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4第1章概要51.1设计题目51.2设计原始资料5第2章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62.1热负荷计算62.2确定供热系统的供热原理9第3章外网方案确定及布置管道103.1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103.2热网系统型式103.3热网管道的布置11第4章外网水力计算及水压图绘制144.1水力计算144.1.1热水网路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是:144.1.2热水网路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如下:144.2水压图绘制184.2.1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184.2.2绘制水压网路水压图的步骤和方法19第5章管道的敷设及保温235.1管道的保温235.1.1保温的目的235.1.2保温材料的选择要求235.1.3直埋管道的保温层计算245.2直埋管道的保温层计算245.2.1直埋管道的保温层计算24第6章换热站设计256.1换热站设备及计算256.1.1板式换热器计算与选型256.1.2循环水泵和补给水泵的选型266.1.3其他设备的选型276.2换热站的水力计算286.2.1换热站一次网的水力计算286.2.2换热站二次网的水力计算306.2.3水箱-补给水泵的水力计算326.2.4自来水管-水箱的水力计算33第7章主要参考资料36摘要工程概况设计题目:XX市阳光小区热源热网设计供热面积:90440m2热负荷:4249472W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30℃80℃二次网供回水温度:90℃60℃外网设计考虑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性,管道尽量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本小区为枝状管网,管网的敷设方式为无补偿直埋。供热管网布置时要力求简短、顺直、节省材料、节省初投资。此外还要保证管道的埋深要求,检查井布置要合理,在布局点最高点设置排气阀放气。局部最低点设置泄水阀,确保管网运行时经济、安全、可靠且便于调节和管理。换热站换热站采用两台板式换热器,当有一台换热器不能正常工作时另一台板式换热器保证70%的换热量。在一次网和二次网的回水处设旋流除污器。在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设两台循环水泵,一备一用。在水泵的吸入口接两台并联的补给水泵,再设一个保证3小时补给水泵的补给水箱,及在水箱前设钠离子交换器。关键字:外网换热站设计第1章概述1.1设计题目XX市阳光小区热源热网设计1.2设计原始资料工程概况:XX市阳光小区,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小区总建筑面积72988.5㎡。小区建筑分布情况:如平面图所示,建筑功能为住宅。最高建筑物为5层,最低为1层。本小区采用换热站热源,供热介质为热水,二次网供水温度为90℃,二次网回水温度为60℃。用户预留资用压力5米水柱。气象资料:XX市属于严寒地区,由于冬季比较寒冷,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为-27.2,供暖天数175天。供暖面积热指标:根据建筑功能、建筑物所在地区从相关手册中选择。第2章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2.1热负荷计算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规定:对厂房可采用供暖体积热指标,对其主建筑可采用供暖面积热指标。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实际情况,其采暖供热热负荷采用采暖面积热指标法来确定。用供暖面积热指标表征建筑物供暖负荷的大小,物理概念清楚。具体的计算公式方法如下:以下公式取自《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qfF×10-3——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F——建筑物的面积,㎡qf——建筑物的供暖面积热指标,W/㎡根据《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住宅建筑面积热指标取45W/㎡综合建筑面积热指标取55W/㎡公共建筑面积热指标取70W/㎡设计区位内各住宅、公建热负荷如表2-1表2-1以下公式取自《供热工程》P244页9-13公式G=A∙Q/<tg-th>kg/h<2.1-2>Q供暖用户系统的设计热负荷MW.G用户的计算流量,kg/h.tg、th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A采用不同计算单位的系数,见《供热工程》表9-2.采用的计算温度Q-GJ/h=10J/hc-kJ/<kg.℃>Q-MW=10Wc-kJ/<kg.