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进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C.“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D.作家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泥土,才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的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没有的。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百万英镑》等。B.顾拜旦是法国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C.《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写,是道家的一部主要经典。D.《社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表现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B.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持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C.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听了都悲愤痛恨。D.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4、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要有所担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性主义光芒;《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B.儒家尚正气:例如《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至理格言,素朴自然。道家尚清气:例如《逍遥游》,崇尚鲲鹏万里,扶摇而上;雄奇瑰丽,汪洋恣肆。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桃花源记》记事,《小石潭记》记游,《核舟记》状物;均为“记”体,内容不同,风格各异。D.中国优秀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社戏》之“戏”,粗犷豪放,极具高原风骨;《安塞腰鼓》之“鼓”,赋予童年色彩,洋溢着江南情调。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把这些关系导入互联网中,对习惯了与陌生人在互联网上聊天的网民来说,无疑是捅破了虚拟和现实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实现了互联网和真实生活的“无缝连接”。②仅3年多时间,微信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上的“巨鳄”。③沉淀在手机通讯录和邮箱联系人中的关系是个人最稳定的社交关系。④微信的4.0版本正式增加了朋友圈功能,随后又逐渐增加了评论、隐私、收藏等功能。⑤这种模式的即时通讯应用迅速得到传播,在国内首先有了“米聊”,随后又出现了“微信”。A.①⑤②④③B.②④①⑤③C.③①⑤④②D.④⑤②③①6、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洛夫《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排比)B.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张晓风《到山中去》)(反复)C.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比喻)D.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夸张)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C.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D.《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芦荟(huì)云翳(yì)缄(xián)默颔(hán)首低眉B.朔方(shuò)稽(qǐ)首裸(ɡuǒ)露觥(ɡuāng)筹交错C.媲(bǐ)美招徕(lán)荸荠(bíqí)众目睽睽(kuí)D.执拗(niù)瀚(hàn)海干涸(hé)鸢(yuān)飞戾天9、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①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体现了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④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比喻手法来表达与友人难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10、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读书,越来越多的人读经典,读好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做的国民阅读率调查表明,中国的国民阅读率不断上升。而书店的书架和出版社的数据则表明,经典好书越来越有市场,内容含量不足的七拼八凑之作,越来越受冷落。城市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为阅读带来了很大变化。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所A(昭示展示)的是集体阅读越来越成为时尚。