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22〕-01-00-02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产业的建设、开展及应用对计算机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计算机行业每年面临着接近100万的人才缺口,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排名总体靠前,在去年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查中,其中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超过八成,但实际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却不容乐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多层次的专业,看似选择颇多,但是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却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不足对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作为面向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必须充沛考虑社会、企业与个人开展的需要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相结合,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身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有实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专业定位不清晰,不足专业特色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需要培养的是计算机行业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其专业定位并未与人才培养定位完全相接轨,一方面,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面向职业岗位非常多,每一个岗位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有着差别较大的要求,仅短期就业定位来说,文职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员要求掌握的知识及能力与计算机程序员要求掌握的知识及能力就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学生在进入岗位后往往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去适应,难以直接进入角色,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和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相对于四年制本科层次,三年制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对自身层次的定位并不清晰,对于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而言其所学并不仅仅是将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三年去完成,而是更多的考虑到高职的层次性以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特点,准确的把握在当地的计算机行业市场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哪些领域能够形成核心的竞争力,充沛的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与饱和度,不能一味的盲目跟进,否那么很容易导致供过于求,就业困难。最后,相对于计算机行业的特殊性而言,计算机行业开展迅速,更新换代快,而当前计算机教育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和市场变换的不确定性,很多所谓的热门岗位很快就会变成冷门岗位,因此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使其能够考虑到社会开展与个人开展的统一,构建可持续开展的专业理念。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滞后
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其基本原因在于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架构,首先从课程设置的目标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度〞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局部院校强调满足学生毕业后的第一岗位的需要,具有前瞻性的职业院校强调培养复兴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大多数职业院校仍是以传统的理论型技术为重。其次,课程结构体系未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开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多数已实现1:1,有些院校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甚至能够到达1:1.5,但是并不是上机课设置的越多就表明课程的实践性越强,书本的逻辑与人的工作逻辑是存在较大的差别的,严密的教材编写重点突出的根底知识和根本理论,给教师和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少。最后,从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来看,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在教学方面,由于普通本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影响较大,多数暂时还无法直接扭转传统教学办法,容易无视学生职业性的培训,无视学生系统完成一个工程的完整的工作思路的培养,另外在课程评价上,暂时还不足对整个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评价规范。
〔三〕校企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足长效的、校企共同主导的合作机制体制
就高职校企合作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还处于低层次的合作状态,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这种情况尤为严峻,该行业对从业人员实践创新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学生适应能力差,就业对口率较低。目前就学校层次来说,校企合作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实习问题,并未深层次的和企业进行合作,对企业的需求及行业开展趋势不足敏锐的嗅觉。就企业层次来说,大多数并没有将接受实习生纳入本企业人才选择的价值链中,更多的是出于感情和人脉的考虑。在政府和学校的推动之下,校企合作的数量确有增加,但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合作效果来看,并没有出现基本性的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认识还没有到达应有的高度,仍以学校为校企合作的单一核心,;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校企共同主导的宏观管理体制框架还没有形成,政府统筹功能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此外,校企合作不足起协调效劳作用的第三方。
〔四〕师资力量单薄,“双师〞教师短缺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总体数量有所增加,但仍未满足高速开展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教师的迫切需求,面临的重要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计算机行业更新换代速度快,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求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实际实施过程中,虽然高职教师的工作相对稳定,但是就计算机行业的普遍待遇来说差距非常大,教师往往来去频繁,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其次,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数量缺乏,不仅使现有教师的工作量大增,超负荷运转,同时,为解决该问题又大量引进新教师,而新教师的主要来源又两种,一种是来源于高校的毕业生,其不仅教学经验不足,同时更短少来自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实践指导及来自一线的工作经验,另外一种,那么是来自于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但目前就高职教育的人事引进制度而言,无法真正的吸引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后,不足完善“双师〞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教师职前所接受的教育与在职接受的培训并未形成一体化的过程,尤其是在职培训,还未形成相应的制度,基本无法有效发展。二、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
〔一〕细化专业方向,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开展,计算机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型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对人才技能的掌握也越来越有针对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必须与树立市场导向的意识,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紧密依托行业开展,根据岗位需求,细化专业方向,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就当前计算机行业开展来看,图形图像处理、网站建设、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系统维护、广告媒体开发、信息平安等都属于市场急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本区域经济开展的实际状况,在充沛调研的根底上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方向划分,科学的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就从业范围、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工作岗位群、核心课程设定、课程设置及学时安顿、毕业要求等进行详细设计,保障学生根本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岗位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与市场零距离接轨。
〔二〕建立以工作工程为中心的工程课程模式,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工作工程为中心的工程课程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同选择,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新旧知识的替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行,对于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在快速的变化之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办法以及计算机领域特有的逻辑思维模式。首先,工程课程模式整合了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有利于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的紧密结合,以工作工程为中心组合学科知识,从而课程内容因工作任务的更新而更新,因工作任务的变化而重新组合,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其次,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传统课程的中心往往放在学科本身的知识逻辑之上,学生很容易将掌握知识作为自身学习的最终目的,而以工程为中心组织知识,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完成工程之上,而掌握知识只是伎俩,而不是目的。最后,工程课程模式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以及职业意识的培养。
〔三〕树立校企合作新理念,构建互赢式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是教育部门考虑问题,而企业与教育相关的内容主要是员工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这种观念在整个行业企业中影响非常大,如果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开展来看,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开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把职业教育与企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重新认识校企合作关系的根底,同时,职业教育承当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作为企业,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离开了职业教育或企业的任何一方,人才培养过程或人力资本形成过程都无法完成。从大职教观出发,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中,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重新认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关系,树立“政府主导,校企一体化〞的新理念。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更加灵活,一方面可以采用实训室进驻企业的模式,由企业提供场地,职业院校按照建设规划投入相应的设备和实训条件,将单纯的实验室变成工作室,另一方面,可引进企业进驻院校,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企业可享受校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而企业那么帮忙学校构建实训课程体系,最终实现校企互赢。
〔四〕抓好“双师〞教师培养,标准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合乎职业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关系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由于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性质,也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很多教师不足实际的工程开发经验,在职教师往往承当理论课程的讲授,实践课程主要由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承当,但是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当者,必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教师队伍,能够运用教育原理和教育办法,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首先,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有目的的差遣教师定期到企业现场参与工程环节积累经验,同时激励教师加强与实际工程工作小组的交流,加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其次,加大现有师资队伍的在职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教师对计算机行业高新技术的认知。再次,应广开渠道,制定兼职教师的引进机制,建立“双师〞兼职教师库,加强实践教学比例。最后,引进相应的教师鼓励机制,激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应的专业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激励承当相关企业的员工培训。此外,还可以引入双向交流机制,企业专家进入职业院校,参与提供工作过程中所要完成任务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职业院校可以指派教师协助企业完成工程工作环节,使教师加强对工作过程、工作规范的了解,从而帮忙职业教育教师把握专业实践与应用。
三、结论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是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计算机行业的专业要求,为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近年来,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效劳为宗旨,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高职办学方针的指导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