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讲森林与湿地
【内容要点】本内容为“说明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
理措施”。教学中强调归纳生态脆弱区普遍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以某一区域
为例加以分析。
核心素养解读知识体系导引
1.人地协调观:森林和湿地对人类的价值,
人类对森林和湿地的影响,保护森林和湿
地的途径。
[经济效益)[开发ii■划)(生态的脆弱性)
2.综合思维:分析湿地产生原因,森林和11t
森林的森林和湿地的森林破坏和
----
湿地破坏的原因、产生的危害。作用开发与保护湿地萎缩
,1、,1、
3.区域认知:森林和湿地的形成、分布与(环境效益)(保护措施]
地理环境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探究当地森林及湿地破坏
问题,归纳其成因及治理措施。
考点一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夯\基\础.
1.森林的分布和现状
⑴分布
(2)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2.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r(自然资源H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木材及其他林产品I
一(
森
「
林
森
资
一
林
森
源
遭
一
林
一
破
大
一
的
坏
自
环
生
然
后
境
的
态
的
一-
资
总
生
环
源
调
态
境
一
度
环
效
室
境
益
一
问
题
.一
【拓展延伸】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生态功能
湿润、半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削弱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
生物生群落生
长迅速产力高
生物循环旺盛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太阳辐射
毁林
雨水和太阳辐射
直接到达失去植
被保护的地表
径流.・没有了树木,枯
<=iJL111枝落叶逐渐减少
大最降水使淋溶作用A不断形成的拈枝落叶调
增强.径流加速导致流N土壤中节进入土壤的水分并供
土壤遭受侵蚀的水石增加给养分
亚马孙热带雨林破坏示意图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使土壤非常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很容易遭到破
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⑵开发计划
一卜[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卜~修歌(农场,
开
发
计T移民吧孙平原J~~情器觐森林
划
[借助外资,鼓励跨I背上了沉重的经
一国企业投资开发,济和财政包袱
5.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
[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
,I;
[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
深化拓展•典题导航提'能'力
[技法点拨]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需要,乱砍滥伐、过度开垦,森林火灾,
破坏的原因
保护意识淡薄等
气候恶化,加剧全球变暖;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肥
破坏的危害力降低,农业减产;河流泥沙增多,洪涝危害加大;生物多样性
减少等
加强林木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加强环境保
开发途径
护;进行保护性开发;合理采伐等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采伐与抚育更新相
森林的保护结合;减轻林区人口压力,进行生态移民;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保护意识;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等
[解题探究]
【例】(2018•江苏卷,改编)“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
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
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
此回答(1)〜(2)题。
面积比重(%)
类型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杨树林25.018.718.515.613.7
杂阔林44.748.452.653.655.8
经济林20.621.521.922.723.4
其他9.711.47.08.17.1
(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②提高造林存活率
③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④提高林地生产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②森林覆盖率降低
③果品供应能力下降④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题能力培养]
文“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体现了林业的
字
积植树造林,人工造林主要有生态功能和①
信
用材林一杨树林、防护和绿化
息续优功能的核
林一杂阔林、果品生产一经济林心目标
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
②核心目标
导致木材供应不足,
木材供需缺口③加大
「我的答案]⑴⑵
答案(1)B(2)C
核心素养体现
人地协调观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
发展,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依据材料结合我国近些年国家政策的变化,判断江苏林业发展战略
综合思维
的核心目标,推测造林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体现了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因地、因时制宜,调整造林类型结构,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考向精练•知能转换见亚\用
角度森林的作用及影响
1.(2021-1月重庆选考测试)横风是指从车辆侧面方向吹来的风,易造成高速行驶的
车辆侧滑、侧翻等事故。图1为某高速公路段某时刻的风速(米/秒)垂直分布图,
该路段呈东西走向,地势平坦开阔,是横风的多发路段。据此完成(1)〜(2)题。
高度(m)
甲路基中心乙
水平距离(m)
图2
(1)图2中四条风速变化曲线,与图1中甲至乙风速变化一致的是()
A.IB.II
C.IIID.IV
(2)根据图1中的风速变化,判断该断面横风为()
A.偏东风B.偏南风
C.偏西风D.偏北风
答案(1)C(2)B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首先找到图1中甲至乙的风速变
化的起始点和中点最大的风速,由图可知,图中风速的等差距为1,甲处的风速
为16〜17米/秒。中点的最大风速为22〜23米/秒,乙处的风速为16〜17米/秒,
对应图2中,则为ne%,D正确。故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路段为东西
走向,且横风的风向从车辆侧面吹来。所以A、C错误。由图可知,指向标右侧
为北,左侧为南,且路基左侧等值线密集,为迎风坡,右侧等值线稀疏,为背风
坡,所以为偏南风,B正确。故选B。
2.(2021」月重庆选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卫星监测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度在2000〜2017年全球绿地面积增长贡献中分居第
