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程2016课件 第四章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_第1页
标准化工程2016课件 第四章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_第2页
标准化工程2016课件 第四章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_第3页
标准化工程2016课件 第四章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_第4页
标准化工程2016课件 第四章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标准化概论(第六版)目录标准系统及其管理1系统效应管理2

结构优化管理3反馈控制原理5

有序原理4学习要点:标准系统的属性及系统管理的必要性标准个体效应与系统效应的关系及系统效应原理的含义和实践意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优化原理及其实践意义标准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有序和无序的关系标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信息反馈和控制的意义第一节标准系统及其管理标准系统(标准系统是标准的存在方式)标准系统的属性标准系统的管理标准系统定义:为实现确定的目标,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标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特点: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属于人类社会系统中具有特定功能的人造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是人们随心所欲地臆造出来的系统观点是现代标准化方法论的基石,也是建立标准系统管理一系列原理的出发点。标准系统属性:1.目标性标准系统的目标是创造这个系统的人们的愿望的反映,是人类意志的体现。(保障健康、安全;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具有具体化、定量化的特征,这是它具有管理功能的重要原因。2.集合性古代标准常是孤立发生作用,现代标准化以标准的集合为特征(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标准难以独自发挥效应)标准系统集合性与目标性关系:没有目标,集合是盲目的、无根据的,集合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系统目标优化程度和实现可能与标准集合程度、集合水平有直接关系3.层次性标准系统的结构是有秩序、分层次的(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标准系统)由系统中各要素间联系方式以及系统运动规律等因素决定标准系统4.开放性(或动态性)标准系统与变化着的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必然要求标准系统发展的动力,使得标准系统不断进化5.阶段性(相对稳定性)标准效应的发挥要求系统处于稳态,是有阶段的,这是标准系统显著特点标准系统不是理想的自组织系统,发展阶段性是人为控制的标准系统发展阶段与客观环境发展步伐脱节,存在标准滞后于客观实际的现象,因此必须对标准系统进行控制。标准系统标准系统稳定性与动态性关系:短期标准系统是稳定的;长期从全局视角看标准系统具有动态性。稳定性是相对的,动态性是绝对的,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是对标准系统进行管理时需要认真把握的一个关键问题。标准系统为什么需要管理?人造开放系统,系统发展和功能发挥不仅取决于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取决于外部环境变化,加之系统不能自我调节,必然要求人对它进行管理。如何实现对标准系统的管理?运用计划、组织、监督、调节、控制等职能和手段,对标准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及同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进行协调,正确处理标准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促进标准系统的健康发展。伴随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探索与标准系统特点相适应的管理理论、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宏观管理原理包括:

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控制原理标准系统的管理标准系统的管理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原理反馈控制原理关于标准系统的目标及其优化问题关于系统效应产生的内在根据问题关于标准系统进化、发展的动力问题关于对标准系统进行宏观控制的机理问题宏观管理原理:第二节系统效应原理一、标准系统的目标二、个体效应与系统效应三、系统效应原理四、系统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系统效应原理标准系统的目标建立标准系统的目的,也是要它具备特定的功能,产生特定的效应,这就是标准系统的目标确定标准系统的目标,是建立标准系统的首要环节。标准系统有单一目标,也有多种目标,且大多属于多目标系统目标须是具体的例如:华为公司企业标准——高密度PCB(HDI)检验标准

测绘标准体系个体效应与系统效应标准系统与其要素(组成该系统的各个标准)的关系类似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或个体与总体的关系。个体效应(局部效应):每一个具体的标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也都可以在实施中产生特定的效应总体效应(系统效应):由若干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个体组成的标准系统,也有其特定的功能,也可在实施中产生特定的效应塑胶跑道国家标准:/p-1052126341840.html系统效应原理定义: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个标准本身而是从组成该系统的互相协同的标准集合中得到的,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含义:标准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效应反应为完整的系统,而不是孤立要素的简单叠加。(效应既与组成该系统各个标准和它们的结构有关,又不是各个标准个体效应的简单总和,个体效应同它所属系统有关,受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结构合理的标准系统,不是标准群体,而是相互联系、作用、适应和补充的统一体。)标准化活动是由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要素构成的社会活动(要素组合方式不同,产生效果不同。根据特定目标合理筹划、有机组合各要素,形成系统,可以产生系统效应,系统效应是标准化管理追求的目标。)——第9章综合标准化(钢门窗综合标准化)系统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系统效应原理是指导标准化活动最基本原理,贯穿于标准化的全过程。一、在对标准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把它当做由若干子系统或要素结合成的有机整体看待。

