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研究_第1页
当前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研究_第2页
当前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研究_第3页
当前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研究_第4页
当前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研究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作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关心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和保障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公正与和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全局。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关心和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随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序推进,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必须看到,在着力维护农民工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政治权益的同时,农民工文化权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民工文化工作还存在重视不够、体制不顺、责任不清、保障不力、针对性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民工文化权益仍然缺乏制度性保障。特别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对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加强对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显得更加迫切。本文拟从分析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的现状入手,通过对目前农民工文化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探寻建立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良性有效机制的路径。一当前我国农民工文化工作的现状及特点“十七大”以来,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序推进,各地文化行政部门把农民工文化工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工作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使农民工文化工作呈现出不断完善、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农民工文化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专门强调要“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农民工活动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办社图函〔2006〕388号),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把活跃和繁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纳入小康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纳入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服务和管理的基本范畴,纳入文化工作者责任和义务的基本范畴。地方各级政府也紧紧围绕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发挥公益性文化机构作用,不断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增强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程度。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形成,特别是城镇街道、社区图书馆(室)和文化馆(站)等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民工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都把面向农民工的服务列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了免费开放力度,为农民工提供图书阅览、文化娱乐和职业培训等服务。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为农民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近年来,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运用流动文化阵地和数字文化阵地,广泛开展送图书、送电影、送演出、送讲座到企业、进工地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了更加便利、更加贴心的文化服务。深圳市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或工业区建农民工图书馆,根据工业区行业性质配备相应图书,并根据农民工工作时间特点安排图书馆开馆时间。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农民工提供网上阅读、影视播放、知识讲座、信息查询、技能培训等文化服务,帮助农民工提升文化素质,增强就业本领。上海市结合世博契机,启动了“迎世博上海农民工基本素质教育培训工程”,依托东方社区信息苑文化服务平台成立公益性网络学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和服务,一年内共培训农民工200余万人次。关怀农民工子女,开展面向农民工子女的文化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举家外出农民工3071万人,约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20%。农民工举家进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城市。但是受户籍制度制约,随流子女难以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文化教育。为了帮助农民工子女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许多地方文化机构开展了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免费文化艺术服务,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够享受和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广州、中山等市文化馆举办的“少儿爱心艺术培训班”,贫困农民工家庭、单亲农民工家庭子女可获优先录取;佛山市举办“寻梦佛山”外来务工子女艺术和阅读夏令营,专门针对外来务工子女开展文化活动。加大对农民工文化团体的扶持力度,培育农民工的文化主体意识。近年来,各地文化行政部门鼓励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队,吸纳有专长的农民工加入,使之成为农民工开展文艺活动的新载体。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艺术团就是一支由“新昆山人”组成的民营文艺团队,搭建了“青春大舞台”,送戏进企业、进工厂,与企业员工一起登台表演,一直以来活跃在昆山的企业、街道、社区大大小小的舞台,深受昆山广大外企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喜爱。完善扶持奖励机制,加大对农民工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东莞市自2004年起,设立了共计500万元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艺术奖励专项资金,制定了《东莞市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学艺术奖励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让以农民工为主的所有“新莞人”与本地作者享有同等的受扶持、奖励的权利。鼓励社会参与,努力创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各地积极鼓励用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农民工文化工作,采用政企共建、购买服务、委托承办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北京的“工友之家”、杭州的“草根之家”、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艺术团等社会组织,以外来打工者为服务对象,多次组织公益性大型文化活动,在农民工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力,深受农民工欢迎。深圳市还积极探索与用工企业共建图书室、电脑活动室等文化设施,为农民工就近使用文化设施、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二农民工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体制不顺,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缺乏制度化保障我国长期实行的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制度体系是导致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制度性根源。城市户籍作为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凭证,使农民工在文化、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完全平等的待遇。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大、可替代性强,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被动接受低廉的劳动报酬、超常的工作强度、缺失的劳动保护等,使农民工文化权益缺乏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保障。(二)重视不够,农民工文化工作尚未形成常态化机制各级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以及企业、社区等对农民工的文化工作尚未给予足够重视,没有真正把农民工文化工作作为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一些工作往往带有应景、随机色彩。农民工用工单位大多对农民工文化生活重视不足,没有把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统筹考虑,不能满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作为城市最基层的组织,社区对辖区内农民工文化生活关注程度不够,农民工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三)责任不清,农民工文化工作缺乏有效统筹随着农民工问题的日益凸显,各级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妇联、共青团、工会及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均参与和组织了一些农民工文化工作,但是,各部门在农民工文化工作方面的角色定位及职责任务不明晰,农民工文化工作缺乏统筹协作,尚未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四)保障不力,人、财、物投入亟待加强“十一五”以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虽然持续增加,但没有将辖区内农民工文化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统筹考虑,所开展的农民工文化活动大多是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专门拨款,农民工文化工作缺乏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基本按行政区划和户籍人口来配置,造成部分外来人口密集的街道或社区设施负荷过大。此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仍然十分薄弱,各类人才严重匮乏,不能满足农民工和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五)针对性不强,现有文化服务尚不能满足农民工特有的文化需求由于对农民工文化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农民工文化工作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一方面,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的文化活动总量不够;另一方面,很多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农民工群体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特有的文化需求。部分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服务仍以单向的“送文化”模式为主,农民工的文化参与明显不足。(六)宣传不到位,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特性认知不足尽管目前各地已经规定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要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公众开放,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对于已经开展的面向自身的文化服务了解不够,依然存在“心理门槛”,很少主动享受这些公共文化服务。此外,社区文化在农民工群体中的知晓率也不高,大部分农民工对社区内推出的免费公益性电影、文化演出、培训讲座等信息不太了解,对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普惠特性认知不足。三建立农民工文化工作长效机制(一)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民工文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常住地政府的主体责任。常住地政府是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将农民工文化工作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农民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服务对象。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公益性文化单位要根据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特点,为农民工提供素质教育、信息服务、文艺鉴赏等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继续加大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力度,充分发挥其在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方面的主体骨干作用。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农民工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将农民工文化服务纳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考核体系。推进重大农民工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以实施重大农民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提高对农民工群体的覆盖程度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进“两看一上”(看报纸、看电视、有条件的能上网)工程,解决农民工基本文化需求;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服务力度;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有基层服务点在社区、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开展农民工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工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工作,使之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二)以城市社区为主要平台和载体,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城市社区要以常住人口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的规模、特点和文化需求,规划建设和优化配置社区文化设施和服务,构建以社区文化设施为依托的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完善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农民工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设施,保证农民工与社区居民具有同等分享社区文化设施的机会与权利。提高农民工文化活动参与能力,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城市社区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鼓励和吸引农民工利用城市广场、公园开展歌舞、健身等文体活动;促进农民工与社区居民的交往,消除农民工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心理隔阂,改变农民工文化交往的封闭性,促进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社区生活。(三)鼓励和引导用工企业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督促用工企业加强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指导,抓紧研究与企业共建农民工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农民工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将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提升企业开展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自觉性。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使农民工有时间、有精力参与文化活动,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文化参与权。鼓励用工企业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用工企业积极开展农民工文化工作。大型制造企业、工业园区、工矿区等农民工生产生活密集区应参照本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配套建设固定文化设施,建筑工地等农民工临时性聚居区配置临时性文化设施或提供流动服务。用工企业要配备文化管理人员,提高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保障文化服务质量,确保农民工文化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