℃>Q-10kcal/hc-kJ/<kg.℃>A238.88601000本计算A取860.综上,设计区位内各栋楼的入户管的流量如表2-1所示某小区供热设计热负荷栋号公建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采暖面积热指标〔W/m2设计热负荷〔W设计流量Gn'<t/h>1号楼86404538880011.152号楼80104536045010.333号楼7680453456009.914号楼12116156452933698.415号楼81304536585010.496号楼47064706452753017.897号楼7590453415509.798号楼21045244452643847.589号楼22266678453305619.4810号楼4812452165406.2112号楼3870451741504.9913号楼4794452157306.1814号楼4944452224806.3815号楼17125136452542327.2916号楼13504050452004755.75合计90440454249472121.82表2-1由此表可知:采暖总的热负荷为4249472W、所需热媒的总流量为121.82t/h2.2确定供热系统的供热原理本设计以城市二次热网热水90/60℃为热源,管网采用枝状连接。异程布置,热水沿主干线,经枝线分别送至各用户,又沿相同路线返回热源。从换热站引出主干线,分别供给低区用户。本次设计无高区热源部分,所以不考虑高区供热。热源动力由六台水泵并联运行,其中一台为备用泵;。欲使热网按水压图给定的压力状况运行,采用补给水泵定压方式。第3章方案确定及布置管道3.1系统热源型式及热媒的选择根据对住宅小区的调查,该小区有如下特点:<1>该区域内建筑物以住宅为主,该区热负荷较集中。<2>小区设计总热负荷为4249472w。基于上述特点,本规划以水-水换热站作为供热热源,以热水作为小区供热管网的热媒,换热站设在小区的左中侧。3.2热网系统型式1、确定管网布置形式:基于前述小区特点,小区采暖对热网的后备储热能力要求不高,故采用闭式双管制枝状连接。这主要是考虑到枝状管网布置型式简单,管径随距热源越远越小;减少基建投资,运行管理简便。2、确定管网敷设方式:本小区面积较小、敷设管线较短,采用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采用的型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外壳,三者紧密粘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结构型式。3、管道附件:在与干管相连接的管路分支处与分支管路相连接的较长的用户支管处均应装设阀门;在系统最低点或局部最低点应设泄水阀,最高点或局部最高点设放空气阀。考虑以后维修方便,在需要的位置设检查井。4、管道的保温与防腐〔1直埋敷设管道保温采用预制保温首先在管道上涂耐热防锈漆两遍,外用玻璃棉毡捆扎再用镀锌铁丝缠绕,用密纹玻璃布包扎做为保护层,表面涂冷底子油2遍。〔2保温地下直埋管道保温采用预制保温管。保温层用聚氨脂硬脂泡沫塑料保温,为增加保温层的耐久性和分辨各种介质的管道在保护层外涂刷颜色漆。另外管道的防腐涂料选用铁红防锈漆。5、水压实验: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管道系统安装后,进行实验,十分钟内压力下降不大于0.05MPa,不漏为合格。热力管道严密性实验合格后,须清除管内留下的污垢或杂物,热水及凝结水管道以系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和流量进行清水冲洗,直至排出口水洁净为合格。3.3热网管道的布置=1\*GB3①经济上合理。主干线力求短直,主干线尽量走热负荷集中区。要注意管线上的阀门、补偿器和某些管道附件〔如放气、放水、疏水等装置的合理布置,因为这将涉及检查室〔或操作平台的位置和数量,应尽可能使其数量减少。=2\*GB3②技术上可靠。供热管线应尽量避开采空区、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滑地危险地带以及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地段。=3\*GB3③对周围环境影响少而协调。供热管线应少穿主要交通干线。一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尽量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当必须设置在车行道下时,宜将检查小室入孔引至车行道外。通常情况下管线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地上敷设的管道,不应影响城市环境美观,不妨碍交通。供热管道与各种管道、构筑物应协调安排,相互之间的距离,应能保证运行安全、施工及检修方便。1、管网布置原则〔1热源的位置本设即热源为小区内的换热站〔2管网的走向实际定向时要掌握地质,水文资料,地上,地下构筑物情况,除了技术经济合理外还要考虑维修管理方便,布置时应注意:Ⅰ、管道应尽量穿越负荷区,走向宜平行于建筑物。Ⅱ、尽量少穿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Ⅲ、为了施工及管理方便,管线应尽量走绿化地带。Ⅳ、热力管沟外侧与其他建筑物,管线保持一定距离,与基础外边敬距不小于1.5米。