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2)对物理研究的规律与物质科学有简单的认识。

(3)了解物理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互动激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通过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媒体播放有关电闪雷鸣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的自然现象。展示关于各

种家用电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过渡】同学们,看到这几张图片,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这些图片中的电

锅、电水壶等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烧菜、烧开水的,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物理

现象呢?

(一)介绍物理现象

i.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

【过渡】大家看课本图1T和图1-3,图中的现象都是我们日常见过的,也

是物理学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并不神秘,它就在你我身边。如图1-3闪电,

它能被看见与听见。这是由于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捕捉到闪

电,我们今天才能了解这些电闪雷鸣的奇妙场景。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

的现象呢?

(1)与光学相关的现象

如课本图1-1长春天空的“幻日”奇景中出现的3个太阳,由于太阳光的

偏折作用,它能被我们看见。还有以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

a.我们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因为有光存在;

b.照相机拍照是光经透镜折射成像的结果;

c.由于平面镜的反射作用,我们能看到镜中的自己。

【交流】课堂上演示活动1,当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水中,光束发生偏折。

【提问】海水中央怎么会出现高楼大厦呢?你还知道哪些光学现象,试举例

说明。

(2)与声学相关的现象

a.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都属于声的范畴;

b.隔音室的存在是根据声音的传递特点所致;

c.我们会觉得有些声音很吵,因为它们的分贝超过了我们耳朵所能承受的范

围。

【交流】课堂上演示活动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提问】当水烧开时,既有咕嘟的声音又有大量白气冒出,这些涉及了哪些

物理知识呢?

(3)与热学相关的现象

a.装满热水的塑料杯子很烫手,是因为塑料是热的良导体,使热水的热量迅

速传递了出来;

b.冬天时,我们说话总会冒一团“寒气”,实际上是呼出的气体遇冷液化的

结果;

c.烧开的水会“冒烟”,这是水气化形成的。

【提问】我们夏天吃冷饮降温是热传递的结果吗?

(4)与力学相关的现象

a.紧急刹车时,乘车的我们身体会不自觉的向前倾,这是惯性所致;

b.菜刀越薄越锋利是因为刀刃变薄可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c.同学们扔纸团时形成的抛物线也是力学所致。

(5)与电学相关的现象

a.我们在黑夜中用灯照亮,是因为有电它才能工作;

b.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会起火花,是漏电所致;

c.教室中有些灯泡坏掉,但并影响其他灯泡工作,这是电路并联的结果。

【归纳总结】物理学是研究关于热的、力的、光的、电的、声的一门综合学

科。研究、学习物理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活动,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知识巩固】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A.用磁铁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小铁钉

B.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

C.在公共场所吸烟

D.用拉长的橡皮筋弹射同学

【过渡】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常识,正因为物理知

识的存在,才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极大地推动

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程,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界的

认识。

2.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远古的人类,刀耕火种。简单机械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创造了许多巧夺天

工的奇迹:

17T8世纪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人们从此由

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交通运输业发生变革,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

代”。如图1-7O

19世纪电磁学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制造出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电

气时代”,至今,电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能看到上海世博会璀璨的灯

光夜景,如图1-8o

20世纪物理学更深入广阔的认知了自然界,计算机、互联网的完善,原子

能的利用使人类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智能时代,如图1-9〜1-11。

【过渡】21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将是人类在揭示大自然奥秘的征途上取得更

加辉煌的成就,必将更有力的推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如图1T2“天宫一号”

与“神舟八号”对接,我们又能为这些成就做些什么呢?

3.物理学的召唤

时代的发展,召唤着世界各国的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自然,也期待着有更

多的轻烧镁喜欢物理学。

【提问】你知道的物理科学家都有谁呢,能说出几个?

伽利略杰出的意大利科学家

牛顿杰出的英国科学家

爱因斯坦德国杰出的物理学家

我们应像他们学习,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

认识的重要途径。

【归纳总结】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认识到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所以它很贴

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只有学好物理,才能更好的将它为我们自己所用。物理学是

研究关于热的、力的、光的、电的、声的一门综合学科。研究、学习物理是一项

激动人心的活动,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希望大家喜爱物理。

【议一议】

在我们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最

先精确地确定电流产生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物理学家是焦耳;牛顿

发观察苹果成熟后掉落,进而进过不懈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才有了今天的

卫星。

一、希望你喜欢物理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类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

