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参考指标体系_第1页
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参考指标体系_第2页
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参考指标体系_第3页
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参考指标体系_第4页
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参考指标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参考指标体系

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及三大世界城市数据(一)指标体系框架图1目标性指标框架图2路径性指标框架(二)目标性指标群及数据表1北京与主要世界城市重要指标比较续表(三)路径性指标群及数据表2北京与主要世界城市路径性指标比较续表续表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说明北京市已经确定将加快建设高端形态的国际城市——世界城市。为了进一步明确目标,识别北京与世界城市之间的差距,寻找加快世界城市建设进程的路径,有必要建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一)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原则1.指标体系的识别功能与指导功能指标体系在功能上要具有识别功能,能够识别城市发展的阶段,以用于鉴别和评价世界城市。同时,指标体系要具有指导功能,一方面具备对世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设定标杆,以指导建设世界城市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也要指导下一步工作,对世界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分解。2.指标设计的国际通行性与公认性建设世界城市总体上是一个城市自身努力的过程,而成为世界城市并非自称建成了就可以的,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公认,此所谓“加冕法则”。为此,构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要特别注重选取在功能上、形态上、规模等级上符合国际通行的世界城市公认标准的指标,以获得广泛认可。3.指标选择的动态发展性与阶段特性新阶段世界城市的建设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是在踏过21世纪门槛后提出的,目标的时间序列设定则更是指向21世纪中叶乃至更长远的未来。而当前国际公认的当代意义的世界城市多是在20世纪建成的。这就要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当前、策划今后30~40年的城市追求目标和路径,在参照西方过去100年建设世界城市的经验和轨迹的同时,要更多考虑城市长期发展的趋势,并且要符合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整体发展规律。4.指标的地方特色性和超前性从各个世界城市的崛起轨迹来看,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特殊性。然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特殊性是前所未有的。“弗里德曼假说”提出:世界城市只诞生在世界体系中的核心和半边缘国家,即建成世界城市的前提条件必须是所在国已实现工业化。而当前整个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阶段,并且无论是北京所在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还是环渤海范围,都未达到完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发展水平上的超前性,是对“弗里德曼假说”的挑战,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像拉美国家那样——建设世界城市脱离国家基础、谋求突进,结果大城市没有上升为世界城市,反而导致了贫民窟蔓延等大城市病。具体而言,北京需要充分把握国家因素,努力推动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把世界城市建设路径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路径设计中,找到适当的位置,通过战略设计,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和发掘利用资源,使建设路径和发展战略在指标体系中得到体现。(二)指标设计的框架思路通过研究世界城市的共同特征,结合理论界对世界城市的分析讨论,构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两大层次:目标性指标和路径性指标。目标性指标侧重于建设世界城市所要具备的关键性指标,也就是世界城市建设的硬性目标指标。路径性指标侧重于建设世界城市的路径和方式。对各项指标筛选和设计的技术路线是:首先对指标项给予说明,解释其同世界城市衡量总目标的关系,其次收集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公认的世界城市参照值作为参照目标。在指标体系运用方面,目标性指标群属于目标性的指标,突出世界城市的全球控制结点性质,主要适用于评价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成效和实现程度;路径性指标群突出手段性,用于解答如何建设的问题,指导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路径和手段。1.目标性指标群构成目标性指标分为四类:经济总量、经济结构、控制力和影响力和国际交流能力。(1)经济总量规模是城市形成国际控制力的基础,这里的规模是指整体规模。缺乏整体规模,仅拥有某些领域的特定规模(比如日内瓦在国际组织拥有量方面很有优势),仍然无法成为真正的世界城市。整体规模主要指城市及其紧密联系腹地区域的空间体量、人口体量、经济体量。