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全国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阅读集锦(二)比较阅读(有答案共99页)甘肃武威市2020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17分)【甲】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③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⑥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注】①坼(chè):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堞(zhì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⑦圉(yú):边境,边疆。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去国怀乡(2)微斯人,吾谁与归(3)加筑六丈有奇(4)皆视旧制有加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械花源记》)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尝射于家圃(《卖油翁》)C.及大有倾塌之势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为之驳岸以御水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9.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2分)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20.回答问题。(6分)(1)从【乙】段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2分)(2)【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17分)16.(4分)(1)离开。(2)如果没有。(3)零数,余数。(4)规模。17.(3分)B18.(2分)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19.(2分)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20.(6分)(1)(2分)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2)(4分)【甲】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乙】文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广东省深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礼记·学记》二则,完成7-9题。(9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①于学。”其此之谓乎!【注】①典:常。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2)教然后知困(3)人不学,不知道(4)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弗学,不知其善也。(2)玉不琢,不成器。9.根据内容,完善表格。(2分)核心观点(原文)讨论角度甲文教学相长②乙文①教育的地位和作用7.(1)味美(2)困感,阻碍(3)道理(4)称王8.(1)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注意“弗”的翻译)(2)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器物。(注意“琢”的翻译)9.①念终始典于学②教与学的关系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B.正患已不能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D.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D.安可/诬一世之人1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12.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彝存在哪些问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9.B10.C11.D12.(4分,第小题2分)(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13.(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其真不知马也。(2分)问题:不能知人善用、善取其才;(1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1分)14.(3分,推荐人物1分;理由2分,“德”“才”各占1分)示例一:我推荐唐睢,因为唐睢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示例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走了。广西贺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三、文言文阅读,完成10-14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①贫吊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B.人恒过 过:错误C.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D.厚遇宾客 遇:对待,招待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行拂乱其所为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C.置胆于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D.而越大破吴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1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14.[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10.B11.C12.A13.①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原来不具有的才能。②勾践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勾践)于是杀了吴国太子。1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看法略。2020年柳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三、文言文阅读(共11分,其中第9-12小题2分,第13小题3分)【甲】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婢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飞辞不受,玠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注释】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④营第:建造宅子。9.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B.而或长烟一空上下一白C.吴玠素服飞吴广素爱人D.饰名姝遗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0.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凭借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他们的国君忧虑。D.然则何时而乐耶?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12.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①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B.【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C.【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D.【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13.把“文言文阅读”【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飞辞不受,玠益敬之。三、文言文阅读(共11分,其中第9-12小题2分,第13小题3分)9.答案:A(A日光、风景,景色;B.全,都;C.一向;D.赠送,给予)10.答案:A11.答案:B(“凭借”错误,“以”是译为因为)12.答案:B(没有表现岳飞“善用人才”)13.答案:岳飞推辞(1分)不接受,吴玠更加(1分)敬仰(敬重,尊重)(1分)他了。参考翻译:岳飞特别孝顺,他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看望母亲,并把母亲接了回来。母亲患病,很久没好,岳飞必定会亲自给母亲喂药母亲去世后,岳飞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服侍。吴玠一向佩服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打扮了美女送给他。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是臣子贪图享乐的时候呢?”岳飞推辞不接受,吴玠更加敬仰他了。岳飞少年时特别喜欢喝酒,皇帝告诫他说:“等你何时到了黄河以北,才可以这样饮酒。于是他从此不再喝酒。皇帝曾经想要给岳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谈论家事?…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8.阅读古文,回答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世说新语》)【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官署。式:通“轼”,车前横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才美不外见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
③登车揽辔_____
④吾之礼贤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表现;
②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道:正确方法(规律);
③句意为: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辔:嚼子和缰绳;
④句意为: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贤:贤士。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鸣,马嘶。句意为:而,连词,表转折。句意为: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分析能力。答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处境,彰显了愤愤不平之意;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从“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等语句中可知,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4)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接受与不接受均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能接受,可围绕“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甘于平凡,做好自己”来回答。不能接受,可围绕“不甘平庸,一定要有所成”来回答。
答案:
(1)①同“现”,表现;②正确方法(规律);③嚼子和缰绳;④贤士。
(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4)【示例1】能接受。各行各业,需要大量踏实、埋头苦干的普通劳动者。从古至今,真正能够超越普通人,成为精英,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我情愿默默无闻,做好自己。