一门科学。

2、物理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系。

3、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观察和实验,也离不开理性思考。要经历物理规

律的探究过程,还要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1.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观测太空

B.法拉弟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焦耳发现了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

D.爱迪生发明了电话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

要求的是(B)

A.随手关灯

B.为了方便,多采用自驾出行

C.提倡使用节能产品

D.打印纸双面使用

3.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沈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B.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法拉第认为地磁的两极和地理的两极重合

D.帕斯卡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由于本节课是物理学科的第一节课,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兴

趣。在情景导入部分,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

象,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我身边。之后再将物理学在人类社会

生活中的应用和贡献,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些方法,进而让学生更加喜

欢物理,热爱科学。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一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从理性的角度来认识单位;测量的规范要求。

没有刻度的直尺、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自制的橡皮尺等。

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

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

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

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探究点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i.长度单位

(1)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

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东西,是为

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制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

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

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lkm=10!m;ldm=10m;lcm=10'm;lmm=10m;

1Um=10'm;lnm=10mo

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lcm>1dm、Im有多长,动手在纸上画1mm、1cm、

1dm在黑板上画一画lm的长度,形成长度的具体概念。

2.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

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零到度线一班

/量程入_______________、

阿nqnni叫叫㈣叫飒而叫叫叫叫叫111响

0cml2345678

~单位'分度值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

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

8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emo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3.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

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

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

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

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

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

所示)。

[唧甲II叫1111叫I岬||||||||叩|||||||?|||叫|加|

bcml4315k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

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

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3cm45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

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

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0cm12

4.介绍误差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归纳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

进测量方法。

5.用图表来处理数据

仔细观察表格数据,利用表格数据来绘制条形统计图,并相互交流处理数据。

直方图作为一种数据处理方式,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

探究点二测量时间

1.展示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一些测量时间的工具,介绍停表的使

用。

2.时间单位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o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

间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u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lh=60min;lmin=60s;ls=10ms;1ms=10uso

3.活动:测测你的脉搏。

(1)通常所说的脉搏是指把手按在手腕梯骨侧摸到血管的搏动。健康成

年人安静时的脉搏数,每分钟应为60〜80次,运动后或发烧生病时脉搏会加快。

测定你的脉搏,每次测一分钟,测三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把结果填在下面

的表格中.

测量次平

123

数均值

脉搏数

(2)调查统计,画出心率直方图(做在作业本上)。

1.测量长度

(1)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3)误差的定义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会用图表处理数据。

2.测量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能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测时间。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首先是导入新课,由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引出想办法测出长度和时

间,那么长度和时间怎样测量呢,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学生也会觉得很自

然,不会感到唐突。在处理长度的测量时,我不按常规的方法,老师先讲如何操

作,学生再动手操作。我觉得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特思维和创新思维,什么

都是老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做,根本不是探究实验,而是验证性实验。我先让“初

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动手用自己的刻度尺测出一个身边

熟悉的物品的长度,然后报出数据,老师写在黑板上,在学生得意时,告诉他们

在物理上大家的读数都是不准确的,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

之声则会不绝于耳,明显看出学生的不服气,这样学生就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

教师的释疑上,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

2.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

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领会累积法和以直代曲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80©

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

毫米刻度尺、量筒和量杯等。

1.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问题:是否能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呢?

探究点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活动A:阅读课本,讨论、操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拟定测量的方案和步骤,理清思路。

描述中要介绍清楚实验过程,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测得的物理

量的数值和单位,以及怎样计算求得最后结果。

(1)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

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

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

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

=

度lL/n0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单层密绕

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1,再将线圈长除以

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0

活动B:介绍“以直代曲法”和“滚轮法”。

测量一曲线的长度:

方法1:曲线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线段组成的,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出线

段的长度。

方法2(化曲为直法):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

动的圈数,在测出硬币的圆周长,然后用“圈数X圆周长”,算出曲线的长度。

方法3(化曲为直法):用细线沿着曲线的取长度,再拉直测量,即为曲线

的长度。

让学生交流其他方案;尽量让学生阐释他们的认识和观点。

探究点二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对照仪器阅读自学。

1.注意:

(1)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

(2)量筒的刻度与量杯的刻度区别;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齐。

2.测量液体的体积

可以将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读出所对应的刻度线即为该液体的体积。

3.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在量筒或量杯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值为匕,在将待测

固体放入量筒或量杯中,此时水不溢出,记下液面的刻度值为1,则该待测固体

的体积为V-Vy0

探究点三你身上的“尺”和“表”

