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梦回繁华示范教案_第1页
【教学方案】梦回繁华示范教案_第2页
【教学方案】梦回繁华示范教案_第3页
【教学方案】梦回繁华示范教案_第4页
【教学方案】梦回繁华示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回繁华》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积累“题跋、田畴、簇拥、跋涉、舳舻相接”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和使用的说明方法。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4.认识《清明上河图》的巨大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和使用的说明方法。2.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和使用的说明方法,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走近文本【播放情境课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个各色人物,牲畜60多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0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毛宁教授的解说,走进这件艺术瑰宝。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标红的字注音。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田畴】田地,田野。【酒肆】酒店。【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遒劲】雄健有力。(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请快速浏览文章,找出各段的关键语句(或中心句)。答:第一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第二段:张择端,……擅长界画,……这幅画卷必有其特殊意义。第三段: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第四段:画面开卷出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第五段:《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2.在阅读全文,在找出各段关键句、中心句的基础上,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答:第一段:介绍《清明上河图》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第三段:整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第四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第五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3.在概括归纳各段主要意思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答:第一部分:(1——2)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第二部分:(3——4)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5)评说《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本文先从北宋的绘画题材的转变说起,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接着对这幅巨画的作者作了简单的介绍,接下来又按照空间顺序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规模、内容等知识。最后对画作的历史写实价值又作了揭示。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由具象到抽象的逻辑顺序。三、合作探究,品读文本(一)阅读文本,思考探究1.为什么要用一整段(第2段)来介绍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这是一种“知人论世”的写法。画作创作的年代距今已经久远,作者张择端又“生卒年不详”,若不尽量弄清楚他的身世和创作动机,就不可能了解这幅画作的真正价值。2.作者在写《清明上河图》时,列举《东京梦华录》有什么用意?作者列举《东京梦华录》是为了说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3.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时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它内容。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安排,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突出,让读者更容易把握事物。(二)精读文本,深层分析1.文章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主要内容,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答:先总说“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开卷处(城郊)、中段(汴河两岸)、后段(汴梁市区)的内容。采用了由总到分、空间转换的顺序,这样井然有序、层次分明。2.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补充说明:散点透视法东方传统绘画技法之一,中国画、波斯细密画都采用这种方法。它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焦点透视只有一个观察焦点,散点透视则有许多“点”,如《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图画中表达许多主题,像一幅可以边走边看的长卷轴散点透视法,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这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优点。3.课文都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请依次举例说明。答:(1)列数字:“纵厘米,横厘米”,既有准确数字也有约数,表述严谨,让读者直观感受画卷价值。(2)引用: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皱饼”“正店72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直接引用文献资料,既清楚,又有权威性。(3)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生动形象地展示画面内容,给人以强烈艺术感。(4)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将画面内容做生动形象描写,化静为动,把画面写活了,给人立体感。(三)深层探究,体悟美感1.本文语言严谨准确,又典雅韵致,颇具文学色彩。请举例说明本文语言的文学性。答:(1)传神的比喻,如“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以声写形,灵动巧妙,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2)使用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不仅概括力强,而且读来朗朗上口,别具情味。(3)细腻传神的描写,如“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使画面有了动感,让读者感受画面的逼真,感叹其艺术之精湛。2.联系文本内容,说说标题“梦回繁华”的深刻含意。答:(1)《清明上河图》画面展示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华景象;(2)这幅画创作于北宋内忧外患时期,蕴含着北宋士民对昔日繁华的追慕;(3)对于南渡的北宋移民来说,这幅画正是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有时候,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蕴含着“写作者”炙热浓烈情感的诗;有时候,一幅画就是一阕乐,一阕饱含着“弹奏者”思维愿景的乐;有时候,一幅画就是一段历史,一段彰显着“创作者”或“描述者”抚今追昔的历史。《清明上河图》给予后人的也许不仅仅是卷面呈现的“繁华”,请大家课外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等书籍,进一步了解这幅画。2.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音乐魅力的。这是在聆听贝多芬这部伟大的交响乐时我所看到的:我首先看到广阔的平原:空荡、平坦,我认为它是灌木叶腐殖土层,很干燥。平原上没有羊群,也没有人。我疲劳不堪,躺在地上。我先试着站起来,但没有成功,不过我一点一点跪起来,然后站立,面朝着天。我头上的天空是阴沉的。处处都笼罩着雾气,我只发现远处时而闪过黄色的光线,而且变得越来越耀眼,光照越来越扩展。它们渐渐照亮了天边,先是桔黄色,然后变成紫铜色。答:以视觉写听觉。用平原的广阔平坦表现音乐的舒缓低沉;用天空的明亮耀眼表现音乐的渐渐升高,节奏加快。辅以自身的感受,使音乐的特点更加真切。3.画作欣赏。五、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幅画,用准确的说明、贴切的描述把它介绍给大家,不超过200字。2.当堂测试: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⑤⑥⑦①④③②)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