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化学选择+综合压轴题(共12个专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1页
上海中考化学选择+综合压轴题(共12个专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2页
上海中考化学选择+综合压轴题(共12个专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3页
上海中考化学选择+综合压轴题(共12个专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4页
上海中考化学选择+综合压轴题(共12个专题)(学生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练01选择题压轴(一)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学生版)

1.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可以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O2T。2B.CaCO3-Ca(OH)2C.Ch—H2s04D.Cu—Cu(NCh)

2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以用点燃的方法

B.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二氧化锌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

C.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可以用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

D.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可以用高温燃烧的方法

3.如图是由传感器采集实验相关信息描绘出的曲线,其中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

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下列对物质X与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

4.为证明某气体中是否含有CO?、①、CO、H2O这四种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验证(实

验开始前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则下列判断有误的是

硬质玻璃管

尢小院酸铜

ABCDE

A.只要看到A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02

B.若C处CuO由黑变红,D处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H2

C.若C处CuO由黑变红,E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处气体被点燃,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

D.若要证明气体中是否含有H2O,则还需在A装置前加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

5.现有FezCh和CuO的混合物a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4.4g,产生的CO2

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106g,则a的数值为

A.12.6B.6.0C.6.3D.5.5

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CO2少量的co点燃混合气体

B除去铜粉中混入的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混合物

C鉴别氧化铜粉与碳粉分别加入足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D除去CuO固体中的少量木炭粉在氧气流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7.已知反应:X+CuO-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小于Y

C.常温下,X、Y一定是气体

D.若X是单质,则Y一定是氧化物

8.用下图装置进行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实验,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定木条燃烧情况,记录如

下表(不考虑空气中原有CCh及木条燃烧产生气体对结果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o2的体积分数/%36.339.243.144.3

木条的燃烧状况正常燃烧火焰变小火焰变小刚好熄灭

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

B.若木条刚好熄灭,则瓶内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N2

C.当O2的体积分数为12%时,木条的火焰变小

D.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C02,需在木条熄灭后再通入一会儿CO2

9.一定量的碳与8.0g氧化铜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反应前后测定装置A装置B的质量记录如

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

装置A56.3g55.2g

装置B242.9g243.7g

①确定A中开始反应的现象是观察到黑色固体中出现红色物质

②该反应中生成了0.3g的一氧化碳

③A中减少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④反应后A中固体成分只有1种情况

⑤生成的气体是混合物

⑥该装置产生的CO很少,所以无需进行尾气处理A.①②⑤B.②⑤C.④⑤D.②®©⑤

10.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经测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

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B.30%C.50%D.70%

11.已知草酸晶体(H2c2O4,XH2。)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为测定该

晶体中X的值,将草酸晶体加热完全反应后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供选择的试剂:澄清石灰

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各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测得数据如下:实验所取草酸晶体的质量为7.2g,实验后测得甲装置质量增加3.6g。关于该实验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所装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B.x的值为3

C.将图二所示装置放在丙处,导管连接顺序是a连接b

D.图二中所装试剂只能是澄清石灰水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11的物质主要实验操作

A鉴别co2和co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B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CCh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C分离MnCh和KC1的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并干燥滤渣,滤液蒸发结晶

D除杂CO2(HC1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检验CH4、H2、。2三种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分别入集气瓶中

B鉴别K2s。4和尿素[CO(NH2)2l两种化肥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打磨过的铝丝、银丝分别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点燃

D除去C02中混有的少量CO

15.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

素组成,为了测定一定质量的PLA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列装置进行以下探究。

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以用空气代替纯净氧气

B.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E—B—C—D

C.装置C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D.若装置连接正确且各步均反应(吸收)完全,则可依据B、D质量变化求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

16.如图中的“一”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议相互发

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是氧气、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物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甲-------►乙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D.丁可能是碳或氧气

17.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待测液滴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

B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溶液中将将Fe和Cu分别放入AgNO3

C检验CO2中混有HC1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滴加氯化车贝溶液

18.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符号”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表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与图示关系不符的一组是

