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一小语文资源包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1.gif)
![南科大一小语文资源包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2.gif)
![南科大一小语文资源包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3.gif)
![南科大一小语文资源包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4.gif)
![南科大一小语文资源包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917ef5b9b46da6f7eb8dc368034eeee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一实验小学申屠鸿单元设计说明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教学目标通过会意字识字等方法,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能运用多种方法:注释、插图、生活经验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语言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教学理念本课由《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3首古诗组成,均为七言绝句。《暮江吟》是一首与众不同的优美的写景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轻松愉快;《题西林壁》是一首写景哲理诗,表达出观察角度不同则领悟不同的道理;《雪梅》是一首简单有趣的写景诗,表现了雪、梅的灵动生趣和各有长短的哲理。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画面简洁,意境深远。教授第一首古诗时,让学生自读古诗,结合插图和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我会通过反复吟诵、形象表演、借助相关资料等方法,帮助学生反复品读和理解古诗。最后,通过观看视频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填空、根据关键词等方法帮助学生熟读成诵。后两首宋诗,让学生在借鉴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整体感知,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诵,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解单元主题引入诗题导入:本单元的导语——处处留心皆学问(指名读),意思是,只要留心观察,细小的地方和平常的事情也能给我们收获。以诗引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流动的江水在白居易笔下是彩色的,请看:早上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天是——春来江水绿如蓝今天我们再来学白居易另外一首写江水的诗——《暮江吟》。出示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诗题,指导书写检查预习,学生汇报,暮和吟的书写要注意什么?书写点拨:(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暮”字中有了两个“日”,中间的“日”要扁,下面的“日”写瘦长。“吟”字右边是“今”不是“令”。读诗题: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相机点拨:观察字形:“暮”上面是草字头,太阳落在了草丛中,说明是傍晚了,点明时间。江字:点明表示诗人在江边。吟:古代诗歌体裁一种,如孟郊《游子吟》,于谦《石灰吟》,对“吟”字正音,要读得舒缓。用自己的话说题意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白居易傍晚在江边做的诗,诗的内容是傍晚在江边看到的景色。填空,巩固旧知,积累新知白居易,()代诗人,字(),号(),我们学过他写的()。出示: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检查预习,初读古诗指名读,读准字音。正音,“瑟”、“似”是平舌音。利用注释,自学古诗理解“瑟瑟”、“可怜”、“真珠”,疏通诗意。(设计意图:课前有预习导学单,部分学生在以往的积累中也读过这三首诗。利用注释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此环节重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出示诗歌平仄的韵味,师生合作诵读古诗(设计意图: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诗歌教学中,多种形式的诵读能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课件出示:《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老师范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例:(师)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老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例:(师)一道残阳(生)铺水中学生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例:(生)一道残阳(师)铺水中齐读古诗,重复后两句,以感受余音绕梁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圈出诗中景物:作者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残阳、水、瑟瑟(青绿色)、红色、露、月这么多的景物,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师生合作读:(生)傍晚(师)作者看到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师)九月初三的夜里(师)作者观察到,近处江边的草地上,远处碧蓝的天幕上生: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体现在哪两个关键字上:暮、夜。小结: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白露凝结,这样连续的观察,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连续观察)品读诗意诗人笔下的景物为什么这么吸引人?这和诗人准确生动的表达分不开。(板书:准确生动的表达)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看书上插图,由远及近说暮色秋景(设计意图:导学单上让学生用一两句话写大沙河的景色,既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也便于课上看图说话这一环节。此外,利用插图理解诗意是读古诗的重要方法之一。)换词体味“铺”字。提问:刚才很多同学用到了“照”或者“射”字,请问“铺”字可否换成这两个字?为什么?相机点拨:“铺”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贴着水面斜射的场景,非常平缓柔和,给人以亲切、闲适之感。而其他词语很难表现出这样的意境。(板书:用字生动)(3)拓展阅读,体会颜色对比江水一半被残阳照到的是——红色,一半照不到的是——青绿色,诗人运用了颜色对比的写作手法。(板书:颜色对比)颜色对比的写作手法能够让我们在脑海中把文字瞬间转换为一幅美丽的图画,很多大诗人都喜欢用,请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4)再读诗句,读出画面指名读,齐读。相机指导:“瑟瑟”读得稍重,“红”的读音稍拉长。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理解比喻的贴切准确提问:这两句,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比喻。将什么比作了什么——露珠比作了珍珠,月亮比作弯弓课件展示:农历的九月初三的月亮“蛾眉月”,唐代的弓,形容贴切准确。(板书:贴切比喻)(2)反复朗读体味作者对自然的赞美是的,傍晚的江水、晶莹的露水、明亮的弯弓,让作者舍不得离开,诗人不禁脱口赞美:多么可爱的夜晚啊!指导可怜的古义和今义,古义为可爱。师生合作朗读全诗:反复吟诵此两句,体味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背诵全诗,走进诗境让我们一起和诗人走进江边,欣赏傍晚江滨。播放吟诵视频,学生观看跟唱跟读白居易婷婷诗教)想象诗中景物,填空并朗诵。一道()()铺水中,半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似()()()似()。根据关键词背诵。暮江吟残阳江水露水月亮配乐再次背诵古诗,把感情推向高潮。