1)子系统功能服从于实现整体目标;2)子系统间,子系统与整体间关系从整体协调需要出发。标准系统性使得标准之间(以及标准所形成的系统之间)的协调格外复杂,这是对现代标准系统进行管理的一个特点。二、系统效应观点是现代标准化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同以往的标准化理论相区别的重要标志。1)每一个标准的功能和效应难以孤立发挥,但在系统总效应中会表现出个体效应。2)系统中每个要素(标准)都受到其他要素影响,标准作为节点填补系统网络,标准功能受到系统严格制约。系统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只有充分认识系统性对标准的要求和制约,特别是系统总效应的要求,才能制定出具有适应性和适用性的标准,保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效应。三、系统效应原理要求标准化工作者树立系统意识或全局观念1)局部标准规定或指标是合理可行的,全局则不一定合理和可行2)局部最优不一定全局最优,系统效应是追求的最终目标系统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系统效应原理为标准间协调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四、系统效应原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依据系统效应原理开展标准化活动:①明确目标、②制定标准、③处理好标准间协调配合关系以保证标准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④产生系统效应达到预期目标。系统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若目标不明确,标准不协调,只是标准堆砌,不能称之为标准系统,也不能产生系统效应,甚至有负效应产生。五、系统效应原理奠定了标准化方法论的基础在标准化管理活动中,从目标确定,规划,计划落实,到决策方案的选择,以及决策实施过程中依据信息进行的协调,控制,都必须运用系统效应原理。系统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追求较好的系统效应,才能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水平。第三节结构优化原理一、标准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二、标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三、结构优化原理四、实现结构优化的方法五、结构优化原理的实践意义标准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标准系统的诸要素之间不仅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而且在空间上层次分明,时间上排列有序。(一堆标准不是标准系统,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具有系统性质)标准系统的结构就是指标准系统要素的内在的有机联系形式。(系统效应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要素是否形成好的结构)任何一种标准系统的要素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或组合。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是决定系统结构的出发点。标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系统要素能否达到目标要求,除环境因素外,要素间相互关系即结构形式起决定作用。标准系统首先确立功能目标,而后根据目标来设计或调整标准系统的结构。(结构不同,功能不同,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促进结构改变)在标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中,强调结构对功能的决定作用是很重要的,但也不可忽视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功能是变化的,结构是稳定的,功能变化到一定程度,引起结构部分改变)在对标准系统进行宏观控制过程中,应不断分析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及时调整。即使已经构成标准系统,如果结构不合理,标准之间系统效应无法发挥,这就提出了标准系统结构优化的问题。结构优化原理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标准系统要素标准系统要素的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及相关关系,依系统目标的要求合理组合,使之稳定,并能产生较好的系统效应,这就是结构优化原理。结构优化原理1标准系统的结构不是自发形成的,是经过优化的结果,只有经过优化的系统结构,才能产生较好的系统效应2标准系统的结构形式变幻无穷,有: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和要素间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组合。按照结构和功能关系,调节矛盾成分,保持合理配套关系和适应比例,提高组织程度,发挥更好效应,这就是结构的优化。3标准系统只有稳定才能发挥其功能,经过优化后的标准系统结构,应该能够相对稳定实现结构优化的方法实行综合标准化协调建立标准系统的层次结构编制标准体系表通过各种途径,使相关要素之间重新建立起相互适应的关系,求得稳定结构,就称为协调。通过对相关要素整体协调,建立标准系统,发挥系统效应的标准化方法有机结合结构优化原理的实践意义当标准的数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应转向对系统结构的研究和调整上。致力于改进系统结构,可以更好发挥标准系统效应。(模块化就是通过变革系统结构的方法来提高和改进系统功能的一种标准化形式。)调整系统中要素的组合关系能改进系统的功能。(精简)改进系统的结构可以提高和改进系统的功能,发挥更大的组织效应。(结构优化可以调高标准的系统效应,有助于探索标准化新途径。)模块通常是由元件和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可成系列单独制造的标准化单元,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口与其他单元组成产品,且可分、可合、可互换。模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模块化也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大约是在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形式。模块化是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系统化、组合化的特点,解决复杂系统类型多样化,功能多变的一种标准化形式。假设有甲乙两个类似企业,为解决同一性质问题,各自制定了相同数量的标准。甲企业,首先明确目标,(即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各相关要素,相关要素依据总目标对它的要求保证分目标的实现,然后通过总体协调,使标准之间相互关联、配合共同围绕总目标。乙企业标准数量与甲相同,且涉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但标准没有共同目标,各自具有其适用范围,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强。两个企业都说自己建立了标准系统,但标准系统的作用却截然不同。两企业标准化投入大体相同,标准数量一致,标准系统功能存在较大差异,什么原因带来的这种差异?第四节有序原理学过的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系统的有效性和系统的有序性密切相关,上述案例中的两企业标准系统区别本质上是标准的有序程度不同。系统有序性是系统要素间有机联系的反映。系统要素间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相互联系、稳定牢固,整个系统具有共同目标,则其有序度高,这样的系统是稳定的、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甲企业标准系统。反之,标准间结构松散、混沌、杂乱无章,无共同目标,表明其有序程度低,这样的系统状态是不稳定的—乙企业标准系统。第四节有序原理努力提高系统有序度是维持系统稳定性并充分发挥系统功能的关键标准系统的有序程度的影响因素:1.标准系统的目标。在系统形成过程起导向作用,在系统方向指引下,每个标准都为实现总目标服务,产生系统内部有序化的机制,要素行为和运动方向一致。(反之方向不一致,很多企业标准体系不见效)2.系统要素的构成。哪些要素,多少要素构成标准系统?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建立的标准系统,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要素越多越好。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必要标准实现标准系统功能。目标明确,标准种类和数量容易判定;否则混乱无序,系统失效。3.要素间关联。要素间配合关联是标准系统整体发挥作用的基础。通过整体协调,关联所有标准,才能把标准目标和运动方向调整到有序状态。第四节有序原理总之,标准系统有序程度受到标准系统组织程度影响,组织程度高,系统向有序方向发展;组织程度低,系统向无序方向退化。第四节有序原理标准系统功能与状态有关,状态即组织程度表现为有序无序。保持或提高标准系统的有序性是提高标准系统功能的基础。这就是标准系统的有序原理。系统的有序性是系统要素间有机联系的反映标准系统的有序结构,是系统与环境以及系统内诸要素间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结果任何标准系统如不加控制地任其自然变化都要由有序向无序转变标准系统有序性的度量——熵熵——表示分子运动混乱程度时采用的物理量熵增大,表示混乱程度增加,无序性增强;熵减少,表示混乱程度下降,有序性增强第四节有序原理