选项甲乙内

A

H2OH2o2

BCaCC)3CaOH2O

CH2CO3H2OCO2

DKC1O3KC1O2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硫酸镂和氯化钱固体各取少量,加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混合气体

C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D分离KC1和MnO2的混合物取样,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20.某气体中可能含有中CO2、。2、N2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①炽热的焦炭;②足量的氧化

铜;③足量的碱石灰固体(提示:碱石灰能完全吸收CO2)。每一步均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为纯净

物。气体的分子数目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化合反应

A

B.b-c段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C.a点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N2,可能含有O2

D.b点气体中CO和N2的分子数目比为2:1

2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是CO?、CO、氏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

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02和H2,一定含有CO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H2,可能含有CO

D.步骤②中,一定只有置换反应

2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与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态化合物,D可用来制洗

涤剂、制玻璃,B是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的黑色固体。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

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t”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E的化学式为C02

B.C的物质类别一定是酸

C.B-E只能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转化

D.A+B,C+D反应都能生成E

专练01选择题压轴(一)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解析版)

1.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可以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O2-。2B.CaCCh—Ca(OH)2C.Ch—H2s。4D.Cu—Cu(NO3)2

【答案】B

【详解】

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此转化能一步实现;

B、碳酸钙为不溶性盐,不能和碱反应生成新的碱氢氧化钙,此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C、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和亚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此转化能一步实现;

D、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此转化能一步实现;

故选B„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以用点燃的方法

B.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二氧化镐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

C.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可以用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

D.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可以用高温煨烧的方法

【答案】A

【详解】

A、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是不能燃烧的,所以难以通过此方法除去

一氧化碳,错误;

B、二氧化镒不溶于水,而氯化钾能够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溶解、过滤除去固体、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钾,

可将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镒除去,正确;

C、铜不和盐酸反应但是铁可以和盐酸反应,所以可以通过用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的方

法来除去铜粉中的锌粉,正确;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高温烟烧可以使碳酸钙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逸出,

剩余的固体为氧化钙,正确。

故选Ao

3.如图是由传感器采集实验相关信息描绘出的曲线,其中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

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下列对物质x与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的是

co:

采集信息

形成图像

传感器

磁力搅拌器反应时间

选项物质X纵坐标Y

A水溶液的质量

B水溶液的pH

C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质量

D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

【答案】B

【详解】

A、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的质量增加,故A错误;

B、CO?和HzO反应生成H2c0筋溶液中的气离子增多,酸性增强,pH逐渐减小,故B正确;

c、C02和NaOH反应生成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故C错误:

D、刚开始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I+H2O,溶液中钙元素质量减少,

继续通入C02,CO?与CaCCh反应生成Ca(HCCh)2,溶液中钙元素质量又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4.为证明某气体中是否含有C02、a、CO、H2O这四种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验证(实

验开始前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则下列判断有误的是

硬质玻璃管

尢水硫酸刊可

BCDE

A.只要看到A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2

B.若C处CuO由黑变红,D处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H2

C.若C处CuO由黑变红,E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处气体被点燃,则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O

D.若要证明气体中是否含有比0,则还需在A装置前加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

【答案】C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只要看到A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该气体中含有CCh,故

选项说法正确;

B、若C处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装置D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则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氢气

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水使装置D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C处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因为若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时,石灰水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即使不含一氧化碳,装置E中

的澄清的石灰水也会变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能使无色硫酸铜变蓝,若要证明气体中是否含有HzO,则还需在A装置前加一个盛有无水硫酸铜的

U形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5.现有FezOs和CuO的混合物a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4.4g,产生的CO2

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10.0g,则a的数值为

A.12.6B.6.0C.6.3D.5.5

【答案】B

【分析】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详解】

设:产生白色沉淀10.0g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无

CO,+Ca(OH)2=CaCO3J+HQ

44100

x10.0g

44_x

T60-10.0g

x=4.4g

高温高温

根据化学方程式:Fe2O3+3CO=2Fe+3CO2,CO+CuO『Cu+CC>2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

