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1页
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2页
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3页
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4页
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开展中的地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月,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开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供应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深厚的商业气氛,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近代中国音乐;上海;地位

上海是近代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城市。它在近代中西文化沟通、中国近代新文化形成中的地位,得到了学术界普遍的关注。作为近代新文化一个方面的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和开展,上海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上海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经济社会状况有亲密的关系。因此,讨论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形成和开展中的地位,不但会使我们对近代中国音乐开展史有深化的理解,也通过一个侧面使我们对上海城市的共性有深切的体会①。

一、近代音乐传播先驱

上海,由于独特的历史因缘和独特的文化环境,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桥头堡,也成为酝酿近代中国新文化的温床。近代中国新音乐的形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近代的音乐开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一是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改造②。其中,尤以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为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大致通过以下途径:1、基督教堂所带来的西方音乐;2、新式队中输入的西洋乐;3、海外留同学带回来的西洋音乐;4、近代学堂对西洋音乐的普及。这四种途径先后消失,而尤其以第四种因素对中国近代音乐的面貌影响最为深远。上海在近代中国夙得风气之先,在近代西洋音乐传播中亦是如此,其主要表现那么在于它成为近代新式学堂普及西洋音乐之最早试验场。

上海自五口通商以来就成为海外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大本营,因此基督教堂所带来的音乐对上海信徒的熏染尤为深远。但教会音乐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奉献究竟有限,新音乐的形成更依靠于新式音乐教育的开展。由于基督新教把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大量精力和财力用于办学,而其所办学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授西洋音乐。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传教士在华办学以上海为最早,而学堂中设置音乐教育科目也以上海为最早。例如1861年在上海创立的清心女中,在教学中已把音乐与语文、算术、圣经等科目相提并论。创办于1892年的上海中西女塾为展现平常教学成果,还举办音乐会。音乐会的规模不仅限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还半年一次对家长们,一年一次对一般市民公开演出①。

而上海人沈心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从事新式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他诞生于商人家庭,1902年到留学,1903年回国后,在南洋公学附属学校任教,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唱歌课。1904年出版了?学校唱歌集?,开创了“学堂乐歌〞的形式。学堂乐歌是中国人最早用西洋音阶谱写的歌曲,成为近代音乐史的发端。上海的务本女塾、南洋中学等学校以及沪学会等团体都邀请沈心工指导唱歌。在沈心工?学校唱歌集?出版后,许多学堂开设了乐歌课,通过间续出版的音乐教科书籍,初步的音乐学问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此背景下,1907年公布的?奏定章程?,规定音乐课为初级学校的必修课。因此,李叔同曾推崇沈心工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②。

另一位上海人曾志也为中国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做出巨大奉献。曾志是上海闻名商人曾铸之子,1901年去留学。在他参与了沈心工发起的“音乐讲习会〞。并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音乐教育论?,这是我国最早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1907年归国他即与高砚耘、冯亚雄等人在上海创办“夏季音乐讲习会〞。这是一个利用暑期传授西洋音乐的组织,其科目有乐典、和声学、风琴、洋琴、洋弦、喇叭、直笛、横笛、大鼓、小鼓等。1908年曾志遵照父命创办“上海贫儿院〞,院中设音乐部,并成立贫儿院管弦乐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西式管弦乐队。虽然1912年音乐部就停办了,贫儿院也约于1921年左右结束③,但却成为中国人创办西式管弦乐队的最初尝试。可以说中国新式音乐教育是从上海发端,并渐渐普及到全国。

二、租界的音乐生活与近代中国音乐人才的培育

由于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是西洋音乐理念、技巧的输入和传播以及依据西洋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改造,因此海外留同学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最早先驱者。但是新音乐的普及和建立却依旧要依靠在中国外乡形成固定的消费、观赏市场以及在此根底上不断涌现的外乡音乐家。上海由于其在近代中国的独特的历史机缘和文化传统,最早形成了较广泛的近代音乐的消费市场并涌现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为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供应了良好的酝酿场所。而追根溯源,又与上海租界尤其是公共租界工部局乐队有亲密关系。

