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典型案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2007年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自《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科普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科普主体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有效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6.2%。然而,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要求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仍有待提高,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科学普及战略意义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加快发展科普产业,从供给侧推动科普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是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完善国家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推动科普产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与科普相结合,提高科普基础服务能力和水平”。因此,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创新发展的群众和社会基础的重要保障,开展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典型案例研究非常必要。(二)研究意义1.有助于明确科普能力建设与科普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科普产业发展为科普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科普能力建设的成效进一步促进科普产业发展。首先,科普产业为科普能力建设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撑,从供给侧推动科普能力建设,对国家科普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科普能力建设的成效又进一步推动科普产业发展,科普能力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为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推动公众对科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升,从而带动和促进科普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2.区域案例分析对研究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具有典型意义安徽省的科普产业发展起步较早,2002年围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关于“国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科普事业”的要求,安徽省科协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科普产业”的理念,并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2003年11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发挥科协作用的决定》(皖发〔2003〕17号),明确提出“重视和支持发展科普产业、科技咨询产业”。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安徽省科普产业已初步形成了涵盖理论研究、产品研发、产业集聚、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的发展态势。安徽省科普产业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各界的认可,开发出的各类科普产品产值规模居全国前列,尤其是科普展品在全国科技馆建设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因此,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研究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具有典型意义。课题通过调研安徽省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科普能力建设与科普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侧重从科普产业发展支撑科普能力建设的视角提出促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对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三)调研情况及资料来源课题组于2016年6~9月开展了实地调研工作,先后走访了2家社区:合肥市奥林花园社区和合肥市朱岗社区;3家企业: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肥市探奥自动化有限公司;2家科普场馆:合肥市科技馆和芜湖科技馆;1所学校:合肥师范附小。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了科技场馆、社区、企业、学校科普能力建设情况的一手资料。本研究所用资料来源于实地调研所得资料、《中国科普统计年鉴(2015年版)》《安徽省统计年鉴》等。文中关于中部地区的划分,依据2014年全国科普统计分类数据的统计标准,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二安徽省科普能力建设情况本研究参照《意见》中提出的关于国家科普能力的定义,主要从科普基础设施、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普人才队伍、科普创作与传播、科普工作宏观管理五个方面分析安徽省科普能力建设现状。(一)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能力建设情况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能力建设主要表现为科普基础设施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综合实力,包括设施规模与布局、展教资源规模与质量、展览设计与活动策划能力、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科普基础设施科普能力建设的目的是增加公众接受科普的机会与途径,满足不同人群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1.固定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服务能力(1)安徽省固定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概况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共有科技馆14个,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7.3万平方米,当年参观人次108.83万人;科学技术博物馆19个,建筑面积11.5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5.73万平方米,当年参观人次368.28万人次;青少年科技馆(站)34个(见表1)。各项数据都基本达到同期中部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科技馆建设方面更是具有显著优势,固定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良好。