Ⅴ、热网规划时应当适当考虑各小区连接方便及小区负荷对称。〔3检查井的设置检查井数量要求少,不应设在交通要道和人行车流频繁处,在管道分支有阀门处及其他各种阀门处;需要经常维修的设备和部件处应设检查井。该小区考虑到上述的情况与要求,布置的管道系统图如下图3-1:图3-1第4章外网水力计算及水压图绘制4.1水力计算按已知的热媒流量和压力损失,确定管道的直径;按已知热媒流量和管道的直径,计算管道的损失;3.按已知管道直径和允许压力损失,计算或校核管道中的流量4.1.1热水网路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是:1.按已知的热媒流量和压力损失,确定管道的直径;2.按已知热媒流量和管道的直径,计算管道的损失;3.按已知管道直径和允许压力损失,计算或校核管道中的流量4.1.2热水网路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如下:1、确定热水网路中各个管段的计算流量:管段的计算流量就是该管段所负担的各个用户的计算流量之和,以此计算流量确定管段的管径和压力损失。2、确定热水网路的主干线及其沿程比摩阻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是从主干线开始,网路中平均比摩阻最小的一条管线,称为主干线,在一般情况下,热水网路各用户要求预留的作用压差是基本相等,所以通常从热源到最远用户的管线是主干线。主管线的平均比摩阻R值,对确定整个管网的管径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选比摩阻大的,则管径小,选比摩阻小的,则管径大,这对能耗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条件允许时,主干线的比摩阻尽量小些,管径大些,有利于供暖的可靠性,根据《热网规范》,在一般情况下,热水网路主干线的设计平均比摩阻,可取30-70Pa/m进行计算。3、根据网路主干线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和初步选用的平均比摩阻R值,利用水力计算表,确定各管段的标准管径和相应的实际比摩阻。4、热水网路的局部损失,采用当量长度法,将管段的局部阻力损失折合成当量沿程损失,所以,热水网路中的管段的总压降等于:△P=R〔L+Ld=RLzhpa式中Lzh—管段的折算长度在进行估算时,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d可按管道的实际长度L的百分数计算,即Ld=jLj—局部阻力当量长度百分数,本设计取j=0.25、沿程比摩阻和折算的局部阻力损失,计算管段的总压降。6、完成后,可进行支干线,支线等水力计算,应按支干线,支线的资用压力确定其管径,但热水流速不应大于3.5m/s7、举例以管网的管段来说明管段的总体计算过程:=1\*GB3①确定各用户的设计流量各用户的流量如表2-1所示=2\*GB3②热水网路主干线计算因各用户内部的阻力损失相等,所以从热源到最远用户16的管线是主干线。首先先取主干线的平均比摩阻在R=30-70Pa/m范围之内,确定主干线各管道的管径。管段8-9:计算流量为G=121.82t/h和比摩阻可取70pa/m以下,查《供热工程》。选取管经DN=200mm,流速v=1.05m/s,则实际的比摩阻R=61.83pa/m。管段AB中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zh,可由《供热工程》附录9-2查出,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Ld=0m管段AB得折算长度Lzh=137.7m管段AB的压力损失ΔP=RLzh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主干线的其余管段,确定其管径和压力损失。计算结果列于表4.1水力计算表管段编号计算流量<t/h>管段长度<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m>折算长度m公称直径mm流速m/s比摩阻pa/m管段的压力损失Pa123456789主干线1-25.75112.63.2115.8700.4445.6952912-312.13425.9947.99800.6782.5839633-423.2874.94.479.31250.5531.1124674-533.61407.0447.041250.865.3330735-647.0885.613.61500.7749.066676-756.99275.632.61500.9471.2423227-861.98618.469.41501.0283.2457778-9121.83137.70137.72001.0561.838514合计32075支线10-26.38165.521.5700.4956.93122411-311.15163.8319.83700.87183.56364012-410.3328.1331.1700.8150.31467513-157.291159.64124.64700.5676.34951514-156.18265.531.5500.91278.1876015-513.47144.518.5701.04230.11425716-69.9138644700.77116510417-74.99293.6532.65500.74189.62619