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4.4gx=L2g,一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INgx^nS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g・l.2g=3.2g,C0

744T122

中的。原子来源于CO和金属氧化物,故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l.6g=1.6g,所以金属氧化物

的质量为4.4g+l.6g=6.0g,即a=6.0g,故选B。

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C02少量的co点燃混合气体

B除去铜粉中混入的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混合物

C鉴别氧化铜粉与碳粉分别加入足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D除去CuO固体中的少量木炭粉在氧气流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答案】D

【详解】

A.除去CO?少量的CO,应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选项错误。

B.除去铜粉中混入的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混合物原物质也会被反应,选项错误。

C.鉴别氧化铜粉与碳粉,分别加入足量水,两者均不溶解,选项错误。

D.除去CuO固体中的少量木炭粉,在氧气流中灼烧固体混合物木炭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选项正确。

故选:D

7.已知反应:X+CuO-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小于Y

C.常温下,X,Y一定是气体

D.若X是单质,则Y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C

【详解】

A

已知反应:X+CUOT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均为纯净物,符合条件的反应有:CO+CuO=Cu+CO2,

AA

H2+CUO=CU+H2OAC+2CUO=2CU+CO2

Y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氢气和碳在化学反应中做还原剂,夺走氧化铜中的氧元素,生成物Y的质量增大,说法正

确;

C、X可能是一氧化碳、氢气和碳、Y可能是二氧化碳、水,常温下碳是固体,水是液体,说法错误;

D、若X是单质,则X是碳或氢气,则Y是水或二氧化碳,Y一定是氧化物,说法正确;

答案:Co

8.用下图装置进行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实验,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定木条燃烧情况,记录如

下表(不考虑空气中原有CCh及木条燃烧产生气体对结果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02的体积分数/%36.339.243.144.3

木条的燃烧状况正常燃烧火焰变小火焰变小刚好熄灭

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

B.若木条刚好熄灭,则瓶内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N2

C.当02的体积分数为12%时,木条的火焰变小

D.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C02,需在木条熄灭后再通入一会儿CO2

【答案】B

【详解】

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节约药品(不用将颈部伸入液面以下)、控制添加药品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说法正

确;

B、若木条刚好熄灭,则二氧化碳体积分数44.3%,忽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0.03%,空气体积分数

=1-44.3%=55.7%,氮气体积分数=55.7%x78%=43.4%,瓶内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C、当。2的体积分数为12%时,空气的体积分数为12%—21%=57%,二氧化碳体积分数1-57%工3%,瓶

口的木条火焰变小,说法正确;

D、木条熄灭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只有44.3%,故该实验说明要收集较纯净CCh,需在木条熄灭后再通入

一会儿CCh,以提高纯度。正确。

故选:B。

9.一定量的碳与&0g氧化铜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如图所示)反应前后测定装置A装置B的质量记录如

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

装置A56.3g55.2g

装置B242.9g243.7g

足量

澄清的

石灰水

①确定A中开始反应的现象是观察到黑色固体中出现红色物质

②该反应中生成了0.3g的一氧化碳

③A中减少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④反应后A中固体成分只有1种情况

⑤生成的气体是混合物

⑥该装置产生的CO很少,所以无需进行尾气处理

A.①②⑤B.②⑤C.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A

【详解】

①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故①正确;

②装置A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1g,装置B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r0.8g,说明有0.3g的气体未被吸收,

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则未吸收的0.3g气体是一氧化碳,故②正确;

③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但根据上述分析,装置A中还生成了一氧

化碳,故装置A减少的质量并非只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故③不正确;

④已知装置A中有8g氧化铜,则氧元素的质量为8gxl^=1.68,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带走氧化铜中的

氧元素,若氧化铜耗尽,则装置A减少的质量一定大于1.6g,但根据图中数据分析,装置A在反应后只

减少了l」g,说明氧化铜未耗尽,则反应后A中固体成分含有氧化铜和铜,也可能有部分碳由于接触不充

分未完全反应,此时A中固体成分含有氧化铜、铜和碳,有2种情况,故④不正确;