表1安徽省、中部地区、全国科技场馆建设情况对比(2014年)科技馆科学技术博物馆青少年科技馆(站)(个)数量(个)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万平方米)当年参观人次(万人)数量(个)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万平方米)当年参观人次(万人)安徽14157.3108.831911.535.73368.2834中部平均167.723.4101.32169.104.67202.4525全国平均139.84.7135.242316.707.74319.8322资料来源:《中国科普统计年鉴(2015年版)》。|Excel下载表1安徽省、中部地区、全国科技场馆建设情况对比(2014年)(2)安徽省固定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案例分析合肥市科技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总体建设规模和设施状况在中国各科技馆中名列前茅,芜湖科技馆是安徽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科普场馆,本报告选取合肥市科技馆和芜湖科技馆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安徽省科普场馆的科普能力建设情况。①设施规模与布局合肥市科技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属于中型馆,常设展厅面积5800余平方米,临时展厅面积1000余平方米,共设有9个展区,并配有球幕影院和4D动感影院、创客空间、学术报告厅、阶梯教室等设施。芜湖科技馆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属于大型馆,总展厅面积8800平方米,共设有4个常设展厅、1个临时展厅、实验培训教室、科普植物园、青少年工作室和报告厅等。②展教资源规模与质量合肥市科技馆目前共有402件(套)展品,以数字多媒体、互动体验类装备为主,主要供应商为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探奥自动化有限公司、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拥有两套流动科技馆,主要在皖东南片区巡展。芜湖科技馆目前在展展品235件,以机电一体化和数字多媒体装备为主,排名前三的供应商依次为四川自贡挚城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闪图公司;拥有一辆Ⅱ型科普大篷车,在周边乡镇开展科普展览活动,目前大篷车上的展品已更新了两批。③展览设计与活动策划能力合肥市科技馆在多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依托常设展品开展深度讲解和科普实验为抓手,以特色展厅科普活动为支撑,以科技馆进校园(社区)、流动科技馆为延伸的科普服务理念,积极开展以“科普微讲堂”“展无止境”“科学棒棒糖”为主的首创科普活动,并建立了“创·行者”科普创客空间,面向全市青少年开展免费创客教育活动。芜湖科技馆科普活动由研发部设计并组织,在重大节日开展科普表演、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等活动,并在周末配备相关教具到学校或馆内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机器人课程、机床课程等。④展馆接待能力合肥市科技馆日均人流量最高达5000人/天,2015年接待观众69万人次,单位建筑面积接待人数为57.5人,单位展厅接待人数为101.5人;芜湖科技馆日均人流量最高达2000人/天,2015年接待观众29万人次,单位建筑面积接待人数为17.5人,单位展厅接待人数为33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⑤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与结构合肥市科技馆共有工作人员64人,分设研发中心、展教中心、影视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办公室四部一室。芜湖科技馆共有工作人员45人,本科及硕士学历占60%,副高、中级职称占4%。从人员结构来看,2015年科技馆拥有管理人员12人,研发人员5人,服务人员28人。⑥管理能力合肥市科技馆自2011年起免费开放,经费来自于政府财政,每年大约获得拨款1800余万元。为应对免费开放后参观人数剧增的压力,保证服务质量,科技馆一方面加大展品更新和维护力度,2015年展品更新维护费用达647万元;另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微信预约、进门人数统计、参观流量控制等,并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激发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2.流动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服务能力流动科普基础设施是在功能和形式上对固定科普基础设施的补充和完善,主要形式为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2011~2014年,安徽省科普大篷车配搭数量经历了一个先涨后跌的过程,由2011年的46辆增长到2012年、2013年的51辆、87辆,2014年减少至36辆,其原因可能是科普信息化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有更多的渠道接受科普,而不是仅仅依靠大篷车。流动科技馆也是流动科普基础设施的重要形式。2015年安徽省将中国科协资助的4套流动科技馆在全省14个县(区)设立站点进行展示,每个站点巡展90天。流动科技馆由50件科普展品以及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科普影院等组成模块化设计的展览和活动组成,配备12~15名理科退休教师作为科普志愿者,在巡展期间进行展品讲解和简单维护,确保巡展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改善了偏远地区科普资源短缺、科普阵地薄弱的现状,为更多公众提供科普服务。3.网络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服务能力网络科普基础设施是伴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也得到飞速发展,根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我国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大幅度升高,2015年为53.4%,比2010年的26.6%提高了一倍多,仅次于电视(93.4%)。在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中,有91.2%的公民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可见,互联网现已成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首选途径。到2014年底,安徽省共有科普网站121个,比2013年增长39%,位居全国第八名。4.基层科普基础设施科普服务能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社区科普活动中心、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科普宣传栏等。据相关统计,2010~2014年,安徽省科普基础设施数量与中部及全国同期平均相比维持在较高水平,直观反映出安徽省对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视。其中2013年、2014年安徽省拥有的社区科普专用活动室、科普宣传车辆、科普画廊数量有所下降,这一现象与近年来科普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一定联系,因为越来越多的传统科普宣传设施正在被新型的科普信息化设施替代(见图1)。图1安徽省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奥林花园是合肥市较早开展科普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的社区,是全国首批社工服务示范社区。奥林花园拥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科普之家、科普画廊等科普设施,服务辖区内过万居民。其中社区科普之家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费投入50万元,建筑面积和展示面积均为120平方米,常设展品约50件,建成以来共计接待来自全国的参观团队100余批次。