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_第1页
文化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_第2页
文化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_第3页
文化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_第4页
文化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构建

一“文化和谐”的时代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和谐。所谓文化和谐,顾名思义,指和谐社会通过发展文化和谐这个唯一途径,使居于深层次地位的不同文化之间或同一文化中各个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1.从微观层次分析,文化和谐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根本标志人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载体和依托。社会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交往主要是同一时空范围内人们之间的横向交往或是不同时空范围内的代际传承。从广义上说,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辞海》将“和谐”定义为“配合得适当、谐调或匀称”。和谐社会是指在以人为主体而组成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友爱、相互协调、和睦相处的。相对的不同群体需要构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衡量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否和谐主要从文化上来判断。首先,文化具有教育功能。通过和谐文化建设,能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文化具有塑造功能。和谐文化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们意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营造良好的和谐文化氛围。再次,文化具有亲和凝聚功能。和谐文化建设能加强社会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逐渐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2.从中观层次分析,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益格局多元化。我国社会阶层形成了四个主要社会群体,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者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1]。第一,利益群体的形态日益显现,社会分化导致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增加。传统体制下人民的利益凝结成铁板一块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群众对权威和体制的依赖性、依附性已经减弱,独立性、民主性、多元性开始凸显。第二,利益冲突的状态日益明朗,利益差距和矛盾相应加剧,利益博弈凸显。利益博弈决定阶层之间的摩擦必然相应产生并日益扩大。第三,利益群体的意识和观念日益增强。不同利益群体从各自特殊的立场出发来看待现实,表现出共同的利益倾向。因此,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建设和谐社会,本质上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整合各阶层的利益。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益整合的过程。文化作为价值观和意识体系,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识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文化形成体系后,将人作为表达自身内涵的物质载体,同时文化也成为利益诉求的有效形式。一方面,文化具有整合稳定功能,为各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诉求时导致的矛盾与冲突起缓冲作用。和谐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不断跟踪和分析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发展趋势及其对各社会阶层的具体影响,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为化解社会转型期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保障。另一方面,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实践证明文化工作抓得好,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增强。和谐文化建设将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事半功倍的作用。3.从宏观层次分析,文明和谐是文明冲突的逻辑必然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角度出发,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科技上的强势地位,积极推行文化帝国主义,试图将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既要捍卫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制度,又要意识到文明和谐是文明冲突的逻辑必然。文明的发展就是从不和谐——和谐——不和谐的循环往复过程,永远不会静止在一个水平上。文明的冲突仅仅是文明发展中的一个阶段,随着文明的发展,文明冲突必然会达到文明和谐的状态。一是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也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从人类文明史来考察,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不同文明并存的情况始终存在,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不可否认在不同文明的互动中有的文明有着更大的影响力,有的文明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了。但是,从总的趋势来看,文明的多样性始终存在着,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也会继续存在。二是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面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共存和互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构成了其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依据。如果世界上只存在单一文明,或者某种强势文明将其他文明并吞,那么,它自身也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借鉴的条件。人类文明不竭的活力来源于不同文明因素的相互博弈。三是各种文明都要把握文明和谐的发展趋势,善于吸收先进文明的成果来发展自己,体现了和谐的相对性和不和谐的绝对性的统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是该文明代表的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一个国家不论贫富、大小、强弱,都有在国际社会谋生存求发展的权利。“文明背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而且应该和睦相处”[2]。每个国家和民族包括处于落后阶段的国家和民族,都可以从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中,从先进文明的成果中取长补短,在互动中形成发展。二建设和谐文化的哲学思考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的共同观念和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社会经济基础对文化起决定性作用,政治上层建筑制约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积极地反作用于经济与政治,为经济和政治的决策及行为提供理论构想、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因素发挥着先导性的作用。笔者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培育人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开展文化创新文化自觉,指知识分子进行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心态。在特定的文化转型和文化自我批判时代,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往往能对自身文化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从而对旧文化的没落和新文化的诞生有清醒而充分的认识,能深切地体会到自身的历史文化使命,并努力付诸实践。“在这些先知先觉者身上呈现出一种文化使命的历史责任精神、文化传承精神与文化创造精神,它们构成了人类文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3]。文化自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首先呼唤一种主体自觉,呼唤一种文化自觉精神。其次,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呼唤一种历史的自觉,即要我们知晓和谐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再次,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需要一种世界性的意识,即不仅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识,还要了解世界文化,进而理解两者良性互动的关系。最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需要一种哲学的自觉,即要运用批判精神对和谐文化建设进行理性反思,包括对和谐社会进行理想构建和对和谐文化进行理想憧憬。2.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倡导和谐理念文化是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精神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这是文化的内在优势。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需要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展先进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4]。先进文化的本质是发展和创新,为新的时代建立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并上升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规范体系。一是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加以批判地继承,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通过马克思主义的阐释,赋予时代新意,使其与实践的要求和时代的特征相结合,古为今用,并不断用人民群众的价值实践活动的鲜活经验来丰富它。二是要正确处理人类文明与民族特性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文明中积极进步的价值观念,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使之与我们的当前实践和民族特性相结合,与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价值导向相结合,做到洋为中用,并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创新。三是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多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倡导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要承认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价值观念。3.在多元社会治理观念下,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和谐文化体系现代社会是一个权力、利益逐渐分化的多中心社会。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社会治理是多元的,因此,要在多元社会治理观念下,积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和谐文化体系。一是构建和谐文化是多元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多元社会治理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之间是相互协作的关系,追求公共责任的实现。从社会现实考察,任何一个社会治理主体都不拥有充足的知识和资源来独自解决一切问题,必须通过相互协商以解决公共利益和公共原则的形成和认同问题,通过利益整合后,将利益诉求反映到法律以及公共政策中去,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同时实现各自的诉求。以集权管理和政治宣传为主要手段的传统计划调控已经很难有效实现社会的有机整合,需要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将主体利益表达和交流纳入可控渠道,保证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二是构建和谐文化体系要考虑到利益多元化的现实,制定全方位的文化发展战略,以满足各种不同社会利益诉求,并且以社会最大利益为价值取向,尤其注重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得到体现。“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5]。三是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和谐文化体系,形成和谐文化的学习特征。和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