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手术室感控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手术室感控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手术室感控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手术室感控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手术室感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染(gǎnrǎn)控制手术室是外科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的场所,感染是外科领域(lǐnɡyù)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控制手术感染的发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所以手术室医务人员必须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才能更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第一页,共四十四页。感染(gǎnrǎn)来源和危险因素感染来源:1医务人员2环境(huánjìng)3物品4病人第二页,共四十四页。感染(gǎnrǎn)的危险因素与宿主有关的危险因素(yīnsù)与手术有关的危险因素第三页,共四十四页。与宿主有关(yǒuguān)的危险因素(1)(1)明确的危险因素年龄: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均易造成术后感染。肥胖:患者过度肥胖,脂肪组织过多,使手术切口过大;或组织暴露困难,手术难度增大,手 术时间延长。

疾病(jíbìng)严重指数:疾病造成患者免疫能力下降。基 础疾病严重,如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术后易发生感染。第四页,共四十四页。与宿主有关的危险(wēixiǎn)因素(2)远处感染灶:患有活动性感染的病人,即使感染 部位与手术(shǒushù)切口距离很远,仍比未患有感染的 病人切口感染率高。术前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的耐药菌 株在患者体内定植越多,进而增加了术后感染 的危险性。第五页,共四十四页。与宿主(sùzhǔ)有关的危险因素(3)(2)相关的危险因素营养不良和低血清(xuèqīng)蛋营养不良不利于伤口愈合,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考虑 营养不良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增加感染率。糖尿病第六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shǒushù)有关的危险因素(1)1明确(míngquè)的危险因素术前备皮手术类型抗菌药物的应用手术时间第七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有关(yǒuguān)的危险因素(2)术前备皮剃刀损伤皮肤,破坏了皮肤屏障作用正确的做法是用脱毛剂或剪刀剪去切口部位的毛发,然后(ránhòu)用洗涤剂清洗皮肤。手术类型手术类型不同,感染率也不尽相同。第八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有关的危险(wēixiǎn)因素(3)

抗菌药物的应用(yìngyòng)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可减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选药应根据医院内各种手术后感染常见病原菌和可能的致病菌,结合耐药性监测结果比较有针对性的选择。第九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有关(yǒuguān)的危险因素(4)

手术时间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导致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长时间的暴露干燥,牵拉(qiānlā)损伤组织出血,麻醉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手术时间的延长,术者因疲劳而疏于无菌技术操作,在理论上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第十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shǒushù)有关的危险因素(5)2相关的危险因素多重手术(shǒushù)组织损伤异物输血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shǒushù)有关的危险因素(6)多重手术多重手术本身可能(kěnéng)不是危险因素。但是手术时间的延长,可能(kěnéng)使感染的危险增加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shǒushù)有关的危险因素(7)

组织损伤手术(shǒushù)操作过程中,动作粗暴清除坏死组织不彻底,手术中缝合时留有死腔止血不彻底,不能保持组织良好的血液供应切口有张力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有关的危险(wēixiǎn)因素(8)