1.租界的音乐生活与上海近代音乐消费市场的培育

依据?南京条约?的相关规定,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当时在上海县城之外划定了一块外国商人的居留地,这成为上海租界的起源。后来,租界不断扩张,并成立了自己的市政机构,渐渐开展成了一块在中国领土上的“国中之国〞,成为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最好见证。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副产品――为中国群众亲身领会西洋音乐的魅力供应了场所。租界里的外国商人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渐渐形成了一些文化消遣组织。早在1850年英国人就成立了业余剧团,演出需要音乐伴奏,于是组织了乐队。1879年渐渐开展成上海公共乐队。1881年公共乐队由英租界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接手管理,并成立工部局音乐会。1907年,铜管乐队扩大为管弦乐队。1919年以后乐队聘请意大利闻名音乐家梅百器担当指挥,并从欧洲聘请了许多闻名音乐家,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并渐渐迎来了“东方第一〞管弦乐队的美誉。1922年公共乐队改名上海工部局乐团。当时工部局每年给乐队28万两的高额预算拨款。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为演出季节,每周的星期天都进行定期音乐会①。起初乐队主要在市政厅的音乐厅内演出,主要局限于外国观众。但是据英国学者毕可思的讨论,1928年以来,上海工部局乐队渐渐留意为中国居民效劳。乐队指挥的“年报〞中越来越多地留意到有中国观众的出席。并开头在中文报纸上刊登演出广告。“1928年,3/4的观众是中国人,据报道,1930年中国人的爱好甚高。1931年乐队在室内演出时,20%的观众是中国人,此后这个比例稳定上升。〞以至于到1933年,在上海工部局管弦乐与吹奏乐会上,有人指出中国纳税人盼望工部局连续资助乐队,由于它在城市中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并且,1928年后开头有中国人被吸纳进入工部局的音乐会②。

1930年前,上海工部局乐队始终工部局行政大楼里面演奏室内音乐会。1929年,这幢大楼卖给了开发商,上海工部局乐队搬进了上海商业和公共空间――大光明电影院,后来又搬迁到兰心大戏院。“在市政厅,上海工部局乐队好像仅仅是工部局的一个文化附属品,只为外侨社群效劳。而在整个上海消遣界,管弦乐队成了这个城市越来越重要的文化财宝。〞③同时乐队的演奏也从室内走向露天,在夏天,乐队会进行露天音乐会,在兆丰公园〔现中山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外滩公园〔现黄浦公园〕等舞台上演奏④。1928年后,随着中国人可以进入公共租界的公共消遣场所,中国观众观赏西洋音乐的时机无疑更多了。

通过以上表达,可以看出,虽然租界的音乐生活开头只局限于外侨社群,但是随着形势的开展,中国观众渐渐增多,可以说渐渐在中国人形成了一批西洋音乐的消费群。这个消费群的形成和扩大,无疑为中国音乐人才的成长供应了良好的根底和气氛。

2.工部局乐队对国立音乐院的影响

对于中国近代音乐的开展来说,创立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学府,作为讨论和培育人才的机构,无疑是重要的举措。中国第一所高级音乐讨论和教育机构原来创立于北京。1916年秋,北京高校成立同学社团“北京高校音乐团〞,同年冬,改名“北京高校音乐会〞。1918年改名“北京高校乐理讨论会〞。1922年以“乐理讨论会〞为根底成立北京高校附属音乐传习所,成为中国第一个近代音乐专业教育机构。随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等高校纷纷设立音乐系、科,好像预示着北京将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中心。但是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并不是中国新音乐成长的良好土壤。1927年7月教育部长刘哲认为“音乐有碍教化,也与社会人心无关〞,命令关闭北京高校、女子师范高校、艺术专科学校中全部音乐系科,经过师生抗争,结果只有女子师范高校的音乐系被保存下来。而不久在南方的上海那么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乐院。

