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现代文阅读_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现代文阅读_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现代文阅读_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现代文阅读_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15小题)

1.(2021秋•江都区月考)实用文本阅读。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

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

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

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

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

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

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

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

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

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

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

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

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

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

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

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

顺利。不信,你试试!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如果将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被封楚王。回楚地后,他并未睚

眺必报,而是将羞辱他的人善待并重用。

2.(2020秋•高新区校级月考)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不要秘诀的秘诀

邓拓

①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

相似,其实没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抱着找

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上当。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

②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

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着:“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

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

见其可也。”

③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

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

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

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

仍然有一些用处。

④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

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

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

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

也。”

⑤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

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

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

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

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

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

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⑥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

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

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⑦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

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

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

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⑧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

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

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

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

在乎?公曰:己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己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

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把一切所谓“圣人”

之言全部否定了;但是,他反对读古人的糟粕,强调要从生产劳动中去体会,这一点却

有独到的见地。

⑨我们现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说,也不过如此。而这些又算得是什么秘诀呢?!

如果一定要说秘诀,那么,不要秘诀也就是秘诀了。

(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作者对于读书方面的观点。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例举现实生活中关于读书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表明写作本文有极强的针对性。

B.选文第⑤段紧扣第④段,先叙后议,叙议结合,强调了我们在读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

实际运用,更要用得灵活。

C.综观全文,选文的主体部分是四则引文,以及作者结合引文进行的多角度阐释,所以,

这四个部分可以颠倒顺序。

D.作为论述类文本,选文最大的特色是大量使用了举例论证。所选四个例子精要贴切,

角度各不相同,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不要秘诀的秘诀”,前一个“秘诀”指的是专心致志的读书态度和科学的读书方

法;后一个“秘诀”指的是不下苦功就会读书、作文的方法。

B.选文在第⑥⑦段阐明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限于自身的知识和阅历,对于难懂的地

方先放它过去,不死抠住不放,恰好是科学的读书方法。

C.作者在最后一段明确地告诉人们:读书其实是没有秘诀的,关键在于要放弃贪图省力、

不下苦功的念头,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读书。

D.“我觉得……”“我想……”“我们观在读书……”,选文中大量出现这样的语句,使得

整篇文章语言不温不火,娓娓道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

3.(2020秋•崇川区校级月考)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

董阳

①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3亿,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

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6中国IP产业报告》,中国IP

影响力排名前100位,网络小说就占了61部。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

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

正处在“网络文学+”-----个由网络文艺“接管”大众文化的时代。

②这不是危言耸听,从文化发展史角度看也并不奇怪。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

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今天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元杂剧、明清小说,都是通

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量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

的大众文艺精品。A。将来某部网络小说被奉为新名著,某部由网络小说改编

的电影被奉为新经典,完全是有可能的。

③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在我看来,网络

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

“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

关键阶段。B。对此,我们既要有信心、有心胸,也要对问题和难度有足够的

清醒意识。

④中国网络文学体量实在是太庞大了,中国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量投入网络文学

中,其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而且随着网络视听和传统影视市场不断扩容,各路资本

纷纷介入,大量收购IP,据说有的网络小说IP估值几个亿。之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

象,海量网络小说改编项目上马,大有“狂轰滥炸”之势。C。

⑤然而,网络小说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难度并不亚于原创,

丝毫不能掉以轻心。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

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

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

也不能免俗。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值内涵上做出有

效提升。

⑥更何况,网络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

熟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

开。然而网络小说改编的文艺作品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观冲突就格外

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

问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小说的改编者在

价值观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以正面价值观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文化影响。

⑦由此看来,今天的网络文艺,正处于雅化的关键阶段。这个事实越早看到,我们就越

有文化自觉,就越能顺势而为,引导创作,从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

峰。

【链接】“IP”是“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指的是被改编的知识产权内容。

(选文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在第⑤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阅读⑤一⑥段,完成填空:

①作者认为网络小说的改编不能掉以轻心之处在于:

其一,网络小说的改编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值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其二,。

②第⑤一⑥段的论证结构是:

(4)结合全文来看,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5)下面这句话最适合放在文中的哪一处?请说明理由。

远的不说,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

学传统,最终融入主流文化。

A.第②段中A处

B.第③段中B处

C.第④段中C处

4.(2020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考事弟不久

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星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星事再。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

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

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

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

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

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

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

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

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谑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

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于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

摘抄下来。

(3)加点字“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指的是哪些人?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

国人的脊梁?”

