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_第1页
广州市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_第2页
广州市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_第3页
广州市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_第4页
广州市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广州市文化发展分析与2009年预测

一2008年广州市文化发展分析(一)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2008年4月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广州市文化局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15个改革实施方案,并上报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现已全部得到批准并将实施。1.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广东省木偶剧团、广州歌舞团、广州杂技团分别改制为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分别成立“艺术中心”,负责管理原剧团未受聘和离退休人员,确保改革推进中文化队伍的稳定和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合并成立广州粤剧院,保留广州粤剧院、广东音乐曲艺团、广州话剧团、广州芭蕾舞团的事业体制,组建广州粤剧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音乐曲艺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广州芭蕾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使之成为新型的文化市场主体,探索面向市场、有利于艺术繁荣和发展的艺术院团改革路子。上述公司均于2008年12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2.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全面展开广州市美术公司、广州市演出电影公司、广州文化发展公司和广州文化广场等经营性事业单位将转制为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难以为继、历史负债沉重的新时代影音公司将实施破产,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3.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合理调整艺术院团的布局结构,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将合并成立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广州画院、广州书画研究院将合并成立新的广州画院,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增强实力。推进市属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市一级除保留部分市属主体馆之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其余博物馆、纪念馆分批分期下放所属区政府管理。(二)精心策划,培育品牌,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各级文化部门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现代化大都市建设,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性、品牌性大型文化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1.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各级文化部门组织开展了红线女粤剧艺术作品展演、“春暖我家”博物展、市属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三十个春天”音乐会、群众音乐舞蹈精品晚会、首届穗港澳舞蹈会演、图书展、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我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百姓讲坛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多角度地展示了广州3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2.第13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本届艺博会由广州市政府和中国美协主办、广州市文化局承办,于2008年12月11日至15日在广州市举行。本届艺博会继续在“高品位、高质量、高规格”和“国际化、精品化、市场化”上下工夫,在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名艺术家上万件艺术品参展,场内交易、签约及意向成交合计3000多万元,为历年之最。3.第5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本届粤剧节于2008年11月10日至16日在我市举办,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共88个粤剧社团在我市上演了近200台剧(节)目,期间还组织开展了优秀粤剧剧目评选、粤剧理论研讨会等活动,集中展示了四年来粤剧艺术理论、创作与展演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也展示出粤剧艺术在海内外华人中薪火相传的新风貌。4.“四进社区”群众文艺大会演活动这是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广州市文化局主办的一项“文艺进社区”系列活动,包括“万人同唱文明歌”、“千场展演进社区”、“百台精品展风采”等系列活动,全市200多支群众歌咏队伍、10万人(次)参与,共演出1300余场,观众100多万人(次),激发了广大市民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向往与认同,大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活动得到中央文明办领导的首肯,并做出批示:“广东(广州)文艺进社区不仅真抓实干,而且规模宏大,且组织十分有力,是很好的典型,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5.第4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总结前三届举办经验的基础上,本届文化节内容更加丰富,观众共有67万人(次),总收入同比增长18%,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荣获中国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此外,还举办了中国(广州)新年音乐会、广州站奥运圣火传递晚会、“广州·上海演艺文化”展示月、中国(广州)大学生戏剧节、大学生走进剧场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第9届中国艺术节方案策划、引进剧目等筹备工作。(三)以人为本,以文惠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各级文化部门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1.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努力推进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整治工程和南越王宫博物馆一期建馆工程,争取2010年前完成。扎实推进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等全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在内部功能设计、设施配备和运营管理招标等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广州文化中心(太古汇)项目签署补充协议,使面积增加13000平方米,地下和地上面积分布合理,实现我方利益最优化、最大化。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广州沙河顶艺术苑综合楼主体建筑已经完成。蓓蕾剧院改造建设已经完工和开业试演,并作为市属表演艺术院团的演出基地。海珠区潘鹤雕塑艺术园如期开园。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筹建成立了东方美术馆(广州画院展创中心)。从化图书馆新馆、增城图书馆、黄埔文化中心建设得到加快推进。荔湾区文化大楼改造工程、洪秀全故居环境保护与展示扩建工程、广州民俗博物馆、花都文化艺术中心、南粤先贤馆工程、十香园修缮二期工程、广州海事博物馆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少儿馆海珠分馆实现全天开馆。市群艺馆海珠分馆也将近日开馆。萝岗区、南沙区新建区制订规划,加大投入,按照有关标准建设文化馆、图书馆、街镇文化站、村居文化活动室,弥补了新建街区文化设施建设的不足。市、区、镇建文化馆(站)100%达标,文化站特级站、一级站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广州市分中心、各区支中心和街(镇)163个基层服务点建设全部完成。2.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大众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免费放映电影、向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开放博物馆、送戏送书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节假日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了“都市热浪”、公益文化春风行、重阳节系列文化活动、乞巧文化节、穗港澳粤剧日等全市示范性公益文化品牌活动,组织实施了荔湾区百场粤剧进校园、海珠区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绚丽天河”、越秀区粤语“讲古”、南沙区水乡文化节、萝岗区香雪文化节、番禺区农民文化节、增城音乐文化节等“一区一品牌”的建设工程,呈现“天天有安排、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高潮、处处有亮点”的生动局面。