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的中国国际舆论生态前沿议题与动态走向首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暨海丝国际舆情研讨会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举世瞩目的速度稳步且高速增长,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有望在十至二十年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力量格局,世界各国均对中国予以高度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外交、国际项目、国家关系、社会问题等一再成为国际舆论的议论焦点。国际舆论是全球各国社会思想态度的直接反映,只有深入了解国际舆论,才能更好地掌握各国的态度、需求和冲突,有针对性地推进科学决策,促进各国友好交往,增强国际舆论引导能力。2016年10月28-30日,首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暨海丝国际舆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CAPOR)、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外-羊晚全媒体与国际传播研究院、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13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交流研讨国际舆论生态的前沿议题和动态走向。一中国国际舆论研究的现存问题与局限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舆论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谢耘耕教授指出,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重要标志。面对新形势下的国际舆论环境,我国亟须将“国际舆论”“对外传播”“国际话语权”等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目前,我国国际舆论研究已从萌芽期步入快速成长期,出现了一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但面临的问题也极为严峻,主要表现为:(1)国际舆论研究范围狭隘,方法单一,尚未实现舆情数据与社会发展数据的有效整合,缺乏跨学科的专业研究团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2)我国缺乏自身权威的民意调查机构和民意调查实践,一方面限制了舆情研究的数据来源,另一方面弱化了我国的全球舆论引导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北外冠名教授、暨南大学讲座教授陈力丹提出要准确估量舆论、舆情的数量和范围,他指出,“舆论”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但许多人研究的舆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舆论”,只是少数人在网上的意见,我们还需要客观地辨别舆论存在与否。舆论的数量是辨别舆论的客观标准之一,研究者可通过“运筹学”等应用数学模式来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临界点(即黄金比例0.618)来作出判断,即在一定范围内,有61.8%的人持某种意见,则这种意见在这一范围内成为主导性舆论,只有超过总体的1/3时,舆论才能开始影响群体,才要予以重视。把握舆论的数量,目的是了解不同舆论力量的对比,以便做出科学的应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郭可教授认为,当下国际舆情研究的现状主要为:第一,国际舆情与整个大环境密切相关;第二,国际舆情面临三大挑战——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境外舆情对经济有各种论调,需要更好地研判;第三,目前研究中的大数据其实就是小数据。现阶段涉华舆情的特征表现为:强度和广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中国已从边缘进入世界舞台;国际和国内的互动和联动态势明显,国内舆情同样重要;西方主流媒体还是前哨和主要平台。解决我国舆情引导方面遇到的问题需要做到:手段更多元化,分析的资料更全面,开展跨学科研究。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阐述了新媒体与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主要议题和提升路径。他强调,“立足中国”和“问题意识”对未来的新媒体与舆论研究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保持历史性的视角,立足于当下的中国语境,从三个方面提升新媒体与舆论研究:一是新媒体与舆论研究话语分析中的权力与规训,即对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语义调查;二是新媒体与舆论研究关系分析中的公开化与私人化,即对社会关系网以及不同群体的信息传播特征的研究;三是新媒体与舆论研究情感分析的理性与非理性,即新媒体环境下,关于理性舆论的研究,要侧重于探讨公众的讨论过程是否是理性发声,或舆论表达是否经过了逻辑推理。关于非理性的研究,则要侧重于非理性中的各个要素在何种情况下起作用,作用机制如何。二大数据技术与国际舆论研究应用2016年3月的“围棋人机大战”标示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正式到来。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洋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颠覆了人类的想象,尤其在认知新闻数量和分析舆情方法层面。数据的力量是强大的,大量的数据会对新闻、社交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例如,90%重要的军事情报都可以通过对外开放的新闻信息进行分析。以萨德部署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韩国社交媒体及全国Facebook对于萨德导弹在何州何市进行部署的相关报道,可以准确定位萨德的部署地点。又如,将2013至2015年全球各类自然灾害分布图叠加在一起,可得出全球大型洪涝灾害、五级以上地震、大型飓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图和分类分析报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国际舆情研究的实践和方法。他指出,大数据技术应用有助于我们明确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和全球治理策略,当前一些常用的数据统计和大数据技术应用都各有优缺点。采用搜索引擎、EXCEL等全自动单机式软件容易上手,但无法获取、处理大量数据;采用半自动单机式或者多机式的方法,如运用API、爬虫、Python等工具,可处理的数据量较大、格式规范、绘制图表灵活,但数据规模受平台限制,需要一定编程能力;采用全自动工具,即利用他人已有的集群,如MediaIntelligenceCompany、GDELT,可自动获取数据、统计分析、生成报告,但价格昂贵,且受限于提供商的数据规模和分析维度。