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改变未来数字新媒体如何影响未来营销传播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已然历经三十年,这三十年中,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媒体接触习惯悄然发生着惊人的裂变;而媒体也在技术推动力、消费者需求改变的压力下,向着数字新媒体时代拔足狂奔,并同时进一步推动着消费群体的裂变异动。显然,只有把握了这一时代脉搏,才能在时代发展中为自己获取更多的机遇与空间。概括而言,值得业界共同分享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数字新媒体对消费者异动的迎合及推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曾经在中国老百姓消费发展史进程中以高度趋同性消费为特征,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众消费正分崩离析、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小众化、碎片化消费[1]。但在“碎片化”的同时,部分消费者又会因为价值观、行为方式、消费需求等层面的近似而重新聚合,再次形成规模化的消费市场。事实上,在大众消费分化的过程中已经蕴含着重新聚合的可能与趋势。原因之一是因为聚合本身就是消费者内心的需求——既不想随大流,又希望有归属感,分与聚本来就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分化的同时就意味着聚合。这正如小众和大众,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消费者内心的需求是推动消费者异动的内部动因,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则迎合并推动了消费者的分化和重聚的进程,为消费者社会参与和自我表达意识的强化提供了可能。图2-1消费者重新聚合的原动力分析图其一,数字新媒体提供了消费者分化和重聚的平台。数字新媒体不但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互动性的信息交流需求,而且使以往大众媒体难以实现的超越时空阻隔成为现实。在大众媒体环境下,消费者重聚的可能性比较小,重聚的规模也相当有限,但是如今在各种新媒体诞生后,这些正变得越来越不是问题。进入数字化时代的新世纪,企业可以凭借各种技术手段全方位获取家庭和个人信息,以往隐蔽的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于是一度分化的消费者因此又被重新黏合,消费者按照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消费需求重新聚合,即离开家庭的聚合状态创造出了另一个新的“生活圈”,它包括了工作、娱乐、看病、休闲、购物等,比如一张无形的互联网就网罗了形形色色有着共同喜好和需求的消费者,在此基础上搭建广告沟通平台,即是“重聚”的核心所在。[2]比如大众的移动时间增多了,外出旅游的机会增多了,所以地铁站、火车站、机场成了人们重聚的地点,办公场所、商场超市、电影院、高尔夫球场成为新的聚合点。数字新媒体成为这一重聚后新生活圈的开拓先锋,迅速地把这些聚合点转化成广告传播的机会点。这些接触点具有三大特征:首先它聚合了爱好相同、生活观念相似的人群,提高了广告主信息传播的精准性。第二,数字新媒体占领的这些聚合点,成为消费者最容易、最需要获取相关信息的传播点,更大程度上释放了信息的传播价值,让信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医疗广告为例,如果在大众媒体上播放,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甚至漠视,但如果在医院或者其他保健机构播放针对病患的服务信息,受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信任度也提高。再比如,同样是快速消费品的促销广告,消费者在家里电视上看到后形成最终购买的比重要明显低于在卖场液晶电视上看到促销广告的购买比例。第三,数字新媒体网聚的这些消费者是消费市场的主力人群,商务楼宇液晶电视网、小区楼宇液晶电视网和电梯海报网集结了城市中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三高人群,是广告主信息传播过程中最希望吸引和命中的目标人群。其二,数字新媒体实现消费者由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制造、传播和接收的复合角色转变,为消费者实现自我意志的充分表达提供了可能性。在过去的大众传媒时代,信息传播是单向的,消费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自我没有参与活动和表达想法的欲望和条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的出现,迎合了消费者个性化选择的需求,与此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的信息行为,搜索行为强化了消费者比较他人意见的习惯,分享和共有的信息行为充分体现了消费者看重并积极传播自我体验的信息行为,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出现网络化倾向。互联网使得消费者由传统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接受者的单一角色发展成为集信息制造、信息传播和信息接收的一个复合型角色。数字新媒体也为消费者的参与和个性化自我表达提供了媒体平台。二数字技术推动新媒体价值放大和激活数字技术推动下的媒体数字化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已经拥有了5.2亿的手机用户,也就是说手机成为排在电视之后,消费者普及率第二高的媒体形式。手机多媒体广播、各种手机广告产品形式已经大量涌现,众多跨国品牌巨头开始尝试运用手机广告,微软、google等IT技术和服务提供商也涉足手机媒体市场,手机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初露端倪,随着3G技术平台的开通,产业环境的进一步成熟发展,手机媒体对广告市场的影响力不可小视。而Web2.0技术升级了互联网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博客、播客、交友、社区等迎合消费者互动和自我表达需求的媒体产品得以开发和运用。第二,新技术渗透到传统媒体中,让传统媒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依托新型媒体平台更多的广告产品得以开发,如有线数字电视资讯平台上的分类广告、EPG广告、VOD广告、植入式广告等;再以手机报为例,中国移动已经有300万的手机报订户,订户每个月支付的费用是3元,仅手机报这一项业务中国移动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1亿元。