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内蒙古民歌_第1页
谈内蒙古民歌_第2页
谈内蒙古民歌_第3页
谈内蒙古民歌_第4页
谈内蒙古民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内蒙古民歌一

说内蒙古民族是歌咏民族,是音乐民族,我想是不会过分的。由于但凡到过内蒙古的人都会特别地感觉到,内蒙古人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唱自己的民歌。可以说他们具有唱歌的天赋,一支新颖歌曲对他们具有特殊吸引的魔力,他们很简洁学会,也很简洁就流行了。他们喜爱唱,又喜爱听,很多内蒙古老乡唱歌起来或听见马头琴的声音就落泪,可见唱歌与音乐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他们尊崇唱歌,也尊崇擅长唱歌的人,在东蒙〔指内蒙古东部〕现今,“道亲〞〔即民间歌手〕与“郝什切〞〔即说唱艺人〕仍是最受敬重的人。据说,在西北蒙古奥伊拉特族中的职业歌手多系世袭的贵族出身,“脱利齐〞〔歌手名〕是最辉煌的称号,他们把“英雄史诗〞看作是自己的珍贵财产,把“唱歌英雄〞看作是自己特殊的权利。

他们在生活中唱歌的场合是特别之广的。不仅唱歌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悦与悲伤,而且在一切重要的节日及盛会时都要唱歌。在东蒙的农业区每年的新年,都要组织“拜年的歌咏队〞,这与汉人的秧歌队相像。“敖包会〞〔庙会〕时,必需唱献歌以敬神;赛马时,赛马的双方群众分站两旁,各唱歌以赞美自己的马,以鼓舞自己赛马的人。结婚时、宴会时必需请歌手来唱歌;冬季里更是唱歌的好时机,各村争请“郝什切〞到他那里去说书,经常能说一两个月。

从今可以看出,唱歌已成为他们不行缺少的重要的生活手段了。他们不仅用来抒发情感,装饰礼节,还用它来传播学问与新闻。任何一件新颖的事情,不久就被编成民歌而普遍传出,通过民歌他们可以知道千里以外所发生的大事。可惊异的是,一个民歌中仆人公的姓名住址,竟被辽远的异地人民所记忆与关心着,甚至能说出他现今的生死下落以至于年龄几何。我们还观察过这样的民歌,为了查找他赶庙会而丢掉的孩子所作的?寻人歌?最终唱着:“我不是为欢快而唱呀,是为查找孩子而唱呀!〞

正由于如此,所以内蒙古民歌的性质及体裁也就多样化。一般地可分为两大类:一、“图林道〞;二、“育林道〞。前者是在庄重严厉?的剧场合唱的,后者那么是在日常生活中所唱的。这相当于音乐史上的圣乐与俗乐之分。在“图林道〞中还有多种形式:如对佛爷喇嘛的献歌叫“多乌勒根那〞〔有“我们民族的歌〞的意思〕,结婚宴会时所唱的叫“郝莱门道〞〔即宴歌〕,赞美人物的叫“赫他勒恩道〞〔译作赞歌〕。在“育林道〞中也有多种,如赛马时所唱的叫“聂勒聂道〞,唱歌爱情的叫“谢莱克道〞,另外,在游牧中还有一种字少腔长的歌子叫作“耿西勒〞。在赞美山河中还有特地的歌子,如“包赫丁恩德尔〞〔译作“颂圣山〞〕、“阿勒特恩考立考利德〞〔译作“金野雉〞或“金野雉滩〞〕,以上有很多形式都是我们还没有搜集到的。

相反的,内蒙古民间使用的乐器却并不多,全部比拟值钱的乐器〔如大喇叭、唢呐、大锣、大鼓等〕都集中于喇嘛庙,民间甚至连一件铜乐器也见不到,他们最普遍使用的只有马头琴、四胡、三弦三种,其次是笛、箫而已。这些乐器除马头琴为内蒙古固有的乐器外,其余的都与汉人所用的一样。