社区在2013年举办过一次全国科普日活动,平时每月举办一次大型活动,由社工负责组织开展;每周举办一次小型讲座类活动,以健康类讲座为主。奥林花园社区的科普设施完善,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服务基层群众,显示出良好的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合肥市朱岗社区则反映了基层科普的另一种情况。朱岗社区是市内规模较大的社区之一,但在2016年以前几乎没有开展过科普工作,科普设施较为落后,如社区成立伊始建立的计生科普园区,因疏于维护,破坏已经比较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以往对科普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则是缺少建设科普设施、开展科普工作的空间。据调查得知,社区居委会从2016年开始逐步重视科普,积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要求,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计划开设一个老少家园活动室,场地已经落实,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运营。(二)青少年科技教育建设情况目前,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学教育活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徽省许多中小学校都积极开展科学教育,如南门小学围绕科普教育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在校内开辟科普长廊、科普阅览室、计算机活动室等,配备4000多册科普书籍,利用校园电视台定期播放科普专题节目;琥珀中学制定了《科技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细则》,每年从教育活动经费中划拨3%的资金用于科技教育活动;卫岗小学长期开设创客、电脑机器人、科技模型等社团,每年坚持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等。合肥师范附小很早就开始开展科学教育,致力于培养科学与人文素养兼备的学生,近三年科技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2015~2016年度达到25万元。学校建有科技长廊、科普画廊、创客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拥有80件科技展品、300套实验器材及5万册科普类图书。学校开展的有课堂教学、校内科普讲座、校内科技节活动、校外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等,其中科学课在3~6年级开设,由专职教师授课,采用教科版教材,每周安排3个课时,另外还开设信息学、机器人、3D打印、创客等课外课程,自主研发校本教材。学校拥有一支专职科技教师队伍,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专业培训,多名教师荣获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屡获国家奖项。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的一个补充,安徽省积极开拓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校外渠道,鼓励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等科普场所和资源开展活动。合肥市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的科技教育功能,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性科技教育活动,如建立科普创客空间“创·行者”,向全市中小学生开设免费的创客课程,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科普人员是科普活动的组织者、科学技术的传播者,按照从事科普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比例以及职业性质,科普人员可以划分为科普专职人员和科普兼职人员。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科普人员数量为9.12万人,其中科普专职人员有1.36万人,占比14.9%,科普兼职人员有7.77万人,占比85.1%;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5人,比2013年增长10.5%。从科普人员职称及学历来看,2014年安徽省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科普人员数量为4.9万人,占总人数的54%,比2013年的53%略有增长。从全国范围来看,安徽省科普人员规模、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数量、专职人员占比情况和职称及学历占比情况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及中部平均水平,位居前列(见表2)。表2安徽省、中部、全国科普人员情况(2014年)科普专职人员(万人)科普兼职人员(万人)每万人拥有科普人员数(人)数量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数量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安徽1.360.777.774.1715.00中部平均0.940.545.412.6011.86全国平均0.760.445.732.8614.71资料来源:《中国科普统计年鉴(2015年版)》。|Excel下载表2安徽省、中部、全国科普人员情况(2014年)(四)科普创作与传播能力建设情况1.科普创作能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是科普创作的核心内容。安徽省历来注重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进行科普创作,拓宽科普产品创新创意的源头,提高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自2010年以来,安徽省共连续成功举办了6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产生优秀科普作品2648项,影响广泛。该大赛加强了在校大学生对科普工作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提供了优秀的科普产品创新创意,有效缓解了科普产品和活动创新不足的问题。在科技部组织开展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中,安徽省2014年有2项作品荣膺,分别是《“掌”握科学——增强现实虚拟互动科普读物》和《北极奇趣——高登义北极科学家考察手记》;2015年有1项作品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百科(修订本)》。科普创作人员是科普创作的源泉,包括科普文学作品创作人员、科普影视作品创作人员、科普展品创作人员、科普理论研究人员等。安徽省非常重视科普创作人员的培养,截至2014年,安徽省从事科普创作的专职科普人员达到509人,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417人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62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科技传播能力大众传媒是科技传播的重要渠道。一般而言,大众媒介可分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三类。印刷媒介包括科普图书、科普期刊、科技类报纸等纸质媒体。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中,报纸以38.5%的比例位居第三。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4年安徽省出版的科普图书、科普期刊的种类和册数以及科技类报纸发行份数均实现了快速增长(见表3)。