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际交流的成功尝试-保山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博物馆馆际交流的成功尝试-保山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博物馆馆际交流的成功尝试-保山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博物馆馆际交流的成功尝试-保山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博物馆馆际交流的成功尝试-保山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物馆馆际交流的成功尝试保山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实践与思考

保山市博物馆于1999年2月奠基建设,当年9月底建成开馆。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云南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被保山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确定为“青少年优秀文化教育基地”;2006年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保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云南省文物局授予“云南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云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身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地市级的保山市博物馆,自2005年9月5日起,实行固定展览向全社会公众全免票开放。这一重要举措,使保山市博物馆成为全国率先实行全免费参观的博物馆之一。自2009年国家实施免费开放以来,保山市博物馆围绕着把博物馆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播先进文化、愉悦群众的精神家园,旅游业发展的新兴景点,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这一目标,围绕着发挥藏品资源优势、打造精品展览、服务于观众这一主题下功夫,靠精品展览和优质服务,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探寻免费开放的新路子,加强馆际交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观众需求,实现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一保山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实践保山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在充分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积极开展社会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与其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沉睡和“尘封”藏品活起来,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和教育作用,进而提升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实效。(一)推出展览1.新出土特色文物的省内巡展2004年,保山市博物馆(文管所)发现明代官至户部右侍郎的保山名士张志淳距今近500年的家族墓葬,同时发掘出土了张志淳夫人沈善正的干尸。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完毕后,2006年12月29日,保山市博物馆举行了“保山明代高官张侍郎墓葬及古尸展”。专题展览分为张志淳墓园及墓冢形制、家世及碑铭、古干尸及随葬品、干尸分类及成因和墓园模型再现等5个部分。该展览在本地获得巨大成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后,该展览在省内的大理、丽江等多家博物馆进行巡展,向观众揭开了明代古墓和干尸的相关秘密。这一展览,也拉开了保山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序幕。2.抓住时机推进省外交流展重要的时间节点往往是举办展览且收效最佳的机会,参观者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获取展览信息和文化知识。各博物馆也会充分利用这一节点吸引相关展览来惠及本地群众。滇西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滇西国土上的一次大型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滇西军民在做出巨大牺牲后,团结一致,奋勇抗战,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家门,赢得了对日作战的伟大胜利。1999年9月底,保山市博物馆建成并率先开设了“滇西抗日战争”展厅,向世人展示这一段悲壮的历史,旨在让人们铭记历史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十多年来,无数的专家学者从这里汲取到营养,更有无数的年轻一代从这一展厅中知晓了这一段历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到来之际,为弘扬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博物馆结合本馆特色,先后在内蒙古包头市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武汉革命博物馆举行了“血路·铁骨忠魂——中印缅战区滇西战役纪实展”。展览内容包括“血之路、国之痛、兵之烈、民之力、盟之谊、祭之永”等六个部分。此番馆际交流的尝试,不仅提高了民众对滇西战役的认知度,也让保山市博物馆对开展馆际交流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经验与更强的自信。此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博物馆在丰富了“血路·铁骨忠魂——中印缅战区滇西战役纪实展”的内容后,进一步打造了“铁血铸军魂——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这一新的展览。展览内容包括“中华雄兵光耀异域,黄埔帅星运筹帷幄,黄埔军人铸造新军,黄埔将士血战沙场”等六个部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回顾了这一段历史。在唤醒参战老兵记忆的同时,对观众也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在推广展览中,该馆采取辐射思维开展工作。即依托已建立的文化互知点,向周边区域逐步发散推广,进而形成展览推广面,多向开展巡展业务。