国立音乐院的创办与萧友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原来是北京音乐教育界的,1927年6月南下上海。据谭抒真回忆,他辞去北京学校的音乐系工作,一方面他觉得老师水平低,又与自己的想法不合,另一方面由于上海人才多,还有外国音乐家,所以自己来上海了①。而许步曾更进一步认为国立音乐院之所以选址在上海,是由于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存在。

1927年11月27日,中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在上海成立。国立音乐院的成长与工部局乐队的影响有亲密的关系。首先,除归国留同学之外,国立音乐院长期从上海工部局乐队聘请老师和讨论指导。初建时,10名音乐老师中,外国老师即占了一半,其中大局部是工部局乐队成员。1929年,鲍里斯・扎哈罗夫成为钢琴系主任,而长期担当乐队指挥的富华那么始终是小提琴系主任。此外还有大提琴家佘甫蹉夫、难民音乐家如佛莱思克尔、沃尔持・约雅敬等也在此任教。这些外籍老师对国立音乐院教学的奉献是巨大的。比方,扎哈罗夫直到1943年去世为止,始终在上海教钢琴。以至于有学者说,在中国的第一代钢琴家、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人未曾跟他学过钢琴。

其次,乐队和音乐院虽然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但是两者有很亲密的合作。乐队给音乐院的同学供应优待票,和中国爱乐社合作演出音乐会,并且开头渐渐演奏中国音乐家的作品,汲取中国演奏员。1929年,乐队首次与中国独奏音乐家马思聪进行音乐会。1930年首次演奏中国人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黄自的单乐章序曲?怀旧?。1931年上海音专的老师黄自中选为工部局音乐会员会。1927年工部局乐队让中国音乐家谭抒真代替休假的队员参与演出。1935年5位中国人首次作为实习生参与工部局乐队的演出。此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同学在上海工部局乐队表演越来越频繁②。在这期间〔19341942〕,中国人连续进入乐队。1938年,谭抒真、黄贻钧、陈又新和徐威麟等4人正式成为上海工部局乐队的成员。到1941年乐队中华人到达5人③。中国独〔唱〕奏音乐家的演出也频繁起来,如钢琴家沈雅琴、李惟宁、吴乐懿,小提琴家王人艺,唱歌家黄友葵、胡然、赵梅伯、斯义桂等相继在1930年月与工部局乐队合作演出④。应尚能在1937年就指出:“对于上海年轻一代有理想的音乐家来说,能与该乐队演奏或唱歌乃是他们最大的成功。〞⑤正如他所说的,演出并不肯定总是能带来经济效益,但它们供应了倾听、观摩和演奏的时机,这是中国其它地方所不能供应的。工部局乐队不但具有历史的功绩,就机构而言,它也是今日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

3.音乐的聚集与中国音乐人才的培育。

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机缘,成为近代中国国际音乐聚集之地,这为中国近代音乐人才的培育供应了难得的良机。首先,工部局乐队给中国带来了像柏克、梅百器、富华这样的音乐,假如没有乐队他们根本不会居住在这个国家。此外,上海的国际地位使它成犯难民的避难所。俄国十月革命后,大量俄国音乐家流亡上海。二战爆发后,众多犹太音乐家流亡上海。他们或者担当管弦乐队成员,或者成为私人音乐老师,或者成为国立音乐院的教员,或三者兼而有之。例如,1924年之后俄侨设立的私人音乐学校就有18所之多⑥。这为中国同学供应了从学这些的时机,虽然许多人并没有成为国立音乐院的老师,但是普遍存在的家教,那么供应了可能。比方,从1943年直到l946年逝世,梅百器亲自教博聪,富华指导后来出任音乐院院长的戴粹伦,沃尔特・约雅敬教授司徒志文,佛莱思克尔教授丁善德、桑桐、瞿希贤等。