一、第二位。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25%的绿她增加面积,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产生积极影响。下表为中印两国新增绿地及谷物(主要粮食作物)相关数据。下图
示意森林绿地对自然环境的部分调节作用。
2000—2017年新增绿地面积
2017年谷物收获2017年谷物总产量
国家占比(%)
面积(千公顷)(万吨)
森林农田其他
中国42.032.026.0102493.161793.0
印度4.482.013.699220.031361.0
(1)森林绿地增加对植被蒸散发、土壤直接蒸发等都具有调节作用。使用符号“+”
或者“一”在上图的A、B、C处填写出森林绿地增加的调节作用(符号“+”表
示增加、增强、上升,符号“一”表示减小、减弱、下降)。
(2)概括印度新增绿地结构特点,并从粮食生产角度分析其原因。
(3)有研究表明,印度农田绿地大规模灌溉增加了所在区域降水,分析其成因。
(4)我国森林大面积增加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说明理由。
答案(1)在图中直接标出即可:土壤直接蒸发量A为一号,林内温差B为一号,
枯水位C为+号。
(2)印度新增绿地以农田比重最大,达82%,森林新增比重较小为4.4%,其他新
增绿地为13.6%o印度新增绿地以农田为主的原因是印度为人口大国,同时也是
粮食消费大国,但由于印度工农业不发达,经济水平落后和旱涝灾害频繁使得粮
食产量不稳定,因此需要增加农田面积来提高和稳定粮食产量。
(3)印度农田绿地引水灌溉,使得农田全年有水形成人工湖,使得降水更加丰富且
降水较均匀。
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过度砍伐
森林所致。我国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碳量增多,使大气
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
解析考查绿地面积增加对气候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第(1)题,由题可知,森
林绿地增加对植被蒸散发、土壤直接蒸发等都具有调节作用,其中森林绿地增加,
直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小,土壤直接蒸发量减小,森林绿地增加,使得森林
内部白天升温较慢,夜晚降温较慢,昼夜温差减小,而森林绿地具有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增加下渗的作用,所以枯水位上升。第(2)题,由图表可知,印度新增
绿地以农田比重最大,达82%,森林新增比较小为4.4%,其他新增绿地为13.6%o
从粮食生产角度看,印度主要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涝
灾害频繁,另外经济相对落后,生产投入不足,这些均会影响印度粮食产量。从
粮食消费角度看,印度人口基数大,且人口不断增长,粮食需求量巨大,所以新
增绿地以农田为主。第(3)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前两个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个是地方性因素。
由题干可知,印度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农田绿地大规模灌溉,农田全年有
水形成了人工湖,水汽蒸发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因此降水较多。第(4)
题,由题可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一方面增强对二氧
化碳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
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被称
为碳汇。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森林不仅固碳量大,而且固碳时间长,
只要不腐烂、燃烧,木制品固碳就会长期、稳定地持续下去。所以我国大面积植
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碳量增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有
利于减缓气候变暖。
考点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拓展考点)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夯'基'础
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湿地景观图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⑵湿地的类型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洎、水
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2.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蜜
度有关。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
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淹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
洼地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
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题
危害
措施成因
(调洪蓄水能力下降)
面
积(生物多样性减少)
缩
小[河流断流~)
」
(……)
(2)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一
[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卜
生
一
一
态
湖
人
泊
大量引入湖水环
口生产规模
萎
境
增水灌溉i量减少
缩
长
恶
迅
一
产方化
速涵养水源
一
一功能下降
4.湿地的保护措施
⑴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④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⑤
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2)下表为不同类型湿地的具体保护措施:
建立湿地保护区;退田还湿地;采取工程措
沼泽
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
上游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
湖泊
浚河道;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季节性休渔等
划定H然保护区;有节制地开垦滩涂;营造
S防护林体系;发展生态养殖•开展旅游观光
防治水污染:加强水利工程的修建;保护河
:角洲
流的有效供水
深化拓展•典题导航提'豁力
[技法点拨]
1.沼泽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
湿地的形成一般从湿地的补给(降水量、冰雪融水等)和湿地的水分流失(蒸发、下
渗、排水等)两个大方面分析,强调补给量大于水分流失量。如下图所示:
气温低.蒸发弱
i河流泛滥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来水多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地面
特殊地层或冻
土不易下渗
【思维延伸】
沼泽的成因关键是“来水多、去水少”。“来水”主要有降水、径流注入两个途
径;“去水”主要有径流流出、蒸发、下渗三个途径。
2.湖泊特征的分析思路
常考角度分析思路
①周边地区人口较少,人为干扰少;②湖区封闭,缺少与外界
物种独特的原因
交流的环境;③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①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②湖水洁净,阳光透射率高,
鱼类丰富的原因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③入湖河流多,沿湖湿
地多,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本地区气温高于周边地区,湖
天然空调机的成
水结冰释放的热量也起到一定的增温效果。②夏凉爽:湖泊升