118-209.4888.64.4793.07800.5351.76481719-207.58205.525.5700.5970.21179022-249.7940.5343.5700.76124.79542823-247.8910.55.516700.6178.45125524-2117.6892.5511.55800.97160.34185225-266.2140646700.4955.99257620-2117.0626.87.4334.231000.6257.11195521-2634.74704.474.41250.8171.02528426-2740.95365.641.61500.6738.67160929-2710.4963669700.82149.171029327-2851.4484.35.689.91500.8358.24523630-288.4136642700.6595.56401428-859.853611.247.21500.9881.663854图4.1总压力损失为32074pa总流量121.80t/h4.2水压图绘制4.2.1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1.在与热水网路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内,压力不应该超过该用户系统用热设备及其管道构件的承压能力。2.在高温水网路和用户系统内,水温超过100℃的地点,热媒压力应不低于该水温下的汽水压力。不同水温下的汽化压力见《供热工程》表9-4,从运行安全角度考虑,《热网规范》规定,除上述要求外还应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3.与热水网路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无论在网路循环水泵运转或停止工作时,其用户系统回水管出口处得压力,必须高于用户系统的充水高度,以防止系统倒空吸入空气,破坏正常运行和腐蚀管道。4.网路回水管内任何一点的压力,都应比大气压力至少高出5m水柱,以免吸入空气。5.在热水网路的热力站或用户引入口处,供、回水管的资用压差,应满足热力站或用户所需的作用压头。4.2.2绘制水压网路水压图的步骤和方法1.以网路循环水泵中心线的高度为基准面,在纵坐标上按一定的比例尺出标高的刻度,沿基准面在横坐标上按一定的比例尺作出距离的刻度。2.选定静水压曲线的位置。静水压线的要求=1\*GB3①与热水网路直接连接的供暖用户系统内,底层散热器所承受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散热器的承压能力。=2\*GB3②热水网路及与它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内,不能出现汽化或倒空网路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0℃/60℃。根据《供热工程》90/60℃水无汽化压力用户楼高为21.9m,如欲全部采用直接连接,并保证所有用户都不会出现汽化或倒空,再加上30-50kPa的富裕值,由此可定出静水压线的高度。=21.9+3.1=25m式中:j——静水压线高度m;——建筑物充水高度m,各用户的建筑充水高度为21.9m;——汽化压力,m〔水温80℃时汽化压力取0m;——富裕压力3-5m,现取3.1m。一般铸铁散热器的承压能力为40m,而18m能满足要求。3.选定回水管的动水压线的位置。在网路循环水泵运转时,网路回水管各点的测压管水头的连接线,称为回水管动水压线。回水管的动水压线的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GB2⑴回水管动水压曲线应保证所有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不能倒空和网路上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的要求,这是控制回水管动水压曲线最低位置的要求。=2\*GB2⑵对采用一般的铸铁散热器的供暖用户系统,当与热水网路直接连接时,回水管的压力不能超过4bar。实际上,底层散热器处所承受的压力比用户系统供暖回水管出口处的压力还要高一些,它应等于底层散热器供水支管的压力。为分析方便,可认为用户系统底层散热器所承受的压力就是热网回水管在用户引入口的出口处的压力。现采用补给水泵定压,只要补给水泵施加在定压点处的压力维持在25m的压力,就能保证系统循环水泵在停止运行时对压力的要求了。定压点设在网路循环水泵的吸入端,在网路循环水泵运行时,定压点的压力不变,设计的回水管动水压曲线在A点的标高上,仍是25m,而回水主干线末端B点的动水压线的水位高度应高于A点,其高度应等于回水主干线的总压力降。通过水力计算已知为3.2m,则B点的水位高度为25+3.2=28.2m。这就可初步确定回水主干线的动水压曲线的末端位置。4.选定供水管动水压曲线的位置。在网路循环水泵运转时,网路供水管内各点的测压管水头连接线,称为供水管动水压曲线。同理,供水管动水压曲线沿着水流方向逐渐下降,它在每米管长上下降的高度反映了供水管的比压降值。供水管动水压曲线的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GB2⑴网路供水干管以及与网路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的供水管中,任何一点都不应出现汽化。