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广州市宗教文化建设研究
宗教文化是一种多层面的文化统一体,反映出人的社会和精神生活,与人的价值目标、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密切相关。宗教文化本质上表现为人的精神追求和信仰体系。广州是岭南宗教中心,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教大都会之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五大宗教齐全,宗教文化底蕴深厚,富有滨海特色。截至2013年12月,全市有信众30多万人,有宗教教职人员400多人,全市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82处,有8个宗教团体;宗教文化资源丰富,知名宗教场所众多,宗教名人辈出。这一切都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中可资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财富。一广州宗教文化的特色广州濒临海洋,自古是中西交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门户和枢纽。秦汉以来,来自内地的道教和海外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都曾在这座城市传播和渗透,与广州文化融合,形成独具滨海特色的广州宗教文化。(一)开放性广州位于东亚大陆边缘,面临浩瀚的南海,滨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广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无论是对本土南下的道教,抑或是对泛海而来的外来宗教,广州都能热情接纳。面对达摩、宛葛素、范礼安、马礼逊等异族传教士,广州人不以为异,包容他们落地生根。广州海幢寺早在清朝就向外国人开放,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两广总督在海幢寺接待了来访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1794年冬,荷兰政府使团赴京贺乾隆登基六十年,路经广州时,广东地方官员长麟在海幢寺接见他们并验国书。千百年来,广州老城区宫、观、寺、庙、教堂密集,置身闹市之中,面向的就是普罗大众,就是要敞开胸怀,广度世人。广州天主教开设了粤语、普通话、韩语和英语四种语言的弥撒,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广州宗教文化的开放性。(二)和谐性和谐是广州宗教文化的主旋律,广州宗教文化的和谐性突出表现在多元共存的和谐局面,各宗教之间和谐共处。广州宗教种类齐全,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和道教五大宗教从汉代开始播迁广州,形成多元共存的和谐局面。位于应元路的三元宫、光孝路的光孝寺、六榕路的六榕寺、惠福东路的大佛寺、光塔路的怀圣寺、解放北路的清真先贤古墓、一德路的天主教石室圣心大教堂、光孝路的基督新教光孝堂等五大宗教活动场所都分布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彼此相距不远。千百年来,各大宗教互相尊重,和而不同,共同发展。(三)广泛性广州宗教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广州佛教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广州宗教因拥有大量平民信众而呈现出群众基础广泛的特征。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推动广州佛教发展的最主要力量是平民信徒。值得一提的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信徒在广州佛教发展的历程中有着突出地位,这一点是其他城市较少有的。如《高僧传·求那昆地》记载:“昆地为人弘厚,故万里归集,南海商人咸宗师之。”正因为平民百姓是广州佛教最主要的信众,是广州佛教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所以广州佛教发展受政治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少。历史上,广州佛教的发展一直比较平稳,没有像西安、洛阳、南京等城市那样因统治集团对佛教态度的变化而大起大落。与佛教一样,广州的其他宗教也是如此。如广州的伊斯兰教徒就是以来穗经商的商人为主体。在唐代,来华的蕃客多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大食商人,他们聚居在今光塔路一带的“蕃坊”,人数甚至达到十多万之众。直到今天,常年在广州经商、开拉面店的外籍、外省穆斯林人数也达数万之众。(四)实用性广州人不论信奉何种宗教,多基于现实生活的观念和需要来理解和接受宗教。他们信奉道教、佛教,更多的是把道教的诸神和佛教的观音作为万能之神来供奉和拜祭,祈求神灵保佑,给他们带来好运;他们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更多的也是为了在苦难的生活中寻找一片精神寄托之处,想得到仁慈上帝的护佑。这种观念深深地根植于民众的心中,反映在对宗教的选择上十分实在。如道教,广州人更多选择正一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正一道以符箓为主,其道士以为民众做斋醮祈禳为业,迎合了广州人崇尚鬼神的心理。在选择神祇的时候,又特别青睐水神,是因为广州濒临南海,自古是一个重要的河港和海港,广州人整日与“水”打交道,海水无情,危及性命,出于实际需要,水(海)神受到特别崇拜。又如佛教,广州人选择了禅宗和净土宗,唯识、华严、天台等宗在广州却未能够流行,其原因主要是禅宗和净土宗简化了佛教的教义和修行程序,特别是禅宗,提出人人皆有佛性,一悟即至佛地,而不必苦苦修行,这迎合了广州人讲求实惠的民性。此外,广州流行黄大仙信仰,是因为民间流传“黄大仙有求必应”,广州商铺处处供奉关公和财神,皆因财神主管财富,多拜可以发财,足见广州人信道奉佛讲求实用性。(五)公益性古往今来,各大宗教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成为广州宗教一大特色。如广州道教界遵循道祖老子“唯善是亲”教诲,积极投身世务,服务社会,派米送衣,济贫赈饥,赠医施药,治病救人是其一贯传统。近年来,更与时俱进,开设太极、书画班,教人养生健体、怡情养性。广州佛教界谨记佛祖“慈悲为怀”教导,积极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救难扶贫。