1.身上的“尺”

(1)测出你自己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尺寸:

如身高、一度、一挂、一步长、指甲宽、脚长等。

(2)估测: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时,判断一物体长度。

心中“尺”:普通纸的厚度约几十微米;指甲宽约1cm;拳头宽约1dm;教室

高约3m。

2.身上的“表”

脉搏数等。

®s@®

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计法;

(2)以直代曲法。

2.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你身上的“尺”和“表”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首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有些物体我们用一般

的长度测量方法无法进行测量,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进而激发学生不断去探

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主要是讲了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

体积测量的方法,同时利用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来进行长度的测量,能加强与学

生的互动,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1.4尝试科学探究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

2.练习测量长度、时间和组装简单器材,提高操作技能。

3.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

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实验和体验来学习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要素。通过探

究摆的奥秘,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运用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

大摆钟、铁架台、细线、单摆球、计时器等。

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

探究点一探究摆的奥秘

i.提出问题

钟表工作的道理:利用摆的摆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指针转动,从

而指示时间的变化。摆动越快,齿轮转动就快,指针运动就快。即:摆钟是靠钟

摆摆动的快慢来计时的。

问题:钟摆摆动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

(1)演示实验建立情景。

将自制的几个不同的摆,挂在一个大的支架上。这些摆有的长、有的短、有

的重、有的轻、有的摆幅大、有的摆幅小。使它们摆动起来,让学生观察,比较

其快慢。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锤的有关?

猜想②:摆动的快慢,可能跟偏离的有关?

猜想③:摆动的快慢,可能跟摆的有关?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阅读课本,分析、领悟书上的设计。

思考:课本每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通过讨论交流,明白简化法和控制变量法。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看课本记录数据的表格,弄明白每个表格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各个栏目的

含义是什么,需要测量、记录哪些数据等。

5.分析与论证

分析实验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由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比较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比较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

论。

比较时仍然要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经过分析数据材料,找出其中蕴含

的规律。

6.评估

对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推敲,审视实验方案是否有问题、有无需要进一步改

进的地方,实验数据测量的是否准确,怎样做能够使误差更小;实验的结论与生

活经验和事实是否符合;哪些实验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可能对实验产生了影响;

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等等。

7.交流与合作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探究点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回顾探究过程,理清探究的程序,每一步有哪些要点,运用了哪些科学研究

方法。

归纳全程科学探究的要素,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指出:在实际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这7个要素是可以灵活运用的,根据实际

研究课题的需要来选择和确定。

1.探究摆的奥秘

(1)控制变量;

(2)悬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料)无关;摆球

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悬线的长度有关;悬线越长,摆球的摆动越慢。

2.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的7个要素。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认识摆钟的摆以及摆动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并掌握科学探

究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法以及7个要素,从而使学生对于未来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奠

定基础。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

声音的快慢不同;一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一转

换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

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2.关注保护听觉的重要性,培养关系,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知道声音是以波一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

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音叉,小锤。

1.演示实验:在黑板上写一行字,用黑板擦擦掉,留一些粉笔灰在黑板上,

然后用手指敲黑板,让同学们观察粉笔灰掉落.,并且听声音

2.提出问题:敲打黑板为什么会响,粉笔灰为什么会掉?

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就是这节课咱们要

学习的新内容: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板书]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学习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2.新课讲解

[活动1]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

A、敲击音叉,然后用手握住音叉,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B、把手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上,感受一下扬声器的振动.

让同学们猜想声音的产生具备什么条件?

[讲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以及讲什么是声源(正在发声的

物体);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讲解什么是声波。

[板书]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源和声波

的概念。

[活动2]传声实验:A.真空能传声吗?B.听水中传出的声音;C.隔墙听音。

[讲解]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

[板书]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

[想一想]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时,哪种传播速度更快?,

[阅读]L”声音传播有多快”,找到声速的概念,知道在气体、液体、固体

中声音传播的快慢;

2.“人怎样听见声音”,了解认听到声音的过程;

3.“贝多芬的故事”,了解耳聋的成因以及听声音的另一种方式一骨传导,

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三、巩固练习:自我评价与作业第4题,第2题。

四、课堂小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传播需要气体、液体、

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2.外界声音传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

听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产生听觉。

1.主板书写声音的产生、传播、传播需要介质、听觉的产生等;

2.副版书写活动观察到的现象,同学对问题的回答等。

3.还是有部分同学对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没有直.接的研究和体验,理解

起来稍微显现出一些困难。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学生在这部分的学

习过程中,通过实验和探究经历,掌握的比较好。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

范围不同。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会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和调节弦乐器的音调,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

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

问题的能力。

知道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

L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

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悦

耳、有的刺耳;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它们?