表3安徽省印刷媒介主要情况年份科普图书科普期刊科技类报纸年发行总份数(份)出版种数(种)出版总册数(册)出版种数(种)出版总册数(册)201060600564123182006537350201115305200973600252881722012222822009676002508847220133743150123174330481364820141215951302967111085673905资料来源:《中国科普统计年鉴(2015年版)》。|Excel下载表3安徽省印刷媒介主要情况电子媒介通常包括广播、电视等,其具有即时性、易接受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中国科协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公众从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最高,近五次的调查结果都在90%左右。但随着科普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逐渐取代了部分传统的电子媒介,科普(技)音像制品发行量和电台电视台广播节目时间等在近两年均趋于下降(见表4)。表4安徽省电子媒介主要情况年份科普(技)音像制品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时间(小时)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时间(小时)出版种数(种)光盘发行总量(张)录音、录像带发行总量(盒)20102221280123848905278382011324290915697021790343820123242999156970243238371201312872656204891416313771201436390423616846276171资料来源:《中国科普统计年鉴(2015年版)》。|Excel下载表4安徽省电子媒介主要情况数字媒介主要指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依托发达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传播手段的新型媒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为科技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载体,其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4年安徽省科普网站的个数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4年较之2013年增长了83%,跃居全国第八位,极大地提升了安徽省科普传播能力(见表5)。表5安徽省数字媒介主要情况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科普网站个数(个)78696787121资料来源:《中国科普统计年鉴(2015年版)》。|Excel下载表5安徽省数字媒介主要情况(五)科普工作宏观管理能力建设情况1.科普经费筹集与使用“十二五”期间,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与个人投入为补充的科普经费投入体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2014年安徽省科普经费筹集额为3.17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6.55%,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13.49%)。其中政府拨款为2.59亿元,占比约为81%,是科普经费来源的首要渠道(见图2)。全省人均科普专项经费为2.44元,比2013年增长约32%,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8元。图2安徽省科普经费筹集额构成情况从科普经费使用额的具体构成看,2014年,科普活动支出约占总支出的50%,科普场馆基建支出约占总支出的31%,这两项是安徽省科普经费最主要的使用方向(见图3)。图3安徽省科普经费使用额构成情况科普经费强度指的是各省科普经费筹集额占本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2014年度安徽省的科普经费强度为2.52/1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安徽省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有着较好的表现。2.科普活动组织情况《中国科普统计》中涵盖了10项科普活动,据相关数据显示,从举办数量方面来看,安徽省有5项达到中部平均水平,1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参加人数来看,安徽省有5项达到中部平均水平,2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活动类型看,安徽省在科普(技)讲座、科普(技)展览、科普(技)竞赛、青少年兴趣小组、科技夏(冬)令营、实用技术培训等比较传统的科普活动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在科普国际交流、大学/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和提高。三安徽省科普产业发展情况(一)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安徽省历来重视科普政策的研究与制定,积极倡导并扶持发展科普产业,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2003年11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发挥科协作用的决定》(皖发〔2003〕17号),明确提出“重视和支持发展科普产业、科技咨询产业。努力营造政策环境,支持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积极培育引导产业形成。要支持省科协尽快组建科普产品研究发展中心,其科普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应纳入省计委、省科技厅的项目计划。积极扶持科普企业创立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科普产业园区,形成科普产业集群”。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发展科普产业的文件。2014年出台的《安徽省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对科普企业实行零收费,免征各项行政性收费的优惠政策。芜湖市围绕科普产业园建设,也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和扶持科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2009年出台的《芜湖市支持科普产业发展政策》等。2016年6月,安徽省公布了《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2.经济社会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67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2014年增长6.3%。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改变着国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使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需求也日益增长,公民对科普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品种、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形成了社会对科普的巨大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实施要求大力发展科普产业,推动科普产业供给侧改革,加大科普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促进科普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互联网发展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以及新型主流媒体的出现,带来了科学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借助新型社会化网络,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地分享科学知识、交流兴趣爱好,并将自己认为有趣或重要的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分享”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从而调动了接受科学信息普及和参与科学知识传播的积极性。