阅读不只是融入群体的社交手段,还是人们个体的生存方式。互联网时代让迅速B(招揽招募)会员成为可能。科技的发展也让阅读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这些方面说,这确实是个阅读的好时代。(1)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词语。(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①春雨绵绵中,一批成长于故乡自留地里的番著被锄头一个个从温润的泥土中唤醒。秋日落地,春日回阳,这是南方番薯与大地亲密交流的轨迹。②地是自家的地,番暮却是老家的伯母所种为了传递深情的牵挂和浓厚的情意,一麻袋番薯从家乡雷州市善排村坐三轮车出发,先是到我们村子所在的南兴镇,又从南兴镇坐途客车,银转五百多公里来到深圳。我驱车把这袋番著接回家中,母亲迫不及待地按每人一个将番薯洗干净,放进锅里,约半个小时,一盘裂开嘴香喷喷的番著被端上来,真的是粉而甜,甜而糯啊!母亲和父亲边吃边笑着,那笑容像我记忆中的番著花,虽不起眼,却是样盛张。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这就是当年的味道,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食品,母亲告诉我们,伯母为种好这一季番著,给番薯施的全是有机肥,似乎就想证明,来自故乡的味道,那香那甜,都是朴素且发自内心的,独一无二。③把番薯种到瓶子里,任其生出蓬勃的叶,长成一(A.抹B.道C.帘)绿色,这却是受好友的启发。那天,好友在朋友圈里晒了在自家书房一个玻璃瓶里种出的番著苗,据说,这棵番薯他已经种了三个春秋。看他拍的相片,这哪里是一棵著苗啊,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紫色的著藤,绿色和淡黄色相间的叶子,相互纠缠,既呈现生机,又藏有诗意。如此诗情画意,我是记在心上了。④这天,母亲又在阳台一角挑番著,准备送到锅里,我看到一个已经发了芽,便让母亲给我留下。我要带回单位去,要种番薯了。⑤水乃生命之源,水润万物。我把水像泥土一样装进玻璃瓶里,满满一瓶。著块的五之一泡在水中。母亲对我说,只要根长出来,番薯就算养活了。这让我对此甚是期待。每天早上我都要看看薯块上是否有根冒出来。直到一周后,当我看到第一条银白色的根从著块中挤出来,像一条尾巴在水中摇摆起来的时候,我才舒一口气,心头忍不住一阵欢喜。著根长越多,越长越快,不曲不折地伸长着,倒有点像南方的榨树根,一条一条,却是清晰可见,洁白而纯净。⑥紧接着,又有一个个新芽从著块上翘起来,嫩嫩的,每片嫩芽似乎都是一张笑脸,尽管娇柔,却饱含真情。⑦番薯叶长出来,一间随室仿佛都抹上新的色彩。一片片苍绿的番薯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著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枝上有枝而不蔓,每片番薯叶被一枝枝叶柄举着。同一棵番薯上长出的叶子,形态各异,有的呈裂片宽卵形,有的三角状卵形,有的就像一颗心。叶子越长越密,紧随着时光,南方惯有的艳绿与北方秋季同步的黄,就这样结在了同一藤枝上。经遇风霜,整个瓶子也就变成一幅画,这与好友家的已有几分神似。有同事经过我办公室门口,站在远处好奇地问那是什么花时,我总会笑着让他们先看看,最后他们也都忍不住笑,怎么这么像一枝花啊?⑧一个来自故乡的番薯,因为一份机缘,而得以存活,并像花一样活着,让故乡的味道,在异乡散发开来,既喂养我的目光,也温暖了我的情思。有时我在想,那叶柄上举着的或就是一个农家子弟的前世,尽管不是花,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便也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绽放,没有那份娇媚,却也多一份随遇而安。⑨玻璃瓶种上了番著,自然成不了薯田,因为番薯属于根茎植物,薯块其实就是它根的一部分。但从一个供人果腹的农作物到一盆赏心悦目的风景,香薯已换了角色。⑩换了角色,同样活好,让叶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1.有人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可拟为“故乡的番薯”:也有人说,拟为“我的番薯梦”更合适。请说说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2.文章第@段横线上应选填的词语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3.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一片片苍绿的番著叶顺着不断伸长的薯藤,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4.下面这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觉得放在哪两段之间异适,谈谈你的看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农村长大的人,对番薯叶或许队有共同的记忆,那时的番著大多用于煮番薯饭。而到如今,连番薯叶已是城市人餐桌上的环保菜,这不由让我想起农村的岁来,那年月的我们是如何也不敢想,番著会有如此“尊贵”的待遇。5.文章结尾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除了这个道理外,读了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体会?尝试着写出一点。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三叠冰瀑时今①“老驴”多次说,冬天合适时机,江西庐山三叠泉瀑布能华丽变身成为江南罕见的冰瀑。当然,条件苛刻。一是瀑布水量合适,水量太大会冲走冰凌,激流不成冰;二是气温骤降,滴水成冰。温度稍稍升高,冰瀑就会断裂,美景消失。能否看到冰瀑,看运气。②思忖再三,还是去观冰瀑。瀑布位于九叠谷中,三级落差120米,有“匡庐瀑布,首推三叠”的说法。一股飞泉顺三级台阶奔腾而下,形成三节,似被折成三叠,因而又名“三级泉”。