近年来,开设幼儿诵经、青年禅修、老年炼佛等各类讲习班,对开发智慧、净化社会、安抚人心起到很大作用。广州天主教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在广州先后创办了中学、小学以及幼儿园、孤儿院、育婴院、安老院、医院等多间,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广州的慈善事业。广州基督新教也发挥其教徒中医护人员较多的优势,开展各种义诊和心理咨询活动,救死扶伤,拯救心灵。当前,广州宗教界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坚持不懈地弘扬宗教扶贫济困、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宗教服务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二广州宗教文化建设的现状(一)困扰宗教活动场所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最主要的物质依托,是宗教最重要的外在体现。为进一步体现广州市宗教文化的良好风貌,为各界信众和游客提供安全优质的宗教服务,第16届亚运会之前,广州市委、市政府结合迎亚运的需要,将重点寺观教堂的规划建设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进行维修和整治,市委、市政府拨出2000多万元,宗教团体自筹5000多万元,对30间涉及亚运会接待的重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修缮和整理,广州宗教活动场所的面貌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亚运会后,广州市继续投入资金,进一步开展宗教场所维修、扩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大佛寺扩建工程等一批工程项目相继开工,三元宫前的天津市驻穗办事处大楼也达成了拆迁协议。长期困扰广州宗教界的场所面积狭小,建筑老化,设施陈旧,环境拥堵,布局不合理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赢得社会好评广州市各大宗教团体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宣传发动与组织下,始终坚持和发扬支持公益,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在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扶贫助残、救助失学儿童、支援灾区、支援各项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仅以2011年向社会捐款为例,广州佛教界总计捐款523万元,道教界总计捐款235万多元,市伊斯兰教协会总计捐款51.6万元,天主教总计捐款31万元,基督新教总计捐款约83万元。广州各大宗教团体还专门成立了广州市宗教界支持民族教育联合会,先后筹集善款3000余万元,帮助民族地区新建、改建中小学校32所,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六榕寺荣获2011年“羊城慈善”优秀集体称号,新成法师、耀智法师、吴信达道长荣获2011年“羊城慈善”优秀个人称号。(三)宗教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效初显根据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需要,广州市民族宗教局大力动员和鼓励各宗教团体加大宗教文化建设投入,创新宗教文化建设举措,彰显自身宗教文化特色,提升广州宗教文化的成效和影响。广州市佛教协会开通了官方网站;大佛寺创立佛教图书馆,举办佛教读书节,创办《如是雨林》杂志,目前该杂志发行量已达20万册,位居同类刊物首位,被中国国家图书馆、省立中山图书馆及多家高校图书馆馆藏;华严寺主办了首届华严论坛“天然函昰禅师与岭南文化”学术研讨会;广州金刚禅寺举办的禅武文化节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市道教协会举办了广州道教文化书画展、“问道养生论坛”等活动,还组织人员编辑出版了道教音乐《仙乐集》;纯阳观成立了书画社,并在每周六、日分别举行太极养生班和讲经讲道活动;南海神庙在每年的“菠萝诞”节日期间,庙会活动与民俗文化表演相得益彰;都城隍庙举办了“广府庙会”城隍爷出巡活动;仁威祖庙承办了荔湾区政府主办的“三月三·荔枝湾”民俗文化节的沙湾飘色和道教音乐表演等活动。市伊斯兰教协会为发掘伊斯兰文化中有利于幸福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内涵,团结广大穆斯林齐心协力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围绕“求两世吉庆,建幸福社会”等主题,分别精心组织和举办了四届“广州伊斯兰文化论坛”,收到良好的效果。天主教石室天主堂、沙面露德圣母堂先后在教堂举办音乐会,把宗教文化与音乐艺术有机结合,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广州的文化建设,为和谐幸福广州助力。广州基督教两会也积极挖掘宗教音乐文化,多次举行圣乐交流音乐会,他们还组建多支音乐兴趣小组,通过开展音乐沙龙等活动,帮助人们陶冶情操,凝聚友谊。(四)宗教文化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展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的宗教文化自古就以面向海内外,广泛参与国际、国内交流而著称。改革开放特别是21世纪以来,广州宗教界继续秉承和发扬这一传统,顺应广州城市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的新形势,瞄准城市对外开放与交流的新需求,不断推进宗教文化对外开放与交流每年,广州各大宗教团体都联合邀请香港各大宗教团体的负责人来广州开展品尝荔枝联谊交流活动。广州宗教界还广泛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欧美、日本、韩国等地的宗教界人士进行交流。2012年8月,广州大佛寺与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正式缔结为友好寺院,这是中国内地寺院首次与北美寺院缔结为友好寺院,是广州宗教界深入开展海外交流的新尝试。2013年7月,广州市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正式成立,广州市各大宗教团体都积极参加到协会中,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陈明德、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亲自担任协会顾问。