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理论的若干热点问题_第1页
服务经济理论的若干热点问题_第2页
服务经济理论的若干热点问题_第3页
服务经济理论的若干热点问题_第4页
服务经济理论的若干热点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务经济理论的若干热点问题

服务经济属于经济学中的新兴学科。对中国而言,服务业也是一个新兴产业。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服务化”的发展趋势,相比较之下,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落后与不足更是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有关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也表现出日益升温的势头。现在,我们将近年来理论界对我国服务经济研究中的主要热点问题,进行简单地归纳,为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基本的资料服务。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最近几十年来,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与此相适应,各样新术语、新名词也大量涌现。例如,在对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的认识方面,便出现了大量的见仁见智的说法,如“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后工业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服务经济时代”,甚至“劳务经济时代”,等等。当然,这些从不同角度所描述的时代特征,都各有其道理,但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我们更认同“服务经济时代”的说法,有学者也认为“服务经济时代”的描述最具时代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1.服务经济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①服务业产值比重增大。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表明,自7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61%,而农业占5%,工业占34%。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观点看,人类开始进入经济服务化社会。②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量。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除取决于该产业提供的产品或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外,更取决于它提供的就业量在总就业量中的比率。从发达国家社会结构向经济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服务业就业人数及其比重已逐步超过了其他产业部门。③服务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率。服务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着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当今世界,服务经济越发达,劳动效率越高。服务经济的发展状况,实际上是区分国家和地区发达或落后的基本标志。④服务促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服务经济越发达,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因而经济发展速度也就越快,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1]2.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新经济形态是“服务经济”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新经济形态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还是知识经济?似乎都不是。因为它们都无法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提并论。随着服务消费、服务贸易对经济发展拉动力的增强,从产业演进主导产业生成的角度看,新的经济形态是“服务经济”。服务经济日益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源泉,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影响越来越大。[2]3.当今世界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的说法是比较合适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发展的今天,对当今世界的时代性质,虽有各种议论,如信息时代、高技术时代,等等,但它们都同服务紧密联系。信息服务、科学技术服务、教育服务等,不过是服务产业中的一个行业,现阶段还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当今世界是否进入服务经济社会,不是由人们主观断定,而是看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而定。[3]另外,还有人结合中国改革实践提出了“劳务经济时代”的说法,认为外出务工已成了中国的新型产业。因为在不少地方,农民增收的因素几乎百分之百是劳务收入。[4]二服务、服务劳动及其性质在服务经济理论中,对“服务”的理解是整个理论的基础。[5]我国最初对于服务概念的研究,多是同劳务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曾一度将两者作为含义相同的概念使用。如“服务,又称劳务”或“劳务,又称服务”,以及“所谓服务,通常又称‘劳务’”,等等。当然,这种争论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事情。后来的研究早已突破这种观点,将服务与劳务区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经济范畴。但是,关于服务的概念并没有因此而取得共识。特别是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原来认识较为一致的“服务特点”理论,也已渐渐落后于服务业发展的实践。因此,对于服务的概念,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有待于研究和探讨的基本问题。同样,关于服务劳动及其性质的争论,在我国也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早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服务劳动之争,主要涉及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还是非生产性劳动,以及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步伐的加快,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共识,算是在服务劳动的性质问题上有了理论上的进展。否则,陷于传统的僵化理论不能自拔,只能阻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例如,有学者认为,服务业有一个特性,即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但马克思经济主义理论并不认为这一过程带有生产性质,而是把它看做一个纯粹的消费过程。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商品必须有两重性,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其中创造价值的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必须物化在某一具有使用价值上,然后产品才会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有创造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才是生产。并强调使用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物质产品。然而,如果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服务业的话,是解释不通的。这方面的错误认识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6]还有学者提出,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思维,确实把第三产业当做产业来对待,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工农业产品和劳务是在全国或者全世界的市场范围内选择的。所以,没有理由认为,一个省、一个国家,必须为自己生产所有消费品。也没有理由认为,只有第一、二产业是生产的。市场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只要是能带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等收入的活动,就都是生产的。[7]三服务业与工农业的关系服务业与工农业的关系,涉及服务业的定位或地位问题。早期的理论认为,发展服务业必须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为基础。因为人类只有首先解决了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然后才可能去从事精神生产及其他活动,因此,社会生产的发展必然表现为,首先是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得到发展,其次才有可能是为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的第二产业的发展。而且,在第一、第二产业充分发展,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并建立了强大的物质生产基础之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才能随之得到发展。[8]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已经突破了这种传统的看法。例如,在中国以研究第三产业而著名的李江帆教授认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史上的依次兴旺发达使之分别被称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国家也要机械地按照这个次序来发展产业。