,发表自己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再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忽视,国学传播同样要重视这些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可播出与国学相关的节目,而报纸杂志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