近三年来,该馆先后在江苏、湖北、上海、福建、山东等省(市、区)的二十多个博物馆开展了巡展,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上述两个展览都获得了巨大成功,2014年参观人数达65万人之多,2015年则突破了85万人。越来越多的民众从这两个展览中了解了滇西战役,也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观众对和平、富强的理解也随之更进了一步。(二)引进展览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要树立“普天下文物资源为我所用”的理念,有计划地引进重点展览,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保山市博物馆基于巡展业务和馆际交流,以及对承展方区域文化的了解,引进展览工作也就水到渠成。2014年,该馆从江苏省镇江引进了“古吴神韵——镇江出土吴文化青铜器精品展”,从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引进了“楚风汉韵——荆州出土楚汉文物精品展”等两个大型展览。在与本地青铜器比较鉴赏中,市民增加了对青铜文化的认知,也从中发现了本地青铜文化的独特魅力。2015年,引进了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艺苑撷英——徐伯璞捐赠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展”、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洗尽铅华是最美——南京市江宁区馆藏六朝青瓷精品展”、湖北省武汉市博物馆“天地精灵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展”、湖北省十堰市博物馆“酒瓶收藏精品展”等四个大型展览。2016年截至5月,已引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展”、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江苏镇江博物馆“古韵茶香——镇江博物馆馆藏历代茶具精品展”、福建民俗博物馆“瓷国明珠——福建德化瓷器展”等四个大型展览。另外,博物馆还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一平台,于2014年引进了“体验科学——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以科普活动促进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综合实现。依托文化局干部挂职锻炼这一渠道,引进了上海虹口区中共四大纪念馆“来者勿忘——上海虹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并有效建立起馆际交流的辐射点。当然,馆际交流不只是针对省外的博物馆,与省内博物馆的交流也从不间断。丽江玉龙县文物管理所“丽江金沙江岩画、白沙壁画图片展”、大理摄影博物馆“不能忘却的纪念——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等十多个展览先后走进保山市博物馆。随着博物馆馆际交流的日益推进,交流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交流的面也越来越广,交流的层次也越来越深入。与此同时,博物馆员工的业务水平与文化素养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二保山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模式博物馆馆际交流的核心是人的交流和对文化的认知、交流与传播。保山市博物馆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文化特色和条件的馆际交流路子和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互知、互补和互动”三个方面。(一)互知开展馆际交流,首先是人的交流。博物馆管理要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基础上,广交朋友,真正做到天下文博一家人。在与同行交流过程中增进对彼此文化的认识与吸收,才能推动馆际展览交流与文化传播。展览交流是馆际交流的最佳途径。从文物本身的性质来看,博物馆所拥有的藏品是社会和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为社会所共享。在博物馆的功能层面,藏品再丰富的博物馆,也难以满足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不同地区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进而实现文物价值最大化和博物馆功能的社会化。同时,博物馆开展馆际展览交流,不仅是行业内提高业务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必然,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文化传播是馆际交流的终极选择。博物馆自公元前三世纪诞生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在传承古代文明的同时,也坚持传播着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教育。近代以来,博物馆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其社会教育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博物馆藏品是中华文明最厚重的部分,博物馆具有收藏精品的集中性,陈列展示的开放性以及文化内涵传播的丰富性和多重性。交流展览,让固定陈列的展品及藏品流动起来,让本地民众轻松地获得对域外文化的零距离接触与深入了解,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二)互补中华民族地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与发展过程中,有着共同的历史轨迹与审美取向,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符号和风土人情。博物馆除了做好本地历史、自然、科学、艺术的文化传播外,还应该与不同地区的博物馆开展交流。通过展览,让本地群众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让域外观众从不同角度了解展览方的历史文化,进而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下,实现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引进展览时,保山博物馆一方面考虑选择突出相关博物馆及其地方特色的展览内容,另一方面也考虑规避引进展览的重复性,进而为不同群体提供文化服务。即使是同一类型文物的展览,也要尽可能展示其地域文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如青铜文物,2014年6月引进了“楚风汉韵——荆州出土楚汉文物精品展”,2015年初又引进了来自江苏的“古吴神韵——镇江出土吴文化青铜器精品展”。虽然都是青铜器展览,但一个展现的是楚文化,一个则是吴文化的代表。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共性,也能识别其异性,同时与本地出土的哀牢时期的青铜器进行比较,就能从工艺、形制、体系等方面去发现历史的契合与变异。