事实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排斥各地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服(务)则服,无须削足适履。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三次产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并不是简单的“先后”关系。第一、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提供实物消费品和实物生产资料,第三产业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消费品和服务型生产资料。在现代生产系统中,不论是少了实物型生产资料,还是少了服务型生产资料,生产都无法正常进行;在消费系统中,无论是缺少实物消费品,还是缺少服务消费品,人们的消费需求都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应该抛弃总是企图将错综复杂的、起交互作用的产业联系,归纳为“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决定”与“被决定”的单向思维方式。[9]同样,也有专家认为,发展服务业必须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的认识,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广东省一年创造的GDP总额比湖南省要高出六七千亿元,但湖南文化和教育产业创造的GDP仅比广东省少28个亿;如香港的服务业非常发达,这是其2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再比如,有些地区不具备发展工业、农业的优势,而旅游资源发达,这就需要优先发展服务业。由此可见,发展服务业并非一定要在工业、农业之后。[10]当然,对于以上观点,理论界仍存在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人认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化进程,单纯强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并不符合我国实际。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业增速下滑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上升缓慢。但进入2003年第一季度以来,随着工业经济运行不断传出喜信,第三产业增速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水平,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发展仍需要工业化的推动。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离服务业主导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还比较早。[11]在三次产业的关系上,有人提出“以一、二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先导”的观点。所谓“先导”,含义有四: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要以第三产业为导向,第一、二产业发展什么、生产什么,由第三产业引导;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应优先发展;三是第三产业的先导作用还体现在对第一、二产业有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当然,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基础”和“先导”作用的提法不科学。理由:一是“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工业是否是主导可以不论,但“农业是基础”则是科学的。提“一、二产业是基础”容易造成理论上的混乱。二是在我国,除了“三次产业”的提法外,还有“基础”产业的提法,包括交通、能源、农业等。这些基础产业既包括第三产业,也包括第一、二产业。三是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先导作用”,但基础产业中的一些产业比如能源工业等瓶颈产业,也有“先导作用”。由此可见,对国民经济起先导作用的产业并不仅仅限于第三产业,也包括了第二产业。单纯强调第三产业的先导作用是不完全的。[12]还有学者认为,服务业追随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在成为制造业大国之前,中国不可能成为服务业大国。[13]四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十五”计划建议提出,在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时间,关于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么,什么是传统服务业,什么是现代服务业?新型服务业的判定标准是什么?理论界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划分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基本依据是产业内容与产业形态的变化。一方面是“从里到外”全新的产业部门,比较典型的是信息服务业;另一方面,在当代经济发展特别是技术革命对传统产业的深刻影响之下,一些传统第三产业部门也会逐步发生产业更新与产业创新,从而形成从传统产业脱胎出来的新型第三产业,如现代物流业就是从批发零售贸易业、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流通服务业脱胎出来的新型产业。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套传统的产业分类方法来识别判断新型第三产业,而需要运用新的产业发展观和价值观来加以判断。[14]李善同等人将服务业分为三类,认为第一类是计划经济时代就已存在,目前已得到较好发展的传统服务业(如传统物流和餐饮旅馆等);第二类是发达国家早已发展而我国在改革过程中才出现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会计、律师服务业、证券服务业等);第三类是由信息技术推动成长的新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通讯等)。[15]陈淮认为,传统的流通业的业态在变化,像彩电专卖店,已成为打破生产企业价格垄断的重要力量。此外,传统领域也有新业态。比如旅游算不上一个新的领域,但是对中国人来说,普通老百姓普遍参与旅游消费,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相对的新兴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业,它很古老,但又不同于工业化时期的金融业。因为经济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金融手段来完成资源配置的。目前最大的新兴产业应该是信息服务业。[16]也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早已超越了传统的餐饮、修理、零售行业,它囊括了商业、通信、运输、销售、教育、环保、金融、健康服务、旅游、文化娱乐及体育运动等,可以说是当今世界范围最广的产业。[17]发展服务业,应将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作为突破口。现代服务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因此,现代服务业要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传统服务业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进行改造,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行业,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网上销售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18]在服务业全面开放之前,优先实行对内开放,打破服务业市场严重分割局面,通过充分的国内竞争来鼓励创新,增强企业实力。在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和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教育等),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19]五服务贸易与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服务贸易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形式。一时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也在情理之中。服务本身具有无形性的特点,服务贸易不但大多无形而且复杂多样,因此存在概念上的分歧在所难免,虽有《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权威解释,[20]但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无服务贸易的统一定义。我国学术界探讨服务贸易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著作,[21]从服务的概念着手探索服务贸易的内涵,探讨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服务贸易的特征等若干问题。讨论中,探索的触角最终涉及中国服务业开放与发展的有关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通过服务贸易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仍有很大差距,在服务业开放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一是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开放相对落后。中国服务业管制较多,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光对外没有开放,实际上对内也没有开放。二是竞争力比较弱。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从1997年到2000年,只有旅游业、通讯服务、计算机服务、广告宣传是顺差,其他服务行业都是逆差。[22]而且,我国绝大多数服务贸易项目不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项目,[23]三是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合理,运输、旅游是服务贸易的支柱,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业均是弱项。[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