5.(2019秋•城固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

会实践中,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人讲究同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凡是一

个新的王朝建立,都要确定本朝崇尚的颜色,以证明自己统治天下是顺承天意、合乎天

德的。商代将取于自然的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视作尊贵色彩,例如,青色就是

蓝草(草名)染在素色布上的颜色,而黄色是土地之色,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秦尚

黑色,到了汉代,黑、黄、红三色都曾受到尊崇;而唐宋以来,黄色成了最尊贵的色彩,

“黄袍”成为天子专着的服装。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于达官贵人,蓝、绿、

灰、白则属于平民。不过,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

紫之夺朱也”的语句,紫色于是自官服中废除不用.可见,色彩的应用已逐渐脱离自然

属性及其本来意义而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

除了色彩之外,服装款式也蕴含着古人的思想追求。以深衣为例,它袖口宽大,

象征天道圆融;领口左右相交,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深衣背后有一条直缝贯通上下,

象征顶天立地,为人正直;腰系大带,象征行动进退符合权衡规矩。总之,深衣象征着

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中华传统美德。

【材料二】

早在《诗经》中,就有借服饰表现人物身份,寄托人物情感的诗句。”硕人其颁,

衣锦装(jiong)衣”,这里的锦绣华服不仅是描绘一个女子的衣着,也显示了她贵妇人的

身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衿”是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在这里既表明了

恋人读书人的身份,也借写对衣服的念念不忘传递出女子相思萦怀之情。周代时,冠服

制度确立,规定:天子、诸侯穿衮服,戴冕;大夫穿裨衣,戴冕;平民则只能穿布衣。

这一制度在不少成语和古诗文中都有体现,比如成语“冠冕堂皇”就与这一制度有关。

古时的王公贵族和武将还要戴“貂蝉冠”。这种冠冕“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是地位的

象征,陆游诗句“长安貂蝉多,死去谁复还”中的“貂蝉”指的就是达官显贵。到了明

代,冠服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服装方面,开始用官服上补子图案的不同来区分官

职:文官都用禽类,武官皆用兽类。成语“衣冠禽兽”即源自于此,本指身居高位,但

后来渐渐演变成了贬义词。在冠冕方面,因为当官封王的太多,“貂蝉冠”供不应求,貂

尾严重不足,只能用狗尾来代替,从而产生了成语“狗尾续貂”。

【材料三】

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汉族服饰与少数民族服饰的第一次融合。赵武灵王发现汉

人的上衣下裳和深衣的着装方式不便于作战,于是果断推行短衣长裤的胡服。唐人善于

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使胡服掀起又一个高潮。到宋代,胡服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朱熹感慨''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可见其流行之广。另一方面,少

数民族服饰也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如清代后期的史书中就有“大半

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记载。中国各民族服饰文化在彼此融合中不断丰富与

友展。

20世纪初,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中,中山装与旗袍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男女的

主要服装样式。它们的变革融入了时代的特征,糅合了中国传统服装的民族特色与外来

服装的特点,既保留了中国古典服装的含蓄、端庄、严谨的风格,又吸取了洋装的实用、

简洁、舒适的优点,体现了“洋为中用”的时代精神;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适应了国

际化的潮流。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成为外事场合礼仪服装

和国际盛会礼服。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APEC会议中,与会女领

导人的服装就由立领旗袍礼服裙和直领开襟披风构成,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面成语中与服饰文化不兴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

B.布衣之交

C.黄袍加身

D.飞禽走兽

(2)下列说法里堡的一项是

A.服饰是在各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制造出来的。

B.服饰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着不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如明朝以“朱”为正色,带有浓厚

的政治伦理色彩。

C.中国服饰从赵武灵王推崇胡服开始,完全接受了西方服饰的特点,20世纪初的中山装

和旗袍装就是西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D.服饰的变革融入了时代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可能不断呈现

出新的特点。

(3)2022年,我国将承办第24届冬奥会。服装学院的同学们想为出席冬奥会开幕式的

国家女领导人设计一套礼服,要突出中国元素和时代特征。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三】

和【链接资料工从下面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并从服装款式、色彩和图纹三个

方面说明理由。

I链接材料]

朱雀寓意:祥云寓意:梅花寓意:

矫健有力的蓬勃之气祥瑞喜庆、和谐共融高洁坚贞的风骨

方案一:绿色复古深衣,配朱雀纹样。

方案二:红色改良旗袍,配祥云纹样。

方案三:白色西服套裙,配梅花纹样。

(4)阅读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你对中国服饰有了哪些认识。

6.(2019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阅读《奋斗成就梦想》,完成问题。

奋斗成就梦想

①人间五月天,处处好风景。

②但相比让人游目骋怀、放松身心的自然之美,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种让人更温暖、更

动人、更砥砺人心的人文之美。他们是凌晨即起在街道上打扫忙碌的环卫工人,是顶风

冒雨也要按时送达包裹的“快递小哥”,是病房里不顾脏累悉心照顾病患的护工,是野外

几十米的高空中正在检修线路的电工,是实验室里一遍遍比对试验数据的科技研发者,

是奔波在生命一线的消防战士、守护道路安全的人民交警……奋斗者最美丽,劳动者最

光荣,这些奋斗者的姿态就是最美的风景,这些以辛勤劳动传递生命热量、以恪尽职守

践行使命责任的劳动者就是最美的人。

③作为个人,我们都有着人生出彩的梦想,都有让自己的小家庭美满幸福的愿望。但是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只有肯挥洒汗水,辛勤灌溉,埋头打拼,执着追

梦,梦想才能成真,日子才有奔头。

④作为国家,我们正处于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正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而奋斗。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

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书写梦想的执笔人,每一个人都要做通往梦

想的筑路者。

⑤我们相信,无论小家大家,一切梦想的实现都来自于箪路蓝缕的创业,来自于脱手砥

足的拼搏,来自于锲而不舍的努力,就像那首《时代号子》中所唱“汗也不白流,累也

不白受,实干才能出成就,谁也别吹牛

⑥我们相信,一个人的劳动,成就一个家庭的“小目标”;无数人的奋斗,是一个国家从

“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大逻辑”。只有奋斗,才能让每一个人在追

梦历程中绽放人生芳华;只有奋斗,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才能聚力功成。

⑦由此可见,奋斗成就梦想。人类因劳动而美丽,世界因劳动而精彩。今天的中国正站

在新的历史时点上,无数劳动者正向着梦想前进,为着梦想而努力,汇聚着创造历史的

庞大力量。奋斗是新时代劳动者最美的姿态。在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里,每一位劳动者都

是主角。我们坚信,在广大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中国会更加精彩,实现中华民

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定会实现。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

(3)请你从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奋斗”的理解。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

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

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

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

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

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

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②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

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

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③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一一搜集那些难以逐一

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④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一一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

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1)在第①段中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3)请你结合课文《论教养》第4一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之间的关系。

(4)小明把向你借的书弄破了,他还书致歉时,作为有教养的你该说些什么?

8.(2019秋•禹城市期中)现代文阅读.

谁的电话

①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

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②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

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

不男人。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

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③“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

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

人。老葛也想大男人一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

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④“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

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

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

九乘法口诀。

⑤“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

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

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

话一眼又想掐掉。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

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

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⑥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

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

脸上沟壑纵横的皱放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韩线:“我家小若的!喂,小

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

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

快乐!”

⑦''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

哪儿》……”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

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两个男人继续喝。

⑧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

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

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

别接!”

⑨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句:“喂,

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打

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

的,别接!”

⑩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看小若这些

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

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

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

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⑪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逃自《小小说选刊》)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提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把酒话教子------------------------------------------

(2)赏析。

①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从

修辞角度分析)

②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

(4)小说以“谁的电话”为题,有什么好处?

(5)结合文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你认为怎样才算成功的家庭教育?

9.阅读《敬业与乐业》“第二要乐业……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部分,回答

问题。

(1)本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出三种)

(3)“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这句话中包含怎样的苦乐观?

(4)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什么意思?本句可作为哪个

观点的论据?