(三)互动交流展览的关键是互动体验。通过互动体验来实现文化传播的实效。其中,一方面是馆际员工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是观众的互动体验。就馆际员工而言,除了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参观学习、布展互动交流外,还应该围绕展览主题开展深度的文化体验活动。为了让交流单位的员工对滇西抗战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除了让他们参观本馆展览和开展专题讲座外,我们还组织他们到松山战役遗址、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怒江江防遗迹群考察,甚至还组织他们沿着中国远征军的足迹徒步翻越高黎贡山,感受那云天上的战斗的艰辛与惨烈。博物馆馆际交流与文化传播的核心是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文化传播,馆际交流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受众面决定了文化传播的价值域,而观众的互动体验程度又决定了文化传播的深度。因此,保山市博物馆在引进展览时,就主动与展览方协商增强展览的互动体验功能。如,引进江苏江宁博物馆的六朝青瓷展时,通过触摸、把玩青瓷片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六朝青瓷艺术魅力的同时,学会鉴赏、区别青瓷的基本技巧;又如,引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展”时,除了开展木偶表演外,还组织观众参与了木偶脸谱彩绘和木偶头泥塑活动。观众在互动体验活动中,轻松自如地把文化带回了家。三保山市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的实效(一)提高了员工的文化素养与业务水平博物馆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开展馆际交流,首先对员工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引进的展览,展览人员要熟悉展览的内容、文物的形制及其相关文化才能有效开展布展和讲解工作;而对于推出的展览,要能结合承展方的展厅及其展线,合理地布置展板与文物。针对这一情况,博物馆在引进展览时,都要求员工先熟悉文物的形制和展板的内容与结构,进一步了解并深入学习相关历史文化,然后做出布展预案并进行研讨。这一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员工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通过展览及工作经验的交流,很好地加深了馆际了解,联络同行感情,搭建起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的交流平台,凝聚各文博单位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核心展示功能;通过业务发展规划、内部运行管理制度、日常工作流程的交流,让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得到有效的传播和运用,提高社会影响力;通过学术交流,促进博物馆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建设自己的学术研究梯队。(二)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博物馆的发展,要在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前提下,使其中蕴含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为社会所用、为人类谋利的目的。博物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收藏、研究和展示。要实现博物馆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价值取向,新时期就必须把“宣传展示、服务社会”确定为博物馆工作的主要职能,把社会服务和教育功能作为博物馆的核心功能。要按照“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让社会大众享受文化遗产,让历史传统更贴近大众的文化生活,从而增强社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然而,就博物馆的功能层面而言,博物馆的馆藏即使再丰富,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另外,受人口素质、地域差距、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能够主动走进博物馆参观文物展品的人毕竟是少数,特别是外地观众极少有为了看文物展览专程而来的。这就需要博物馆通过交流展览,让本地群众轻松地获得对域外文化的零距离接触与深入了解,进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三)强化了特色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力馆际交流展览,从本质上讲就是对本地文化的表达。这种表达,应该是特定文化社群的价值、信念、信仰和意志的表现,是该社群对宇宙、自然、他者和自我认识的反映,是该社群的发展意愿和发展实践的写照,是展示、寄托设计创作者的信念和追求的有文化内涵的活动。不同地区博物馆之间开展展览交流,可以实现文物价值最大化和博物馆功能的社会化,从而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博物馆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强调:博物馆陈列展览要“突出藏品特色”。这一点对馆际交流展览也同样适用。在馆际交流展览中,具有本土特色的藏品及其文化最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是观众最感兴趣的。特色藏品及其文化的展示,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至关重要。布展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和刺激物的新异性等,进行合理的参观线路组织、空间处理、展柜安排、色彩线条和灯光的运用等,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增强特色文化的影响力。保山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保山博物馆设计开发的“血路·铁骨忠魂——中印缅战区滇西战役纪实展”和“铁血铸军魂——中国远征军中的黄埔军人”两套展览内容,充分展示了滇西战役历史,它是保山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特色。地处滇西边陲的保山市,又是云南省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是哀牢古国的腹地,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枢纽,是多民族聚居地。因此,诸如哀牢青铜器、高黎贡山人类与环境、古道文化、移民与民族文化等,都是保山的地方特色。博物馆在长期考古发掘与文物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