⑤由于装置A在反应前后的差值比装置B在反应前后的差值多0.3g,由于澄清石灰水不与一氧化碳反应,

所以生成的气体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⑤正确;

⑥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无论质量大小,都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否则污染空气,故⑥不正确。

故选A。

10.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经测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

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0%B.30%C.50%D.70%

【答案】B

【详解】

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假设碳元素全部来自一氧化碳,则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

24%--xlOO%=56%,则妓气的质量分数最大为1一56%=44%,假设碳元素全部来自二氧化碳,则二氧

(28

化碳的质量分数为24%;^1X100%]=88%,则氮气的质量分数最小为1-88312%,氮气的质量分数在

12%~44%之间,故选B。

11.已知草酸晶体(H2c2。4'10)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为测定该

晶体中X的值,将草酸晶体加热完全反应后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供选择的试剂:澄清石灰

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各装置中药品足量。

实验测得数据如下:实验所取草酸晶体的质量为7.2g,实验后测得甲装置质量增加3.6g。关于该实验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所装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B.x的值为3

C.将图二所示装置放在丙处,导管连接顺序是a连接b

D.图二中所装试剂只能是澄清石灰水

【答案】B

【详解】

A、甲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物中的水蒸气,因此装置甲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水

蒸气,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H2czOLxHoO^a+DHzO+COzT+COT,实验后甲装置质量增加3.6g,甲装置吸收生成

物中的水蒸气,因此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3.6g,则

XX

H2C2O4H2O=(+1)H2O+co2T+coT

90+18x18x(x+l)

7.2g3.6g

90+18*7.2g

18x(x+l)-3^6g

户3g,故B正确;

C、图二装置收集一氧化碳,应该短进长出,即导管连接顺序是a连接c,故C错误;

D、图二装置收集一氧化碳,因为反应中各装置中药品足量,都能够完全吸收,因此图二中所装试剂用澄

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都可以,故D错误。

故选Bo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Ch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D

【详解】

A、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物理

变化中也有能量的变化,比如灯泡通电发光,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B错

误,不符合题意;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氯酸钾中,氯元素显+5价,C错

误,不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很多,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

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11的物质主要实验操作

A鉴别CO2和co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B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CCh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C分离M11O2和KC1的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并干燥滤渣,滤液蒸发结晶

除杂

DCO2(HCI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答案】D

【详解】

A、鉴别:CCh和CO,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会看到二氧化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CCh,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如果有碳酸钙会看到有气泡冒出,选项能达

到实验目的。

C、分离:MnCh和KC1的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并干燥滤渣,滤液蒸发结晶,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杂:CC>2(HC1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如果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也会

被反应,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检验CH4、氏、02三种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分别入集气瓶中

B鉴别K2s。4和尿素[CO(NH2)2]两种化肥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打磨过的铝丝、银丝分别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D除去COa中混有的少量co点燃

【答案】C

【详解】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入集气瓶中,甲烷和氢气都能燃烧,无法鉴别,氧气中燃烧的更旺,A错,不符合

题意;

B、硫酸钾和尿素都不会和熟石灰反应,无法鉴别,B错,不符合题意;

C、将打磨过的铝丝、银丝分别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铝的而活动性大于铜,银不

能和硫酸铜反应,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铝>铜>银,C正确,符合题意;

D、CO?中混有的少量C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D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

素组成,为了测定一定质量的PLA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列装置进行以下探究。

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以用空气代替纯净氧气

B.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TE—BTCTD

C.装置C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D.若装置连接正确且各步均反应(吸收)完全,则可依据B、D质量变化求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

【答案】D

【详解】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会干扰实验,所以实验中不可以用空气代替纯净氧气,此选项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来吸收水蒸气,澄清石灰水用来鉴别有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二

氧化碳,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往往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是否有水,所以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A—>B—>E—>D―>C,此选项错误;