一、乐音和噪声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二、声音的高低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调的概念,知道物理学中的音调指的是

声音的高低。

2、活动1: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将刻度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另一端,拨动刻度尺,使尺上下振动,

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也就改变了它振动的快慢,它发

出的声音有变化吗?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体会两种情况下声音的变

化。

3、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体会,学习频率的概念、单位,知道“1Hz”

的含义。

4、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归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三、用波形比较频率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波形比较频率,进一步理解频率的含义,知道

音调与频率有关。

2、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了解生活中与声音的音调有关的现象,了解不

同的动物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和不同的动物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记住:人的发

声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的接收频率是20〜20000Hz。

3思考: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跟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

样?

四、怎样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活动2: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1.按照课本图2-20组装仪器

2.提问:如何调节弦的张紧程度?

如何调节弦的长短?

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注意控制变量),并完成填空。

5.思考:课本32页的问题

1.主板书写音调的概念以及音调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副版书写学生交流与讨论的结果,和教师纠正的相关内容。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新鲜感但对物理这门学

科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一定要利用好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培

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一分贝(dB);

3.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实验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了解身边的声现象,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优美的音色,培养民族自豪感。

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基本特征。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以及怎样用波形区分声音的特征。

多媒体课件,鼓、示波器。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上节课.了解和学习了怎样区分声音,但是仅仅知道音调和频率这两个指

标是远远不能很好的区分声音,那到底还有什么方法或者还有什么新的指标来.

区分声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怎样区分声音,。

[板书]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响度: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让一

位同学先轻声说一句话,,然后大声地说同一句话等等。

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有没有区别?

(一)声音的强弱一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活动1]探究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观察实验A和B后思考:

⑴后两次敲击时鼓发出的声音在响度上有什么区别?

⑵前后两次敲击时鼓面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区别?

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有怎样的关系?

鼓励同学回答上述问题,然后讲解: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

离叫振幅,声源震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强;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

振动的复读,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然后板书讲解内容。

(二)用波形比较振幅

用示波器将同一音叉发出的响度不同的声音显示出来,加以分析比较,先让

同学讨论振幅和响度在两个波形中有什么区别,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讲

解]1、振动幅度小,产生的声波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越小,响度也越小;

振动幅度大,产生的声波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2、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算声音的强弱“其符号是dB,分

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板书相关概念并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常见声音的分

贝。

(三)声音的品质一音色

[活动2]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

依旧组织同学阅读以及讨论,并且思考:

1、什么是音色,音色由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

2、我们主要根据什么来区分声音?

学生回答完后进行纠正和讲解:

1、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3、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叫做乐音的三个特性,我们正是根

据这些特性才能辨别不同声音的。

1、主板书写响度、振幅、音色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对声音有

什么影响;

2、副版书写学生交流与讨论的结果和教师纠正的相关内容。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

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概念的认识

为主线,运用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执行任务,把传播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

渗透方法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算是比较成功。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知识在音乐和建筑方面的应用;了解超声和次声波在生活和

现在科学技术中中的应用;

2.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减少噪声的方法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调查或观看视频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

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声音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认识科学

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将科学

知识服务于人一类的使命感。

了解超声和.次声在生活和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减弱噪声的方法途径。

示波器

一、声音与音乐

播放一些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如热烈奔放的《丹凤朝阳》、缠绵凄凉的《苏

武牧羊》、舒缓柔和的《月光曲》、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等,让学生从乐

曲的旋律和节奏中感受到音乐的美,结合课文,让学生了解声音与音乐的关系。

二、声音与建筑

介绍有关声音与古代建筑图片资料,介绍现代建筑中采用吸声材料、设置不

同方向的反射板等方式,.增强音响效果及所涉及到的声学知识。

思考:在秋游时,你站在大山之中,大喊一声,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多次再现,

先让同学们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然后老师进行讲解(原因是声音的反射原

理)

三、听不见的声音

介绍超声和次声的有关资料,了解超声、次声的特点、应用以及次声的危害

等。

(1)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20000Hz。

(2)人听不见的声音有超声(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和次声(振动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3)结合课本内容讲述超声和次声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四、控制和减少恼人的噪声

1.感受噪声:举例生活中经常听见的噪声。

2.什么是噪声?