(5)请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10.(2020秋•永善县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残匾

①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

瓦垄长满绿绿的苔碎,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

得格外幽静。

②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

琨送的。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

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吴子皋亮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

上烧红,扎病人颈部。那动作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的

脑袋终于安静下来。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③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

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④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

额,送给吴子皋。

⑤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⑥吴子皋天赚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

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时而微闭双目,把脉的手指偶尔弹

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开药方更是怪,是用

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病人禁不住要问,吴

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

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⑦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色变得红润。再抓

几副中药,回家继续熬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

色,见人便说,这个吴大夫,真是有两下子。

⑧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的,等着吴子皋叫

号。

⑨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医生。有了刘大琨

这层关系,就走上了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

皋的儿子到一个重要单位担任局长。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

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

豪宅。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

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⑩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儿子只好依他。

@戾子皋是个怪人。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他瞠

了病人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

现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你给个面子吧。

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病人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或者

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四个字:赶快拿走。

⑬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⑭日子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⑮儿子出事了。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⑯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无奈地猜

测一番,摇着脑袋走了。

第二天,病人又来。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

不开。只见诊所大门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

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持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⑱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

字的匾,被砍丢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色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⑳育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0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说说第⑰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结合文章分析吴大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本文以“残匾”为题有什么作用?

11.(2019秋•东海县期中)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题目。

保安老羊

杨大全,当保安已经十年了

据说,他随同伴出来寻工时,人家图钱多进了厂,他却非要应聘保安,工作倒是

不累,可是工资就低了。钱少点没啥!他嘿嘿一笑。但有人发现,他特喜欢替人顶班代

班。这不还就念着有顶班费吗?这家伙!

话是这样说。但对于杨大全,你确实无法挑剔他的工作。他坐在保安亭里:手里

握着褪色的塑料保温杯,脸上是从不疲倦的笑,在橘子皮般的脸上,括出张几乎连到耳

根的大嘴巴。

换班后,他喜欢小区里转,这边帮老人提点油米重物,那边又与小孩们玩起游戏,

一点不像其他保安。时间一长,业主们亲切叫他老羊。

国庆黄金周的一个夜里,大雨滂沱。杨大全去接班,看见保安亭前停着几部车。

原来,一位业主的外地亲戚自驾游过来,没料酒店爆满了,现在找不到地儿放车。

“哪来车位?你不知道吗!除非我是孙猴子能变出车位来!"年轻保安和一个人说着,有

点不耐烦。的确,这小区有七八百户,地下停车位挤得满满当当,还嫌不够放呢。业主

瞧瞧黑乎乎的雨夜,一脸焦灼。

A区68,B区163,0区418,可以放,但只能到明天傍晚。老羊闭目稍顿,便

脱而出。

“老羊,别添乱,哪来空?何况这都是私有车位!”

“去吧!”杨大全很自信。业主半信半疑带车进去了,不一会出来,千恩万谢。“不客气,

谁没个为难时候?”老羊咧嘴一笑。“昨天这几户碰巧也自驾游了,不打过了招呼吗?”

年轻保安眨巴了下眼,没吱声,心里却暗自惊叹,这好记性!

又一个中午,十二点交班。

“上午咋情况?”老羊习惯这样问。“能有啥?一样进进出出进。“年轻保安伸了个懒腰

打起呵欠。“哦,对了,这包咸花生,是6栋302业主老爹送的一一前脚刚走。这小老头

说看小孙子来了!"年轻保安沉浸在感慨中,老羊的大拇指已掘下了一键报警。

当小偷被警察带出来时,花白的假发意拉着,露出了秃顶。年轻保安傻了眼。

“6栋302业主的爹,才去世哩,莫非转世复活了!”老羊轻描淡写几句,不光刺破了年

轻保安的满肚困惑,连严肃的警察也笑了,便故意考他。“6栋301呢?”“业主姓高,白

净的中年眼镜,唱歌挺好听,可没结过婚……”“8栋804么,那是煤气店老板,有个女

儿在外地上大学……”老羊不假思索,如背书般流利。在场的人都呆了。

“全在这排着呢一一不过才几百户吗?”老羊指着脑袋,咧开大嘴笑。

年底总结会上,老总专门叫老羊介绍经验。他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

“你们不晓得,那些年,沙尘暴闹得厉害,草场全荒漠了,羊养不成,我才出来打工的。

啥好记性啊,那都是几十年放羊练出的呢。天天只琢磨羊吗?几百上千只羊儿,哪个尾

巴短,哪只椅角弯,哪个叫声怯……我能记得一清二楚。当小区保安呀。我又找到了放

羊的感觉呢!”杨大全两眼放出异彩。

大伙都听得愣了。物业公司老总很兴奋,就准备择期请他来作一次保安大培训。

没想还没开班,老羊竟急匆匆请假回内蒙古老家了。

春节后的一个下午,年轻保安收到老羊发来的照片:老羊坐在草垛上,摇曳的野

草望不到边,一大群羊儿悠闲地啃草。“草原复绿了。我的钱又换了群羊。这些年,我可

是天天都梦见在草坡子上,看羊儿白云一样飘呢,呵呵……”