【示例2】不能接受。人生一世,只此一回,不能重来,机会不能错过。碌碌无为,平庸度日,不是我的选择。一定要拼搏努力,轰轰烈烈,千里驰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202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共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黄庭坚《答宋殿直》)【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洲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东坡续集》)【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热,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八⑩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陆游《跋岑嘉州诗集》)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已: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2)皆莫及也 及:(3)绝好岑嘉州诗 绝:(4)至酒醒,或睡热,乃已 已: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9.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也(2)比得上(3)特别,尤其(4)停止8.(1)我对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渊明的诗。(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9.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10.陆游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陶渊明的诗,酒醒或熟睡后才停止,表达了作者对岑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2)得志,与民由之由________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14.(1)行冠礼(2)遵从(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15.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意思对即可。2分)16.①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17.能。①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义。②焚诏(抗诏),不惧权势。(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2020年齐齐哈尔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下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1)悄怆幽邃邃:(2)而犹不忍去去:13.翻译下列句子。(2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游人坐欹岩下望1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乙文突出了水的(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2分)1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12.(1)邃:深(2)去:离开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3.(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评分说明:(2分)每句1分。重点词“斗”“蛇”“愈”“观”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14.游人/坐欹岩/下望评分说明:(2分)划对一处给1分。15.清伟(或“奇”)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评分说明:(2分)前两个空,每空0.5分;第三个空1分。16.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评分说明:(2分)各1分,意对即可。【参考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条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的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游人们有的坐在岩石上,有的斜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送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湖北省鄂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墓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选文有删改)【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1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又何间焉②小大之狱③匈奴得之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1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将鼓之 蛮夷爱之B.必以信 宽大信人C.何以战 以其头为饮器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募能使者1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2)①参与;②指诉讼事件;③俘获;④逃跑。(3)①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②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4)D(5)曹刿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积极“请见”;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前政治准备,“战则请从”(请战)。
张骞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点评】“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分析】【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王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甘父一起离开陇西,出使月氏。途径匈奴,被匈奴人截获,被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孩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肯投降。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当地人)喜欢他。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跑回到汉朝。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从大将军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没有物资缺乏,……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与汉朝相往来了。【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甘父一起离开陇西,出使月氏。故断为: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②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案件:指诉讼事件。③句意:被匈奴人截获。得:俘获。④句意:张骞便带着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跑回到汉朝。亡:逃跑。(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弗,不。专,独自专有。以,把。句意: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②重点词:遁,逃跑。无,没有。之,代词,他们,指匈奴。句意: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4)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之:音节助词,不译/之:代词,他,指张骞;B.信:守信/信:诚实;C.以:凭借/以:用;D.使:出使/使:出使。故选:D。(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可以知道,曹刿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积极“请见”,足见其爱国情怀。从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及“战则请从”(请战),可以知道,他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前政治准备,足见其爱国情怀。从【乙】文中的“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可以看出,张骞的爱国情怀。湖北省恩施州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五)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0分,每小题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优患,死于安乐》)[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着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敞④”,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敞:通“蔽”。⑤九重:深宫之内。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饿其体肤饿:▲(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3)犹割股以咦腹股:▲(4)若耽嗜滋昧嗜:▲2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2分)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23.翻译下面句子。(2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24.[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文强调润国家兴盛内要有“▲”,外要有“▲”;[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其次是"___▲",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用原文作答,2分)25.[甲]文画波浪线部分从正面人手运用了___▲论证方法,[乙]文画波浪线部分从反面着笔运用了____▲论证方法。(2分)【分析】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做国君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必须首先关心百姓。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再说,我从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常常思索使人身体受到损害的原因不在别的,都是由于自己贪欲才酿成的灾祸。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那么这些欲望越多,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样既妨害国家大事,又扰乱百姓。”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弄不清哪些政策是成功的,哪些政策的失败的,帝王不知道自己有哪些过错,于是渐渐导致国灭身亡。我既然住在深宫之内,不可能完全知道天下所有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们诸位起到我的耳目的作用。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使他忍饥挨饿。饿:使……饥饿。②句意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喻:知晓,明白。③句意为:那就像从自己腿上割肉来充饥一样。股:大腿。④句意为:如果一味沉溺于吃喝,沉湎于声色。嗜:爱好。(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不要以为国家太平,边疆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了”,据此断句为: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恒,常常,总是。过,过错,过失。句意为: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②中重点词语有:其,代词,指昏君。皆,全,都。为,表示被动。蔽,被蒙蔽。句意为: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根据“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国家兴盛内要有“法家拂士”,外要有“敌国外患”;根据“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可知,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存百姓”,其次是“不敢纵逸”,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5)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辨别。根据语句内容,结合论证方法分类情况来辨别即可。“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是列举舜等人的事例来证明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把损害百姓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行为比作割大腿上的肉充饥,从方面论证了存百姓的重要意义,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答案:21、①使……饥饿;②知晓,明白;③大腿;④爱好。22、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23、①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②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朵和眼睛都受到蒙蔽。24、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存百姓