三涉华舆论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西平副教授通过定位理论和品牌形象理论探讨国家形象定位,提出以“和”为核心构建我国国家形象概念体系。他指出,中国在政治形象上要树立一个“和而不同”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在经济形象上建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文化形象上要传播中国之“美”;在社会形象上要塑造“和谐中国”形象,以此建构一个体系化的中国国家形象概念。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润华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要加快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可以“借船出海”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借船出海”即借助国外现有的渠道、加速进入海外市场、直接抵达国外受众。具体方法有:(1)购买或租用,比如说海外媒体的版面、时段;(2)交换:与海外媒体交换新闻、图片、节目;(3)合办:与海外媒体合作开办专栏、节目、版面、新媒体、会议、比赛等项目;(4)收购;(5)入住,比如进入海外电视网络,或在海外主要社交平台上开设账户。奥运会是全球最大的运动和文化事件,是权力、资本、技术共同打造的视觉景观,是国际奥委会、奥运主办国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物态化表达和视觉化建构。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骆正林教授论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如何通过媒介建构社会景观,实现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他认为,奥运会景观也是一种“甜蜜的意识形态”,能够隐性、柔性地控制社会情绪,进而帮助公众用简化的方式认识世界。通过奥运会系列化的仪式活动,通过运动员挑战极限的表演,通过美轮美奂的视觉设计,奥运景观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强化了各参赛国的民族自豪感,也提升了奥运举办国的国际形象。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周建平结合自己前往塞尔维亚做新闻报道的经历讲述了国际舆论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问题。他指出,塞尔维亚的涉华报道尽管报道量偏少,但基调友善,对涉华的负面事件基本是淡化处理,但其报道消息大多源自西方,主要因为塞尔维亚媒体普遍经费困难,缺少在华设立常驻记者站的资金,采编队伍大多接受西方培训,西方资本渗透严重。他指出,中国媒体要向世界讲好属于自己的故事,对外宣传方式上要多使用网络视频、说唱乐歌曲等亲民而时尚的方式;多与国外媒体合作,听取国际公关公司的建议,贴近西方受众;对外宣传的方式要讲究艺术。四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媒体力量在国家外交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宣传部长胡文涛教授提出媒体外交的三个模型,分别是功能模型、行为模型和等级模型。在功能模型中,国家的影响力并不固定,具体环境能够决定国家影响力乃至改变大国、中等强国与小国的地位,不同国家随着在不同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而调整其地位。相对而言,小国或中等强国能够利用特定事件和当前具有的优势去提高国家影响力,有时甚至可以发挥大国所无法企及的影响力。行为模型则是指在外交实践中定义影响力。中等强国倾向于以多边外交来解决国际问题,在国际争端中更容易妥协,在外交上倾向做良好国际公民,可以将中等强国的外交特色总结为崇尚多边外交主义、倾向在冲突管理中妥协、推崇道德力量三个方面。从等级模型分析,中等强国是在大国和小国的夹缝中生存,但从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的界定可以看出,中等强国提高影响力是在特定事务中以温和手段实现。需要运用灵活、游刃有余的外交手段,中等强国才能在大国和小国之间生存发展,或者充当两者的桥梁,以最大化利用自己独特的国际定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姜飞教授分析了国际传播格局的百年变迁以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格局的变迁,并得出结论:第一,中国传媒业者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全面考虑6大因素,即海外传媒、民营传媒、传播技术、新兴资本、国际传播、国家政策因素。第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龙头,当下是以中国政府的国际传播政策为龙头,现代传播技术和社会资本为驱动,同时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同时考虑集团、产业和国家利益三大维度。第三,“大传播”时代亟待开启,“大传播”包含新闻信息(information)传播、讯息(message)传播、数据(data)传播等“全链条信息”提供的“全息传播”,“大传播”内容包括交通(transportation)、电信(telecommunications)与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效果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由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随后被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获得了沿线近7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但也存在着诸多障碍和争议,“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国际舆论学研究的热点议题。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许启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新疆构建国际新形象提供了助力。2009年以来,西方媒体频繁炒作涉疆“暴恐”“维稳”话题成为一种常态,新疆被打上“动乱”“不稳定”等负面标签,国际形象受到严重影响。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全球媒体涉疆报道提供了新的视角,尽管一部分西方媒体仍囿于传统涉疆报道的偏见,戴着有色眼镜解读新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受到的影响,但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开始务实地聚焦所在国与新疆的经贸联系和人文交流,多元话题报道勾勒出多重新疆国际新形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栾轶玫教授论述了公共外交视阈下“一带一路”国际治理的微平台传播策略,他提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国际治理的“传播诉求”,通过传统的外交形式很难达到,需要在“目的国”开展“公共外交”。