上海良好的音乐气氛和高水平乐队的存在,也吸引了大量闻名音乐家在全球巡回演出中把上海作为一站。从20年月到30年月,世界闻名音乐家相继访问上海,如小提琴家F・克莱斯勒、约瑟夫・西盖蒂、雅沙・海菲茨和丁・蒂博,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B・莫伊耶维奇等①。国际音乐家到上海的演出,无疑开拓了中国音乐家的视野。比方据记载,黎锦晖在上海听交响音乐犹如“上课〞一样,事前必将登载在?申报?上工部局乐队的当天音乐会节目说明仔细读过,然后前往。自1920至1929年他每礼拜五去听,风雨无阻,8年无间断。对于当时来华的歌舞剧团的演出,如:米兰来的歌剧班演出的正歌剧和轻歌剧,“向・旦尼斯〔DanisShawn〕舞蹈团〞演出的大型舞剧和各式舞蹈,上海俄侨演出的歌舞剧,以及从欧美、日原来华的邓肯舞蹈团、宝歌舞团等的演出,他更是千方百计找时机观摩,既使观摩券“每券售大洋十元,不易筹措〞,也在所不惜②。

大量音乐聚集上海,为中国音乐家供应了亲身从教的时机,而闻名音乐家的巡回演出那么为中国音乐家供应观摩的可能,这些对于中国音乐家的快速成长和提高技艺无疑是难得的良机,非当时中国其他城市所能企及。

三、都市消费生活与通俗音乐的滋生

流行音乐的先祖是发源于的爵士乐和摇滚乐。20世纪流行音乐在全球迅猛开展,到今日已成为全球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局部。中国的近代音乐也不尽是西方高雅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生根的过程,还包括中国近代通俗音乐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不仅是近代中国高雅音乐的摇篮,更是近代通俗音乐的发祥地。音乐史讨论者虽然对流行音乐的讨论还不多,分期也并不完全全都,但是普遍成认上世纪80年月的流行歌曲与20年月至40年月的流行歌曲有亲密的联系。当时黎锦晖以“时代曲〞之名创作于20年月末上海的?毛毛雨?、?特殊快车?等一批迎合市民口味的歌曲,标志了20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在该阶段产生了以黎锦晖及其“明月歌舞团〞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作曲家和歌星。因此,讨论者称这个流行音乐的第一阶段为“黎锦晖时代〞③。而所谓“黎锦晖时代〞其实亦可以称为“上海时代〞,由于黎锦晖的整个活动主要是在上海,流行音乐的富强与上海的城市特点有亲密关系,只有上海才能孕育第一个流行音乐的富强。

那么为什么会是上海孕育出近代的中国流行音乐呢?这要从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历史和文化共性查找缘由。有学者指出,20世纪流行音乐的迅猛开展是20世纪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现代科技的开展、商业炒作和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④。这些正好在上海有很好的土壤。

首先,由于上海特殊的历史机缘和文化传统,使它在选择及接受外来文化上有特别乐观和开放的态度,这种文化传统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具有开放、敏捷、多样、宽容等特点⑤,这为上海接受、容纳通俗音乐这种新形式供应了文化心理上的根底。此外,都会的经济富强,促进了都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兴盛,也为流行音乐供应和扩大了流行空间。当时的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消遣业最为兴盛的城市,繁多的饭店、酒吧、咖啡馆、夜总会等效劳业及消遣场所,为流行音乐的开展供应了生存空间。

其次,商业炒作和现代传媒的消失大大加速了流行音乐的传播速度。上海是一座商业城市,任何文化形式都防止不了商业的熏染。同时,上海又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许多现代化的消遣消费形式只有上海才最为普及,比方电影、唱片、电台等。上世纪30年月的上海,既是全国的唱片业中心,也是无线电播送的中心,又是电影业中心。这三者的交互作用,使通俗音乐广为传播。