一叠落于盘石,激水四散;二级散而复聚,潆洄直泻;第三级汇为几十米宽的弧形大瀑,跌入龙潭。瀑水源自高入云端的大月山,沿五老峰侧奔泻而下,注入龙潭后,流向潘阳湖,长年不息,是匡庐秀景中的瑰宝。③到达观瀑亭,方知此行运气极佳。此亭本是观瀑、听瀑的好地方,现今远眺,动感十足的瀑布已经凝固成一幅玉雕的立体山水画卷。视野里,冰瀑继承了瀑水美丽的身材和容貌,也分三级,上瀑如线,搅云接天,如植根山体之中的玉树;中瀑如练,虬结盘绕,像生长在悬崖之上的崖柏;下瀑如帘,玉色低垂,似倒挂在陡崖上的排箫。坐在观瀑亭,仰望冰瀑,似是来自天边的一匹白练,穿行在瑞雪、玉树之间。俯瞰冰瀑,又似立在山间的玉女,展露于峨岩、石罅之上,高冷绮丽。④画面虽然凝固了,但瀑布的诗意还在流淌。山顶,冰瀑与云雾牵手,疑似白云顺瀑道直奔而来,又似大地灵气顺溪升华,取道凌霄,不然,冰瀑会如此缥缈?山下,龙潭与玉帘相接,疑似冰瀑生长其中,似一株近云接地的玉树,直通广寒,不然,冰瀑会直插云霄?⑤下到瀑潭,可以近距离欣赏冰瀑的冰肌玉骨。潭水,已经结冰,洁亮如镜,静静地反射潭周景致。潭畔,倒三角形雪堆依偎岩石,白净如玉,默默地接纳断冰碎玉;潭周,大小不一的“树挂”,晶莹透亮,悄然地绽放美丽。瀑水,已经化成玉雕、冰帘,围成大小不一的冰洞,筑起“龙宫”。⑥瀑声虽然凝滞了,但瀑布的歌声还在吟唱。透过山间的斜阳,折射、反射、浸射,“瀑冰”远灰、近白、中彩,色彩粉呈,随呼啸朔风而变彩,如果心中没有节律,“瀑冰”哪里会第次展示如此靓丽的色彩?冰笋、冰帘、冰柱,“瀑冰”似人、似物、似花,憨态可掬,随融冰“滴答”声而脉动,如果心中没有歌声,“瀑冰”哪里会从容显露出如此动人的姿态?⑦冰洞是因瀑布陡崖内凹的特殊地貌而成。位于冰瀑底部、瀑潭内侧,视线不可及,进入其内,才知另有洞天。冰洞大小不一,四周为冰或一侧为石,沿陡崖一侧相通,曲折鳞次,幽深神秘,被同伴戏称为“龙宫”。这是一处奇妙的地方,在这里,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得到回应。点亮一支蜡烛,闪亮一下手电,就如按动了灯光按钮,立即呈现万家灯火般的美妙、晶莹剔透般的美丽;静坐一刻,屏气一息,就会气定心闲,微弱的滴水声给人腾云驾雾般缥缈、木鱼“笃笃”般空灵。嘬一滴冰水,抚一下冰柱,受刺激的神经,瞬间传导穿心而过的激灵、直达骨髓的寒彻。⑧从“龙宫”回到“人间”。斜阳轻照,看旅伴已然白霜裹身,俨然是风景中的风景。万簌俱寂,自己仿佛被寂静冻凝,已经成为冰柱中的一块碎冰。九跌(冰瀑)谷寒气逼人,呵气成霜,不能久留,迅速折返望瀑亭,取道回程。毕竟“龙宫”是龙王居住地方,仙境也是为“仙人”准备,凡夫俗子一观就足矣。(选自《中国作家网》2019年3月,有删改)1.仔细阅读全文,从文中摘取关键词句完成下面表格。2.第③段写冰瀑,视角多变,请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赏析第⑧段画线的语句。万籁俱寂,自己仿佛被寂静冻凝,已经成为冰柱中的一块碎冰。4.第①段有什么作用?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文言文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2)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4)执策而临之(_____)(5)才美不外见(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1)一食或尽粟一石。(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本文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平则鸣,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愤懑情绪。4.结合文本,试分析当代社会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14、(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孟涂文集》注:①奚,怎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③非问无以广识④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学学半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3.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四、作文(40分)15、作文。漫步乡村小道,我要停留,只为那不知名的花草;徜徉雨中古巷,我要停留,只为那青石板上飞溅的水花;徘徊绿茵碧坪,我要停留,只为那蹒跚学步天真可爱的孩子。当你停留之时,你才会发现世界比你想象中的美好。请以“我要停留”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让人瞠目结舌”。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2、D【解析】
《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不是对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故选D。3、A【解析】
B.搭配不当,“支持”改“支配”;C.成分残缺,“听了前”加“大家”;D.句式杂糅,去掉“的缘故”;故选A。4、D【解析】
D.错误,应是《社戏》之“戏”,赋予童年色彩,洋溢着江南情调。《安塞腰鼓》之“鼓”,粗犷豪放,极具高原风骨;故选D。5、C【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③①顶真衔接,⑤阐述①的内容并引出“微信”,④②谈微信。因此选C。6、C【解析】
A.“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为拟人。B.“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为拟人。D.“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的“钻”是比拟(拟人与拟物均可)。故选C。7、C【解析】
