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研讨】语文教育面面观观目前的语文教育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困惑_第1页
【我们的研讨】语文教育面面观观目前的语文教育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困惑_第2页
【我们的研讨】语文教育面面观观目前的语文教育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困惑_第3页
【我们的研讨】语文教育面面观观目前的语文教育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困惑_第4页
【我们的研讨】语文教育面面观观目前的语文教育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困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研讨】语文教育面面观。观目前的语文教育,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困惑?我们的团队于5月3日至9日进行了第四期的网络研讨,我们研讨的问题是:语文教育面面观。观目前的语文教育,你发现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困惑?

郑燕文(荔园小学):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单一课文的讲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颇。在众多研讨课后,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是语文课吗?还是思品课?或者会有声音提出:这是阅读练习课吗?在听一些数学公开课的时候,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数学老师很不错,数学语言说得很好。作为学科,就必然有该学科独特的特点以及该学科身上担负的独一无二的职责。作为语文学科,如何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既能教会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又能让学生收获更深层的领悟,丰满学生的内心,引领他们的人生!后来听到一种声音说:语文课可以一课一得。如果是这样,是不是有的教材就可以偏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的教材的处理可以偏向感悟引领呢?但同时又存在另外的问题:课堂的效率,总是听到这样的声音:要追求语文高质量的课堂,于是拓展资料越来越多,以至于在听一节三年级语文课后,有老师质疑这是六年级学生的水平啊。某次在听一节一年级的公开课的时候也是这样,老师补充了课外阅读还有绘本,看似这节课很丰富,可好多的孩子连课文也读不顺,要求写的字也不会写,这是否又走向另一个偏颇呢?

郑冬梅(新洲小学):看了燕文老师的困惑,我也有同感。一个老师一本书,一个专家一套理论。老师该怎么上语文课?是一课一得,是精讲多练,是多元拓展,还是读写结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术没有权威,百花争艳才是春。其实,有时候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静静地欣赏画面,或者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或者轻轻地把课文诵读几遍,或者就某个话题展开剧烈的辩论,或者合作创作等,都是可以的,只要孩子们喜欢,只要孩子们能从中习得,只要能让孩子们有感悟,有启迪,就可以了。试想想,一周六、七节语文课。你可以尝试各种上法。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只要不反动,不违法,不违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就可以了。

许多时候我在想,学生是参差不齐的,各有各的生命姿态和生长进程。我们只有更从容一些,更淡泊一些,才能让每一个生命得于舒展。教育不能用膨大剂和催熟剂,来不得半点功利,更不能想当然。老师要常常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孩子,去感受和体验自己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问自己:“这样的上课方式你喜欢吗?这种方式是否适合你?”你就会知道,你的方式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经常这样做,也许你的心就会变得更加柔软。

目前,我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张力的语文教学的生命场,让每一个生命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绽放精彩。

邓秀华(平山小学):最近这几年,到别的一些区参加了办学水平评估,听了很多课,很多时候都会发现有些问题,感觉是老师都很想把课讲好,但是往往准备的内容都是大而全的,不论是第几课时,不管是低段终段还是高段,设计都是从识字开始,然后是安排读,读文一定是初读(自由读),再读(边读边思考,按老师要求画出某些句子),然后就是对具体的文段进行分析,指导朗读(个别有些老师在知道了的时候,也是一种模式化的,我听到最搞笑的一个,是要求学生把某个文段读的有“生命意义”),有些课是可以这样上,但如果所有的课,所有的老师都采用这样的方式,那就会变得模式化了。当然这不能怪老师,因为早些年都在提倡建立教学模式或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我们学生年龄不同,生活背景不一,他们接受的阅读方式、教学方法应该也是有不同。新课改,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现在已经在进行更深化的一个改革,但不管怎么改,语文教学应该还是要有本真的东西。就像前面郑老师所说的,我们的孩子是不一样,但是,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陈广(新沙小学):说起语文教学的困惑,当然不少,比如怎样更好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怎样做到课堂教学高效、如何指导学生更快提高写作能力……而让我一直感到的最大困惑是怎样才能通过我们的语文教学提高每个孩子的综合素养,为孩子的长远未来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小学教育是基础,语文是基础中基础,我想除了从语言文字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外,它应该是人思想灵魂的根。鲁迅先生弃医学文正是基于此理。每次看到学校书吧的书丢在书架旁的地面上,或者看见学生一走出校门就随便丢垃圾,或是看到学生在马路上随意走动……我就反复在自问: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效?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能真正提高每个孩子的综合素养呢?我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辜负这一美名呢!