马头琴,据记载,从成吉思汗时期即已使用了〔以黑松做成,音箱通常为梯形,张以羊皮,琴杆上端雕为马头形,拴两根马尾弦,弓弦也是马尾做的,发音消沉而柔细,有丰富的表情力量,只是音量不大〕,可是现在东蒙多以四胡为主要乐器,连马头琴也比拟少见了。

凡讨论内蒙古历史诗歌的人,几乎无不认为“唱歌英雄〞是内蒙古民歌内容的最大特点,而且大都实行了长篇叙事诗的形式,所歌颂的对象也都是王公勇士之类。但在今日的东蒙,歌颂内蒙古历史英雄人物的长歌我们很少听到了。有的倒是?英雄陶克特胡?、?嘎达梅林?、?田和?等歌颂现代人民英雄的歌〔据老乡说,这些都是能唱几天几夜的,惋惜的是除了?嘎达梅林?已由内蒙古文工团收集了五六十段词之外,其余的都记得很少〕。他们唱歌的是这些英雄为人民而对抗、而牺牲的事迹,他们是以无限崇敬与悲哀之情来唱歌的。请听: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起飞;

要说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从今可知,他们歌颂英雄的传统并未转变,转变的只是英雄的对象罢了,就是这些民歌反映了内蒙古人民常年久月所经受过的苦难,也是这些民歌鼓舞着他们坚持斗争,当然,这是首先值得我们珍视的东西!

但在歌颂英雄之外,内蒙古人民还唱歌自己生活的各个侧面。如对山河的喜爱,这经常是到达使人所难以想象的深度。如?四季?、?达呀包莱?等,歌词虽是那样简洁而重复,却表现的深刻而有力。而且这一种乡土的热恋是与他们担心定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如?兴安岭?:

在那高高的兴安岭上面,

白雪连绵不见边。

想起了家乡何时能回转?

两袖上涟涟泪不干!

身子疲乏呀四肢软绵绵,

提起了鞭杆也沉甸甸,

走一程呀又走一程呀,

为什么路程这样远?

……

这是多么朴实纯真的苦痛吐露,又是多么美丽浑厚的诗歌。由于土地是那样宽阔,交通那样闭塞,当这些遭受落在出嫁的女孩子身上便更为可怕了。她们经常要嫁出到几百里外而又不敢表示自己的意见。当我们听到?青菜花?、?诺思吉娅?、?想娘家?这些歌子时,你几乎会忘了这是什么“歌曲〞,简直就是可怜的少女诚心的哀泣。如:

破轱辘车呀,为什么套到了院中?!

女孩子是赔钱货,为什么还要来投生?!

破辕子车呀,为什么赶上了途程?!

女孩子难尽孝,为什么还要来投生?!

?青菜花?

但是最使人感到悲抑难胜的是那些孤儿孤女的歌声,在内蒙古民歌中竟占了惊人的数量。如以“孤独的小骆驼羔〞为象征的?孤儿歌?:

寒冷的风呀呼呼吹来,

可怜我孤儿野地徘徊,

年老的妈妈儿想你呀,

空旷的原野只有我一人在!

寒冷的风呀阵阵吹来,

好像钢针刺我胸怀,

东边望来西边望,

只见那星星挂在天涯外!

这是任何具有怜悯心的人听了都要为之唏嘘不止的。在既往,沙漠骆驼的内蒙古原来是人间苦痛的深渊!

自然,内蒙古民歌亦像其他民族的民歌一样,爱情的歌曲也占有很大的数量。但是值得我们留意的是,他们的爱情民歌里表现出更多的淳朴真实而又热闹的情感〔自然庸俗化的东西也有一些〕,使你感到如雨后山花,绚烂而刺眼,但却并不妖艳。他们常会使用令人意想不到的譬喻和形象,在我译配的时候,不由得想起“思无邪〞的“国风〞及浑厚遒劲的中国古歌,原来它们在本质上原是一样的东西,所以也就一样的可爱了。