同时这种参与式科普也推动了科普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创作科普内容,科普创作的社会氛围日渐向好。(二)理论研究1.开展科普产业理论研究安徽省先后承担了中国科协“科普产业形成研究”“科普产业发展研究”等课题研究,并举办了首届全国科普产业论坛,研究、探索科普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本质、规律与趋势;开展了“中国科普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与实证研究”“国家‘十三五’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研究”“中国科协‘十三五’科普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等系列研究,为我国科普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开展了“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研究”“科普动漫标准研究”等课题,从科学性、普及性和安全性出发,提出了科普产品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体系,并为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的实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2.设立科普产业研究机构2013年10月,全国首个专门从事科普产业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科普产业研究所成立。科普产业研究所成立以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术力量和创新优势,开展科普产业相关研究,成功举办全国首届科普信息化学术研讨会,在科普产业政策、发展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实践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成立科普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1年12月,全国第一个科普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徽省科普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合肥成立。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科普产品为工作主体,主要负责安徽省科普产品专业技术标准化工作,包括科普产品的生产、试验、检测、分析、评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科普产品监督的规范和标准;致力于提升科普装备产业的标准化水平,将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普装备产品标准上升为行业和国家标准,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向标准转化;加强与国际机构之间的标准化学术交流、研讨,促进相关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三)产品研发1.组建专业研发机构2008年8月,经安徽省发改委批准,由安徽省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成立了国内首家“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普产品研发机构——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10月,该中心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命名为“科普产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国内唯一面向科普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有效地推动了安徽省科普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2.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安徽省内的科普企业主要通过成立企业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促进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取得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成果,不断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围绕科普产品发展的核心技术成立了七大研发和工程化机构;获得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1项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支持;荣获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团队”称号;获得专利授权104项、软件著作权7项;承担国家标准编制预研课题2项;承担省级科技项目11项。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开发机构:安徽省数字媒体与科普展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研发人员133人,科研设备总值500万元,自主研发了多项科普产品;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1068万元。2013~2015年共计获得9项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3个有效注册商标。合肥市探奥自动化有限公司主要依托中科大开展研发工作,2013~2015年共计获得18项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权、5个有效注册商标;承担了1项国家科研计划,获得资金476万元。公司历来重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2014年的研发经费高达1083万元,占到当年收入的1/4以上。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2015年共计承担了1项国家科研计划、5项省级科研计划,共计获得政府拨款506万元;获得了48项专利授权、39项软件著作权、3个有效注册商标。该公司是合肥市数字科普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视科普动漫及数字化产品的开发,近三年来的研发经费投入都在150万元左右。3.取得丰硕的研发成果安徽省在科普产品的生产研发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起步早、发展快,拥有全国首个科普产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搭建高水平平台,积极开展科普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研发。以安达创展为首,安徽省科普企业研发生产的各类科普产品年产值居于全国前列,特别是在科普展教行业,安徽研制的科普展品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比例,进入了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以及全国各地的大中型科技馆,在全国科技馆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流动科技馆每年中标的产品中超过一半来自安徽的科普企业。