=2\*GB2⑵在网路上任何一处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的供、回水管之间的资用压差,应能满足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所要求的循环压力。末端用户预留的资用压差为5m。在供水管主干线末端C点的水位高度应为28.2+5=33.2m,设供水主干线的总压力损失与回水管相等,即3.2m,在热源出口处供水管动水压曲线的水位高度。即D点的标高应为33.2+3.2=36.4m。最后,水压图中E点与D点的高低等于热源内部的压力损失,现取为11.34m,则E点的水头应为36.4+11.34=47.74m。由此可得出网路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为47.74-25=22.74m。即可绘制出水压图4-1。图4-1第5章管道的敷设及保温5.1管道的保温5.1.1保温的目的供热管道及其附件保温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热媒在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节约燃料:保证操作人员安全,改善劳动条件;保证热媒的使用温度等。热网运行经验表明,热水管网即使有良好的保温,其热损失仍约占总输热量的5%--8%,蒸汽管网约为8%--12%;与之相应,保温结构费用约占热水管道费用的25%--40%。因此,保温工作对保证供热质量,节约投资和燃料都有很大影响。5.1.2保温材料的选择要求良好的保温材料应重量轻、导热系数小,在使用温度下不变形或变质、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腐蚀金属、可燃成分小、吸水率低、易于施工成型,且成本低廉。根据《热网规范》规定,供热介质设计温度高于60℃的热水管道、设备、阀门应保温。规定中对保温材料及其制品,提出如下的主要技术性能要求:1.平均工作温度下的导热系数值不得大于0.12W/<m.℃>,并应有明确的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2.密度不应大于350kg/m³3.除软质、散状材料外,硬质预制成型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0kPa;半硬质的保温材料压缩10%时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00kPa.管道的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和保护层两部分组成。供热管道常用的保温方法有涂抹式、预制式、缠绕式、填充式、灌注式和喷涂式等。采用填充式保温。将松散的或纤维状保温材料,填充于管道、设备外围特制的壳体或金属网中或直接填充于安装好的管道的地沟或沟槽内形成保温的保温方式。填充于管道、设备外围的散状保温材料主要有矿渣棉、玻璃棉及超细玻璃棉等,填充的保温材料必须采用憎水性保温材料,以避免水渗入,如用憎水性沥青珍珠岩。根据保护层所用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涂抹式保护层、金属保护层、布类保护层。采用涂抹式保护层,涂抹式保护层就是将塑性泥团状得材料涂抹在保温层上。常用的材料有石棉水泥砂浆和沥青胶泥等。涂抹式保护层造价低。5.1.3直埋管道的保温层计算〔1直埋供热管道保温层应满足工艺对供热介质温度降、保温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等的技术要求,当经济保温层厚度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取经济保温层厚度,但最小厚度应满足制造工艺要求。〔2经济保温厚度、技术保温厚度和管道热损失计算中有关参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的规定。5.2直埋管道的保温层计算管网是系统投资最多,施工最繁重部分,所以合理选择管道敷设方式,以及做好管网平面定线工作,对节省投资,保证冷网安全可靠运行和施工维修方便都具有重要意义。5.2.1直埋管道的保温层计算本设计中的管道敷设方式为无补偿直埋敷设方式,详细的情况和图例参见施工图,具体的要求和有关事宜可参考相应的设计规范。第6章换热站设计6.1换热站设备及计算板式换热器计算与选型根据《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P356页表7-16进行板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加热水的初温t1=130℃加热水的终温t2=80℃加热水的平均温度trp=105℃加热水的密度958.4kg/m2加热水的比热容crp=4.22kj/〔kg·℃被加热水的初温t'1=60℃被加热水的终温t'2=90℃被加热水的平均温度trp=75℃被加热水密度974.82kg/m2被加热水比热容clp=4.193kj/〔kg·℃被加热水量Gl=121820kg/h传热量Q=4253kw加热水需要量Gr=72505kg/h加热水流速w'r=0.4m/s加热水的流通断面积f'r=0.053m2初选BR130型板式换热器,技术数据为单通道面积2.781×10-3m2单片