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
一上海市残疾人事业的社会背景国家统计局始于2006年4月1日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在2007年5月29日发布第二号调查公报,公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口数量和全国残疾人口性别、年龄、残疾等级构成及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公报认为,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生存和发展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调查表明,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比1987年有较大幅度提高,相当数量的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六成多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调查数据同时表明,我国残疾人口规模大,社会面临的伤残风险增加,残疾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截至2006年4月1日,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与1987年的4.9%相比,比例也有上升,相对世界5亿多名残疾人来说,8296万人的数字是极为庞大的,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增加了2365万人,占到新增残疾人数量的75.5%。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随着寿命的延长,人口的伤残期延长,残疾发生风险也在逐步增大。而残疾人家庭收入低,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截至2006年4月1日,中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7.8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目前,在这8296万名残疾人当中,有康复需求者仅有30%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距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有很大差距,任务十分艰巨。上海市提出了2012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二上海市残疾人基本情况在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普查中,上海市各区县抽取88个乡(镇、街道),共176个调查小区,平均每个调查小区420人左右。共调查了28032户、73864人,调查的抽样比约为4.15‰。入户见面663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9.79%;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筛查方法》,7岁以上疑似残疾人筛出率为12.48%,疑似残疾人检查率达到99.98%。根据调查初步汇总,被调查户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共3519户,确定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共3910人。其中,视力残疾655人,听力残疾1077人,言语残疾46人,肢体残疾1131人,智力残疾269人,精神残疾314人,多重残疾418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29%,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5.8万人,占16.77%;听力残疾25.9万人,占27.49%;言语残疾1.1万人,占1.17%;肢体残疾27.2万人,占28.88%;智力残疾6.5万人,占6.90%;精神残疾7.6万人,占8.07%;多重残疾10.1万人,占10.72%。[1]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2008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协议》,正式确定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区内将设立名为“生命·阳光馆”的世博会残疾人馆,该展馆主题是“平等·参与·共享”,主题口号是“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展馆将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注重残疾人的参与和互动,使残疾人在参展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启迪和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这扇窗口,将向世界展示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权保障取得的辉煌成就;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改变和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与偏见,动员社会宣传残疾人事业。世博会结束后,此馆将移入特奥纪念馆中永久保留。但是,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仍处于弱势,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调查数据还表明,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与已经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医疗救助、贫困救助与扶持、康复训练与服务和辅助器具配备服务的比例不高。这些数据给中国残疾人的社会工作事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事业任重而道远。三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一)残疾人康复事业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核心,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方面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大的问题。这种现状的改变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等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它与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治疗的重点在于治病,而康复的重点在于恢复功能。上海市通过与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完成国家下达的重点康复任务的同时,以2012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推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重残无业人员养护补贴、重度听障人群人工耳蜗植入补贴、在校听障生免费配发助听器和成年听障人群助听器补贴配发等一系列具有上海特色的康复政策和康复项目,努力满足各个类别、各个年龄段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2]2009年,依托市政府实事工程,为3500名重残无业人员和2000名残疾儿童分别实施养护服务及康复训练补贴。对郊区农村实行康复政策倾斜,使近5万名农村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拓展服务项目,每年为9万多名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服务,残疾人健康体检人数突破13万人次,贫困无业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年康复服务能力达到了43万人次。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拓展了贫困残疾人健康体检和脑瘫训练营项目,市聋儿康复中心加强了对全市聋儿康复中心的辐射和指导,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开展了个性化的适配服务,为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38.77万件。[3]规范康复服务模式,陆续制定了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指标评价体系、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规范等工作标准,以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为契机,开展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达标)街镇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二)残疾人教育事业残疾人教育是对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有残疾的人实施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求的人实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有特殊的教具、学具和特殊的教学方式。