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果效应_第1页
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果效应_第2页
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果效应_第3页
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果效应_第4页
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果效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青年研究02/202393青年文化 QingNianWenHua 机理及其结果效应—基于内部动因视角的分析 机理及其结果效应—基于内部动因视角的分析□刘天元贾煜摘要: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是契合数字社会发展的产物,但现有研究对其关注较少,对数字囤积形成的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效应尚不清楚。通过质性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表现为囤积渠道多元但社交媒体占据主流,囤积内容丰富且杂乱,囤积主体既是资源占有者又是分享者,囤积者对数字物存在情感依恋,将其视作自我的延伸。兴趣习惯、自我驱动、错失焦虑和强迫型人格特质是青年群体进行数字囤积的关键内部动因。数字囤积行为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存在两面性,部分青年通过数字囤积构建起自身资源库,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另一部分青年在失度的数字囤积中陷入信息过载的窘境,出现自我损耗和心理压力等负面问题。青年群体应从数字物的“保存-管理-利用”维度提升自过载的数字物“俘获”。为的影响,并不亚于自然(对人行为)的控制。随着不断加速创新的数字技个体日常生活深度融合,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了革命性变革,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个体和的各类活动逐渐转移到云端,线上办公、线上教线上会议、线上购物等成为个体数字化生存的常工作、生活方式的日益数字化以及存储设备的便,加速了数字囤积、云存储等新的资料储存方式起和盛行,收藏视频、收藏帖子成为青年群体数未停止,行动从未开始”等网络语言的出现也从反映出数字囤积在青年群体中的流行。可以预期,随着各类存储设备的升级换代,数字存储空间数字囤积在未来可能演变成一种生活数字囤积能够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倘若冗杂的数字物囤积到一定程度,将会负面影响。《人民日报》曾发数实物囤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有研究3%~6%的个体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囤收的纸箱等。实物囤积与数字囤积紧密联系,但从学术研究史来看,数字囤积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累了大量数据但却很少删除,即便这些数据被认。从数字囤积的定义中可 中国青年研究02/202394青年文化QingNianWenHua为的者;行为客体是数字物(比如,数码照片、流媒通过在中检索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既有的研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数字囤积行为的量表开是数字囤积问卷和工作场所数字行为问卷,主要定了符合中国文化情境的数字囤积行为量表,主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吴旭瑶等指出,依和贺伟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逻辑,从个体和情境维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前因,其中自我效能感、不确定性规避以及个体数据素养等特征、个体需求和认知共同形塑了社交媒体环境负面效应研究,即数字囤积是一种消极的行为,个体在囤积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焦虑、压力等负性解和认识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但仍存在拓展空间。一是关字囤积的研究相对稀缺,有限的研究大多关注大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而忽视了其他青年群体。事,青年群体内部充满差异性,除了大学生群体之还有大量迈入社会的已就业青年,他们的数字囤为可能更具普遍性和一般性。二是已有研究多基书管理或者信息管理等学科视角,鲜少有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分析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尤其忽视了青年群体强迫性思维对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三是国内已有文献较少探讨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结果效应,尤其忽视了失度的数字囤积行为可能对青年群体心理层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本文基于访谈资料,从整体上总结归纳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典型特征,基于内部动因视角分析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产生机理,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分析数字囤积行为对青年个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全面了解数字时代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为干预和引导其不良囤积行为提供帮助和本文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探索分析数字化情境下青年群体数字囤积的动机,以及这一行为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研究以倾听受访者的陈述并适时提问,从而获得受访数字囤积相关问题的真实想法与认知。