因
温慢,使本地区气温低于周边地区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大,白天吹湖风,
多风浪的原因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有些湖
泊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需考虑其他季节。)
①周围有大量河流汇入带来大量的盐类物质,湖水盐度高;②
盐度高低的原因气温高,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③淡水汇入起到稀释作用,
湖水盐度低;④河湖水交换周期短,湖水盐度低
[解题探究]
【例】[2015•安徽卷,35(2)、⑶悯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
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她周围
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
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题能力培养]
(1)
⑵
~,畜牧业区H合理放牧]
.信息1~1大量畜群进入保护区片
’所学]~•(环保意识]严禁人类活动
干扰和破坏
、知识J~~1法律、法规管理)-
[答题反思]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仔细分析材料信息的深层含义,如分析湿地形成条件时,大多
数同学根据“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可知当地气温低,蒸发弱,但是不
能认识到“年平均气温-4.7℃”的深层含义是当地常年气温较低,迁移青藏高原
与三江平原湿地成因的知识可知,该她有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答案(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
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
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
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考向精练•知能转换抓\运\用T
角度1湿地的成因与价值
1.(2021•山西二模)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内有众多
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
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
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B.泥沙淤积
C.地壳抬升D.围湖造田
(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维持生物多样性
(3)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的主要原因是()
①冬季温和多雨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③食物来源充足④水质好,无捕食
动物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1)B(2)D(3)C
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长江所携带泥沙进入
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泥沙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
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直至露出水面,从而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
故B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
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故D项正确。第(3)
题,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由
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龙感湖地区为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
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也是龙感湖地区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
鸟越冬地之一的重要条件,③正确;大部分鸟类处于食物链的底端,因此该地区
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
角度2湿地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2.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
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
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
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置是()
A.东侧B.西侧
C.北侧D.南侧
(2)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
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
(3)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有()
①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②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风沙加剧,影响交通
④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重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1)B(2)C(3)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艾比湖干涸湖区主要分布在湖泊西部,这说明湖泊西
部湖水最浅。第(2)题,从经纬度位置看,该湖泊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与蒸
发量的对比决定了湖水变咸;同时考虑全球变暖的影响,题干中“20世纪50年
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
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的信息,说明入湖水量减
少,导致湖水变咸。因艾比湖为咸水湖,故不能引湖水灌溉,C项符合题意。第
(3)题,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湖水水量减少,则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
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会使盐渍
化和沙化加重,北疆地区整体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湖区干涸不会导致地下水水
位上升。
角度3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3.黑杨是一种生长在河岸、河湾的喜光、喜湿、不耐干旱和盐碱的乔木。具有木
质纤维长、生长速度快、轮伐期短的特点,却有着“湿地抽水机”的称号。20世
纪80年代,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用林引种到洞庭湖区,巅峰时期,整个洞庭湖保护
区内黑杨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在2017年12月,洞庭湖黑杨被大量砍伐。据此
完成(1)〜⑵题。
(1)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大量种植黑杨后()