发挥文化站的阵地作用,打造出六榕街、沙面街、华林街、逢源街、龙洞街等一批特色文化社区。花都区、萝岗区等地电影放映“2131工程”推进得力,实现全年每月每村放映1场数字电影。市群众艺术馆继续做好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免费艺术培训工作。抓好岭南历史文化题材创作活动,掀起群众文艺创作的新高潮,《卫士》等9个节目在广东省音乐舞蹈花会上获得5金4银的好成绩;在全国首届民歌合唱会演中,广州市获得3个金奖。3.图书馆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率大幅提高,构建起市、区两级图书馆本馆、分馆、联合分馆、图书流通点、村级图书室、汽车图书馆相结合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如广州图书馆新建11个村级图书室,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边远郊区开设了6条汽车图书馆服务线路。“羊城之夏”、“4·23世界读书日”、“书香羊城”、“羊城学堂”、广州文化讲坛等各项阅读推广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阅读氛围。此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考核不断规范。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制定量化管理和考核指标,要求各文化馆每周向群众开放时间不低于48小时,每年免费为群众演出、举办各类活动50场(次)以上。通过规范管理、量化考核,大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面向市场,开拓创新,文艺事业稳步发展继续实施精品战略,积极探索艺术生产和营销的新机制,各专业艺术院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1.推出一批文艺新作杂技《英雄小子——升降软钢丝》获得蒙特卡罗国际杂技节比赛“金小丑”奖,实现广州市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各专业院团推出了一批新的文艺作品。木偶剧《八层半》、粤剧《三家巷》、《广州淘金人》、芭蕾舞剧《人间有情》、广东音乐精品音乐会《东方天籁》、音乐舞剧《岭南行走》等新创文艺作品相继首演。其中《八层半》、《三家巷》荣获第10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2.努力促进精品展演杂技剧《西游记》参加“广州·法兰克福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纪念活动演出,反响热烈。音乐剧《星》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这也是中国音乐剧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次演出。粤剧《刑场上的婚礼》边演边改,渐成精品佳作。《跟我的前妻谈恋爱》等都市情感话剧以及面向少年儿童的《孙悟空大战六耳猴》等木偶剧深受观众喜爱。《梦红楼》等芭蕾剧目还先后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巡回商业演出。3.大力加强文艺研究《粤剧大辞典》终于出版。粤剧名人名曲抢救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广州起义暨广州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雕塑群”创作。《用一生去忘记》等一批优秀戏剧文学作品与读者见面。《小艺术家》杂志获“第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获香港世界华商投资基金会颁发的“第十届世界杰出华人奖”及美国加州圣格拉斯加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五)传承文脉,科学利用,文化名城影响深远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日益得到彰显。1.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宣传活动影响广泛围绕2008年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主题,从5月17日至6月14日,广州市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宣传活动,万木草堂在遗产日当天开始向公众开放;5月18日、6月14日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观众人数达6.8万人(次)。各项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2.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广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并进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完成《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14卷丛书编审工作。第七批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报送市政府审批,成功申报9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沙面建筑群文物保护调研,为沙面建筑群保护提供了依据。配合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完成考古勘探面积73.5万平方米,出土文物2000余件。配合做好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完成广州市近现代仓库码头等旧址保护方案和合理利用的控制性规划,完成辛亥革命纪念馆项目建议书、科研报告以及粤一师、平和大押、东平大押、南汉二陵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规划。逐步完善小洲村、黄埔古村、横沙书香街等引导性保护和利用规划。《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荣获“世界大都市奖”第二名。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性文献《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已交付出版;举办西汉南越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积极开展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宣传。全面完成广州市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普查发现500多条原始线索、96个有价值的项目,《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2006~2008)》即将交付出版。建立了市、区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体系,公布了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岭南古琴艺术等8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红线女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目前广州市共有1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25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有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19人。国家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粤剧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博物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08年,举办专题展览116个,总参观人数287.4万人(次),同比增长8%,举办社区、校园巡展21个、96次,市属博物馆征集文物33799件,市文物总店向博物馆提供藏品31件;推出“周恩来生平史迹展”、“2008广东抗冰救灾春运攻坚纪实展”、“居巢居廉绘画展”等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展览。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余市属博物馆及中医药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通过与学校共建、送展进校园和社区、发展志愿者讲解队伍等方式,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显现。努力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目前市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农讲所旧址纪念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三·二九”起义指挥部纪念馆已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社会效益显著,观众人数是上年同期的2.3倍。(六)规范管理,加强引导,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一年来,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努力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与建设。组织开展文化市场奥运保障行动、文化市场安全专项大检查,检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836家(间),查出并及时整改安全市场隐患49处,实现广州文化市场的平稳运行。