为了确保提纲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和研究团队采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对新浪微博、小红书等社交中网友关于数字囤积的看法和评估进行观察、摘19~34岁。所有受访者均活跃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留下了自身的数字痕迹,并囤积了大量的数字访者数字化生活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最常用的媒体、收藏夹中收藏了多少个帖子、视频、图片字物,大概的类型划分有哪些。二是收藏上述数的动机是什么,是否定期清理数字物?三是为什愿意丢弃收藏的但不用的数字物?四是囤积的数给自身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影响?通过整理资料发现,受访者在个体基本信息方面存在较大异,但是在关于数字囤积的动机阐述方面具有一同质性。因此,本文依据罗伯特多案例研究的筛选标准,选取了既有相似性又有区分度的11个案例,为基础分析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部分受访访者基本信息媒体H-F-1女H-F-2女青年文化 QingNianWenHua (续表)媒体H-F-3女H-M-1男片解说,大众行为与H-F-4女与护肤H-F-5女能力提升相H-F-6女频H-M-2男当前囤积最多的是购房相H-M-3男31H-F-7女H-M-4男为的主要特征青年群体倾向于将社交媒体作为搜索引擎,随时随地检索和存储与个人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资,社交媒体的兴盛促进了青年群体数字内提升。从广泛的社会现实来看,青年群体一是从囤积的渠道来看,青年群体内部存在囤积体上囤积各类数字物;青年男性的囤积渠道,除了微博、抖音、微信、知乎等较常用的APP的囤积渠道,与B站、小红书这些社交媒体好像变成了我的搜索统的搜索工具广告太多了,有时候在检索页好久都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现在用的社交媒体上检索就很方便,很快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且可信度更高。不管是截图保存还是收藏都很方便,比传统的浏览器好用太多。(H-F-3)是从囤积的内容来看,青年群体在社交媒体中字物种类繁多,甚至杂乱,包括各类短信和本、邮件、网页、数码照片、视频、重要文档等。这些被囤积的数字物呈现出多源、海量、异非结构化的数据构成特征,且他们普遍过度囤积的问题。同时,囤积物的种类与囤积者体特征、职业、生命历程、兴趣习惯等因素息息,比如,囤积者的身份为大学生,多会囤积与学关的数字物;囤积者若为视频类博主,大多会囤他博主发布的高质量的视频等。另外,与实物囤比,青年群体数字物的囤积并不会造成其他群体可用资源的减少,这是因为大多数数字物可以创建,积主体来看,大多数囤积者具有双重身。囤积者既是囤积行为的主体,不断地从网络取各类数字资源,充实自身的“收藏夹”和数同时,囤积者又是社交媒体上内容的创造者和分享者,他们持续地向平台公共资源池贡献数字物,周边网络社区分享数字信息,从而形成了“囤享—再囤积—再分享”的闭环系统。但是,通也发现,部分数字囤积者存在“搭便车”的行为,他们频繁地从网络平台中汲取各类信息等资源,我自己收集到的一些买房子的信息和电子资料,还有一些自媒体人的探盘视频都会分享到家人群里,们这一两年也需要买房,可以提前看看了解下。这些资料都是我筛选过的,还是比较有价值的。(H-M-2)四是从囤积行为的特征来看,无论囤积数码照 中国青年研究02/202395青年文化QingNianWenHua频等,囤积者对这些数字物强的情感依恋,在囤积者看来囤积的数字物的意义,承载了他们生命历程中重要事件的个体数字身份的一部分,也是“自我”的延,故而囤积者在清理和删除数字物方面面临们甚至可能表现出逃避行为,比如推迟做决我到现在还保存着考研时收藏的各种各样的资这对我来说是一段又苦又累但又特别的时光,每看当时保存的资源都好像能看到那时努力奋斗的感谢那段时光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会一直保存着这些资料和记忆,直到我老去。(H-F-1)数字时代的迅速发展、数字存储技术的迭代升体数字化记忆的兴起是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某个行为或行动发生的自然力量。换言之,在何外界奖赏和干预的情况下,内部动因可以激行为,是推动个体行动的真正动力,其中兴趣反映个体内部动因的重要指标。内部动因为理析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的发生机理提供了理视角,即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来源于个体内部而非完全依赖于外部力量的驱动。兴趣习惯、动、错失焦虑和强迫型人格四个因素共同形塑个体的数字囤积行为深受文化背景和兴趣习惯的中国文化情境中,个体的居安思危意识较为是因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相当长的于生产生活物资短缺的境地,故而个体占有类资源的心理需求比消耗和清理各类资源的资治通鉴》中记载早在西汉时之大命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在恐慌中囤积蔬菜、大米、食用油、活必需品。