梁图红(新洲小学):

作为处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线教师,我极力想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精心备课、上课,力求使自己的语文教学适应新课改要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感觉语文学习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事情,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要让他们乐于学习,在乐中学,学中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可是我们在极力改变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以下就简单描述我在现阶段一年级教学中所遇到的两点困难与疑惑:

一、

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掌握并不牢固。分析原因,可能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由轻松游戏的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生活,在学习生活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一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五分钟就开始不安分了,也不懂得快速安静地翻书,不能边看书边和老师做互动学习。因此,学生上起来没劲,老师上着也累。一节课,常常要停下来和学生强调纪律,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还有就是声母教学中,相似的声母孩子们容易混淆,不宜掌握,如声母:P和q,d和b。再有就是前后韵母的发音不准而读错汉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就使他们在后面的识字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二、

识字、写字教学走过场。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即使教材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的编排方式,可是识字教学的确很枯燥,我们的孩子又缺乏生活中积累识字的习惯,所以识字教学要在课堂上完成,结果一堂课下来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学文,又要识字还要写字,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拖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时还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识字和写字是分不开的,可是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大多数学生都眼高手低,他们看到那个生字时可能认识,可一旦要求他们书写就漏洞百出,不是这里多一笔,就是那里少一笔,总是差强人意。

写字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阅读教学异彩纷呈,精美的课件、声情并茂的朗读及教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无不令听者沉醉入迷,写字教学则被很多老师忽视。低年级教材每课都有生字的笔顺,要求学生按照笔顺描红。但经常因为想让自己的课堂完美展现,可能会追求形式上的花哨,而写字的时间只占最后的一点时间,教师也只是抽取个别难写的字进行指导,而更多的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或者作为家庭作业来完成,没有发挥描红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甚至轻描淡写一句话带过,一节课也没有要求学生书写的环节,再加上考试时只管写的对不对,不管学生写得对不对。这样学生也就养成了应付、按照自己的方式草草了之的坏习惯,使得学生的书写毫无进步,导致书写时错误率极高。

面对以上困惑,我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调整进度,让自己学会“慢”下来,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生的识字兴趣重在鼓励,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和写字兴趣的闪光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多想办法、多设计利用游戏、故事、儿歌、擂台赛等识字方式以及使用多媒体、字卡、黑板报、展示栏等辅助手段,使学生体会到识字、写字的乐趣,感受到识字、写字的成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写字。

刘欢(景龙小学):我在语文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3年。对于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似乎是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教学的过程总是在解决问题,又滋长出新的困惑,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若没有问题产生,何来自身的进步?目前困惑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回顾这13年,我们学了很多先进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法。但现在,我却觉得学生似乎还是被动地跟随老师的既定步骤,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实在很难真正提起语文学习的兴趣。其二,如何科学地指导家长购买适合孩子阅读书籍?我们知道,现在市面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但是质量却是良莠不齐,有些孩子家长盲目跟风,觉得只要是外国的,就是好的;有的家长也固执己见,认为唯国学不读。如何才能科学地指导家长购书,一直是困惑我的问题。

刘芳(新洲小学):上周去参加市少图参加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短篇创作邀请赛”的颁奖仪式,活动现场来了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作家,或者是喜欢写作的有志之士。颁奖典礼上我收获了许多感动,有一位八十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他获奖之后由工作人员搀扶着上台领奖,他在台上告诉我们,对于书写中国故事,他认为他是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他希望通过他的力量来影响到广大的读者,希望大家都能如他般深情地热爱我们的母语,热爱我们的中国文学。我当时在台下就想到我的学生。我最大的困惑就来自于现在的孩子们对我们母语的不够热爱不够认真。从汉语拼音开始,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不大,甚至有很大的一部分父母,对孩子学习语文方面有一个不正确的引导,他们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孩子学习的不认真。低段的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不够扎实,高段的学生不重视阅读,而且凭我一己之力似乎能改变得太少,我也很惭愧!所以我现在对女儿的教育很重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我的教师之力影响力达不到我所想,我想先做好一个好妈妈,让孩子爱上我们的母语,爱上我们的汉字,爱上我们的中国文化,从我开始!

