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赏析及练习(有答案)④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注释1、刘向(约前 77—前 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2、邹忌(zaji):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3、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谏:指批评意见。4、齐王:即齐威王。5、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6、修:长,这里指身高。 7、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8、映丽:光艳美丽。9、朝(zhg)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 10、窥镜:照镜子。 11、孰:谁,哪一个。与:和……比。12、及:比得上。13、旦日:明日,第二天。14、孰视之:孰,同“熟”,仔细。15、弗(fU)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16、寝:躺,卧。 17、美我者:以我为美。 17、私: 偏爱,动词。18、诚知:确实知道。 19、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 20、地:土地,疆域。 21、方:方圆纵横。 22、宫妇:宫中的姬妾。23、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2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5、之:音节助词,不译。26、蔽:蒙蔽,这里指指受蒙蔽。 27、善:好。 28、乃:于是,就。 29、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30、受:给予,付予。31、谤讥于市朝(chS):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议论、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32、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3、时时而间(jic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34、期(ji)年:满一年。期:满。35、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 ”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穿戴)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装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 。(皆以〔于徐公〕美)能谤讥〔于市朝〕 。(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通假字孰:通“熟”,仔细 (徐公来,孰视之)受: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一词多义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 (的)。b、问之(代词, 代这件事)。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主谓之间独立性)。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i、臣之妻私臣(的)。j、王之蔽甚矣(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c、朝服衣冠早晨(zhs)。孰: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于:a、欲有求于我也(向)。b、能谤讥于市朝(在)。C、皆以美于徐公 (比)上:a、受上赏(第一等的)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修: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b、帝感其诚(诚心、诚意)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汉室可兴矣。(如果,果真)方:a、今齐地方千里:方圆。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地点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将要若: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动词。)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美:1、不如徐公美(美丽的)2、妻之美我者(认为……美)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今:讽刺2、窥镜。窥:古:照,看 今:偷看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6、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责。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7、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今:自私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莫: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9、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10、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古:即使 今:虽然作品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作品赏析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由直言不易的道理。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 “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由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 ,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由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由真实的情况。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由奉承的意味。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 ,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从中体味由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由“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 “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邹忌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一、词语解释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 美。私:偏爱。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二、翻译下列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三、回答下列问题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TOC\o"1-5"\h\z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二、细柳营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注释: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公元91年前后完成《史记》。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汉文帝年间匈奴侵犯大汉,汉文帝命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称为细柳营。(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旧史家把他与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入边,侵入边境。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由皇族担任。 (4)军:驻军。 (5)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 (6)祝兹侯:封号。 (7)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8)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9)细柳:古地名,渭河北岸。备:防备。(10)上:指汉文帝。(ii)被:通“披”。指穿。(12)a(gcu):张满弓。弩(nd)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泛指弓。(13)持满:把弓弦拉足。(14)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15)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16)壁门:营门。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17)按:控制。辔:马缰绳。徐:慢慢地。 (18)持兵揖:手持兵器作揖。揖,双手抱拳行礼。(19)介:铁甲;胄:头盔。为:被。 (20)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式,车前的横木,
现在写作“轼”。(21)谢:告知。(22)曩:(nang)以往,从前,过去。 (23)将:将领。 (24)动:感动。 (25)改容:改变神情。3、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4、通假字: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披在身上。改容式车式通轼:车前的横木。可得而犯邪邪通耶:语气助词。4分)且:14分)且:1)天子且至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谢:曩
曩:)(2谢:曩
曩:)(2分)B、壁门 /士吏谓D、其将 /固可袭(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军中 /闻将军令,不闻 /天子之诏从/属车骑曰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而/虏也3、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3分)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3分)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4分)(1)将要(2)规定(3)告知(4)先前(2分) A(3分)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3分)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4分)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以上4点,只要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密3、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一、字词详解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2、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3、武陵:古代郡名。4、为业:以……为生。为:作为。5、缘:沿着,行:前行,这里指划船。7、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8、忽逢:忽然遇到。 9、夹岸:两岸。 10、杂:别的,其它的。11、芳:指花。12、鲜美:鲜艳美丽。13、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4、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15、甚:很,非常。16、异:对——感到奇怪。 17、欲:想要。 18、便:于是,就。19、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2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21、得:看到。22、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23、若:好像。24、舍:离开。 25、初:开始。 26、才:副词,仅仅,刚刚。27、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通:通过。 28、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意思;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29、舍:房屋。 