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_第1页
北京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_第2页
北京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_第3页
北京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_第4页
北京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

一北京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分析2010年,北京生态文明指数(ECI)为105.63,排名全国第1位。其中生态活力得分为23.56,排名第9位,属于第二等级;环境质量得分为12.50,排名第14位,属于第三等级;社会发展得分为29.06,排名第2位,属于第一等级;协调程度得分为28.32,排名第1位,属于第一等级;转移贡献得分为12.19,排名第26位,属于第四等级(如表7-1所示)。表7-12010年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二级指标情况汇总去除“转移贡献”二级指标后,北京自身生态文明指数(SECI)为93.44,排名全国第1位;去除“转移贡献”和“社会发展”二级指标后,北京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ECI)为64.38,排名全国第2位,较上年下降一位。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类型仍属于均衡发展型(如图7-1所示)。图7-12010年北京生态文明建设评价雷达图具体来看,北京在生态活力方面,森林覆盖率为31.72%,排名全国第15位。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为7.97%,在全国排名靠前,居第13位。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为1.93%,排名全国第26位,居全国下游水平。在环境质量方面,地表水体质量达到72.6%,居全国第12位;农药施用强度为17.14吨/千公顷,居全国第20位。这两项指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水土流失率为24.95%,居全国第17位。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为78.36%,居全国第28位,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在社会发展方面,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为75.1%,位于全国第1位;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为3013.92元/人,位于全国第1位。这两项指标处于全国上游水平。人均GDP为75943元,居全国第2位;城镇化率为85%,居全国第2位;人均预期寿命为76.1岁,居全国第2位;农村改水率为99.46%,居全国第2位。整体而言,6项指标均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在协调程度方面,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为1.64%,排在全国第10位,居于全国上游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居全国中游水平,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两项指标位于全国上游水平,而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这三项指标均居全国上游水平。在转移贡献方面,煤油气能源自给率为0.0812,居全国第25位;农林牧渔人均总产值为1671.96元/人,居全国第30位;用水自给率为0.6557。这三项指标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人口密度为11.96人/公顷,居全国第2位(如表7-2所示)。表7-2北京2010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二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态势分析(一)北京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态势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定量分析显示,2003~2010年全市生态文明水平持续上升,整体水平提高54.32个百分点,生态文明水平上升速度呈放缓的走势。各年度中,2008~2009年度生态文明水平提高幅度最大,达10.96%,主要是由于生态活力的显著增强,表明奥运会的承办对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2007~2008年度上升幅度最小,是由于该年度环境质量的下降和协调程度提高幅度较小。各年度具体进步态势如图7-2所示。图7-2北京生态文明进步态势具体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四个方面分析,北京市生态活力呈整体增强的走势;环境质量与社会发展以及协调程度的发展态势则几乎相反,表现为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加速发展的时期,环境质量发展变缓,甚至倒退,而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发展速度降低的年份,环境质量的进步幅度却大幅增加。(二)生态活力发展态势生态活力进步定量分析显示,2003~2010年北京市生态活力呈持续增强的走势,整体生态活力水平提高35.69个百分点。各年度中,2008~2009年度生态活力提高幅度最大,为23.29%,主要得益于森林覆盖率的大幅度增长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快速提升;2006~2007年度下降幅度最大,为2.45%,主要是由于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而绿化未能及时配套,造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降低。具体进步态势如图7-3所示。图7-3北京生态活力进步态势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要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工作力度,结合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实施荒山绿化等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结合大规模绿化美化工程,完善城市绿化生态景观,建设平原绿色生态网络,尤其要加强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建设,强化动植物资源保护,促进全市生态活力状况不断改善。2003~201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67.56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均呈整体提高的态势,湿地面积保持稳定。但是,整体生态承载严重超负荷,需要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工作力度,促进生态活力持续增强。(三)环境质量发展态势环境质量发展定量分析显示,2003~2010年北京市大尺度的环境质量持续退化的趋势已基本扭转,环境质量总体退步4.19%,但目前已开始向好改善。各年度中,2006~2007年度环境质量上升幅度最大,为7.91%,主要是由于其地表水体质量的显著改善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好转;2005~2006年度下降幅度最大,为6.17%,主要是地表水体质量的恶化和农药施用强度的增加所致。各年度具体进步态势如图7-4所示。图7-4北京环境质量进步态势北京水资源严重缺乏、自然生态脆弱,水污染和水体环境保护问题尤为突出。虽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大城市河湖治理力度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但地表水体质量持续恶化的趋势仍未根本扭转,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河长比例持续降低。由于北京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工业迅速发展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增加,以及不断增长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随着全市加大对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等的防治力度,努力突破大气污染防治瓶颈,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03~2010年,全市好于二级天气天数占全年比例整体提高27.68个百分点。由于历史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山区对市区的生态屏障作用难以发挥。