不敢纵逸25、举例
比喻湖北省黄冈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甲】待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性行淑均(
)
(2)拥大盖,策驷马(
)(3)身相齐国(
)
(4)晏子怪而问之(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愚以为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为大夫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其夫为相御
其后夫自损抑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2分)(1)诸葛亮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晏子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分)B22.(2分)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23.(4分)(1)(2分)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高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2)(2分)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24.(2分)(1)(1分)忠贞纯正;忠诚报国;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2)(1分)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扬。湖北省荆门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约束)C、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沟通) 遏其生气(抑制)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故虽有名马(连词,即使) B、是马也(代词,这,这样)C、其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D、梅以曲为美(介词,凭借)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D10、C11、A12、(1)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2)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荆州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二、古诗文联读。(16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文帝遣冯唐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①我,独无间处②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③士卒,五日一椎牛④,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⑤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帝说⑥,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注释:①【众辱】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椎牛】杀牛。⑤【坐】定罪。⑥【说】同“悦”,愉快。6.(2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自劳军【劳】慰问B.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C.居无何【居】经过D.使人称谢【称谢】道谢7.(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己而之细柳军/行道之人弗受B.天子且至/年且九十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D.天子为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8.(2分)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作先叙后议,上片叙写出猎盛况,下片则讨论军情、议论国事。B.上片首句中“狂”字为全词之眼,既是人物性格,也是全词风格。C.下片引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企盼得到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D.词作选材、语言、情感及人物形象都展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魅力。9.(2分)下面对《周亚夫军细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面“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B.“不拜”与“将以下骑送迎”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性格。C.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现出西汉初年君臣和谐的景象。D.全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10.(2分)下面对《文帝遣冯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和前文一样,都表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有容人之量的品格。B.故事开头的“怒”体现文帝真性情,结尾的“说”显示文帝大胸襟。C.文帝责怪冯唐,并不是怪他对自己大不敬,只是怪他说话不分场合。D.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委婉劝谏文帝要知错能改。11.(3分)请用三个“/”给《文帝遣冯唐》一文画线处断句。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6.(2分)D(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7.(2分)B(A.动词,到、往/助词,的;B.同为副词,将,将要;C.连词,于是/副词,竞然;D.介词,被/动词,是)8.(2分)A(上片记叙、描写,下片抒情,没有讨论军情、议论国事)9.(2分)C(表现文帝有容人之量和识人之明)10.(2分)D(“委婉劝谏”“知错能改”有误,应该是直言劝谏文帝要知人善任)11.(3分)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12.(3分)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行军礼的方式拜见您。”湖北省孝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 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 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2分)A17.(2分)D(D项都为“诉讼事件”的意思。A.书信/书写、写字B.放纵/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C.结构助词,的/代词,他)18.(3分)C(“并”是“比肩”之意)19.(4分)①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②(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得分点:“而”“恨”)20.(3分)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日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④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答对3点即可,每点1分)附: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儿子学习。家境贫困,(就)用芦管当笔在地上描画着学习写字。(欧阳修)自幼聪敏颖悟,超过常人,书读过就能熟记背诵。等到成年,(就)有了很高的声望。有一天,欧阳修在废书婆中得到了唐朝韩愈的遗稿,读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苦心孤诣地探幽索隐,废寝忘食,决心要努力追上韩愈并与他比肩齐名,最终,(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名满天下。欧阳修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秉烛研读公文,屡屡停卷而叹。我问他(叹气的原因),则说:‘这是个死刑案啊,我想设法让他活下来,(可)办到啊!’我说:‘可以让他活下来吗?’你父亲就说:‘我设法让他活下来却不能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我)经常想方设法让死刑犯活下来,还会有死的,可是世人常常是让他死啊!’他平时教育他的子弟,也常用这样的话,我耳朵都听熟了。”欧阳修听后终身遵循这个教导。湖北省宜昌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群文汇读(18分)鸟喧蛙噪,江上阻风,水漫阡陌,遇此等不顺遂之事,本当烦忧。但换个角度,换种心情,或许心境会有所不同,观此三则短文,当有所悟。【甲】山鸟每至五更,喧起五次,谓□报更。盖山中真率漏声①也。余忆曩②居小昆山下,时梅雨初霁,座客飞觞,适闻庭蛙,请以节饮③。因题联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籁喧林___________。”可谓山史实录。——陈继儒《岩幽栖事》【乙】儿子从未远出,初应省试,不能不一往。阻风沙漫洲④,舳胪相接⑤,郡中宋氏叔侄,移船头就柳阴,棋□其下。崇友拉予看荷花,夕阳反照,荷净花明,萧疏四五人,科头⑥握蕉扇,委影池塘,若绘江上阻风图。二景绝佳。——龚炜《巢林笔谈》【丙】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雪电文作大雨如注。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于昏黑中寻一草棚,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惜无有□此为念者。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如怪石,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漏声:钟声。漏,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②曩(nǎng):从前。③节饮:(按蛙鸣的)节拍饮酒。④沙漫洲:地名。⑤舳舻(zhúlú)相接:船只首尾衔接。⑥科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软装设计服务合同
- 专业空心砖采购合同
- 校园锌钢防护栏网购销合同
- 爱心捐赠合同
- 技术改进与技术开发服务合同
- 工业用气购销合同
- 招标文件格式模板应用
- 地道特色产品选购合同
- 2024融资中介服务合同
- 2024店铺门面转让合同
- 管工常用工具及基本操作课件
- 海康威视-视频监控原理培训教材课件
- 输煤系统配煤优化qc成果报告运行四值
- 江苏省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解读课件
- 激光切割加工的价格
- 精装修总包和土建总包施工界面的划分规定
- 卓越中层管理培训实务PPT培训课件
-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完整版获奖课件
- 华北理工大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案
- 小学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册(统编)第五单元-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