在这三大体量中,空间体量仅反映城市的地域广度,与城市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人口体量也并不能保证把城市由人口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所以,真正具有意义的是经济体量,也就是经济总量。经济总量是城市经济实力的直观反映,一般而言,国际大都市都是经济总量较大的城市。经济总量主要通过地区生产总值来测定。经济总量指标设两个三级指标:(1)GDP总量,这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经济总量指标;(2)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国GDP的比重,反映城市对国家经济的掌控能力。表3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规模指标(2)经济结构在世界城市中,服务业占有绝对重要地位。经济结构主要通过城市产业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来反映。世界城市的基本特征是服务经济主导,服务全球,通过服务业控制和影响全球经济。经济结构设有四个三级指标:①第三产业占比,这是衡量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这是衡量服务业的就业承载力的重要指标;③生产性服务业是专门为生产过程服务的服务业,包括研发、咨询、商务、设计等,是分工和专业化的产物。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应的是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可以反映产业的高级化程度。④服务业前三位占比,这一指标用以衡量服务业的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表4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结构指标(3)控制力和影响力处于核心层的世界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处于最高能级,是能发挥全球性经济、政治控制力的国际一流城市。这种全球性控制力一方面表现为世界城市的结构性高度,指城市的经济结构、城市—区域的经济结构能够符合和支撑世界城市的全球控制节点地位,能够满足总部集聚在服务、人力、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世界城市通过自身集聚的重要国际性经济、政治机构,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服务,对国际资本与市场产生支配控制,发挥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信息传播等领域的总部效应。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中,结合建设“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的要求,从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出发,吸引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总部集聚,提升城市影响力和控制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指标旨在说明城市对全球经济资源的调配能力,对全球经济的掌控和影响能力。该指标有九个三级指标:①500强企业总部集聚,显示城市控制力;②外国官方机构集聚,显示影响力;③国际组织总部集聚,显示城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④管理、会计和法律跨国公司数量,反映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体现城市的规则影响力;⑤金融业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反映城市对全球金融资本的调配能力;⑥软件服务业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反映城市对知识要素的调配能力,城市的创新活力;⑦高科技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反映城市的创新活力;⑧制造业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虽然制造业已经不再是世界城市的主要产业,但是制造业跨国公司总部一般还在世界城市,承担管理中枢职能;⑨金融业从业人员占比,反映金融业的发达程度。表5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指标(4)国际交流能力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网络的重要节点,其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通过发挥自身枢纽效应,推动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在全球流动。因此,能否与其他区域达成高效、顺畅的沟通交流,就成为判断世界城市的重要环节。国际交流能力展现出的是世界城市的外向交流与高效连接功能,即集聚、发散乃至控制的有效性。国际交流能力指标有五个三级指标:①外国游客年均人数(万人次),该指标反映了城市旅游业的国际吸引力;②机场客运量(万人),该指标反映了城市中等收入以上人群流动状况;③机场货运量(百吨),该指标反映了高附加值商品的国内外贸易状况;④国际会议召开次数,该指标反映城市决策对话能力,数据来源于UIA(国际协会组织)2008年的统计值;⑤商务旅游排名,该指标反映城市国际交流的深度,依据2008年《经济学家》的国际城市商务旅游排名而来。表6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对外交流能力指标2.路径性指标群构成路径性指标反映建设世界城市的途径,包括效率、开放度、创新、公平、宜居、可持续六大类指标。(1)效率世界城市之所以能够集聚总部和国际组织,沟通大量人流物流,一个关键的路径就在于效率。虽然世界城市拥有较高的商务成本,但是更高的效率,使得世界城市的综合运行成本仍然具有优势,这就为其集聚要素资源提供了可能。