“老羊你忘了?我老乡,收废品的余老头住院那会,你借给他二千元吗?这钱他拿来了,

要我想办法还你呢

“噢一一唔……他不是早还了吗?你退回给他吧。"年轻保安为老羊茫然的反应感到惊

讶,心里直嘀咕,明明人家没还,你却硬说还了——怎么记性糊涂成这样。

“哪天来我老家,请你们喝新鲜羊奶吃烤全羊!”老羊冒了个憨笑。

愣愣的年轻保安,眼前便闪出个扎白毛巾挥鞭儿的老羊僧,恍惚连耳畔都是羊铃

铛的叮当声。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2)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年轻保安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3)品味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从不疲倦的笑,在橘子皮般的脸上,括出张几乎连到耳根的大嘴巴。

②在场的人都呆了。

12.(2019秋•汝阳县期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盲人摄影家

①王希说,我想搞摄影。卢克的眼珠子差点飞出眼眶。他努力用平静的语气说,我支持

你。王希叹口气,你觉得不可能?我都听见了,你眼睛瞪那么大,小心眼珠子掉地下。

卢克更加惊讶,赶忙用手捂住眼睛,他怕眼珠子这次真掉地下。

②卢克的朋友王希是个盲人。他竟然能听出卢克的表情,这让卢克感到不可思议。王希

不是天生盲,他两岁多时生了场病,高烧不退,半个月后,病好了,但眼睛看不见了。

邻居卢克时常来陪他玩,有好吃的也偷偷给他留一份。王希这场病的起因和卢克有些关

联,那天卢克爬树累得浑身汗,脱掉棉袄,露出黑红的胸膛,跟着他玩的王希觉得好玩,

也学着脱掉棉袄,站在寒风里发抖。当天晚上,卢克就感冒了,王希高烧昏迷。

③王希脖子上挂着单反相机,站在树木里。【A】清风嗤嗤地拂过树叶,铛铛地敲着花瓣;

鸟儿啾蜩着穿越树枝,上下翻飞,还担着小脑袋向伴侣频送爱意;阳光哗啦啦洒满大地,

每丝阳光穿过树叶时都发出啜啜的声音;一片树叶砰的一声离开了树枝,瞰嗾地击散着

空气飘落下来,蜜蜂嗡嗡着落在花上;蝴蝶绕着花朵舞蹈。多美的一切啊!王希打开镜

头盖,拨动开关,举起相机,把听到的一切摄进镜头。嘀嘀嘀,自动对焦不时发出提示

音,王希用耳朵捕捉着最美的画面,按下快门键,一张张摄影作品存储进相机和王希的

心里。

④这是你拍的照片?卢克把相机存储卡插进电脑,望着照片,惊问。王希点点头。卢克

赞叹着把照片授给当地的晚报。第二天,照片就在晚报摄影版刊登了。王希又拍摄了一

组照片,卢克把照片投给《世界摄影杂志》,也全部刊登。卢克精选了王希最新拍摄的一

组照片,参加了全球摄影赛,荣获了金奖。大赛评委评论说,王希能把稍纵即逝的平凡

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每一幅照片都意境深远,立意深刻,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独

特的个性。

⑤王希在卢克的搀扶下登台领奖,全场哗然,谁也没有想到获得全球摄影赛金奖的摄影

家是个盲人。有个享誉世界的医学博士看到王希的报道,组织专家对王希的眼睛做了细

致的检查,得出一个大快人心的结论:王希的眼睛可以治好。卢克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希

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

⑥摄影家王希接受治疗半年后,眼睛复明了。摄影爱好者们通过各种渠道祝福王希,期

待王希拍摄出更加精彩、更加个性、更加美轮美奂的作品。王希激情勃发,驾车四处采

风,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结果拍摄出的每一张照片都平庸浅薄,粗糙不堪,甚至比

不上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拍出的照片。[B]无论王希怎么努力,都无法拍出一张满意的