协会的成立必将大力推动广州宗教界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五)宗教人才教育培养稳步推进培养合格宗教人才关乎宗教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局。2011年,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制定了《广州市爱国宗教人士培训五年规划》。从2012年3月起,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分别与广州大学和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合作,开办“爱国宗教人士研修班”及“中青年骨干宗教人士研修班”;2013年3月,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又与广州大学合作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宗教管理方向)大专班,一年多来,有100多名宗教教职骨干接受了培训。自此,广州市分层次、分批次宗教人才培训计划全面启动。各宗教团体也比较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如市天主教一区一会选送优秀修女出国进修;市伊斯兰教协会着力培养本地阿訇接班人,2011年6月,开办了为期3年的“哈里发”培训班,招收了4位本地青年穆斯林,力求将他们培养成为广州本地阿訇。(六)利益人群服务社会活动扎实开展早在1999年,大佛寺率先开设了儿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班,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聘请中山大学教师给孩子们讲授《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传统经典,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广州首开儿童传统经典诵读的先河。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坚持“自我完善,悦纳他人,志愿奉献”的义工服务理念,持续开展失聪儿童服务、智障人士服务、视障人士服务、乡村扶贫服务、亲子家庭服务、外来工及其子弟服务、长者服务、流浪儿童服务、癌症儿童服务、地贫儿童服务、图书馆读者服务以及戒毒帮教等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基督教青年会还利用天河会所,常年聘请专业老师,开设形体舞、瑜伽班、国标班、声乐班、钢琴班、古筝班以及乒乓球、有氧搏击运动等培训课程。2011年,广州基督教青年会通过公开招投标分别承接黄村、石牌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在社会服务上探索出一条新路。2012年,青年会与南海区妇联共同打造的首个以外来人口为服务对象的服务中心,促进外来儿童家庭融入社区。广州基督教女青年会按“社会所需,使命所驱,力所能及”的原则,以社区服务为依托,持续开展歌咏、舞蹈、瑜伽、手工、书法、国画、太极、乐戏沙龙、英语沙龙等兴趣小组活动,仅2012年,就服务了2.1万人次。此外,女青年会还立足社区,发动义工开展儿童日托、欢乐学堂、关爱外来工子女等多层次青少年服务以及居家养老社区探访持续性服务。女青年会属下的培训中心开办了多期“涉外家政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三广州宗教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一)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有待提高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广州亚运会前后多年的恢复和建设,广州宗教场所的面貌大为改观,但宗教活动场所空间狭窄、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位于中心城区的一些宗教场所,面临着拆迁难度巨大,改扩建资金高昂等复杂局势,不可能解决于朝夕之间。广州有很多著名的宗教场所,如佛教的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华林寺等,道教的三元宫、纯阳观、都城隍庙、黄大仙祠、仁威祖庙等,伊斯兰教的怀圣寺、先贤清真古墓等,天主教的石室天主堂、沙面路德圣母堂等,基督新教的东山堂、河南堂等。许多宗教场所历经千余年的风霜,至今依然屹立在南国大地,为广州信徒的心灵依归之所。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宗教场所在普罗大众心目中的知名度不高,许多人对这些宗教场所缺乏了解。(二)宗教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由于历史的原因,广州宗教活动很长一段时间未能正常开展,直接影响了教职人员的培养和水平的提高,使广州五大宗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职人员文化和宗教学养偏低的问题,如佛教人才文化水平较低,僧尼的文化程度及综合素质与大都市现代社会的信众需求之间存在差距;道教方面,道长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年轻道长的待遇较低,这些因素都导致道教后备人才资源较缺乏;基督新教方面,随着信徒文化层次、年龄、职业的差异化与多元化,信徒对牧养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对教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在广州的外籍信徒日益增多,目前除天主教石室教堂开设英文弥撒外,其他宗教团体由于教职人员的外语水平所限,尚未有英文类宗教活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由于人才储备和培养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宗教工作面临异常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教职人员来应对,因此教职人员的素质提升问题就显得特别紧迫。广州爱国宗教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虽已起步,但还需要一段时期才能见到成效。