由此可见,囤积行为具有一定的。囤积是一种适应性行为,是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逐渐建立起的一种心理防御机研究发现,个体的实物囤积与数字囤积行为密切的联系,具有实物囤积行为的个体很有机理与实物囤积存在相似之处,即青年群体于本能的习惯和兴趣囤积数字物,通过占有和囤积得安全感、自我满足和控制欲,其本质是一存储行为,以此应对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防控这几年来,家冰箱里的冻货一直已经养成了囤东西的习惯。在网络上用的信息就想赶紧收藏起来,我在抖很多关于健身、生活饮食等内容的帖这些内容还会下意识点收藏,就像囤积松果的松鼠一样,习惯成自然。(H-F-6)自我驱动会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青年群体对于自身和能力提升的要求不断增加。作为一种流动网络上海量的数字资源是其提升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青年群体而言,数字囤积的是个体工作和学习需要,即个体内在的自我方面,青年群体具有较强的数字资源识别能能够感知到数字物的质量,也能够对数字资源的价值做出预判。数字物的质量和潜在价值越高,越可能出现数字囤积行为,尤其是数字物的稀缺性会激发青年群体的资源占有欲。在他们看来,字物不仅仅是简单的字符,而是能够促进个平和能力提升的宝贵资源,具有较高的效用时,对数字物需求的紧急程度越高,青年群集中进行大量的数字存储工作。换言之,囤积者是有目的地收藏数字物,数字物对其而言是资杂乱的符号,即数字囤积行为是青年群体实积行为,对自身充满信心、拥有较高的自我信在未来一定能够使用和消耗掉囤积的数字到紧张,所以,平时就会主动地看一些过说法和建议,我自己会在不同的平台上搜学术研究有帮助的视频、帖子都会保存起一些很难获取到的数字资源要赶紧收藏下期整理自己的收藏夹,对之前收藏的内容有些失效的信息,或者现在看来没有价值 中国青年研究02/202396 中国青年研究02/202397错失焦虑是指当个体在其缺席的事件中未能获得想知道的经历时所产生的一种广泛存在的焦虑心曾经历过错失焦虑,且这种焦虑在每天晚上及周末是引发青年群体进行数字囤积的关键因素。面对信过载的网络世界和竞争加剧的现实世界,青年群体向于通过囤积大量的数字物来应对未来学习和工作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以此获得安全感和对日常生因较高的错失焦虑水平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他们常担心错过和遗漏网络上重要的数字资源。对部分青年而言,错失和遗漏重要数字物意味着资源损失,之他们本身具有较强的损失厌恶心理,错失不仅能引发不安全感和焦虑,也会促使他们出于补偿心理入更多时间重新获取数字物,进而加剧数字囤积行。另外,在访谈中发现,因错失焦虑而进行数字囤的青年往往存在保存不用和删除困难等问题,最终用,在看到的想着先赶紧保存下,以防万一将来需要用的时不到了。一旦没有保存,但是过一段时间真的,我心里就很不舒服,觉得自己错过了特别重源,想方设法地要把它重新找回来。事实是保多的数字资料,从来没有对这些电子资料进行,也没有在未来的学习中打开使用过,一直在里吃灰。每每看到满满当当的收藏夹内心就焦,嫌弃自己为什么保存了没有充分利用,对自己充满了失望感。(H-M-3)人格信息过载是数字时代不可避免的问题,青年群体海量的信息资源,很难立即分辨出这些信他们往往优先选择无差别的保存,而不是。由于不同设备之间的不同步,青年群体质数字物多平台囤积的行为,比如,在小红书、抖音和微博都收藏了相似的学习资料和数据。别地囤积本质上是一种强迫型行为,其与系统的、有序的数字囤积行为存在较大差研究证实了强迫型人格与数字囤积之间具青年文化 QingNianWenHua体而言,具有强迫型人格的青年过分关注秩序和完美,比如,为了囤积的数字物完整(包括结构、形式和内容上的完整),他们会将所有相关物都进行保存,即便对其有价值的数字物只有一部分。事实上,数字囤积行为本身没有给他情感上的愉悦,但如果不按照自身认定的秩序完整地囤积,他们将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和紧张感;解心理上的不适,他们不得不展现出强迫型行个如何剪出高级感的讲解视频,相似就源源不断地向我涌来,看见这么多的视频我整齐齐地全部保存下来,要不然我心里很不舒得不完整。我以前一直不能理解那些囤积癖的新闻,尤其是年轻人在出租屋里囤积垃圾、不打扫,感觉自己好像就是那个囤积垃圾的人,明明手经堆满了各种视频,但看到自己关注的内容和推荐内容仍然会机械地点击全部收藏,完全停不下来。(H-F-2)从辩证性的视角来看,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对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效果,也有消极负面的效果,物尽其用(囤积的数字物成为自我提升的资源和反向驯化(囤积的数字物成为自我发展的压力源)是数字囤积行为对青年群体最为直接的影响结两种结果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在一定程度字囤积行为对青年个体的影响结果取决于其数展,小红书、抖音等体扁平化的特征愈加凸显,用户创造内容的运逐渐成熟,青年群体可以借助各类媒介便捷地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信息和资源。比如,高校教授进驻bilibili、传染病防治专家入驻微博、穿搭博在小红书等,他们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向社会大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社交媒体上来自业内知识和经验分享是青年群体自主学习和实现自的重要资源,他们通过不断地囤积这些有价值的数字物构建起自身的知识库,从而实现自我精进。言,部分青年群体在数字囤积的过程中能够识字物本身所具有的或预期的价值,他们本身具青年文化QingNianWenHua良好的个人信息管理能力,能够定期归纳整理囤积选和分类,删除过期和不再具有价值资源库的动态化更新。