吴俪蓉(石芽岭小学):记得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会给我们讲生字、词语,分析句子,告诉我们怎样分段,怎样概括中心思想,最后还要把课文全部背诵。等我走向三尺讲台,带着满腔的热情也准备这样上课的时候,我的前辈们告诉我该更新教学理念啦,就是摈弃字、词、句、段的分析,取之而代的是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我努力地学习这种教育理念,可是我发现存在很多困难:我的课堂小组合作不好操作,流于形式,孩子们不能够建立在独立思考上的合作交流,也做不到真正地认真倾听与吸收采纳其他同学的意见。在课堂里主动发言的总是少部分孩子,大部分孩子沉默寡言,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怎样才能把小组合作建设做好呢?

詹雪莲(新沙小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还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确实令人欣慰,就我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两点感到困惑:1、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如何真正做到有效课堂呢?2、大家都知道阅读对于语文学科是功不可没的,那么阅读的重要性摆在那里,可目前还是逃脱不了高考这个指挥棒,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一线老师要怎么教?怎么引导自己的学生才能做到有效阅读?并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

叶素菊(福民小学):从教二十多年来,长时间在小学中低段打转,按理来说,时间越长教学经验积累越多,教学也越来越轻松。可是,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我教语文的信心却一点一点流失,心里越来越虚,疑问越来越多。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教好手中的那本语文书就是教好了语文?学生学好了语文书上的内容就等于学好了语文?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有几个爱上语文课的?近些年来在语文界刮起的阅读风,我们如何把这阵风吹进课堂留在课堂?纵观古今中外,以前的的私塾教学只用两三年的时间就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而我们用了六年的时间,还有不少的孩子写一篇没有病句错词的通顺文章都不能,这是为什么?许多国外的母语教学有很多很好的教学经验,能拿到我们课堂来用吗?可以的话,如何拿?如何用......刘薇(教科院附小):我们学校曾开展了一次活动“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把脉福田区小学语文”,在活动中余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中段的示范课,然后对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类“热闹”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这个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上课前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也让我清晰地看到通过带有主问题的版块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高效性。余映潮老师首先用他极为丰富的课例为我们展示了研读教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余老师说,只有我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研读教材,教者才能从教材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当教者真正从教材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的时候,那么才能考虑在本课之中,哪些东西学生是一定要积累的,使之词汇或知识变得丰富起来;哪些东西学生是一定要训练的,使之能力或情感态度得以提升、得以丰富。余老师说,研读教材并使之形成研读教材的能力,是语文老师上好语文课的第一步。唯有走好这一步,才有下一步的可能。研读教材充分体现余老师稳健、朴实而又科学的教学思想。总得来讲,这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跟从着“以生为主,小组合作”“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脚步,刚把自己从课堂上想办法“抽离”出来,看着学生上台表演展示,觉得学生得到了锻炼。可是余老师的课堂上,我分明看到了“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老师先研读,深刻专研了课本,才能有条有理的引导着学生,训练着学生,让学生一课一得。我突然感觉到教师的个性和尊严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于是,我也试着学着余老师那样去读教材,从几个方面入手研读课文:①内容理解:从字词到句,到段,到篇,什么意思,写什么来的;②写法把握:怎样开头、结尾,中间如何过渡衔接,哪里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法有何妙处等等;③情感态度:字词蕴含的情感态度,叙述事件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人物、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态度等;④有哪些知识点,有哪些能力训练点。通过一个阶段这样尝试去研读课文,发现自己如何研读课文有一些眉目了。可是我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成了“听众”成了“记录员”,我感觉很困惑,课堂上能否把小组合作探究作为一个小部分,每天坚持做一个小组。然后根据“一课一得”的思想,让一个课本成为一个课例,让学生扎实从字词句篇来学语文知识。我会在我的课堂上不断去探究。

陈冬冬(上步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与困惑:在我刚踏入教师行列时,虽接受过各种理论培训,但真正实践却深刻体会到“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理。常常一节课结束后,仿佛觉得全身的气力都被抽光了,课上我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分析课文太过详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却寥寥无几。这种一堂课灌输到底的传统方式让课堂缺乏生动活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慢慢地,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反思以及经验的逐渐积累,在经历了福田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改革浪潮后,以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在逐渐改变,同时把握语文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以生为本”。

虽然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也时常遇到困难。我们常说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同时社会实践也必不可少,可是如何让学生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更多的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和人文性呢?这是困惑之一。

困惑之二:我们时常强调大量阅读,可是家长反映,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局限于漫画小说一类居多,而文学作品、经典书籍等不愿意阅读,同时反映因为参加各种补习班或是基础不行没有多余的阅读时间,那么如何统一阅读资源和阅读时间这两方面的问题呢?