启动广州市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倡导守法经营、行业自律,促进了娱乐业市场秩序的好转。广州市文化娱乐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制度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网吧长效监管机制,制定网吧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布局,将连锁网吧的日常监管工作下放各区(县级市)文广新局管理,并落实打击黑网吧责任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引导与服务。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有效提高了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长隆、文化星城等国家、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批国有和民营的文化企业正在发展壮大。国际信义会馆、广州设计港被授予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称号。局属经营性文化单位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积极拓展业务、谋求发展;广州市文物总店构建展销、拍卖、鉴定、咨询等业务平台,积极拓展市场。(七)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级文化部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政风行风评议为抓手,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工作效能。1.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广州市文化局通过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开展调研,分析查找影响和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探寻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广州市文化局调研成果《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荣获2008年全市解放思想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紧紧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文化工作的重点、难点,致力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新一轮文化建设科学实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纪律教育月学习、主题征文等活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深化治理商业贿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长效机制。2.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文惠民”为主题,组织开展评议活动。在评议中,广州市文化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门评议,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行政行为、业务行为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查找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边查边改,务求实效。先后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暂行办法》、《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信访工作制度》等11项制度,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18件,办理提案、建议共55件,满意率为100%。加强局机关办公自动化、政府信息公开、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牵头工作任务,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测评的材料整理工作,做好亚运城市行动计划中《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计划》等6项计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健全文化宣传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文化宣传阵地;适应网络宣传的新形势,推进广州文化信息网改版和内容建设;策划羊城国际粤剧节、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重点文化活动宣传报道;编辑出版了36期《广州文化简报》,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舆论环境。经过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文化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以79.5的高分通过。3.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办法,健全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探索建立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组织参加清华大学广州市群众文化专业高级人才研修班,承办国家文物局第二期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保护管理培训班,组织举办文物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等培训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4.老干部、工青妇和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开展“为了党旗更鲜艳”系列活动。组织举办局系统第七届职工运动会,活跃局系统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组织发动文化系统开展各种形式募捐活动,共筹得善款900余万元捐助四川地震灾区,文化工会被市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工会”荣誉称号。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工作扎实有效。局系统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考核达标。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工作注重以日常监督、预防为主,排除隐患,确保了文化系统队伍稳定。二2008年广州市文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回顾过去的一年,文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体制机制仍是制约文化发展的瓶颈,目前改革尚无成功的模式可资借鉴,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2)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和布局水平虽不断提高,但与之相配套的软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3)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虽不断丰富,但从政府供给角度考虑得多,从群众需求角度考虑得少,供给与需求还需有效的对接。(4)文化产业规模虽不断扩大,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虽不断取得新进展,但在保护的整体规划与局部落实、预防与监管上,还需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三2009年广州市文化工作预测2009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关键一年,也是喜迎国庆60周年、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要一年,做好2009年的文化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9年全市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迎接亚运会、筹备“九艺节”为契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大众、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推动广州文化建设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进一步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成为引领全省文化发展的“首善之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大众、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完善和优化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一是加快推进全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南越王博物馆环境整治、南越王宫博物馆建馆工程建设,完成沙河顶艺术苑艺术综合楼、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项目建设任务,推进辛亥革命纪念馆、东山剧院(动漫大厦)的筹建工作,加强对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广州文化中心(太古汇)项目建设的监管,做好广州歌剧院的经营管理工作,加快“九艺节”有关场馆的建设与改造。