含义:有序原理定义:标准系统只有及时淘汰其中落后的、低功能的和无用的要素或补充对系统进化有激发力的新要素(增加负熵),才能使系统从较低有序状态向较高有序状态转化有序原理是关于标准系统进化发展的原理要及时淘汰那些落后的、低功能的和无用的要素补充对系统进化具有激发力的新要素,尤其是功能水平较高的要素有序原理的实践意义1.标准系统不是越大越好,系统中标准也不是越多越好。必要的适用标准组织起来的系统才是有效的。2.人造系统具有目的性,标准系统需具有明确目标。标准系统目的目标不明确,各要素混乱无序,无序系统难以发挥系统功能。3.标准系统有序状态是整体协调的结果。经过整体协调,形成标准间相互配合、互相关联的有序状态,是标准系统建立过程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任务。4.标准系统不适应客观要求时,即处于不稳定的无序状态,可以通过补充具有激发力、功能水平较高的标准,使标准系统重新达到稳定有序状态,从而推进标准化。如:落后标准系统中引进部分先进标准。第四节有序原理标准化活动就是我们为从无序状态恢复到有序状态而做出的努力。第五节反馈控制原理标准系统环境生产结构变革市场形式变化社会结构变革科学技术发展高层次标准变化贸易范围扩大影响标准系统的环境包括:标准系统的运动不仅依赖于其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还依赖于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标准系统环境是指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外界条件的总和,是一系列动态系统,标准系统必须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五节反馈控制原理为了使标准系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前提是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需要从变化的环境中接收信息,没有接收信息和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系统的控制,也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信息及反馈信息:对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信息反馈:对标准系统进行管理的前提,没有信息无法对标准系统进行管理,也就无所谓标准化活动。控制:对标准体系来说,控制的含义包括指挥、调节、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控制的目的:发挥系统效应、优化和稳定系统结构、系统进化与发展。控制的形式: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第五节反馈控制原理图4—1无反馈(开环)控制示意图图4—2负反馈(闭环)控制示意图开环:没有输出的反馈作用,这种形式要求控制的精度高,不能发生扰动和环境条件变化,否则不能达到控制目标。闭环:输出量对系统控制有直接影响、具有反馈作用,称为负反馈。第五节反馈控制原理负反馈控制系统对提高标准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运用好这种控制系统的关键是要求标准管理系统具有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判断的较强能力和较高的可靠性。

含义:

反馈控制原理定义:标准系统演化、发展以及保持结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机制是反馈控制;系统发展的状态取决于系统的适应性和对系统的控制能力,这就是反馈控制原理。标准系统通过反馈,调整与环境关系,提高系统适应性,发挥系统效应,反馈控制是影响系统向有序程度较高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标准系统适应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