A.生物多样性增多B.洲滩湿地旱化加速
C.河道泄洪能力增强D.土壤腐殖质增多
(2)针对当前洞庭湖黑杨产业的发展,当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迅速恢复黑杨面积,保护黑杨造纸用林
B.发展黑杨木材深加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增收
C.推广黑杨林下养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D.控制黑杨的种植面积,引种水土要求低的速生林
答案(1)B(2)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大,
大量种植黑杨会加速河湖沿岸洲滩湿地的旱化;让湖岸周边其他植物得不到充分
的光照和养分,成为“湿地杀手”,破坏了原有湖泊及沿岸鱼类繁育场和鸟类栖
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种植黑杨,洪水季节阻碍行洪,影响防汛;黑
杨大量吸收湿地水分和养分,其他草本植物无法生长,草本根系减少,土壤腐殖
质逐渐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第(2)题,由材料可知,洞庭湖地区已形成以黑
杨为原料的造纸产业,应寻求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黑杨林种植单位
面积投入高,对水、土、肥需求量较大,严重抑制了其他植物尤其是草本植物的
生长,破坏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应控制黑杨种植面积,积极引种新的对水、
土、肥需求较低的造纸用速生林,保护洞庭湖沿岸的生物多样性。
常考10类主观题增分策略十生态环境问
题类
【命题角度】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环境问题的考查,经常结合最
新的时事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解决措施,解答这类问题,除了要掌
握基本原理外,还要灵活运用答题模板,并能快速学习新情境。
[典题感悟]
[2016•全国卷III,36(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
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
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
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
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样卷评析]
不肾同。>
阅卷展示明玄电杭加、鱼陈要*础故论或治》
◎发艮林海北布拉成生志神色0
该考生思考方向准确,对材料信息和设问理解到位,因应试训练
名师名评
不足,造成理由的第二条过于空泛,描述不具体,针对性不强。
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2分);旅
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2分);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带
动相关产业发展等(2分)。
标准答案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2分);给当
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2分);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
动物袭击等)较大(2分)。
[答题模板])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问题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水土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
自然原因
流失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荒漠化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湿地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
萎缩人为原因
流的截流改向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森林火灾
森林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
破坏人为原因
烧柴等
生物多样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性减少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或对策
⑴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
析措施。例如,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
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一退耕还林;围湖
造田一退耕还湖;陡坡垦荒一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
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
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
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4)常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答题术语
工程措施①防治水土流失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兴建水利设施(打坝
淤地,修水库和水渠等);②防沙工程措施:设置阻沙、固沙的沙障工
程(建阻沙墙、碎石覆盖等);③保护湿地工程措施:退耕还湿、恢复
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等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
生物措施
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栽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育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滴灌等
[学以致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3)题。
阿拉山口位于阿拉套山和玛依力山之间的狭谷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常
年盛行西北风,冬季风力强劲,其东南侧的艾比湖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
是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艾比湖上游地
区因开荒而大量截引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湖泊面积急剧萎缩。20世纪
40年代,艾比湖面积有1200kn?,20世纪80年代湖面只有约500km2。湖面缩
小后,水盐运动发生变化,盐尘暴活动频繁,对该地区乃至新疆北部造成了严重
影响。
44°45'
⑴简述艾比湖附近盐土区的分布特点。
(2)分析艾比湖周边地区土地盐渍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⑶指出土地盐渍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题能力培养]
⑴
//[整体特点H地区分布不均]
[图中信息卜一提取盐土区
分布信息集中于西北部
和东南部
⑵
3)
植被减少,地表沙尘暴频发,荒
裸露-1溪化加剧
((
土
所土壤盐分增加,不
地―,土地生产力下降)
料7利于农作物生长
知
渍
识
化水体盐度上升,不T生物多样性减少】
一
一利于生物生存
地表盐分积累,形
—►(影响人体健康)
成盐尘
答案(1)地区分布不均,集中在该区域西北部和东南部。
(2)人类活动强度加大,引用水增多,入湖径流减少,水位下降,湖盆裸露,盐分
结晶残留;风力强劲,蒸发旺盛;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3)沙尘暴频发,荒漠化加剧;土壤盐分含量增加,土地生产力下降;水体盐度升