3.认识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4.寻找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噪声产生和传播的过程,即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一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声

音一鼓膜振动听到声音,

减.弱方法:消声、吸声和隔声的方法控制和减少噪声。

课堂小结

1、乐音与噪声.;

2、超声和次声;

3、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与方法。

L主板书写各个小标题,.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2.副版书写学生交流与讨论的结果和教师纠正的相关内容。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文中对次声的应用没作介绍,可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

3.1光世界巡行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作用,知道光与人类密切相关;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

子的形成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光混合的现象,知道光的三基色;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光线”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

现象;

2.经历八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实验过程,从色散现象中认识到白色光是

复色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社会实

际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80©

光的直线传播

建立“光线”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

玻璃砖、光具座、带有小孔的屏、光屏、蜡烛、火柴等

(一)1.首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黑暗;

2.阅读课本,让同学们在阅读结束后回答光的作用有哪些?

3.老师通过下面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光的作用都有哪些:

(1)因为有光,才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2)太阳光能使冰雪熔化,给我们带来温暖;

(3)地球上花草树木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

(4)利用光还可以产生电能等。

4、除了上述例子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光的其他用途吗?然后听同学们

回答,老师进行纠正。

5、光是什么?

(1)研究表明,光是一种电磁波;

(2)平常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不能引起视觉的光称为不可见光;

然后让.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利用了不可见光的例子?

老师随之讲解:不可见光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指除可见光外其他所有人

眼所不能感知的波长的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

Y射线、远红外线等。

1.光是怎样传播的

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7页内容,找到“光源”、“光线”两个概念以及总结

出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个结论,之后老师进行讲解。

[板书]:“光源”和“光线”的概念以及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活动1]让同学们进行活动,亲自体验手影游戏,通过游戏总结影子是怎

样形成的,并给同学们介绍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并且在PPT上展示练习题,

让同学们解释一些现象。

2.光的传播有多快

A.从课本中查阅: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299792458m/s。常用小写字母“c”来表示。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十分接近真空中的速度。

(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中的3„/40

(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中的2/3。

B.你知道吗?

(1)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为8分钟,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1光年,1光年大约为多少千米呢?

3.光的色散

[活动2]研究光的色散现象:让同学们阅读并进行活动2,掌握“色散”、

“单色光”、“复色光”等概念,掌握“三基色”和白光由哪七种色光组成等知识

点。

教师进行讲解,并且板书相关内容。

课堂小结: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3.一些光现象解释。

一、光的作用

二、光的本质

三、光的传播特点

四、光的传播快慢

«©©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

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思考总结实验结论。

3.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线现象;

2.了解光的反射规律,会应用光的反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道在反

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会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

力;

2.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反射在

实际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光的反射的应用和光污染,关注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

类生活的影响,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器

提出问题:你知道吗:滑雪运动员为什么要带眼镜?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传播的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同学们

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讨论,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课题,告

诉他们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1.光的发反射现象

[活动1]观察光的反射现象,联系生活常识,让同学们进行阅读并观察

活动1的内容,要求同学们拿一把直尺在b图上做一条垂直镜面的线段,标出

所做线段与光线形成的夹角,让他们开始体会在光学部分作图的重要性。

[讲解]在黑板副版的位置拿三角板作光路图,同时讲解光的反射、入射

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和作图方法

[板书].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

[练习]课本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3题

2.光的反射规律

[活动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让同学们探究和讨论活动内容,思考:

a.量角器的作用是什么?

b.白色光屏为什么要做成可折叠的E、F两块?

c.该实验用激光.器(或激光笔)作光源,如果用手电筒作光源行不行?

d.你认为入射角的角.度可不可以任意选取?

在此过程中教师在一边引导,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一下三

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二角(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归纳总结

出这个实验的物理规律并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讲解]光的反射定律:

(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留三分钟时间给同学们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

(1)什么是镜.面反射?你能例举生活中有哪些镜面反射的现象?

(2)什么是漫反射?你能例举生活中有哪些漫反射的现象.?