就目前来说,广州还缺少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宗教领袖人物。(三)宗教文化底蕴迫切需要深入挖掘广州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广州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宗教名人,国际和国内其他地区的许多宗教名人也与广州结缘,他们留下了许多宗教典籍以及与宗教有关的文艺作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地区的高校与科研院所在广州宗教文化研究及广州宗教文化底蕴挖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空白点。比如,迄今尚没有一部广州宗教史,虽然先后整理出版了《光孝寺志》《六榕寺志》《华峰寺志》《漱珠岗志》等志书,但对广州历史上的宗教名人尚没有系统的研究,宗教名著的整理出版也不够。总之,广州宗教文化的优秀传统与深厚底蕴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四)宗教文化品牌亟待精心打造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广州市各大宗教团体和重要宗教场所积极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赏。但由于目前仍处于建设的起步阶段,再加上宣传推广不够,广州宗教界开展的一些活动层次还不高,影响还不大,没有打造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宗教文化建设品牌,少数宗教文化活动甚至处于自弹自唱的状态,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五)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拓展广州各宗教团体虽然在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社会服务的模式还比较单一,规模较小,社会影响还不大;社会服务的范围不广,社会服务的知名度,影响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更积极、主动承担社会服务工作,以更好地发挥宗教界人士及广大信教群众在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及世界文化名城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六)宗教慈善组织应与时俱进与其他地区一样,广州宗教团体和场所的慈善活动历史悠久,有着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广州宗教界的公益慈善活动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但广州宗教从事慈善事业与社会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社会对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意义认识不够充分,政府支持、鼓励和规范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措施还不多,宗教界自身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优势和潜力还有待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存在慈善募捐手段单一,慈善活动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大,慈善制度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宗教慈善活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四推进广州宗教文化建设的建议(一)广州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宗教文化建设的理念1.开放开放,是广州宗教一贯的传统,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在宗教领域表现得尤其显著。当今的广州宗教文化建设如果离开开放,就不能广纳一切有益因素,就会失去自身发展的源泉而丧失生机。开放,既包括进一步向社会公众开放重要宗教活动场所,也包括党委及政府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对宗教的过分敏感,还包括进一步开放各大宗教对内对外交流的渠道,加大交流的力度。唯有如此,才能使广州宗教文化的发展与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相互激荡,相互促进。2.包容包容,是文明、和谐、法治宗教的必然要求;包容,是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广州宗教文化建设必须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一个社会缺乏包容,就是缺乏自信,一定的包容恰恰是社会健康有力发展的表现。各种不同宗教信徒的相互和谐是社会安定、城市幸福的重要基础,对宗教及宗教文化的包容,也是衡量社会包容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包容,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既需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五大宗教之间的相互包容,也需要同一宗教团体内部在本省、本市信徒与外省市、外籍信徒之间的相互包容,还需要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同宗教界的相互包容。3.和谐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推进各大宗教的和谐发展是广州宗教文化建设的使命所在。各宗教团体之间,各宗教团体内部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信徒之间,社会各界与宗教界之间仅有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和而不同,既有区别又相互促进,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4.创新创新是宗教文化建设的灵魂。