换热片面积1.28m2加热水流道数nr=19被加热水流道数nl=15加热水的实际流速0.39m/s被加热水的实际流速0.8m/s传热系数K=4000W/〔m2·℃对数平均温差43.28℃传热面积26.26m2需要的传热片数21片实习的传热片数27片选定BR130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阻力计算:换热器板片间距b=3.8×10-3m当量直径de=2b=7.6×10-3m流通长度L=1.69m加热水粘度282×10-6Pa·s雷诺数10027加热侧摩擦系数0.2加热侧阻力50kPa被加热侧粘度430×10-6Pa·s雷诺数13783被加热侧摩擦系数0.6被加热侧阻力60kPa综上所述:两台换热器选择BR130板式换热器,加热侧阻力为50kPa,被加热侧阻力为60kPa6.1.2循环水泵和补给水泵的选型1.循环水泵的选择:〔1扬程:H=<1.1~1.2>×HrmH2O式中H—循环水泵的扬程Hr—水泵的初步扬程∴H=1.1×22.74=25mH2O〔2流量:G=1.2×121.82=146m3/h<3>选择:根据计算出的泵的流量和扬程,在泵的样本中选取工作点在高效区的泵的型号,选取2台相同型号SLW125-160A并联运行,其中一台备用。参数为:流量:150m3/h;扬程:28mH2O;效率:76%;转速:2900r/min;电机功率:18.5KW;气蚀余量:4.0m;重量:88kg;尺寸:810mm×400mm×585mm。2.补给水泵的选择〔1扬程:根据保证水压图水静压线的压力要求来确定。H=25m<2>流量:一般可按循环水量的3%~5%计算G=4%×Q=4%×121.82=4.9m3/h选择两台相同型号SLW25-160A泵并联运行,其中一台备用。参数为:流量:4.9m3/h;扬程:26mH2O;效率:29%;转速:2900r/min;电机功率:1.1KW;气蚀余量:2.3m;重量:18kg;尺寸:440mm×225mm×280mm。其他设备的选型补给水箱的选择:选择方形开式水箱其参数为公称容积3.0m3;有效容积3.2m3;主要尺寸1600mm×1600mm×1400mm;水箱本体重量661.6kg。除污器的选择一次网除污器:根据一次网流量管道的公称直径为200mm,选择XL型除污器SFXL-A-200-1.6-L<R>。其详细参数见下表规格型号DN接管口径DN1排污口A<mm>H1<mm>H2<mm>重量<Kg>SFXL-A-200-1.6-L<R>20080860120790365二次网除污器:根据二次网流量管道的公称直径为200mm,选择XL型除污器SFXL-A-200-1.6-L<R>。钠离子交换器的选择根据流量G=1.22t/h,选择上海创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钠离子交换器。其产品型号为FKCS-2T/H。主要参数见下表:型号流量T/H罐体尺寸<mm>树脂量L盐箱L外接管径<寸>FKCS-2T/H23002换热站的水力计算换热站一次网的水力计算确定流量。G=A×Q/<t1-t2>=860×4.253÷﹙130-80﹚=73.15t/h〔2-1.2根据管段的计算流量和R的范围,从《供热工程》附录9-1中确定管段的管径和相应的比摩阻值。2.根据《供热工程》附录9-2热水网路局部阻力当量长度表,计算当量长度ld3.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ΔP=Rlzh计算结果列于下表6-1:换热站一次网水力计算表管段编号计算流量t/h管段长度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m折算长度m公称直径mm流速m/s比摩阻Pa/m管段的压力损失Pa1234567891-273.1579.74416.7440.62724.144042-373.1508408402001.62725.14211183-473.154.91.516.412000.62724.141554-573.152.716.7119.412000.62724.144695-873.15600004-673.154.213.2717.472000.62724.144227-973.155.464.8710.332000.62724.142498-973.153.964.128.082000.62724.141959-1073.158.881422.882000.62724.14552合计83564表6-1换热站二次网的水力计算1.确定流量。G=A×Q/<t1-t2>=121.82t/h〔2-1.2根据管段的计算流量和R的范围,从《供热工程》附录9-1中确定管段的管径和相应的比摩阻值。2.根据《供热工程》附录9-2热水网路局部阻力当量长度表,计算当量长度ld3.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ΔP=Rlzh计算结果列于下表6-2:换热站二次网水力计算表管段编号计算流量t/h管段长度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之和m折算长度m公称直径mm流速m/s比摩阻Pa/m管段的压力损失Pa1234567891-2121.826.279.715.972001.0561.839872-3121.8208408402001.0561.83519373-4121.824.84.8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