全市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持续上升,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加剧,造成土地质量的退化和水体环境的污染,也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大尺度环境治理工作力度,推动首都环境质量持续显著改善。(四)社会发展进步态势北京市社会发展进步定量分析显示,2003~2007年全市社会发展呈持续上升态势,整体社会发展水平提高51.24个百分点,但其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各年度中,2004~2005年度社会发展提高幅度最大,为12.31%,主要得益于人均GDP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大幅度提高和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2006~2007年度进步幅度最小,仅为0.59%,主要是由于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的大幅降低造成的。具体进步态势如图7-5所示。图7-5北京社会发展进步态势北京作为首都,具有人才智力资源雄厚、科技教育水平发达、市场潜力巨大等独特优势。2003~2010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均显著提升,人均GDP大幅度增长,超过上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日益巩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显著上升,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呈现高端化趋势,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显著增加,农村改水率稳步上升。目前,全市社会事业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过程中,需要继续转变增长方式,注重结构优化和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五)协调程度发展态势协调程度发展定量分析显示,2003~2010年北京市协调程度呈持续上升态势,整体协调发展水平提高达114.01个百分点,但协调发展速度呈减缓趋势。各年度中,2005~2006年度协调程度提高幅度最大,达18.15%,主要得益于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大幅增加和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等资源能源消耗量以及单位GDP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2007~2008年度提高幅度最小,为2.64%,主要是由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下降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的降低所致。具体进步态势如图7-6所示。图7-6北京协调程度进步态势北京作为一个拥有1960余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与低能耗、低排放协调发展的局面。2003~2010年,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GDP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物排放量下降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显著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有降低的趋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高,且有显著下降。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加快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完善废旧资源分类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六)二级指标发展态势相关性分析通过对二级指标进步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北京的环境质量进步指数与社会发展进步指数及协调程度进步指数均呈微弱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4和-0.268。这说明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的提升并不必然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可以说是以牺牲环境质量的改善为代价;同时也说明北京市的环境问题是综合性的,单纯靠协调程度的改善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还应当注意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和农药施用强度的上升对环境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三结论与建议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市经过多年的努力,继“绿色奥运”之后又开展了“绿色北京”建设,2003~2010年全市生态文明整体水平提高54.3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位置。但也应当看到,北京市生态文明的前进步伐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有所放缓。2010年的数据显示,北京市的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地表水体质量、环境空气质量等的排名都有小幅下降;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更是下降严重,分别从上一年度的第14、1和4位下降为第18、4和10位。根据北京市2011年7月出台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以及北京自身的发展状况,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课题组提出对北京市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第一,落实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削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实施现有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控制全市燃煤总量,推行电厂烟气脱硝治理,提高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力争“十二五”期间淘汰老旧机动车40万辆。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工程,实施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强化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同时,继续实施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对未完成总量减排任务的区县,实施建设项目“区域限批”。第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建设绿色空间,增加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全市林木覆盖率争取达到5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争取达到48%。提升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建设示范工作。深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第三,开展全防全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继续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战略,打造城六区为基本无煤区,全市燃煤总量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力争2012年上市新车执行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并按地方标准配套供应相应油品。加强在用车管理,加快老旧车淘汰,削减机动车污染排放总量。继续调整产业结构,限制“三高”产业的发展,坚决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产业,全市炼油规模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水泥生产规模控制在700万吨以内。实施建设施工扬尘管控,强化道路清扫保洁和评估,积极开展扬尘污染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