广州的宗教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优良的宗教文化传统,必须与新型城市化发展及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有机结合,必须与弘扬岭南文化相结合。但仅有传统的弘扬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创新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宗教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包括宗教文化建设理念、策略、方式方法的创新,还包括服务社会模式及方法的创新。5.共进在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各大宗教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在推动广州市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必须自身实现平稳、健康、较快的发展,尤其要在宗教文化上争取跨越式发展。发展,是宗教文化建设的永恒追求。(二)广州宗教文化建设的目标在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广州宗教文化建设的必须围绕六大目标稳步推进,即经典宣讲通俗化、宗教活动规范化,教职人员专业化、场所建设合理化、场所管理制度化、慈善服务社会化。1.经典讲读通俗化宗教服务大众化是宗教更广泛地参与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宗教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宗教服务大众化,就必然要求经典讲读通俗化。要达到经典宣讲通俗化,要求各大宗教教职人员在讲经、解经活动中做到通俗、亲民;要求教职人员能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语言,结合社会现实案例对经典中的积极因素加以现代阐释。只有这样,才能契合现代社会信众的心理与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宗教文化在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宗教活动规范化宗教活动规范化是宗教走向正确轨道的根本保证,是宗教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不二法门。在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宗教要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宗教活动就必须规范化。宗教活动规范化,必须有高素质的教职人员,有文明规范的宗教场所管理,有文明、正信的信众,有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宗教文化活动。3.教职人员专业化教职人员专业化程度从根本上说决定了广州宗教文化的发展速度和高度,也决定了广州宗教文化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通过与高校合作,举办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以及各种骨干培训班、研修班等非学历教育途径,在全面提升广州市教职人员文化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宗教学养,较快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造就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用得上的宗教骨干和领军人才,只有如此,广州的宗教文化建设才会有良好的人才依托,才能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4.场所建设合理化场所建设是长期困扰广州宗教文化发展的一个问题。场所建设合理化是要破解广州宗教活动场所狭小,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布局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较好地展现广州宗教文化的新形象,无法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需求,无法充分发挥宗教界在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场所管理制度化新型城市化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的观念变革,随着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广州市的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必须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必须实行制度化管理。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要大力推进公开管理、民主管理、依法依规管理,为和谐宗教、法治宗教、文明宗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树立广州宗教界的优良形象。6.慈善服务社会化贴近广州社会需求,结合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量力而行,广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与社会服务是广州宗教界积极参与新型城市化发展、树立宗教界良好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各宗教团体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在法律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组建各种社会化公益慈善组织与社会服务机构,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事业,着力打造宗教界公益慈善与社会服务的优质品牌。(三)广州宗教文化建设的举措1.借助新型城市化建设契机,加强宗教场所的规划建设(1)继续加强和规范宗教场所建设。