C.装置C的作用是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此选项错误;

D.若装置连接正确且各步均反应(吸收)完全,B增加的质量是生成水的质量,D增加的质量是生成二氧

化碳的质量,则可依据B、D质量变化求样品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再求出氧元素的质量,此选

项正确。

故选D。

16.如图中的“一”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议相互发

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是氧气、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物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甲-----►乙

丙-----一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D.丁可能是碳或氧气

【答案】D

【详解】

A、甲是一氧化碳时则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丁是碳,符合该转化过程,但当甲是碳、乙是一氧化碳、

丁是氧气、丙是二氧化碳时该转化也能完成,故A该说法错误;

B、当乙是二氧化碳时丁是碳、丙是氧气甲是一氧化碳该转化也能完成,故B说法错误;

C、丙是碳时,甲和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则乙只能是一氧化碳,该转化能完成,丙是二氧化碳时四种物

质中找不到能与之反应的两种物质,故C该选项说法错误;

D、当丁是碳时,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甲是一氧化碳,可完成该转化,当丁是氧气、乙是一氧化碳、

丙是碳、甲是二氧化碳可完成该转化,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待测液滴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

B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溶液中将将Fe和Cu分别放入AgNO3

C检验CO2中混有HC1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样,滴加氯化锹溶液

【答案】D

【详解】

A.取样,将待测液滴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测酸性溶液,检测结果偏大;测碱性溶液,检测结果偏小;

测中性溶液,检测结果不变,故A不正确;

B.铁和铜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置换出银,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银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是无法判

断铁和铜的活动性,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和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盐酸溶液都是呈酸性,故无法检测到是否含有氯化

氢,故C不正确;

D.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钢反应,硫酸能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锹沉淀和氯化氢,故D正确。

故选:D。

18.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符号“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表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与图示关系不符的一组是

选项甲乙丙

A

H2OH2o2

BCaCOjCaOH2O

CH2CO3H2OCO2

DKCIO3KC102

【答案】D

【详解】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产生成水,故A正确;

B.碳酸钙高温燃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

应生成氮氧化钙,故B正确;

C.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故C正确: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锦作催化剂并且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但是氯化钾不与氧气反应,故D不正

确。

故选:D。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硫酸镂和氯化镂固体各取少量,加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混合气体

C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去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D分离KC1和MnO2的混合物取样,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答案】D

【详解】

A、各取少量硫酸锭和氯化钱固体,加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两种固体都会与熟石灰反应产生

氨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不能除去,故B不正确;

C、铜的活动性比铁弱,加入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故C不正确;

D、取样,加水溶解:氯化钾会溶于水,二氧化镐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可以将二氧化镒和氯化钾溶液分离

得到二氧化镭、洗涤干燥可以得到二氧化钵;蒸发结晶氯化钾溶液得到氯化钾,故D正确。

故选:D。

20.某气体中可能含有中CO2、。2、N2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①炽热的焦炭;②足量的氧化

铜;③足量的碱石灰固体(提示:碱石灰能完全吸收CO?)。每一步均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为纯净

物。气体的分子数目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ib段发生化合反应

A

B.b-c段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C.a点气体中一定含有CCh和N2,可能含有O2

D.b点气体中CO和N2的分子数目比为2:1

【答案】C

【分析】

每一步均充分反应,最终得到的气体为纯净物,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则最终得到的

气体为氮气,结合图像可知,最终气体分子数目为n,为氮气分子数。开始气体分子数为2n,则还有其它

气体分子数为2n-n=n

③足量的碱石灰固体,碱石灰能完全吸收CCh,则减少气体分子数为二氧化碳气体分子数3n-n=2n;

A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O+CuO=Cu+CO2;

通过足量的氧化铜后二氧化碳分子数为2n,且b-c段分子数不变,由方程式体现的关系可知,b点一氧

化碳分子数为2n;

高温

①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CO2+C=2CO: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卜牛.成二氧化碳:C+O2=CO2;