韩愈是唐代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故选C。8、D【解析】试题分析:D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A缄(jiān)默;颔(hàn)首低眉。B裸(luǒ)露;觥(gōng)筹交错。C媲(pì)美;招徕(lái)。9、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需要注意“蒹葭”、“溯洄”、“与”、“庇”的书写。理解型默写(3)抓关键词“忧国忧民情怀”,(4)的关键词是“与友人难舍之情”。10、(1)昭示,招募。(2)阅读不只是个体的生存方式,还是人们融入群体的社交手段。【解析】
(1)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展示:摆出来让人看。“昭示”符合A的语境。招揽:收罗,召集(人才);兜揽;招惹。招募:征召募集。“招募”符合B的语境。(2)划线句子“融入群体的社交手段”与“人们个体的生存方式”前后颠倒。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我觉得以“故乡的番薯”为标题更合适。因为全文都是围绕“故乡的番薯”这一事物来展开的。作者写故乡的番薯到了城市里,换了角色,也依然能蓬勃生长,并且由此感悟到了生活的哲理。2.C“帘”与上句中“蓬勃的叶”相照应,更能表现出番薯旺盛的生命力。“抹”和“道”所表示的“绿色”的范围要小一些,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意对即可)。3.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番薯叶比作“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番薯叶的繁茂和可爱情状,表现了作者对番薯叶的喜爱之情。4.放在⑥⑦两段之间。这是作者在玻璃瓶里养番薯后生发的感慨,同时,也引出下文对番薯叶的描写。5.即使身处异乡,即使换了角色,我们也要像番薯一样学会适应,努力向上。这应该是我们在面对新环境、接受新挑战时应该具备的心态。读这篇文章,我还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作者对番薯苗的喜爱和赞美;浓浓的故土情结)。【解析】1.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以“故乡的番薯”为线索,依次写的了接番薯、吃番薯、栽番薯、忆番薯、赏番薯、悟番薯。“让故乡的味道,在异乡散发开来”由故乡写到城市的番薯,“故乡的番薯”更符合文章内容。而“我的番薯梦”则范围小的多。所以以“故乡的番薯”为标题更合适。2.考查根据语境选用词语。根据番薯“蓬勃的叶”可知“抹”“道”不能突出番薯叶的茂盛,“帘”更能突出番薯叶蓬勃茂盛,表现出番薯旺盛的生命力,故而选用C。3.考查赏析句子。题目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伸长”“长得认真而有序”“像小孩儿伸出的小巴掌,让人忍不住想轻轻抚摸一下”可得知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番薯叶长得柔嫩、可爱,表达对番薯叶的喜爱之情。4.考查材料的衔接与连贯。第⑤段写的是“我”栽番薯,第⑥段写番薯叶长新芽,第⑦段写番薯叶长出来,材料也是写的是番薯叶,是由养番薯后生发的感慨,也引出下文对番薯叶的描写,故而放在⑥⑦两段之间,与上下文衔接紧密。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换了角色,同样活好,让叶子像花儿一样绽放,这或许也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自己从一个农家子弟,来到个陌生的城市工作,自己即便只是番薯叶,也要努力地生发,像花一样的绽放,过好自己需要的生活,表达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读了这篇文章,还体会到:人要学会适应环境;故乡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要忘本;学会创新,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天地。12、1.①一幅玉雕的立体山水画卷、冰肌玉骨、缥缈高耸;②大小不[0-9]{1,}.(9分)[0-9]{1,}.(9分)[0-9]{1,}.(9分)2.标志词:远眺、仰望、俯瞰;好处:从多个角度展现冰瀑的美,把冰瀑写得立体可感,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3.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览冰洞的感受,从侧面烘托冰洞的寒彻透骨,也表达了自己对冰瀑美景的赞叹之情。4.交代三叠泉瀑布变身成为江南罕见的冰瀑条件苛刻,为下文写冰瀑的美作铺垫,同时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如①空,可提取第3段“动感十足的瀑布已经凝固成一幅玉雕的立体山水画卷”“搅云接天”“虬结盘绕”“玉色低垂”,第4段“直通广寒”“冰瀑会直插云霄”等句分析;②空,可提取第7段“冰洞大小不一”“曲折鳞次,幽深神秘”“晶莹剔透般的美丽”“瞬间传导穿心而过的激灵、直达骨髓的寒彻”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2.题干要求找出写冰瀑视角多变的标志性的词语,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通读第3段,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描写冰瀑视角多变的标志性的词语或关键性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概括。如标志性的词语可提取“现今远眺,动感十足的瀑布已经凝固成一幅玉雕的立体山水画卷”中的“远眺”,“仰望冰瀑,似是来自天边的一匹白练,穿行在瑞雪、玉树之间。俯瞰冰瀑,又似立在山间的玉女,展露于峨岩、石罅之上,高冷绮丽”中的“仰望”“俯瞰”作为答案。