建议依据宗教文化建设的需要和财力、物力的实际,分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依照国家《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原属各宗教团体的财产尽量归还;第二步,将现有的宗教活动场所纳入正在制订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宗教活动场所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以修缮、保护;第三步,将宗教活动场所的规划及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通过置换等方式恢复、新建宗教场所,使之布局合理,以更好地满足信众过宗教生活的需求。(2)打造标志性的宗教文化场所。宗教文化场所无疑是宗教文化最鲜明的载体。从国际上看,国际性大都市往往具有标志性的宗教文化地标。例如莫斯科东正教大教堂、巴黎圣母院、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等。广州的新型城市化建设和世界文化名城培育均要求我们充分挖掘广州宗教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遴选出最具广州特色的宗教文化场所,加以重点建设,实现重点突破,倾力打造标志性的宗教文化品牌。可考虑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为一些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预留一定的建设用地,以此为中心逐步进行建设,也可以以某一个标志性的宗教场所为中心建设宗教文化广场、宗教文化博物馆及宗教文化研究基地等系列工程。(3)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应充分发挥宗教场所“文化传承、艺术欣赏”的功能作用,合理挖掘、开发广州著名宗教文化场所的旅游文化资源。如将佛教大佛寺、六榕寺、华林寺,道教三元宫、城隍庙,伊斯兰教怀圣寺、先贤清真古墓,天主教石室,基督教东山堂等资源加以整合,开发以“养生、启智、友爱”为主题的“广州宗教文化体验游”,并将这一旅游线路纳入已经开发成熟的“广州一日游”体系,向游客推介广州的宗教历史与文化。2.不断扩大宗教文化宣传推广,打造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品牌(1)生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宗教文化成果,以此推介广州,扩大广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鼓励和资助以广州宗教文化为背景的文艺影视创作,争取生产出世界性的文艺作品来展示和宣传广州的宗教文化。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为巴黎的国际形象增色不少,我们也应该努力打造这样的作品来向世界呈现广州的宗教文化。我们还要大力利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视、杂志等媒介推广广州宗教文化。(2)挖掘和开发广州宗教文化名人资源,扩大和提升广州宗教文化的影响力。广州佛教界有知名人物真谛、慧能、金刚智、不空、天然和尚、佛教界著名才子苏曼殊、虚云大师等,道教界有知名人物葛洪及传说为道教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基督教有马礼逊牧师等均是广州宗教文化中的名人,需要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发挥其名人效应。(3)建设广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州各宗教团体,聘请国内知名宗教研究专家,成立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开展广州及岭南宗教文化研究。应定期举办宗教文化论坛,成立宗教文化研究与出版基金,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广州宗教文化研究,资助出版相关研究著作和研究集刊,进一步加强大佛寺佛教图书馆建设,将广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宗教文化研究中心。(4)鼓励各宗教团体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讲座和培训。鼓励各宗教团体开办公益讲座,宣传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弘扬宗教文化中的积极有利因素;鼓励各宗教团体开办各种公益培训班,为提升广州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基础发挥作用。(5)加快宗教文化的网络信息化建设与宣传。宗教网站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宗教场所,宗教网络化信息化进程不可逆转。面对快速发展的宗教网络信息化,广州不能视而不见,不能仅靠行政手段来封堵,而是要重视和加强宗教文化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前台接待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计划
- 会计职业心理健康维护方法计划
- 非全日制员工劳动合同三篇
- 股权激励协议书模板
- 商场安保工作流程的优化计划
- 年度大数据分析服务协议
- 新版乡村道路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度艺术品定制买卖合同2篇
- 发展团队领导能力提升团队士气计划
- 2024年度信息技术软件开发与维护合同2篇
- 中职开设专业方案
-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
-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书成长赛道
- 2024年重庆市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政策解读学习培训课件资料(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 注意事项)
- 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数学试题(解析版)
- 三体二黑暗森林
- 2023年1月福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4-2023-2024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7病句 试卷(含答案解析)
- 设备撞件不良分析报告
- 呼吸科进修总结汇报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