效率指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该指标有四个三级指标:(1)人均GDP(单位:万美元),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2)地均GDP(单位:美元/平方米),反映了城市经济运行的投入-产出效率。(3)三年GDP增长率,综合经济增长率,反映了城市增长的速度及潜力。(4)办事效率指数,该指标反映行政效率,是一个逆指标,指数越低,效率越高。表7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效率指标(2)开放度开放度是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基本途径。该指标有三个三级指标:(1)国际人口,用国际人口占全市的人口比例表示,反映了城市的国际吸引力和认可度;(2)贸易自由度,市场开放和贸易自由的程度;(3)国际关注度,城市在电子、平面、网络媒体上的出现频率。(3)创新力创新是建设有活力的世界城市的重要方面,创新类指标突出信息化、教育和科技发展。该指标有十个三级指标:①人口教育普及度,在二级(中学)和三级(大学)教育机构中就读的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教育普及度是城市创造力的重要前提;②人口知识层次,25岁以上人口中获得三级(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个比重反映高学历人口的规模,也是创新型城市的基本要素;③国际专利数量,反映实际创新能力;④服务于企业的R&D人员比例。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成熟的创新主体,该指标可衡量企业的创新潜力;⑤科技类论文发表数量,反映城市创新活跃度;⑥社会科学类论文发表数量,反映城市社会科学创新活跃度;⑦人文艺术类论文发表数量,反映城市人文艺术类创新活跃度;⑧互联网主机覆盖率,反映城市信息化水平;⑨宽带覆盖率,反映城市信息化普及率;⑩每万人安全服务器数量,反映城市信息化普及率。表8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开放度指标表9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创新力指标续表(4)公平两极严重分化是世界城市最为主要的通病,具体表现是同全球化接轨的创意阶层与被边缘化的社会底层之间的对立。拉美在20世纪后半叶的城市化就是忽视了公平的问题,形成了高城市化率但两极严重分化的局面。为了保证成功崛起、同时避免世界城市中两极严重分化的通病,公平是后起的世界城市建设中必须加以考虑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平应当是有原则的,世界城市建设中关于公平的追求不应当对效率的追求产生负面控制。公平指标有三个三级指标:(1)三年就业增长率,反映就业公平;(2)司法系统和产权保护,反映机会公平;(3)失业率,反映社会公平。表10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公平指标(5)宜居总体上看,世界城市在安全、健康等基本需求的宜居性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而在文化、教育等发展需求方面则满足度相对较高。当城市发展从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的宜居性更加得到重视,这不仅反映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高度关注,而且宜居在相当意义上成为城市吸引创意阶层定居,进而吸引优质企业(尤其是FIRE和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入驻的一项关键性因素。宜居指标设定了7个三级指标,分别从环境宜居、交通便利、教育服务、卫生和治安等五方面构建。①总的城市生活质量;②轨道交通里程,反映了城市交通现代化水平;③每万人犯罪发生数,反映了城市的治安状况;④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反映城市的空气质量;⑤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反映城市的空气质量;⑥城市各类学校数量,反映城市的教育条件;⑦人均期望寿命,反映城市的健康条件。表11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宜居指标(6)可持续世界城市在承载大量发展要素的同时,对于环境、资源也产生了相应的压力。尽管目前对于环境、资源的评估并不作为世界城市能级的标准,但可持续发展问题仍然是世界城市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对未来的世界城市做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后者的可成长性与再领导性。当然,世界城市由于自身的规模与发展强度限制,在可持续的各方面都做到最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指标设定时,结合数据可获得性,选取五项具体指标考察可持续性。①单位GDP能耗,反映城市的能耗水平;②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反映城市的碳排放水平;③人均年用电量,反映了城市的能源消耗水平;④轨道交通客流百分比,反映城市交通能源消耗;⑤每千人垃圾年排放量,这一指标主要衡量“垃圾减量化”水平,同城市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相关。需要特别做出说明的是,一般城市的经历表现为随着市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的绝对规模和人均资源占用会持续上升。而发达国家的世界城市的经历是:城市对发展资源能源的消耗先是持续上升,到了一定阶段后,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技术的运用,资源能源消耗水平的提高逐步低于城市发展水平,直至绝对消耗水平维持不变或下降。对于崛起中的城市,目前的能源资源消耗相对发达国家的世界城市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这是由于低发展水平所致。