这三个词语从多个角度展现冰瀑的美,把冰瀑写得立体可感,空间的变换,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达到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效果,也能很好地抓在景物的特征,并丰富文章的内容。3.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自己仿佛被寂静冻凝”为夸张手法;“已经成为冰柱中的一块碎冰”为比喻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的描写内容,体会语句的表达作用。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对冰洞的寒彻透骨的感受外,还要答出作者对冰瀑美景的赞叹的情感。4.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冰瀑的美作铺垫的作用。从内容上看,交代三叠泉瀑布变身成为江南罕见的冰瀑条件苛刻。从“能否看到冰瀑,看运气”等句分析,这一段又设置了悬念,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1)辱没,受屈辱(2)怎么(3)通“饲”,喂养(4)鞭子(5)通“现”,显现2.(1)(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要吃完一石粟米。(2)(千里马)想要和寻常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3.托物寓意怀才不遇4.示例: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能力;果断抓住时机,勇敢展示自己。【解析】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年代:唐参考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食”(sì),通“饲”,喂养;“策”,名词,马鞭。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食”,吃;“或”,有时;“且”,犹、尚且;“等”,等同、一样。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写作方法以及中心的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主要有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比喻象征、借古讽今等。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可知,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所以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时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围绕“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能力;果断抓住时机,勇敢展示自己”来回答即可。14、1.①即使②好处③增加④有时2.①教人是学习的一半。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3.①实践出真知②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虽”:即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①句的两个“学”字、②句的“好”“而”等字词的翻译。“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否定判断句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3.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各自都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可从“实践出真知”的角度,乙文可从“勤学好问”等角度作答即可。(一)译文: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包装印刷机械项目评估报告
- 放射防护安全评估报告
- 2025年肥猪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蓝鲸摇头灯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三针六线包缝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翻领工装茄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2-2027年中国帽类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钢易拉罐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滋阴清热用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单克隆抗体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井中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数据采集规程》标准报批稿
- 人音版 音乐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和你教案
- 代理法人免责协议书版本
- 2024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门诊导诊课件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广州石牌村改造规划方案
- GB/T 22919.12-2024水产配合饲料第12部分:鲫鱼配合饲料
- IP承载网架构规划及路由部署N
- (完整word版)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