目前,在我国,特殊教育是指对视力、听力、言语、智力和有多重残疾的人实施的教育。上海市残联积极配合教育部门,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特殊教育体系,在普通学校广泛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工作,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28所,在校学生达9384人,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的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基本普及。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每年有百余名残疾新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在校残疾大学生达到380余人。开办盲人成人保健按摩大专班,残疾人成人高等教育又有新突破。并且率先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免费义务教育,开展“扶残助学春雨行动”,累计助学64699人次,助学金额8893.61万元,帮助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提高了残疾人的文化素质。[4]上海市残联以“挖掘潜能,培养技能,发挥才能”为宗旨,依托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区县培训基地,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需求的培训项目,提高残疾人社会竞争力,每年培训残疾人15000余人次。建立残疾人职业见习基地8所,近千名残疾人参加见习,提高了残疾人的实际就业能力。大力培养残疾人技术能手,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团体金奖,在全国和国际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5](三)残疾人就业事业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就注定了他们不会像一般人那样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但即使这样,作为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自然人,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进步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因此,就业便成为他们实现这一希望的必经之路。劳动作为一个自然人特别是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方式。现在社会中就存在着以残疾人为主要劳动者的特殊行业,如盲人按摩等。残疾人自强不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实现着自我价值。但是残疾人这一特殊人群又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即使怀揣手艺却无用武之地。因此其中的大部分只能是被当作无用之人看待。论及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身体状况。由于他们在肢体、智力、言语、精神等方面的生理缺陷,从而限制了他们就业。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残疾人只能是“坐享其成”的特殊人群。但是我们如果端正态度看待这一问题,我们就不难了解到其实大部分残疾人只是身体单方面的残疾,也就是说他们在除身体以外的各个方面都与普通正常人是一样的。可是现实情况却是,部分企事业单位仅仅因为他们残疾就以偏概全,认为残疾人全部都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领取救济。而那些有劳动能力、能够参加就业的残疾人,还是因为残疾无法得到与正常人平等的待遇。因此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是实现“残疾人走向社会”的根本途径。上海市残联依托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以安置新生劳动力、缓解就业难点和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为重点,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就业方式,鼓励、扶持残疾人个体开业和非正规就业,同时依托社会力量开拓公益性劳动岗位,开辟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新途径,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4.6万余人。[6]另外,通过推出“社区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万人就业项目,2009年安置7000余名年龄较大、再就业比较困难的失业、协保和待岗残疾人实现就业。实施“为6000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市政府实事,帮助大批残疾人就业。出台一系列就业促进政策,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鼓励社会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推动农村残疾人就业。加强盲人按摩行业的规范管理,使盲人保健按摩业有序发展。[7](四)残疾人无障碍建设事业我国正处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谐社会的曙光初现。当和谐社会按预定的轨道运行时,残疾人无障碍建设问题却迫在眉睫,它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行动方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残疾人的就业、教育等相关问题。它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涉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无障碍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便利、信息交流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民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及信息交流设备。无障碍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环境。无障碍物质环境是指,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人通行,建筑物应在出入口、地面、电梯、厕所、房间等设施可使用相应设施方便残疾人通行。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环境是指,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等。2009年8月召开的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工作第八次联席会议的主题是总结,本市迎世博600天以来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部署继续推进实施本市新一轮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迎世博无障碍环境建设、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和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等工作。会议议程中对无障碍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总结,摸清底数,梳理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确定要通过倒排工期等方式,保证在2009年9月底前完成95%以上工作量,到2009年底全部完成工作量。[8](五)残疾人文化事业为深入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国残联将成立残疾人文学艺术联合会,培养优秀残疾人文学艺术人才,扶持残疾人文学艺术创作,打造残疾人特殊艺术精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向大会作报告时表示,中国残联将大力发展残疾人文化艺术和体育,扶持盲文、盲人有声读物出版等公益性文化事业。