合肥探奥承担了全国省级以上科技馆中90%左右标志性展项的研发生产,经典案例有上海世博会“动感曲面”(开幕式)、“磁悬浮金钥匙”(开园仪式)、“世博专用水晶球”、“悬浮编钟”(闭幕式),以及中国科技馆新馆标志性展项“飞天”“气泡成像”等重量级科普展项。中国第一辆科普大篷车也是于2001年1月在安徽研制成功,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普大篷车几乎覆盖了全国,每年大篷车上过半展品来自安徽科普企业。(四)产业集聚1.围绕科普展教品业态,构建企业集群安徽省内目前从事或参与科普产品研发和制造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有40余家,实力较强的有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探奥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就企业规模而言,全国排名前十位的科普企业中安徽省占据半数以上,年总产值达数十亿元。以此次调研的科普企业为例,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进入科技场馆建设与服务行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科普展教企业,年产值超2亿元,超过行业内第二大企业和第三大企业之和。安达创展的服务对象主要为科技场馆,全国市场占有率为15%~20%,至今已经完成不同门类的180余家展馆建设,为全国各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有效促进了国家科普能力的提升。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安徽首批国家级动漫企业,主要从事数字化产品与科普动漫游戏机产品开发、主题馆创意设计,承接了安徽计量科技馆、国际质量科技馆、民防科技馆、潍坊科技馆、潍坊金宝乐园等各类展馆和主题公园的规划和展项设计。公司长期致力于科普产品的研发,创作了多部科普原创动漫作品,包括《量子王国的故事》《巢湖传说》《蓝湖湾的故事》等,并开发出“儿童体验式科普乐园”大型科普旅游产品。合肥市探奥自动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长期从事科技馆、主题馆的规划设计和高科技科普展项的研发工作。公司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技术背景,擅长光机、电磁、计算机软硬件合一的展品研发,为科技馆、主题馆等场馆提供标志性展项的创意设计、研发生产,是国内同行业中最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公司2015年产值近5000万元,2016年预计产值1亿元,企业规模在全国处于前列。2.建设全国首个科普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为推动科普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安徽省科协与芜湖市委、市政府密切合作,在芜湖建设了全国第一个科普产业园。安徽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科普产业园作为全省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芜湖市在资金扶持、税收减免、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物业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五)市场培育发展一个新兴产业,首先要培育市场,以此来拉动产业发展。为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安徽省科协与芜湖市政府共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专业性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科博会”),搭建了科普产品市场交易平台,推动了科普产品市场的开发与培育。科博会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安徽省科协与芜湖市政府联合承办,自2004年起每2年举办一次,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六届展会累计吸引了1800多家单位参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等高校、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航天科工集团等企业及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厂商;参展的展品展项达2.3万余件,交易额约19亿元;参与公众达130多万人次。科博会充分发挥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引导并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第六届科博会期间全国60余家主流媒体以及100余家网站对科博会进行了集中宣传和深度报道,吸引了全社会对科普产业发展的关注。第六届科博会共评出金奖8个、银奖18个、铜奖13个、优秀组织奖12个,获奖展品在各自领域展示了我国科普产业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对科普产品的研发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作用。经过六届科博会的实践,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普企业,例如北京塔米公司、上海智慧园、合肥探奥、安达创展等一批科普企业伴随科博会发展壮大,已经成为行业内领军企业。四科普能力建设与科普产业发展相关关系分析(一)科普产业为科普能力建设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撑安徽省科普产业为科普能力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支撑,通过发展科普产业,安徽省研发和生产的科普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进入全国各大科技馆、校园和社区,促进了安徽乃至全国科普能力的提升。科普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方面,合肥市科技馆和芜湖科技馆的展品展项资源大部分来自安徽省内的科普企业,主要有安达创展、合肥磐石、合肥探奥、金诺数码、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效保证了科技馆展品资源的供应,使得科技馆可以通过布展和展品更新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促进公众科学素质大幅提升。在社区科普设施方面,安徽省内70%左右的社区科普之家由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科普中心)提供展品和设计服务,安徽科普中心建设的科普之家已累计覆盖14个省(区、市),建成超过186个示范社区,有效促进了全国社区科普能力的建设。科技教育能力建设方面,合肥科技馆“创·行者”创客空间、合肥市师范附小“拂晓”创客空间、朱岗社区科普创客空间的建设都离不开安徽科普中心提供的麦穗创客标准集成空间的产品和服务。安徽科普中心还提出了“科普的创客、创客的科普”等教育理念,开发了一系列科普创客产品,如田野创客、语音创客、消防创客、机器人创客等,为安徽省科技教育能力的建设与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安徽的科普企业通过产品研发培养出一批科普研发队伍,涌现出合肥探奥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部、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研发部和工程技术部、中国科技大学新媒体科普创作与服务团队等近30支全国或省级科普产品研发与科普创作示范团队,充实了人才队伍。(二)科普能力建设为科普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并优化发展环境安徽省科普能力建设取得的成效为科普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并优化了发展环境。科普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的提高、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的完善与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的建立等。