(3)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讲解]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4.光反射的应用

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列举生活中光反射的应用,.提供减少光污

染的一些措施。

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偏折跄二时,反射角为40°。

2.当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C)

A.90°B.180°C.0°D.360°

(1)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规律;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维©®

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

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

学效果。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2.了解凹面镜和凸面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学习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

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等效替代法”研究虚像与物的关系,体会到科学方法的神奇和成功

的喜悦;

2.通过了解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

趣。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平面镜、直尺、玻璃板、三角尺、蜡烛、火柴、铁夹.、白纸等。

(一)什么是平面镜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常识,想一想并且讨论a.什么是

平面镜?b.穿衣镜是不是平面镜?c.除了穿衣镜,还有哪些物体也可当作平面镜

使用?

教师听同学们的回答,采集信息,说明哪些是平面镜,哪些不是,写在

黑板副版位置,并讲解:我们把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面对平

面镜.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像,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活动1]镜前观象:然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找一找哪一幅图是a图中

同学的像,小组讨论并且汇报讨论结果;

[讲解]有的同学选出了正确答案,有的同学却选择了错误答案(分别找

代表回答选择的理由),那到底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就要弄清楚平面镜成像有

什么特点。

[活动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与物的关系

(1)选择器材:要根据需.要,这里选择玻璃板

思考: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呢?

(2)进行实验:按P57的步骤进行。要注意认真观察,思考,并作出回答。

根据实验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完成文中的填空。

现在,你能回答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吗?请学生阅读文中方框中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含义。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是虚像。

实像:物理学中,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

[练习]课本自我评价与作业,第2题

2.平面镜的应用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应用。

结.合图“认识潜望镜工作原理。

师生共同归纳平面镜的作用:成像和改变光路。

[板书]平面镜的应用及作用

3.各种面镜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区别,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1.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何卜

Bi

N

2.小丽同学身高L60米,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

高度是J.60米,她离镜面3米,则她的像离她皂米。她走近镜子,她在平面镜

中所成像的大小会不会变大?

.平面镜的定义: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即不能呈现在屏幕上。

2.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而且是正立的。

(当物垂直于平面镜移动时,像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当物平行于平面镜移

动时,像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同。)

平面镜的应用和光污染。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应用。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这节课没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

经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正确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这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认为比较成功的一面。虽然有些问题还不能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但让学生带着

问题进行学习,本身就是探索。这种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自己解开科学之

谜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地培养学

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3.4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定律,能用该规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培养通过观察与分析,从现象中发现

物理规律的能力;

2.观察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发声的现象,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的过程中,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

激光光学仪器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拿筷子搅拌杯子里放了

冰糖的开水的时候,发现在水面以下的一部分筷子好像“断了”,和水面上的筷

子发生了偏折?大家已经知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

象,那么大家看到的这种偏折的现象又是怎样的呢?(给同学们看PPT上关于

这个实验的图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

让同学们回想上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老师给出这种现象的解释即光的折射

概念: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活动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同学们阅读活动一,思考并回答问题,再

次体会这种现象,继而抛出一个疑问:该怎样解释光的折射现象,进入下一个模

块的学习。

[板书]光的折射概念

2.光的折射规律

[活动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如图所示.的是用一束激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的情况。为了描述和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先来了解几个名词(图见课本62

页b):

PQ'是界面,NN'是法线,A0是入射光线,0B是折射光线,NAON是入射角,

NBON'是折射角。

根据空气射入水中发生偏折的光路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

(2)如果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变大,如果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变小;

(3)光线垂直射向界面,入射角0度,折射角是0度;

(4)请你想一想: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入射角和折射角哪个大?并说明

理由,画出光路图。

[讲解]上述过程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究,之后老师讲解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

的内容。

[板书]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以及副版的作图等

3、生活中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

站在鱼缸边看水缸底部中的雨花石,雨花石看起来似乎升高些,在游泳池边

看池水的尝试,总是比实际水深浅,好像池底上升了,其道理和上面的实验相仿。

[思考]

(1)在水中的潜水员看岸上的物体(如电线杆),电线杆是“变高”了还

是“变矮”了?

(2)渔民用鱼叉叉水中的鱼,鱼叉放在什么位置好?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

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

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解释现象

①池水变浅.

②硬币升高.

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

本节自认为满意的地方:

1、课堂结构安排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教学设计以实验为主,学生参与性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看实验,看

视频,做实验,画光路图,学生都动了起来。

3、课堂教学时间把握比较好,基本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不足:

1、由于我是新任教师,对物理学科的专业术语把握不好,又是第一次第一

遍代,虽然做了一些准备,但还是心理没底,上课信心没有表现出来,自己的情

绪没有调动起来感染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