板书设计:家庭作业:想一想:夜里的景物很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挑选月亮和露珠来描写?第二课时《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初读古诗,梳理诗意1.板书两首诗诗题2.指名读,检查预习正音(横、岭、多音字降)。3.出示学习要求(1)二人小组合作。(2)《题西林壁》《雪梅》各选一首古诗。(3)结合注释和插图说诗意。(4)不懂的地方先进行讨论。4.学生汇报,梳理诗意(设计意图:通过注释、插图,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初步理解古诗。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二、运用多种方法,品读《题西林壁》(基于学生的汇报指导)1.读诗题,了解题壁诗(1)读诗题,读好停顿:题/西林壁(2)简介题壁诗题壁诗:顾名思义,题,写;壁,墙壁。连起来就是——写在墙壁上的诗。《》这首诗是题在寺壁上的。2.辨“岭”和“峰”(1)组词辨析。读以下两组词,感受“岭”和“峰”的区别。大兴安岭岭南崇山峻岭雪峰峰顶高峰(2)放在句子里辨析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3)观察课本插图,引导学生选,哪里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哪里是高耸入云的山峰?3.感受位置,读出理解(1)提问:同样是庐山,作者却看到了岭和峰,原因是——站的位置不同,也称为角度不同。(板书:不同角度观察)(2)回忆旧知,帮助理解。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画杨桃》,正看是一个很多楞的物体,侧看是个类似五角星的东西。作者正看,也就是横看,看到——岭,侧看,看到——峰。(3)提问: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庐山的呢?画出关键词。横侧远近高低(4)朗读读出诗人的观察是的,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是不一样的,让我们好好读一读吧。朗读点拨:山岭,语调有连绵起伏之感,山峰高耸,应有高亢之音。远近高低用朗读来表现不同。4.拓展阅读,体会哲理从不同角度观察,很多作家写过:比如我们熟知的盲人摸象的故事: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问言:“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卜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宋·普济《》卷十八再比如法布尔在《昆虫记》中介绍蜘蛛的时候写道:蜘蛛有一个很坏的名声: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一种可怕的动物,一看到它就想把它一脚踩死,这可能和蜘蛛狰狞的外表有关。不过一个仔细的观察家会知道,它是一个十分勤奋的劳动者,是一个天才的纺织家,也是一个狡猾的猎人,并且在其它方面也很有意思。所以,即使不从科学的角度看,蜘蛛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动物。但大家都说它有毒,这便是它最大的罪名,也是大家都惧怕它的原因。不错,它的确有两颗毒牙,可以立刻致它的猎物于死地。如果仅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确可以说它是可怕的动物,可是毒死一只小虫子和谋害一个人是两件迥然不同的事情。不管蜘蛛能怎样迅速地结束一只小虫子的生命,对于人类来说,都不会有比蚊子的一刺更可怕的后果了。所以,我可以大胆的说,大部分的蜘蛛都是无辜的,它们莫名其妙地被冤枉了。小结:不仅庐山,事物大都有很多面,我们要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的习惯。5.欣赏庐山,感受全貌(1)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往往都是不一样的。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缘的意思是——因为。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引导学生体会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2)创设情境。现在,我们跟着作者,也来游览一下庐山。展示庐山图片,欣赏庐山,感受庐山之大。(3)小结: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的?(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这样的诗称作——写景哲理诗三、品读《雪梅》1.读唐诗中描写“雪”和“梅”的诗歌,体会作者的别出心裁。(1)了解卢钺《雪梅》的作者也是宋代的诗人,名叫卢钺,自号梅坡。(2)读诗词,了解梅、雪特点历代诗词,有很多是以雪为题的,比如________也有很多是以梅为题的,比如________也有梅雪并题的,比如____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体会作者的别样意趣是的,梅和雪各有各的特点。但作者写道:梅雪争春,谁也不服谁。这让我们有什么感觉?梅雪活泼有生机,很有趣,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他们感情,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梅雪,别出心裁。(板书:角度新)2.评梅雪(1)抓关键词,谈读诗所得读前两句,他们评出结果了吗?请同学们抓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未肯降”“费评章”“逊”等,进一步理解诗意。(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意,并能根据上一环节的阅读拓展讨论梅和雪特点的个性化理解。)(2)不同形式朗读读出梅雪各自特点。朗读指导: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读出比较,教师点评。3.读《雪梅》其二,悟哲理大家读得真有意思,是啊,雪和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雪梅》其二,看看作者是怎样赞美梅和雪的。(1)出示《雪梅》其二,读出诗意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2)出示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3)小结:原来,在作者心中,梅、雪、诗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十分春色啊!四、对比品味,畅谈哲理1.两首诗都是哲理诗,请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设计意图:学生感悟深浅不一。既检查学习效果,也提供讨论和互相学习的机会。)2.指导书写“缘”和“输”书写点拨: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缘”字右上角是“互”少一横,写好撇折和横撇。“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B/T 11533-2024煤矿水中氯离子、氟离子、溴离子、硫酸根、硝酸根、亚硝酸根和磷酸根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两汉科技与文化》听课评课记录
-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活动探究型听课评课记录(粤教版)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实数3.1平方根听评课记录(新版浙教版)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听课评课记录
-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听课评课记录2
-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课《走向小康》听课评课记录
-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3.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3《垂径定理》听评课记录
- 皮肤感染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中考语文真题双向细目表
- 2024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英语试卷及答案
- 药品集采培训课件
- 高中物理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 动静脉内瘘血栓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 朗诵《诗颂风华》
- 血性胸水的护理课件
- 医共体人财物管理系统需求说明
-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