2015年,安徽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5.94%,比2010年提高140%。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推动了公众对科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规模和需求层次的提升,从而促进科普企业加大对产品研发的创新力度,推动科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学技术馆、社区科普之家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科普网站、科普屏媒等科普信息化媒介的不断升级,有效拓宽了公众接触科普资源的途径和渠道,提高了科技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此外,科普经费投入不断加大、科普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等为科普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良的社会环境。科普能力建设与科普产业发展相关关系见图4。图4科普能力建设与科普产业发展相关关系五促进科普能力建设与科普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重点加强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建设1.重点加强科技馆科普能力建设(1)加强展教资源的研发与创新目前科技馆中普遍存在着展教资源数量不足、质量落后的现象,科技馆空间利用率不高,展品展项更新缓慢,知识陈旧,对观众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为了保证科技馆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展教资源的研发和创新至关重要。科技馆应定期进行展品和展区的改造更新,加大展品更新维护费用的投入,一方面巩固维护经典展品,另一方面研发打造特色展品。除了向科普企业采购常规展品外,还可以借鉴合肥市科技馆的经验,由科技馆自己的研发团队根据本馆特色和观众需求提出想法和创意,向科普企业定制展品。同时密切关注科学前沿知识,鼓励并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即将市场化的产品带入科技馆的展示领域。(2)重视科普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科普活动的组织开展是科技馆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相较于传统的展览布展,科普活动能够常展常新,吸引和服务更多的观众。依托科技馆的科普资源,实现展教结合,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为提高开展科普活动的积极性,科技馆应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科普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将科普活动的开展数量和质量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3)努力提升科技馆运营管理能力我国的科技馆将逐步实现免费开放,随之带来的管理压力和挑战也不断加大,例如参观人数剧增带来的人数总量控制和疏导管理、展厅展品的管理与维护、公众安全、资源安全及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为科技馆科普服务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更大的考验。科技馆应着重加强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针对参观流量控制,可以通过控制瞬时容量的方式,限制参观人员数量。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参观预约和参观流量实时播报服务,改善观众服务体验。针对展品管理维护,可以加强对观众的引导和管理,避免不当操作造成的展品损坏。此外,还要加强对水、电、公共设备等的安全防护,及时发现隐患并处理,保证公众安全。2.加强社区科普能力建设目前,许多社区虽然都建有社区科普活动中心、科普画廊、科普之家等基层科普基础设施,但在实际开展科普工作过程中却存在着对科普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科普经费不足、重建设轻运营、科普人员严重缺乏等问题,基层科普大多流于形式。各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应提高对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基层科普经费的筹集和投入,集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基层科普基础设施。针对社区科普“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企业、社会组织为社区提供科普资源和运营服务。同时政府还可以以街道或县区为单位加强科普资源的统筹使用,推动社区间科普资源的交流和更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还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充分发挥社工或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专业的科普服务。3.加强科普信息化能力建设当前信息化已成为科普的一大热点,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依然不足。许多科技馆虽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公众号的运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科普内容,粉丝规模较小,线上线下互动不足,更很少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科普资源、科普活动的推广和传播。科普网站中的大量优质科普信息,也尚未实现定向和精准推送,难以在社区、学校和农村等落地应用。建议加强科普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借助企业力量,打造科技馆智慧服务O2O平台,开发移动APP,实现观众导览服务、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Young在春晚》招商方案-
- 医学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精美课件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5.3-动态规划-原理方法步骤
- 2024年西宁客运资格证培训资料
- 2024年盐城申请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题
- 2024年曲靖客运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资料
- 2024年孝感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理论考题
- 吉首大学《建筑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常微分方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继续教育《医学科研诚信与医学了研究伦理》答案
- 门诊品管圈课件:提高门诊治疗患者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 职业生涯报告六篇
- 作业本印制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上虞净化工程施工方案范本
- 【语文】宁波市小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环保设施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技术服务项目方案(技术标 )
-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表单
- 拆除桥梁专项施工方案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