微平台是“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通过“差异性设计”“服务性切入”“隐形性宣传”等微平台传播策略,实现“民心相通”的国际传播效果。诸多研究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舆论环境中的宣传效果。东北师范大学沈佳琦探究了中亚地区主流网络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报道情况和形态:从数量来看报道尚处于初步阶段,从内容来看报道领域多元但经济外交仍是重心,从性质来看正面大于负面,从层次来看微观宏观视角并存。洛阳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黄冕从倡议宣讲水平、对外传播能力、对象国民情舆情三个维度评估了土耳其国内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认知情况。他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尽管在倡议内涵阐释上基本实现了倡议基本要点覆盖与合作意愿的传达,赢得了沿线国家政府、媒体一定程度的支持和拥护,但我国在议题控制、传播策略、受众占有以及沿线国家民意支持上存在较大短板。六重大事件的国际舆论传播格局全球暴恐活动威胁全球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杭州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反恐合作以及中东动荡局势导致的难民安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反恐怖主义话题已上升为最重要的国际议题之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魁教授指出,随着媒介技术发展,恐怖活动逐渐突破国境和地区限制,境外恐怖组织利用网络在境内招募恐怖分子,形成遍布全球的恐怖活动网络体系。2010-2015年全球共发生暴恐事件61980起,暴恐事件多发前五国是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菲律宾,全球暴恐事件总体呈上升态势,尤其是2011年后,数量上升趋势明显,2015年稍有下降。恐怖袭击的惊悚画面与影像通过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迅速传遍世界,即使恐怖活动成本极低,未造成大量伤亡,也造成放大百倍的惊骇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杨魁教授指出,要借助大数据研究技术的优越性,全面、准确地统计暴恐事件爆发数量,展示暴恐活动的分布地点和事件类型,根据统计结果预测趋势,为全球反恐提供依据。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综合舆情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王洪波对G20杭州峰会国际舆论进行了评析。G20杭州峰会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媒体记者,其中2000多名境外记者参与报道。从2016年9月1日G20协调人会议开始,外媒对会议的关注度明显升温,直到9月5日G20峰会闭幕,报道量达到峰值3910篇,关注度明显超过以往历届。外界高度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药方”,并普遍认同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改革的方案和主张,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的大国担当、大国形象得到彰显。关于如何做好有关中国全球治理方案的对外传播问题,王洪波指出,要坚定、持续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中国改革坚定论”,多层次、多角度加大“中国贡献论”的传播,在全球比较中凸显经济治理的中国智慧。七社交媒体与国际舆论传播互联网话语体系下的全球传播,对国家形象塑造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新媒介的广泛使用,使得国家形象宣传更加复杂化、技巧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刘煦尧和许静教授以Facebook社交媒体平台的央视网CCTV全球页账号为研究对象,对媒体国家形象塑造进行效果分析。研究发现,Facebook央视网CCTV全球页账号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内容导向和属性定位,新闻内容呈现集中于文化、政治和社会等题材类型,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肖明和上海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易红发通过爬虫程序获取推特上与中国相关英文热门推文922447条,采用主题建模和情感分析两种技术进行了中国形象分析,研究发现,推特对涉华政治主题的关注度高于经济、社会等类别,对日常生活等微观类主题的关注度持平于宏观类主题,其中饮食最受关注;推特上涉华推文多为积极态度,特别是来自公众账号的推文,负向极性不到30.0%,而媒体账号的推文负向评价为35.7%;英文涉华热门推文中只有1/4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公众账号的推文比起媒体账号的推文,更多地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其中喜悦情感居第一位。八国际舆论形势与公共外交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聂书江以结构现实主义为理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98.29-2024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29部分:铝、碳、铬、铜、铁、锰、钼、镍、硅、锡、钒、锆含量的测定光电直读光谱法
- 出售旧镀锌钢管合同范例
- 海运码头转让合同范例
- 2025农村自建房合同书范本
- 2025装修工程合同书
- 2025水库养殖承包合同水库养鱼承包合同最多多少年
- 找人帮忙担保合同范例
- 美团站合同范例
- 海报展板出租合同范例
- 整木工程合同范例
- 2025蛇年春节春联对联带横批(276副)
- 中国PHM系统行业投资方向及市场空间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4质量管理复习题
- 2025年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 2024年专业会务服务供应与采购协议版B版
-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答案(全)
- 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
-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
- 《电子烟知识培训》课件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新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