二是打牢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基础。填补社区和村未建文化室的空白,实现全覆盖,形成社区“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圈”,满足市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三是加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基层服务点建设,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着力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2.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一是广泛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继续办好“公益文化春风行”、“都市热浪”、“羊城之夏”、“羊城学堂”等全市性公益文化品牌活动;坚持“一区一品牌”,立足基层和社区,举办特色鲜明、群众认可、效果突出的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文化社区示范点。二是坚持开展“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活动。采用政府采购、补贴等方式向城乡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艺术院团、影剧院面向低收入群众每年安排一定场次的低票价演出和免费放映;积极推进电影放映“2131工程”,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向农村地区的图书馆配置流动图书车,实现全市图书馆馆外服务点超过400个的目标,加快推进图书馆通借通还等惠民便民文化服务。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和经费保障,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艺术院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剧场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质量标准和绩效考评机制,把经费投入与提供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直接挂钩,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积极推进《广州图书馆条例》立法工作。(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2009年是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的一年,各改革单位要按照市“文改”领导小组的批复,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方案的实施。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工作进度,把原则要求和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一要做好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后续工作,遵从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艺术规律,通过市场化运作,真正转换机制,激发文艺院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机和活力,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改革财政投入方式、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机制,从过去的“人头费”拨款转为购买服务、支持艺术创作以及奖励优秀作品和优质服务。二要深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重点是人事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推行合同聘用制、人事代理制、岗位管理制和绩效工资制,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对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同时,加快推进博物馆管理下放工作。三要推进市美术公司、演出电影公司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成新时代影音公司破产工作。四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以法治文和政务服务水平。推进文化信息化建设,制订规划,整合资源,提高电子政务工作水平,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以广州文化信息网为平台,加强文化宣传,使文化工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文化发展成果真正与民共享。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以人为本,做好全面细致的思想政治和政策解释工作,确保队伍稳定;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以改革促发展的目的。(三)树立城市文化品牌,精心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广州城市文化形象1.保护与建设并重,逐步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体系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加大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力度,促进广州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和活态延续。一是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修复越秀山的明代古城墙,加强沙面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老字号的保护与利用,加快整治广东咨议局旧址周边环境。全面完成广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的实地调查工作,并严把普查质量关。二是加强对博物馆的行业管理和指导。抓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按博物馆等级评估要求,全面推进博物馆陈列展览升级,强化公众服务功能。鼓励支持民办博物馆和民间文物收藏,推进行业博物馆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名录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办法,落实传承保护措施和传承人保护计划,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开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和名录、传承人数据库。推动全市古籍普查工作。2.扩大广州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一是抓好文化品牌。办好第7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14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第5届广州民俗文化节、中国(广州)新年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要认真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抓好文艺创作。加强艺术院团的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艺术院团文艺精品的创作能力。重点抓好创作一批反映人民现实生活、讴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新中国60周年伟大成就的文艺作品,为2010年第9届中国艺术节储备优秀的“专业”与“群文”作品。启动重点剧目杂技剧《水浒》的创作,对近期创作的基础较好的作品不断进行修改和锤炼。三是抓好文艺展演。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演出营销新机制。蓓蕾剧院开业试演,努力打造成为市属表演艺术院团的重要演出基地,以较低票价惠及市民,让文艺精品长演不衰。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重点推进杂技剧《西游记》、广东音乐曲艺精品音乐会《东方天籁》等精品剧目走向海内外,开拓和占领演出市场。此外,还要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加快筹备第9届中国艺术节。(四)加强监管和服务,逐步建立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1.大力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营业性演出的审批、备案和监管,严把文化市场准入关;建立文化市场信息化监管和服务体系。按照“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思路和原则,落实网吧管理责任制;探索网吧发展总量控制和布局规划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网吧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演出、娱乐场所的管理,规范音像市场秩序,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经营战略,做好音像制品出口审核工作。2.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方向上,要充分利用广州文化底蕴深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加强规划和引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突出优势产业,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