邓朴方说,今后几年,我国还将办好上海世博会残疾人事业馆;深入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和残奥、特奥、聋奥运动,努力实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残疾人达到残疾人总数15%的目标;办好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和2010年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9]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市政府实事项目和全国助残日等大型活动,各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增进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电视台相继开通了《迎着阳光》、《时事传真》、《阳光之窗》等手语栏目,《新民晚报》开设了《阳光天地》专刊;《灵芝草》杂志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获得各方好评。[10]普及群众文化艺术,促进广大残疾人共享社会文化成果。创建了集展览、培训、训练于一体的阳光艺术中心,提升残疾人文化艺术管理和服务水平。各区县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就近设立残疾人活动中心,组建社区团队,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学习交流等活动。残联参与摄制的以残疾人为题材的影片《我的哥哥安小天》深受社会好评、《大山深处的保尔》荣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1]残疾人体育再创佳绩。在2004年雅典第12届残奥会上获得金牌9枚、银牌5.5枚、铜牌2.5枚,破4项世界纪录和1项残奥会纪录,实现了上海残疾人运动员在世界残奥会上的历史性突破。在第六、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均取得全国各代表团中金牌总分第三、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编创了轮椅操等适合各类残疾人健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参加特奥训练的智障人士增加到5.6万名。[12]大力推进无障碍建设,营造和谐关爱的社会氛围。与市建交委密切合作,认真贯彻2003年市政府1号令,改建公共设施,新建盲道、坡道,实施无障碍设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为全市3万户残疾人家庭改造了无障碍设施。开展聋人信息无障碍活动,为9483名听力、言语障碍者开通了信息卡服务。成立上海东方国际手语教育学校,推广、普及中国手语,构建聋人语言无障碍环境。2005年,上海市被评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13]在开展上海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评选表彰活动中,持续推进上海市“7259”帮老助残志愿者行动,大力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14](六)残疾人组织事业为适应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市政府残工委加大了对全市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成员单位主动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市残联理事会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调研,倾听残疾人的呼声,努力改进工作,实践“三个活跃”和“三个走向”。一批来自各条战线、综合素质较高的干部充实到区县残联的领导岗位,加强了区县残联的工作力量。各街道、乡镇均按照“一体化”的模式,全部建立了残疾人服务社和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各居(村)委会普遍建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或残疾人工作小组,配备了残疾人工作助理员。从市到区县、街镇、居(村)委会的残疾人工作“四级网络”基本形成,残疾人工作得到显著加强。[15]残疾人各专门协会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残疾人重大节日和自身特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团结引导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涌现出了“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等优秀残疾人代表。在创建学习型协会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推出一批新的服务品牌。市盲协组织志愿者为盲人讲电影;市聋协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普及与推广中国手语;市肢协开展读书会和智力助残活动;市智协建立了“家庭支持联络网”,组织“我与特奥同行”家庭论坛系列活动;市精协加大了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开展适合精神病人的文化活动。协会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16]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残联加大了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开展“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建立青年人才锻炼培养制度,举办优秀残疾青年骨干培训班,加强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指导与协调,还通过有选择地进行境内外培训、考察等活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17](七)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这种制度是为实现人权中的最基本生存权提供物质支持能力的再度安排,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是帮助市场参与者规避风险的安全网,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减压阀,是保障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调节器。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是指对身患残疾的公民这一类特殊对象的社会保障。残疾公民与健全公民一样,都是社会中平等的一员,与一般社会成员相比,他们有着特殊的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但他们在人格权利、政治权利、生存发展权利上与其他社会成员是平等的,在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保障中,残疾人理所应当是其中的保障对象,享有平等的保障权利。同时,残疾人由于残疾的存在和影响,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保障对象中,他们又是一种特定的保障对象,需要采取特定的保障措施。这种处于平等的保障地位与特定的保障对象相结合,共同的保障权利与特定的保障措施相结合,构成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全部内涵。由此可见,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国家为了保障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待业、失学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足够物质帮助而建立起来的特定保护性的援助制度。上海市残联在2009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基本形成“参保、续保(补保)、纳保”的框架,初步建立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残疾人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保障内容不断丰富,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18]在推进残疾职工社会基本保障工作中,使城镇残疾职工达到应保尽保。推进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工作,使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阳光之家”和“阳光工场”建设使11701名智障学员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95名学员实现就业。建立城镇重残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1.92万名城镇重残无保障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障。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标准逐年提高,为残疾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开展残疾人扶贫救助工作,对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及其家庭雪中送炭。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1585户残疾人家庭受益。