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其消耗水平也将相应提升,为此需要尽早地在观念上和技术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而保证在获得世界城市地位的同时,资源能源消耗的增长在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之内。表12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可持续指标三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参考资料(一)世界城市人口规模排名表13世界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名续表(二)世界城市经济规模排名表14世界城市经济规模排名续表(三)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的城市表15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城市续表(四)世界城市的识别方式与指标构建观点综述至今为止,世界城市的识别方式与指标构建主要分识别导向、比较导向、规划导向和后发世界城市指标设计四种方法。现综述如下。1.识别导向的世界城市指标研究如何识别世界城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世界城市。当时的重点是研究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够成为世界城市,所以提出的多是概念性和量化性指标。彼得·霍尔是最早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研究世界城市的学者,他在1966年提出世界城市概念时,将世界城市的识别性要素归纳为:①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②国家贸易中心;③拥有大型港口、铁路和公路枢纽以及大型国际机场等;④主要金融中心;⑤各类专业人才集聚中心,信息汇集和传播地点;⑥发达的出版业、新闻业及广播和电视网总部;⑦大的人口中心且集中相当比例的富裕人口等。弗里德曼就世界城市的识别性特质提出了经典的归纳性假说,它被广泛引用,几乎成为关于“世界城市”特征的理论界的共识:①世界城市基本位于发达国家;②世界城市拥有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群;③世界城市对全球经济文化生活发挥重要的影响力;④世界城市的人口具有多样性;⑤世界城市的文化生活呈现多元化;⑥世界城市权利结构的地方色彩淡化。1995年,弗里德曼将世界城市的判断标准进一步修正为:①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职能;②空间组织与协调基点;③全球经济控制能力;④国际资本集聚之地;⑤国际与国内移民的终点。此后,著名法国地理学家、城市群概念的提出者戈特曼及伦敦规划委员会、诺克斯、萨森等也从不同角度对世界城市的衡量指标作出修正。但综观各类研究,它们都包含一些共同的评价标准:跨国公司总部、贸易中心地位、人口规模及流量和国际政治控制力等指标,基本反映了世界城市自身的识别性特点。2.比较导向的世界城市指标特征在世界城市研究方面,除了概念、定义和识别特征之外,对世界城市的比较研究也是国际城市学界的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城市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如何建设世界城市上。相关学者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路径性指标。史蒂芬·辛梅尔提出在全球经济之中,公司的决策机制至关重要,而跨国公司总部往往倾向于集中在世界的主要城市中,因此,可以采取拥有跨国公司总部数量的多少来对世界城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拥有量来进行世界城市的比较研究便成为国际学界公认的基本方法之一。2002年,以泰勒和毕沃斯托克为首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选择了316个城市,从容纳力、支配力和通道三大方面入手,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世界城市连接、国际金融连接、支配中心、全球指挥中心、地区指挥中心、高连接通道、新兴市场通道等7种分类,对世界城市等级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英国环境部与伦敦政府办公室重点从金融与商业服务、旅游、创新与文化产业、权力与控制力、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对世界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哈里·格罗斯韦尔德提出“成就城市的要素”的指标群概念,从艺术演出、城市好客度、房地产与建筑、国际贸易与运输、生产服务业、学术、博物馆、媒体、国际组织、跨国企业、金融等11个方面对94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作了对比,评出了全球领先“4巨头”城市以及各大洲的领先城市。从总体上看,对世界城市的比较研究,在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上基本保留了世界城市的识别性指标,但涵盖面更广,提出了一些路径性指标,比如哈里·格罗斯韦尔德提出的“成就城市的要素”指标群中,相当部分指标回答了“如何建设世界城市”的问题。3.规划导向的世界城市指标构建建立一套基于未来发展的规划性指标体系,无论对于已确立全球地位的世界城市,还是对于积极推进自身的发展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城市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众多学者和城市政府在规划导向的世界城市指标构建方面也有所研究。台北——发展为亚太地区的世界城市。台湾学者施鸿志、李永展从城市生活环境、城市生产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三方面构建了台北的规划目标。提出在21世纪,台北的发展定位是亚太地区的世界城市。纽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