异物.植入物存留在体内的异物,可使伤口感染,长时间不愈合即使伤口已愈合,异物存留的局部仍可能有细菌(xìjūn)的存在,可能会再次感染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shǒushù)有关的危险因素(9)输血自身输血与传统的同种异体输血比较,感染率显著降低其原因是输注异体血会降低机体(jītǐ)细胞的免疫反应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与手术室有关(yǒuguān)的危险因素室内人员(rényuán)的流动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员进入手术间手术台上移动病人及各种包布的抖动手术间门的开放进行污染手术医护人员的着装卫生打扫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一)手术(shǒushù)切口分类清洁切口清洁-污染(wūrǎn)切口污染切口污秽-感染切口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清洁(qīngjié)切口为无菌切口,指局部无感染,非外伤性的,未进入(jìnrù)空腔脏器(胃肠,胆道,呼吸道等)的切口,如甲状腺,乳腺,垂体瘤切除术,心脏手术等。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清洁(qīngjié)-污染切口为可能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hūxī),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者。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污染的阑尾切除术,食道癌根治术等。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污染(wūrǎn)伤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shǒushù),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如急性阑尾穿孔但未化脓的切除术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二)伤口(shāngkǒu)愈合分级甲级愈合正确对合两侧(liǎnɡcè)皮缘,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乙级愈合因伤时组织缺损较大或污染严重,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须做切开引流,伤口呈开放状态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感染控制(kòngzhì)的目的感染控制的目的在于:1减少感染,进而杜绝传染病的传播,预防发生社会性流行2改进医疗质量3降低患病率、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4促进伤口(shāngkǒu)的愈合,疾病治疗,减少住院时间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污秽-感染(gǎnrǎn)切口延迟的创伤手术(shǒushù),临近感染区域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感染坏死的清创截肢手术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感染(gǎnrǎn)控制的措施(一)环境的控制手术室环境的清洁,是感染(gǎnrǎn)控制的重要因素。注意事项包括:1随时保持手术间各处地面的清洁,如有血液溅落在地面或墙面上,应立刻擦去2每日手术前半小时,可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手术间内的操作台、手术床、无影灯等3每台手术结束后,须将室内彻打扫,且净化30分钟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四页。4全天手术(shǒushù)结束后,进行彻底打扫,擦拭,并将室内物品排列整齐,定位归还。5制定打扫除日(每周至少一次)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二)人员的控制1医务人员的着装:帽、口罩(kǒuzhào)、衣裤、鞋、2病人的着装(三)物品的控制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预防手术部位感染(gǎnrǎn)的措施术前正确(zhèngquè)准备皮肤合理使用抗菌药有效控制血糖预防低体温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预防措施(一)术前:择期手术(shǒushù)病人如果有其他部位感染须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shǒushù)备皮用电动剪或脱毛剂,防止损伤皮肤糖尿病病人术前须控制血糖浓度,避免术中高血糖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指导和鼓励病人戒烟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四页。预防措施(二)有条件可要求病人术前晚上沐浴在手术(shǒushù)消毒前,彻底清洗切口及周围皮肤的污染物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如碘伏,酒精根据切口的不同位置,选择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预防措施(三)预防性的使用抗感染药物给药方法:术前0.5至2小时静脉给药,如果手术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可术中给予第二次,抗菌药有效覆盖时间包括整个(zhěnggè)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四个小时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预防(yùfáng)控制(四)手术中的预防与控制手术室空气(kōngqì),环境,器械的处理手术室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器械的灭菌医护人员的防护无菌技术与外科技术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预防措施(五)保持(bǎochí)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最关键措施是制人员流动与室内物品的流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外,也要控制手术间人员的流动,尤其严格禁止污染手术间的人员与物品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预防措施(六)接触未消毒灭菌的或消毒灭菌不彻底,以及又被污染的手术用物,均会直接导致病人的切口感染(gǎnrǎn),所以手术室将手术用物的管理和控制作为感染(gǎnrǎn)控制的重要内容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为污染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2培养皿应放置在有代表性的地点,培养皿的放置位置应距离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距离墙壁1米。3在采样前事先放好不小于30公分的消毒垫布(防止气流撞击平面后的扬尘影响采样效果)4准备工作:采样前提前30分钟开启净化机组(jīzǔ),不应在手术刚刚完成的手术间内采样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四页。预防措施(七)空气监测:采样(cǎiyànɡ)的基本方法(沉降法)1培养皿数应根据手术间的实际面积与级别放置。百级13个;千级9个;万级7个;十万级5个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四页。5测定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定人员必须穿着无菌工作服6采样应在手术间处于清洁、静止、密闭的状态下进行。采样时,手术间门要保持关闭(guānbì)状态,培养皿放置妥当后人员迅速离开,采样过程中禁止人员进入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四页。7顺序进手术间从内向外摆放培养皿,操作者退出手术间,培养皿开盖30分钟后,从外向内收取。按顺序做好标记,用清洁包布包好送检验科8结果菌落形成单位CFU---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duōɡè)菌体在固定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表达活菌的数量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四页。采样(cǎiyànɡ)常犯的错误

1采样时忘记开启机组或开机时间未足30分钟即进行采样2在刚做完手术或未打扫的手术间内采样3采样时培养皿直接放置在地上4采样过程中有人在室内(shìnèi)走动5开着手术间门采样6采样时间超过30分钟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四页。预防措施(八)围术期保温全麻手术超过3小时,一般(yībān)手术超过2小时,就可以出现术中低体温。轻度的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并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此外,低温可减少皮肤血流和氧供,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围术期低温病人伤口感染率增加。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四页。术中低体温(tǐwēn)发生的原因1手术间低温环境手术间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度,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有助于维持病人的体温,有研究室温小于21度病人体温下降50%2麻醉剂的应用麻醉剂有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的作用,从而导致体温下降3皮肤(pífū)保暖作用的散失皮肤(pífū)消毒时,裸露皮肤(pífū)面积较大,消毒液涂擦病人皮肤(pífū)上的挥发作用、使用低温或未加温的液体冲洗体腔或手术切口。大手术体腔长时间开放暴露等因素,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反应,热量丢失,是手术中导致体内热量散失的重要原因第四十页,共四十四页。4输液和输血手术过程中病人由静脉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和血液,对病人机体(jītǐ)中体液造成“冷稀释”作用,从而导致病人体温下降。研究显示:输入1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1个单位红细胞,病人中心体温会下降0.25度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四页。术中保温(bǎowēn)措施

1监测体温在手术过程中注意监测体温,一般维持在36度以上2调节室温随时注意调节室温,维持室温在22-24度,不能过低3保暖可采用暖水袋、电热毯、加温(jiāwēn)盖被等对手术床,平车进行加温(jiāwēn),我们(对病人加盖被服,不影响手术区域加盖,防止病人皮肤裸露)接送途中,足够的包裹,与周围冷空气隔离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四页。4输注体内液体加温输入体内的液体和血液制品加温至37度,可以预防低体温(tǐwēn)的发生,并防止体温(tǐwēn)下降。但注意部分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代血浆等不能加温,易发生过敏反应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