30、平:平坦。旷:宽阔。 31、俨(y^)然:整齐的样子。32、之:这。属:类。3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34、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5、其:那。 36、种作:耕田劳作。37、着:穿着。38、悉:都。 39、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40、黄发垂髯(tim):指老人和小孩。垂髯,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41、并:表承接(顺接),而且。42、怡然:愉快的样子。 43、乃 (乃大惊):副词,竟,竟然。44、:很,非常。45、从来:从 地方来。 46、具:详细、详尽。 47、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48、要(yg):通“邀”,邀请。49、咸:副词,都,全。50、问讯:询问消息。 51、语:(yCi)向……人说,告诉。 52、云:说。 53、先世:祖先。 54、妻子:指妻子、儿女。 55、邑人:同乡的人。 56、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7、复:再,又。 58、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 ,“于此” 。59、间隔:断绝来往。 60、今:现在。61、乃(乃不知有汉 ):竟然。62、无论:更不用说,(更)不必说。 63、叹惋:感叹,惋惜。 64、延至:邀请到。延,邀请。65、为:无义。66、具言:详细地说。67、具:详细。68、停:待。69、辞去:辞别离开。70、语:对……说。71、不足:不必,不值得。72、为:向、对。73、道:说。74、既:已经;——之后。 75、得:找到。 76、便扶向路: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7、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动词,作标记。78、及:到了。 79、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80、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1、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 82、即:立即。 83、遣:派遣。 8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所单独可不翻译。85、遂:竟然。86、复:又,再。 87、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88、南阳:郡名。89、刘子骥:即刘麟之,字子骥。 90、高尚:品德高尚。91、欣然:高兴的样子。 92、规:计划,打算。93、寻:随即,不久。 94、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果:实现。 95、问津:本指打听渡口,这里是访求寻找的意思。津,渡口。二、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三、考点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3、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2)便 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都(4)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说(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 (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6、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舍:①便舍船(舍(sh6),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舍(she)名词,“房屋”)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 '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 “这件事”)。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B,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d,介词,对,向)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是”)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是”)向:①寻向所志(原来)得:①便得一山(看见)闻:①鸡犬相闻(听见)穷:欲穷其林(尽,穷尽)者得我与(贫穷)7、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沿着:(1)缘:缘溪行。“最终”)。②遂与外人间隔(“于②眈眈相向(看)②得其船(找到)②闻有此人(听说)。穷冬烈风(深) 。所识穷乏(2)皆:皆叹惋。 (3)咸:咸(5)具:具答之。2)扶:便扶向路。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8、古汉语句式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省宾语: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省介词: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 "的省略、)9、四个“然”字①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②屋舍俨然: 平坦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 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向往: 高兴的样子 。10、原文默写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 (或铭记 )(主要的还是游记) 。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四、写作背景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仓促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隐居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由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五、赏析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由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由桃花源的气氛, 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髯”这三个词便可以看由此点。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悄恍的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一、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二、注释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i)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点名作文的时间。(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 1045)。越,经过。(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8)属(zhd)予yu)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10)衔(xi⑻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mg):水势浩大的样子。(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一天里气象变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15)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16)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尽头。(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会。于,在。此,这里。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的触发的感情,怎能不会有所不同呢?览,看,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19)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又如"淫(y⑻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fB),雨(或雪)繁密的样子。淫,过多。(20)开:放晴。 (2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22)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2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潜藏。形,形迹。(24)桶(qimg)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槁,桅杆。楫,桨。倾,倒下。(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26)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2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京都。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畏,害怕,惧怕。忧,担忧。谗,谗言。讥,讥讽。(28)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感慨。极,到极点。而,表示顺接。(29)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明媚。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30)波澜不惊:波澜平静。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3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潜行。(33)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兰花(此句为互文)。芷:香草的一种。汀:水边平地。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38)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璧,圆形的玉。(39)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40)何极:哪里有尽头。极:尽头。(4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42)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43)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拿。临,面对。(44)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5)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4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47)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5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51)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他们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一定。(53)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三、译文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 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 (1046年)九月十五日。四、成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心旷神怡” :形容心境开阔, 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气象万千” :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政通人和” :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百废具兴” :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浩浩汤汤” :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薄暮冥冥” :傍晚时天气昏暗。