上述这些内容便是今日东蒙民歌的主要内容。或许有人锐意要查找特别新颖的东西,当然他也不至于完全绝望,如佛教颜色的颂歌,直接反映游牧生活的牧歌,达斡尔族的舞曲等等;但必需说明的,这一类歌曲在内蒙古民歌中只占有极少的数量,乍想好像惊奇,其实这是简洁理解的:佛教虽为一般内蒙古人民所,但出世升天的思想究竟与活人要活的意愿大相径庭;放羊牧马当然也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但人总是人,而非牛马,人在牛马身上是唱不出更多的什么来的。实际的情形经常是,他们赶着牛马,却唱着唱歌“人〞的歌。

从内容上说,内蒙古民歌也有很大缺陷,这便是劳动歌曲的缺乏。特殊是那些节奏鲜亮力气较强的劳动歌声我们简直就没有听见过。但认真想来,这又有什么可怪的呢?内蒙古虽有了一局部农业区,而更多的地区还是游牧生活的社会,沉重的节奏性的集体劳动原来就很少,又怎能要求他们发出这样的歌声呢!

我们讨论内蒙古民歌,首先要从内蒙古民歌动身,主观的猎奇式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将得不到什么。

要讨论内蒙古民歌歌词的结构特点,我认为不得不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内蒙古语言文字的特征,其次是内蒙古人民习惯的文学表现手法。

内蒙古语与汉语的结构有着根本的差异,内蒙古语是属于胶着语系的。它的名词出名格的变化,而且必附以助词;在句法挨次上与汉语也不同,它是根据“主语客语述语〞的挨次,如“Bi〔我〕bicigi〔把书〕onsina〔读〕〞。

因语言的要求,构成内蒙古诗歌最显着的特征是用韵的不同。它不同于汉文只要脚韵,而是除了脚韵之外,还用“头韵〞与“半谐音〞。所谓“头韵〞即要求每段词每一行最初一个字的第一个音必需谐韵;所谓“半谐音〞是要求每个缀音字必需有同种或同系的母音〔如a、o、u为男性母音,e、、ü为母性母音,i为中性母音,男女性之母音绝不能混用于一缀音字中〕。

所以内蒙古民歌唱歌起来马上会感到词的音韵之美,这是译成汉文后所不能弥补的损失。内蒙古民歌通常都是以四句为一段的,具有严整的四行诗的形式,为了加深情感,他们采纳了段落重复的方法,如:

登上了兴安,金的兴安,

高山上远眺噢,

好像是观察了父亲的故土

蒙古真旗哟!

登上了兴安,宝的兴安,

高山上远眺噢,

好像是观察了爹爹的故土

蒙古真旗哟!

?达呀包莱?

像这样只更换一两个字的整个段落的重复,在内蒙古民歌中是普遍应用的。当然在不习惯这种重复法的民族或许有累赘之感;但在加深情感的刻画与加深印象的记忆上却有很大的效果。有时这种统一中而又有变化的单纯的美,是令人心折的。

一位外国的蒙古民歌讨论者说:“蒙古诗歌不管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全无原始的性质,而应看作是依据比拟进步的艺术方法制造出来的。〞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除了形象的精确?????性与语言的丰富性之外,我们还看到最突出的一点是,“兴〞与“比〞手法运用的奇妙。如他们使用“兴〞的句子是多么新颖、自然而恰切:

树林里传来了鸿雁声,

全旗唱遍了嘎扎玲,

聪慧、伶俐、美丽的嘎扎玲哟!

?嘎扎玲?

你看那青的天变了么,达高拉?

你看男的心变了么,达高拉?

为什么你把我忘在一旁呀,

留神老天不让你,达高拉!

?达高拉?

像这样的“兴句〞是很多的,它不仅与主题句有着亲密的联系,而且有力地渲染出主题句的力气。

请再看他们“比〞的手法的运用:

梧桐树枯槁了啊,

枯槁了那还不要紧,

可怜的是花翎的鸢哥

哪里去落,哪里去唱歌?!

年轻轻的小田和,

死掉了那还不要紧,

可怜的是年老的爹娘,

依靠谁呀,依靠谁来过?

?田和?

黎明时刮起阵阵的寒风,

想起我的皮袄呀噢,

伙伴们欢快相聚的时候,

想起我的维胡隋玲。

?维胡隋玲?