通过囤积数字库不仅能够为青年群体的各类决策行有利于他们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时候,哪里有这么多的学习资源,我记得那会全班传阅一本课外书,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看完传给后面预定的同学,我那会就手抄,看到特别美、有意境的句子就摘抄到本子上,抄下来下次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自己用。现在的话,网上一搜就能搜到很多专业的信息和知识,想要自学点东西,特别方便。数字化的信息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储存也很方便,看到自己有用的就存起来,慢慢地就建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知识库和能量库,可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H-F-7)数字囤积意味着资源的积累,获取到的资源能够理上强化青年群体对生活的控制感和安全感,提观幸福感。依恋理论在探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时,个体在创造物时如果注入感情,那么物就具有感价值,即物与个体自我产生了联系,人们对物样化的手段来“占有”;当越多的数字物被持续不断占有和囤积,它们将会对自我意识产生影响,进而对个体产生依恋,成为在青年群体看来,不断囤积的数字物意味着他们生命痕迹的建构,代表着生命历程中某些关键节点,着囤积者的情感和回忆,即囤积的数字物是个体的生命档案。通过回看囤积的数字物能够使青年从心理上强化对自身工作和生活的控制感和安全我的意义不凡,这不仅仅是学,更是我不断成长的缩影。我就是步地改变自己、雕刻自己,才变成。每当看到这些视频时,我就对自心,我觉得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H-F-5)结合社会现实和对受访者的访谈来看,青年群体行为尚未达到扰乱日常生活的程度,但大字物逐渐成为一种压力源,给行为主体的带来消极影响。一是失度的数字囤积行为导致青年群体面临信息过载的窘境,进而引发倦怠感、挫折感等消极情绪,强化自我损耗。具体而囤积的大量数字物,青年群体既无法删除和没有动力和精力消化,这些数字物呈现出混状况,最终衍变成他们焦虑的来源。在当下加剧、知识焦虑的时代,青年群体在囤积数多怀有美好预期,期待能够在未来充分掌握积的数字资料,实现自身价值提升。但从事他们普遍疏于对数字物的整理和学习,这与美好预期相悖,尤其与同辈群体进行向上的后,更加强化了他们心理上的悔恨和自我怀自我效能感。另外,部分青年面对过载的数及时纾解自身焦虑,甚至可能产生较强的逆对囤积的数字物产生排斥,不愿意再打开收视频,我会心烦意乱。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天居然会保存这么多信息,不囤焦虑,囤了不看也焦虑。每当我看到B站收藏夹中躺着的大量视频时,我就特别怨怪自己,觉得自己特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自律起来,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呢?越是这样想,就越焦虑,越想摆烂。 (H-M-4)二是失度的数字囤积行为客观上将增加个体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一方面,失度的数字囤积意味着个体储藏了大量的数字物,这些数字物的堆积需要一定的本地内存、硬盘和云盘等存储设备。在访谈中有受访者表示拥有超过两个的存储设备,他们常常因存储空间的不足而更换设备,频繁地更新存储设备无疑增加了个体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失度的数字囤积行为加大了个体信息检索和查找的难度,他们无法在大量、庞杂的数据中快速查找到自身所需的数字物,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注意力浪费问题。数字物的清理需要花费个体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收益较低,这是因为个体进行数字囤积的数据清理。这几年来我收藏了很多女儿成长的照片和视频,为了储存这些影像和照片,我换了一个最大内存的手机,价格比内存小的手机贵了很多。其实,我上个手机换了没有多久,因为内存不够我才换了新手机,每次转移或者备份这些照片需要花费时间,但当你真的想找其中一张照片时,会发现特别难,翻好几遍都找不到,除非之前对有特殊意义的照片进 中国青年研究02/202398行过标记。(H-F-4)三是失度的数字囤积行为将引发“谷歌效应”。谷歌效应是指因搜索成本的降低、信息可及性的提升,个体会对容易获取的信息产生遗忘,但却将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视作自身记忆的一部分[24]。换言之,失度的数字囤积行为将促使青年群体更加依赖存储信息的设备,而不是注重理解和掌握数字信息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他们逐渐用数字囤积替代了大脑记忆,将对知识和信息的理解吸收转变为以数字化保存为主,进而影响自身的记忆力和感受力。倘若个体频繁地将大脑记忆转嫁到数字空间,由于数字物大多以相同的图标形式呈现,这将造成个体的记忆负担,甚至出现记忆力退化等问题,进而影交媒体上遇到有用的信息,我总是大概浏览一键收藏,保存之后心里很踏实,觉得自片化时间掌握了新的知识。但事实是很多粗略地看了一遍,根本没有记住具体讲了有理解和思考。当真的需要使用这些资料都找不到保存在哪里,也想不起具体的内容,只记得当时一键保存过。(H-M-1)逐渐加深,数字痕迹数字身份的一部分,数字囤积在未来的生活将具有普遍性。目前,国内关于青年群体数字囤积究相对较少,对其囤积行为产生的机理、影不清晰。本文通过对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数字物囤积的主要渠道,青年群体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