[19]四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事业残疾人事业发展总的思路是立足于社会保障的总体框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经验和教训,以残疾人基本需求为目的,因地制宜,努力建立涵盖残疾人教育、就业、医疗和基本生活,沟通保险、福利、救济和服务的上下联系、左右互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残疾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我国残疾人基本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残疾人人均收入只有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部分农村残疾人尚未解决温饱。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社会救助措施来实现,而要通过促进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体系,使残疾人能够有能力参与其中,这才是扶助残疾人摆脱贫困、融入社会生活的长久有效机制。(一)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及迫切性1.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而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2005年人均全部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7.96%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在684元至944元之间。可见,残疾人收入水平还是远低于健全人的,需要社会给以保障。社会保障可以在残疾人因生、老、病、死、伤而丧失劳动能力或遭遇突发灾难造成生活困难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2.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由于残疾的原因,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或其他方面遭到“社会排斥”,限制或有损于残疾人利益的“区别对待”使残疾人不能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或行使自己的权利,合法的权益受到损害。在较长的时间里,由于对残疾人的认识不够,致使残疾人很少有机会参与社会生活,以至于成为社会边缘群体,这也是一种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公正。新残疾人事业的宗旨是“平等、参与、共享”,这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把残疾人视为社会的主人,残疾人群体追求的不仅仅是温饱,更是一种人权,一种尊严,一种生命价值,一种社会价值,一种主人翁身份。残疾人社会保险是创造包括残疾人群体在内的各社会群体相互融合、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本保证,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的积极推行,将会促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与条件,增加残疾人接触社会的机会,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经济上能够相对独立、自食其力,可以有效地解决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这对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对于残疾人群体的社会地位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促进经济发展残疾人保险将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残疾人的收入水平,增加社会购买力,从而扩大市场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例如,在发达国家,因工致残和非因工致残都能按规定领到残疾抚恤金,这就使那些没有收入而缺乏购买力的残疾人能获得一定的收入和保持基本的购买力,也使那些有收入和有购买力的残疾人增加收入和提高购买力。社会消费的增加,市场需求的扩大,将促进生产的发展。4.有利于社会公正,维护和社会文明进步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基本保险上的差距,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使社会上绝大多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都能够得到保证。这有利于社会公正的维护,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残疾人同健全人一样是社会成员,国家、社会、单位、个人以及残疾人的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残疾人创造条件,使他们真正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行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利于实现残疾人的自身价值,而且残疾人社会保险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残疾人是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推行好残疾人社会保险工作,是对社会残疾人群体最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帮助、支持和保障。通过“他助”和“自助”的共同合力作用,增强残疾人自身能力,最大可能地实现融入社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二)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1.以就业为基础的“劳动型社会保险”所谓劳动型社会保险,主要适用于在劳动年龄段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鼓励残疾人就业或者自谋职业,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社会保险费用。由于我国实行职业关联型的社会保险制度,同时社会保险实行国家、单位、个人三方筹资机制,而广大残疾人就业能力比较低,加之一些企业对残疾人就业排斥,导致残疾人的收入水平很低,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能力,游离于社会保险体系之外。从调查来看,相对来说,正规就业的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状况较好,而个体就业和灵活就业的残疾人由于就业状态不稳定,社会保险状况很差。所以,扩大残疾人就业,提高其收入水平,是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参与能力的关键所在。劳动型社会保险使残疾人从单纯地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对解除残疾人亲属的后顾之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劳动型社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确保国家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实施,督促用人单位或者雇主与残疾人建立合法稳定的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特殊病房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工程力学(下)电子教案第九章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模拟(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A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及教学计划
- 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技术规格书
-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医用踝部支具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乙烯基塑料制餐具垫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农业起卸机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2.2做出判断的分支第一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课题开题报告会方案
- 钢管施工承包合同(完整版合同模板)
- 化学品管理的安全防护与个体防护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无人机林业
-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2024年时事新闻及点评【六篇】
- 标准齿轮主要参数及其计算课件
- JJF(新) 99-2023 液体流量计现场校准规范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软件技术
- 2024年海岛旅游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