高,生物多样性减少;盐尘吸入,影响人体健康。
综合训练
►A好题精选
(2021•河北高考模拟)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
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
植物的种类较多。下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郁闭林地面最
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例a、b、c分别表示()
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
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
2.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林下温差增大B.空气流动性增强
C.林地蒸发量增大D.林下光照增强
3.林地内林隙产生会()
A.促进林木更新B.降低土壤肥力
C.促进生物进化D.增加林地降水
答案l.C2.D3.A
解析第1题,空旷地无树本的遮挡作用,空气流通最好,因此高温最高,低温
最低;郁闭林树木密度大,太阳辐射对林间影响小,空气流通性差,高温最低,
低温最高;故空旷地、林隙和郁闭林对应的曲线分别为a、b.co第2题,林冠
下草本植物受到上层树木遮挡作用,获得光照较差,而林隙中由于太阳辐射进入
增多,则获得光照增强,种类增多,D项正确;林内空气流动性和温差对其植物
种类没有影响,A、B两项错误;林地蒸发增大,则水分减少,不利于草类生长,
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第3题,林隙产生会导致林地内的光照、水分等条件变
化,使林地内植被种类发生变化,林木更新,A项正确;林隙产生不会直接改变
土壤的肥力状况,B项错误;生物的进化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林隙变化没关
系,C项错误;林隙产生改变林内光照条件,不会影响林地降水,D项错误。
(2021・济南调研)苏门答腊岛上分布着大片雨林,岛上存在烧荒现象(垦荒前烧掉荒
地上野草、灌木等植被的行为)。据此回答4〜5题。
4.苏门答腊岛上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风向D.光照
5.下图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土壤肥力由b到c
的变化说明()
A.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B.烧荒后土壤肥力下降
C.该地区土壤十分贫瘠D.作物生长需肥多
答案4.B5.A
解析第4题,苏门答腊岛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岛上全年高温多雨。
岛上农民只有在降水相对较少的时段才能进行烧荒,故选B项。第5题,图中由
a到b时段内土壤肥力先上升,后明显下降,表明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b
到c时段显示土壤肥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缓慢增加,说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
时间长,恢复缓慢,即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着湿地需水量的变化,
而湿地需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
年植物生长李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6〜
7题。
沼泽积水深度/CO!—|Q07星.•▲1QQA年IQQ9年
5月5月6月6月7月8月8月9月
1H21H10日30H20日9H29H18日
6.试验场数据表明()
A.该地生物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
B.该湿地水环境质量逐渐提高
C.该地被开垦为耕地可能性增加
D.该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小
7.测试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积水深度水位总体变化不大
B.该湿地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C.没有地表积水干涸现象出现
D.8月份总积水深度变化最小
答案6.C7.B
解析第6题,本题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沼泽湿地功能,以
及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
养。由图可知,整体上看,沼泽积水深度下降,则湿地功能减弱;其中1999年7
月后基本干涸,被开垦为耕地可能性增加。第7题,由图中三个年份积水深度线
可知,积水深度总体下降,则蓄水量呈减少趋势,B正确。1998年和1999年均
出现了积水深度为。的现象,即出现了干涸现象;图示三个年份的5月份积水深
度线出现重合而变化最小。
(2021・武汉调研)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
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
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
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
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据此完成8〜10题。
8.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成因是
()
A.黄河径流量大B.黄河输沙量大
C.地壳上升运动D.沿海海平面上升
9.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
的地区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
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0.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
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
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
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
答案8.B9.C10.B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广告投放合同详细条款
- 学期家委会工作计划六篇
- 中国红酒包装设计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中国单双面胶粘带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盐酸贝那普利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探究问卷调查报告
- 大学生电工实习报告锦集十篇
- 网页课程设计备忘录
- 2022年医院后勤个人工作计划
- 筷子课程设计教案
- 2024年机动车检测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格合集(根据补充要求编制)
-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及目标制定
- 2024年01月11067知识产权法期末试题答案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2)》期末纸质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 一年级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 情侣防出轨合同模板
- 202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 陕西省渭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2
- 废弃催化剂中贵金属的回收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