第三,数字技术推动下的媒体市场由过去散兵游勇的状态转向族群化发展,数字新媒体的价值得以放大。举例来讲,互联网平台上的搜索、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电子商务、论坛、社区等多种互动新媒体平台构成的族群一方面已经能够较为全面地满足消费者的信息和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各种新媒体产品联合作战,对媒体经营者来讲也获得了“1+1+1>3”的系统性增值效果。分众传媒打造的数字户外媒体群即迎合了消费者分化、重聚和生活移动化的趋势,创造了覆盖消费者时空转换的重新聚合的生活圈,其跳跃式的发展轨迹已经表明了整合化的数字新媒体族群受到了广告市场的认可和青睐。三“新”“旧”融合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数字技术催生出的各种新媒体形态让信息释放出新的传播价值,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比如户外作为最古老的广告原形,用LED、液晶电视等数字新媒体包装,视觉表现力增强提升信息传播效果;又如数字新媒体对传统直投广告的变形应用,电子邮件、手机上的PUSH广告和小区短信等,日益成为消费者在数字媒体上的重度接触形式。不过,目前数字新媒体的经营发展呈现两种问题形态,一种是能够实现个性化需求,但没有规模;另一种是类似跳蚤市场,有规模了,但不是一个大的平台,不能操作。这些问题都集中指向一个要素,即数字新媒体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只有能满足个性化、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商业模式才能推动新媒体的持续发展,即需要“新”“旧”融合。所谓“新”“旧”融合,“新”是指数字技术推动下新的媒体形态,而“旧”是指当下广告主已经习惯的媒体消费习惯及服务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其前提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符合市场发展的节奏。由于广告主对数字新媒体深入认知和熟练使用尚待时日,所以数字新媒体可以借鉴传统媒体已经形成的广告运作链条、业务合作模式等,换句话讲,只有符合了市场需求的数字新媒体产品才能得以发展并释放出更大的商业价值,一定要让新媒体这个好产品能够落地,切实地创造价值和收益。以广告主运作广告投放向来最为关心的效果监测与评估为例,目前数字新媒体在这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而第三方监测数据的缺失,直接制约了新媒体广告的客户认同,乃至进一步发展。值得关注的是,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新媒体巨头已然先行开展了相关活动,为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树立了标杆。目前,分众楼宇电视产品监测及效果评估体系已向广告主熟悉并认同的电视化模型靠拢,GRP、CPRP、REACH、FREQUENCY等研究体系日趋成熟。而手机广告方面,在绝大部分无线广告公司尚无法提供第三方数据、往往仅提供自身监测数据,甚至完全由客户自身根据电话回馈等监测投放效果的情况下,分众无线已率先联手AC尼尔森第三方监测为广告主手机广告投放提供依据,为目前混乱而无序的手机广告市场投入了一线曙光。而以广告主颇为关注的广告投放模式为例,无线广告行业过去的投放方式是技术主导型,对于不了解无线媒体的广告主而言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于是分众在多年积累受众内容喜好程度数据的基础上跨越WAP网站的界限,建立中国最大的无线广告投放频道,将广告投放方式变革为更易于为广告主理解和接受的服务主导型。对于广告主而言,投放广告时再也无须一一了解和分析数以千计的WAP网站,只需选择与自己相关的频道,广告就可瞬间展示在上千家WAP站点相关的主题页面上。这些新旧融合的调整与探索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新媒体营销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结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大国经济成为中国市场发展的主基调,一方面稳定向好的经济氛围对技术和资本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另一方面,市场层次的多样性和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又使得各种经济力量遭遇了前无古人的挑战。具体而言,消费者消费形态和信息行为异动中,数字新媒体风起云涌,然而群雄逐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数字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埃里希体病的临床护理
- 2024年度国际购物中心品牌店铺入驻合同
- 2024年度购销合同到期不再续约的货物处理规定2篇
- 2024年度二手门面购买合同9篇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合同书(含优先购买权条款)
- 一例卵巢肿瘤患者的护理查房
- 二零二四年年度设备租赁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网络营销推广与广告合同3篇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某科技公司为客户定制开发智能系统3篇
- 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实施规划方案(中建集团)
-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道带答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劳动教育》-全册课件
- 健身器材采购合同
- 移动厕所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聚醚醚酮树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农村修墓承包合同模板范本
- GA/T 2133.1-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1部分:技术要求
- 2024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重点基础提升】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办公楼室内装饰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技术标范本
- 研学开营仪式讲话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