“霪雨霏霏” :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波澜不惊” :是岳阳楼月夜里风平浪静时的景色、现在一般的说法是 "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 不惊不诧。“一碧万顷” :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岸芷汀兰” :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宠辱偕忘”: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五、一词多义夫: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2)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2)雄伟景象。极: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分。3)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去:1)去国怀乡离开。离。3)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许空:1)浊浪排空 天空。通:1)政通人和顺利。六、词类活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感极而悲者矣 十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感极而悲者矣 十穷尽。2)西蜀之去南海 距2)或异二者之为 或2)长烟一空 消散2)北通巫峡 通向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七、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八、中心思想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九、主题“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十、文章理解1、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但是,作者在这句话中也同时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春秋史学家左丘明曾说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说“未卑未敢忘忧国。”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然而“国富”不等于“国强” ,如果国防不巩固,即使生产发展了,也有可能毁于一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就是一例,由于粉饰太平的风气弥漫,仅经过六个星期的战斗,号称强国之一的法兰西就在首都巴黎城头挂起了白旗。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放松警惕,而应居安思危,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当然,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从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常通过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来砥砺自己艰苦奋斗的品格。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尚能“主动找苦吃”,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踏尽崎岖路”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化学家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实验,最后一次实验他甚至负了重伤,但他却成功了。由此可见,纵然理想与现实常有矛盾,青年们仍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结合作者当时被流放的背景,显然“古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应合了“古仁人”拥有的坚定意志和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品格。也表明这一类人的境界是不为自己进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议论这个人物。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对偶、借代9、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0、衔(xia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g)汤,横无际涯是空间描写。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的作用:承上启下④5、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词语解释1、环:环绕。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6、壑: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12、潺潺:流水声。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18、临:靠近。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TOC\o"1-5"\h\z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得:领会。 28、寓:寄托。 29、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30、乎:在乎。31、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33、归:聚拢,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34、暝:昏暗。35、晦:阴暗。36、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37、芳:香花。38、发:开放。39、佳木:好的树木。 40、秀:植物开花、结实。41、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44、负者:背东西的人。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46、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47、提携:小孩子。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49、渔:捕鱼。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51、洌:清醇。52、山肴:野味。53、野蔌:野菜。蔌,菜蔬。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55、陈:摆列。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63、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64、苍颜:脸色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66、已而:不久。 67、阴翳:形容枝叶茂密遮盖成阴。68、翳:遮蔽。69、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70、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73、谓:为,是。 7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现在江西省吉安市。二、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三、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酿泉为酒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4、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5、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 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四、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五、中心思想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中心思想: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六、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七、文体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 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感情和主张 ),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八、赏析从“环滁皆山也”到“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以说是全文整体结构中的第一部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笔法是很讲究的,其描写线索是:从全景慢慢地收缩视野,由群山转入“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再转入“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然后具体到山间的泉水,即酿泉,最后几经回环,才在“峰回路转”之后出现临于泉上的一座玲珑剔透的亭子,即醉翁亭,而“翼然”两字,特别能够加强描述中的形象性,富于动感。欧阳修采用这种由大及小,层层深入的写法,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胜索幽的兴致。再往下,作者仍采用陈述句式,写出了建造亭子的人,以及自己给它起了“醉翁亭”的名字,并解释了“醉翁”二字的由来。欧阳修看来不是善饮之人,所以“饮少辄醉”,但却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的全篇主旨(与民同乐)伏了一笔。所以作者写道,鸟儿知道山林里的快活,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之所以快乐是因他能使滁州人民快乐,喝醉了酒能同滁人一起欢乐,醒了酒后能将欢乐的滁人记述到文章里的,是“庐陵欧阳修也”。@)《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舞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词句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m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石。定,开始。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6、孥:通“梯”,撑(船)。7、拥舞(cui)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13、而已:罢了。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16、拉:邀请。17、强(qi①g)饮:尽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夜光烫花纸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车库门塑料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羊尾平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销售代理承包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事业单位临聘员工劳务合同修订范本9篇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书: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与子女抚养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店面租赁合同签订流程详解2篇
- 二零二五版卫浴建材行业标准化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对公司文化旅游借款合同(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版)3篇
- 二零二五年大型展会展品搬运与布置合同3篇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保及安全检查合同3篇
- 电力沟施工组织设计-电缆沟
- 【教案】+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
- 单位往个人转账的合同(2篇)
- 锅炉本体安装单位工程验收表格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高危妊娠的评估和护理
- 妊娠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查房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儿童10岁生日-百日宴-满月酒生日会成长相册展示(共二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