程雯洁(螺岭外国语小学):我从教三年了,一直在低年段教学,和孩子们一样,害怕考试,尤其是在年级排名的考试。虽然语文课是很多,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不仅要教完一本语文书,还要读《日有所诵》、国学和其他共读书目,平常也不能布置太多书面作业(学校一般不建议一二年级布置书面作业),所以基础知识的巩固抓得不够实,考试时总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对基础较弱的孩子,花了时间却见效慢,令人头疼。家长一般都很看重孩子的分数,偶尔一次学生没考好,就会有家长很焦虑,这样的问题时常都在面对。终究也是自己资历尚浅,还望各位前辈指点迷津,谢谢!

李思齐(螺岭外国语小学):目前执教小学一年级,是第一次教一年级。低年段的孩子,识字写字是日常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这近一年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如下两个困惑。第一,一年级下学期课后要求要认的字的识字量陡然增多,学生正处在一个快速积累识字的阶段,一节课又要学习生字词,又要处理课文,时有捉襟见肘之感,也就是说识字也无法特别充分,课文也无法特别透彻。不知在低年段的教学中,识字和课文教学的时间如何合理衔接和分配。第二,一年级下学期应开始简单的写话训练,曾经尝试过利用绘本、儿童诗等让孩子续写续编,可一直很零碎,还没有找到特别好的、系统地方式指导一年级学生写话。如何在启蒙阶段,既保护孩子懵懂的写作热情,又能够有科学的方法指导,是我一直想要探索的,希望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谢谢!

徐伟萍(新沙小学):阅读教学是以一定的文本作为载体进行的。文本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课文。曾几何时,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处于霸主地位,课堂上,师生就着一篇篇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逐字逐句分析,挖掘中心思想,学习写作方法,务求讲深讲透,好端端的一篇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推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学中,摒弃对文本逐字逐句逐段的分析,保持文本的原汁原味成了共识。可问题又来了,近几年,感觉文本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成了阅读教学引入话题的引子。一节节的展示课上,文本大多占用了三分之一的时间,更多的时间就是拓展、练笔、表演等等。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是这么表达的: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没有充裕的时间深入品读文本,课堂上追求的是拓展阅读的量,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吗?该怎样确定文本的合适地位呢?

郑超龙(清林小学):凡教育问题的探究指向于受教育者是较为科学的。纵观目前语文教育,觉得大方向都是对的——1、解读文本、识记生字词、积累美文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2、口语交际、写作练习为了提升表达能力。而问题也是在这两个点上。1、语文课本大量课文西化,而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倡导国学。两种文化体系如何平衡?或者是否需要对语文课程内容本身进行重组?2、写作与表达每个年级都在做,如何能够科学的阶梯性的进行教学?

周海婷(美莲小学):在语文的教学中,我曾经的疑惑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看的书很多,积累的好词好句也很丰富,但他们的作文形式单一,内容倾向从别人的故事来写感悟,很少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作文体现不了真情实感,甚至他们会一下笔就毫无头绪。到底我要不要坚持让孩子做读书笔记呢?后来我在每天为宝宝的照片做文字记录中有所启示:就是为被定格在照片的某一瞬间给予生命,把它化作灵动的教育。原本没有活力的顷刻,因为经历和感悟,言语给予它生命的力量,点点的力量积累会在她懂事后,在倾听与朗读下,灵动文字的熏陶下,感受生命。教育如此,学生从书中获得的间接经验知识很多,但他们缺乏观察自己的生活,缺乏思考,在应试的教育环境中过于关注斟酌语文中的技能,因此他们缺乏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其实我们自己就是生命的主体,只有把学生自己的生活作为源头,才能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命方式。因此,我把语文教育联系生命教育,调整了我的辅导计划:我把周记换成小组日记,每位学生只负责一周的一天记录,在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的同时,也能从别人的生活记录中有所感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中积累闪光点。曾在一次研讨中,白杨老师说:“蜜蜂采的蜜多了,达到了一定数量,终能酿成蜜。积累在语文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我还是坚持了我的初衷,相信孩子终究会有悟性的。

巫晓婷(梅山小学):我们在低段的写作教学往往是从仿写开始,仿写句子,仿写小诗,有时甚至是仿写例文,但是孩子到了中高年段,并没有把仿写的写作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反而养成的模仿的习惯,以至于我们经常在改作文时可以看到好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