照片。王希绝望了,摔了相机,大口灌酒。两年后的王希的名字淡出了摄影界。

⑦后来,王希出了意外,眼睛受了重伤。医生断言,王希的眼睛后半生再也看不见东西

了。卢克推开了病房的门,望着病床上的王希,不由叹几口气。王希摸着眼睛上的厚纱

布,轻轻说,明天把相机拿过来。

⑧卢克望着嘴角隐约着笑意的王希,刚想问,你的眼睛怎么受的伤?忽然一想,王希会

不会是自己把眼睛……这样一想,卢克惊得眼珠子差点飞出眼眶。

⑨王希平静地躺在床上,眼睛上蒙着厚厚的纱布,什么也没说。

(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有关盲人摄影家的几件事。

(2)简析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清风嗤嗤地拂过树叶,铛铛地敲着花瓣;鸟儿啾例着穿越树枝,上下翻飞,还担着

小脑袋向伴侣频送爱意。(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B]无论王希怎么努力,都无法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王希绝望了,摔了相机,大口灌

酒。(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父亲神色很狼狈……以免再遇见他”部分,回答问题。

(1)从描写角度看,选段写于勒,运用了描写。选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是,

作用是。

(2)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

特点?

(3)下面的句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这几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作者为什么重复写?

这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4.阅读课文《故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也便成了路”部分,回答问题。

(1)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

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一句中三个“辛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文中写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那么,“我”为什么会害怕呢?

(3)“我”在朦胧中,看到了“海边碧绿的沙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中年闰土”“我”“母亲”这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15.阅读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

饭的人等……还只管让刘姥姥”部分,回答问题。

(1)下面的句子所表述的内容也是凤姐等人取笑刘姥姥的组成部分,它与下文哪句话相

照应?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2)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发怔”?

(3)笑声中可看出人物的个性,请任意选取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现代文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15小题)

1.(2021秋•江都区月考)实用文本阅读。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

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

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

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

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

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

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

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

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

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

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

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

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

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

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

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

顺利。不信,你试试!

(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如果将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被封楚王。回楚地后,他并未睚

眺必报,而是将羞辱他的人善待并重用。

【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

【答案】(1)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突出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这一观

点。

(3)不能,第④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⑤段讲的是怎样具备让

人这种品格。这两段的内容是递进关系。

(4)可以作为第②段的论据,第②段的观点是让人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所给论据讲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体现一种涵养,所以作为第②段的论据。

【分析】这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先通过事实论据

论证了“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然后阐述了“让人,可以使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接着文章第四段则是论述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

助第五段则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具备让人这种品格,最后呼吁我们生活多让人。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共六段,结合文章题目,通读全文可知,

文章第一段通过引用沈从文先生墓碑上的碑文引出论题“让人”,然后在本段末表明了自

己的观点,也即全文的中心论点: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2)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方法。划线句子将“不退不让”的结果和“让人”的结果进行

对比,有力地证明了本段的论点“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在写“让人”

的结果时,还把它形象地比作“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比喻事业在

遭遇挫折后有了新的发展,说理生动形象。

(3)本题考查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

重要途径”,先通过事实论据论证了“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然

后阐述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接着文章第四段则是论述了让人

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五段则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具备让人这种品格。所以,

第四段与第五段之间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不能互换。

(4)本题考查文章的论据。材料中主要叙述了韩信忍受别人的胯下之辱,但是在他功成

名就后,将羞辱他的人善待并重用,这体现了韩信的涵养,能证明文章第二段的论点:“让

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故可以作为第二段的论据。

答案:

(1)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突出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这一观

点。

(3)不能,第④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⑤段讲的是怎样具备让

人这种品格。这两段的内容是递进关系。

(4)可以作为第②段的论据,第②段的观点是让人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所给论据讲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体现一种涵养,所以作为第②段的论据。

【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

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

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

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

总结。

2.(2020秋•高新区校级月考)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不要秘诀的秘诀

邓拓

①以前在书店里常常可以看见有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大致

相似,其实没什么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有些读者贪图省力,不肯下苦工夫,抱着找

秘诀的心理,结果就不免上当。因此,向他们敲一下警钟还是必要的。

②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

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着:“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

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

见其可也。”

③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外,一般都是很

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

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

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

仍然有一些用处。

④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

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

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

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

也。”

⑤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十二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

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0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

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

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

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

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

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⑥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

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读

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⑦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

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

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

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⑧至于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的读

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古代只有一个没有机会读书的木匠,曾经有过类似这种思想的萌

芽。这个人就是齐国的轮扁。据《庄子》《天道篇》记载:“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

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

在乎?公曰:己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接着,轮扁还介绍了他

自己进行生产劳动的经验。他的话虽然不免有很大的片面性,他不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