像以上这些奇妙的比方,是俯拾皆是的,如“维胡隋玲〞又是“兴〞与“比〞的合用。他们艺术想象力之丰富是令人惊服的。他们的描写力量有时也到达了“叹为观止〞的程度。如为了描写“高小姐〞的名贵、美丽,请看他们是如何开头的:

金色的凤凰筑巢的地方哟,

金色的龙驹降生的地方哟,

金龙宝殿建筑的地方哟,

是高小姐诞生的地方!

?高小姐?

这就把“高小姐〞捧入云霄了。像这样一些诗句是我们观赏不尽、学习不尽的。

内蒙古民歌诗歌局部之所以美丽,自然还由于其他很多缘由,但我想,与以上所说的几个根本的特点却是分不开的。

当我们听到蒙古民歌演唱的时候,会感到一种特殊颜色的美丽:响亮、悠长、亲切而又沁人心脾。那么它的曲调又有些什么特点呢?

内蒙古民歌根本上是五声音阶构成的,七声音阶的还很少见。记谱中虽也会发觉“4〞、“7〞,但大都是作为经过音来用。这比之汉人民歌在进化上来说,好像还要落后一步;但内蒙古民歌的“调式〞却用得很多,比起汉人民歌,既要多些,又有所不同。我们最常使用的是“正宫调〞〔5・2〕与“小工调〞〔15〕,而他们所最常使用的却是“6・3〞与“26〞调式,以及它们的副调式“36〞与“6・2〞,这或许就是内蒙古民歌特色构成的主要要素之一吧。但这却并不是说他们别的调式就不用了,相反的“15〞、“5・2〞调式用的也不少,但这一类,特殊是使用“5・2〞调式的民歌,就与汉人民歌很相像了。不成问题的,有一局部民歌曲调就是受了汉人民歌的影响的〔如?绣枕头?的曲调就比拟汉化〕。

外族音乐的影响当是构成内蒙古民歌调式简单的重要缘由。直到现在,内蒙古民间诸多器乐曲都是全盘由汉族移过去的〔如?小开门?、?柳生芽?、?八板?、?水龙吟?等〕。由于的关系,西藏曲调可能也移入了一些,最近二十年来,“外蒙〞的新的歌曲又不断地传入内蒙古。可以看出,全部这些外来的影响,他们都在兼收并蓄,而努力制造自己的新曲调。如?小黄鹰?在调式的变化上来说在内蒙古民歌中即比拟有特点。

但还不是“调式〞就打算了一切,构成内蒙古民歌特色的也还有另外一些缘由。

内蒙古民歌的曲调“朗诵性强,节奏性弱〞,这就是另外一个特色。有人称内蒙古民歌为“诗调〞,这是很恰切的。由于诗句要求是朗诵,就造成了朗诵的旋律,又由于是“唱的草原生活,唱给草原人听〞的环境影响,就不能不要求乐句尾音的延长。今集中所记作三拍子的几个曲子〔如?青菜花?、?兴安岭?、?银盘肠钩子?记作3/4拍,?银翅的蝴蝶?、?孤儿?、?四季?等记作3/8拍〕,其实并不是像西洋三拍子节奏一样的明显;并且,即使记作四拍子、两拍子的〔如?思乡?、?薛梨散丹?、?达呀包莱?等等〕也不是强弱规律特别明显的节奏。假如不把握这一点,是经常不能了解这些曲调的本质的。

内蒙古民歌中还有5/4的拍子,如?天上的风?,这是一首古老的歌,原词布满了佛教意味,这或许是受了中国古代民歌的影响,由于5/4的拍子根本上是适应于四言体文字的要求的。内蒙古语言就很少有这样的需要。

构成内蒙古民歌特色的,也还有演唱上的缘由。首先,“高亢〞就是与定调分不开的。内蒙古人唱歌的时候,总是尽力提高嗓子,假如有时降低,立觉黯然减色。另外,句末长音的唱法也值得留意,一般振动较小,最终的滑音很短,多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