唱片和留声机于20世纪初叶传入上海,至30年月,上海渐渐开展为中国唱片业的中心,拥有国内数量最多和实力最强的唱片企业,生产大量内容丰富的唱片。唱片开头还只是印制中国传统戏曲为主。但到了30年月,新兴的流行歌曲被市民阶层所宠爱,很快成为唱片录制的重要内容。1928年,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由百代公司录制成唱片,在社会上快速传播。一些闻名的歌星由此诞生。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争相为明星灌录唱片,从今录制流行歌曲唱片成为各公司的重头戏。比方,百代公司曾推出“明星锦集〞,为红极一时的电影女明星们录制流行歌曲唱片,有胡蝶、陈玉梅、黎明晖、王人美、李丽莲、夏佩珍、胡珊、谈瑛、陈燕燕、黎莉莉、严月娴等。为了争取歌星们录音,各公司专为她们“量身定做〞歌曲,并不惜赐予优厚的酬劳,如百代公司曾赐予周璇6%的版税。有些年纪尚轻的女歌星一个月的收入可达20至30元,令世人艳羡。三四十年月,各公司录制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唱片。依据中国唱片厂1964年登记的旧唱片模板名目统计,在百代、丽歌、和声、高亭、成功等公司灌制的流行歌曲唱片中,以周璇演唱的最多,为150余张,白虹有125张,姚莉有117张,龚秋霞有67张,王人美有62张,另有白光、李丽华、李丽莲、李香兰、欧阳飞莺、吴莺音、张露、黎莉莉、严华、梅熹等录制的唱片①。

唱片业之外,播送事业也扩大了通俗音乐的传播渠道,为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播送电台的兴盛使收音机在中产阶级市民中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头从收音机里观赏通俗音乐。

上世纪30年月,上海电影业、特殊是有声电影的开展更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富强。1931年中国第一部国产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在上海首映,国产故事片在30年月的兴盛由此拉开序幕。电影需要配乐、插曲,这为流行音乐供应了新的创作和表演的市场。而电影的魅力更使穿插于其中的主题曲、插曲不胫而走、深化人心。原来流行歌曲主要以歌舞厅、酒吧、夜总会等为表演空间,有声电影那么为歌星拓展了新的开展空间。一些原本以演唱流行歌曲、进行歌舞表演为主的歌舞团、唱歌社成员进入了电影界。如始终在黎锦晖的中华歌舞团和明月歌舞社从事表演的王人美和黎莉莉,就成为30年月联华影业公司“四大名旦〞中的两位;周璇在进入电影界以前,先后辗转于明月歌舞社、新月歌剧社、新华歌剧社,早已是红极一时的名歌星。其他如白虹、白光、龚秋霞等,也都是在当红歌星的位置上走进银幕。歌星们从影后,连续维持唱歌生涯,而且往往演唱所主演影片的插曲,歌曲借电影而传播,电影亦因歌曲的流行而更加火爆。这种状况使一些原本并非歌星出身的电影明星也纷纷地开头灌录唱片,如胡蝶、陈燕燕、陈玉梅、李丽莲、夏佩珍、胡珊、谈瑛、严月娴等②。无论是电影明星出唱片,还是歌星拍电影,结果往往是其拍摄的影片与灌录的唱片同样受到崇拜者的宠爱。电影这种新兴消遣工具对通俗音乐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正如汪毓和所说,“从20年月末开头,中国城市歌舞音乐与中国电影音乐,特殊是电影歌曲的开展合为一体,成为中国消遣性通俗音乐的主体〞③。足见当时电影对于通俗音乐的促进作用。

总之,由于上海深厚的商业气氛,具备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并受到唱片公司、无线电台、有声电影等新型消遣媒体的强力支撑,流行歌曲开展的势头极为迅猛,形成了近代中国通俗音乐的第一个浪潮。

其三,市民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