每一步均充分反应,可知a—b气体分子数增加n,且b点一氧化碳分子数为211,由方程式体现的关系可

知,a点二氧化碳分子数为n;a点二氧化碳、氮气分子总数为n+n=2n,故开始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详解】

由分析可知:

高温

A.aTb段发生反应CO2+C=2CO,反应为化合反应,正确;

A

B.b-c段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正确;

C.a点气体中一定含有CCh和N2,不含有02,错误;

D.b点气体中C0和N2的分子数目比为2n:n=2:l,正确。

故选C。

2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是CCh、CO、氏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

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Ch和H2,一定含有CO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Ch、CO、H2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H2,可能含有CO

D.步骤②中,一定只有置换反应

【答案】C

【分析】

赤热的碳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积增大一倍(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相同,分子数

也就相同);

能使氧化铜变红色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一倍,根据①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枳增

大,可以知道混合气中含二氧化碳;

②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③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通过氧化铜

后生成了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氢气;

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通入灼热氧化铜中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但是不能

确定一氧化碳是原有的还是二氧化碳转化的;

故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二氧化碳、氢气,不确定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步骤②中,一定有气气还原氧化铜,属于置换反应,但也可能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2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与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态化合物,D可用来制洗

涤剂、制玻璃,B是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的黑色固体。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

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E的化学式为C02

B.C的物质类别一定是酸

C.B-E只能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转化

D.A+B,C+D反应都能生成E

【答案】C

【详解】

其中A与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态化合物,那么A与E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D可用来制洗

涤剂、制玻璃,故D是碳酸钠;D碳酸钠可以与E相互转化,说明E是二氧化碳,则A是一氧化碳;B

是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的黑色固体,故B是氧化铜;

A.由上述分析可知:E为二氧化碳,其的化学式为CO2,故A正确;

B.C的物质能与碳酸钠反应也能与氧化铜反应,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碳酸钠是盐,能与盐和金属氧化物

反应的物质是酸,C的物质类别一定是酸,故B正确;

C.氧化铜一二氧化碳,可以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也可

以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C不正确;

D.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两个

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C»

专练02选择题压轴(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学生版)

1.向盛有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不含锌,一定含铁和银

B.滤渣中一定不含锌,可能含铁,一定含银

C.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和硝酸亚铁,可能含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可能含硝酸亚铁,一定不含硝酸银

2.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A.CaO中混有少量CaCCh(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KC1溶液中混有少量MgCb(适量NaOH溶液,过滤)

C.铜粉中混有少量铁粉(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CO?中混有HC1(依次通过NaOH、浓硫酸)

3.下列图像能正确地表示其变化关系的是

A.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逐滴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气体的

B.将足量的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溶质种类

C.2!~;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锌粉

1;―!

0

Zn的质量g

导电性

D.L\\Z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钢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0稀硫酸的质量考

4.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硒等

②喝入大量可乐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③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金属元素

④某同学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了几滴酚酷,溶液显红色,则该溶液一定为碱。

⑤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加入铁粉质量与硝酸铜的质量

分数关系如图:

硝酸

铜的

质量

分数

u铁粉的质量;g

A.0个B.1个C.2个D.3个

5.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1),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

关系符合图2的是

选项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

A镁锌合金稀HC1

B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溶液稀HC1

CHC1和FeCh溶液NaOH溶液

D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Ba(OH)2溶液

oX溶液质量/g

图1图2

6.某兴趣小组在研究Mg-Al合金、Fe-Al合金、Zn-Fe合金、Fe-Cu合金时,发现其中一种

合金3g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了0.2g气体,该合金可能是

A.Mg-Al合金B.Fe-Al合金

C.Zn-Fe合金D.Fe-Cu合金

7.由金属镁和另外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2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共生成氢气的质量

为0.9g,在以下金属选项中,不可能是另一种金属的是

A.AlB.FeC.ZnD.Cu

8.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加热后产物的

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20%B.40%C.50.4%D.80%

9.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lOOmin时Oz的含

实验装置序号其他试剂

量:

产氧气传感器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