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年字■文曹文阅读试建配编《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截至2021年)【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韭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日:“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土庶人B,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错。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节选自《孟子》注①桑: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鹿:音ydn,饱,满足。.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所识穷乏者将我与 ②蹴尔而与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苞为后义而先利.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万乘之国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2分)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3分)【参考答案】4、①同“德”,感激: ②用脚踢; ③好处: ④如果。5,B6、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②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7、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8、孟子在【甲】文中阐明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乙】文阐明了对百姓施行仁政的观点。【参考译文】【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邑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他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说利呢。”(2021湖南邵阳)【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韭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D)(3分)A.所欲有甚王生者 皆以美王徐公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C.败义以求生 可以为师矣D.遂班军画还 康肃笑而遣之.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死亦我所恶— (2)故患有所不辟也(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4)不忍委之.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分)(2)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3分).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张的?(2分)【参考答案】(1)厌恶,讨厌(2)辟(3)到远方(4)丢下,舍弃(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22.荀巨伯探望重病的朋友,这是“义”。胡贼攻打城池,他的生命遇到危险,不听朋友的劝离,而是选择留下。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这就是舍生取义。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参考译文】【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己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2021四川资阳)【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酹"?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11r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①酶: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蛾(hud):尘滓重积的样子。(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①故不为箪得也②茗发行吟泽畔③所欲有甚于生者④遂自投泪罗以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参考答案】(1)①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②同“披”,披散;③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④于是,就。(2)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②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4)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参考译文】【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2019四川遂宁)【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节选自《万事莫责于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TOC\o"1-5"\h\z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不若手足之贵也( )予子冠履)(2)(2分)A.非独贤者有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B.所欲有甚于生者C.故不为苟得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亦不可以己乎万事莫贵于义必不为。何故?呼尔而与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万事莫贵于义也。.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3分)A、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29.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2分【参考答案】(4分)“辟”同“避”,躲避。(1分)假如,假使(1分)不如,比不上(1分)给(1分)B(2分)(4分)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2分)B(3分)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1分)万事莫贵于义(1分)(共2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2018四川广安)【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縻丘「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日:“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双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縻丘,其不知丘⑤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縻丘:地名。②说,游说。③养:供养之地。④,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强年的一项是( )CA.跚尔而与之生(用脚踢) B.万钟于我何胡焉(有什么益处)C.孔子如齐景公(召见,接见) D.吾用君子当功以受禄(听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A.万钟于我何加焉/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B.景公致縻丘以为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行道之人弗受/辍耕之垄上D.乡为身死也不受/景公未之以行画赐之縻丘.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A.【甲】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B.【乙】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齐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他认为“无功不受禄”O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每小题3分)(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其不知丘也亦甚矣。【参考答案】8、C9,D10、D11.(1)从前(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宫室的美丽接受了(万钟俸禄)(2)他也太不了解我了。【参考译文】【乙】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縻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縻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2017湖南永州)【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轼④,低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縻食®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注】①白:禀告,报告。②旃:通“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轼(di):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縻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即“弄”(方)。收藏•⑧节旄(mao):节杖上用耗牛尾做的饰物。.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感激.万钟于我何加焉 力口:益处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食:吃D.林汉节牧羊 杖:拿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妻妾之奉/单于愈益欲降之B.此之谓失基本心/别再官属常惠等C.蹴尔则与之/掘野鼠去草实财食之D.是亦不可以己乎/始?强壮出10.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含艾菖的一项是()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使牧班,轼乳,乃得归。.拓展探究。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3分)【参考答案】8、C9、B10、DIL(1)不是只有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2)(匈奴)让(苏武或他)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让他回来。(M:公羊;乳:生育;乃:才:得:能够;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2分,根据情况酌情扣分)12.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分);乙文通过详细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种种生活上的磨难,终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心中有“义”的人(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参考译文】【乙】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不可能因为威胁而投降,就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使苏武投降,便把他囚禁在大窖里,坚决不给(他)吃的喝的。天降雨雪,苏武就卧在地上,吞食雪团与毡毛,过了好多天也没饿死,匈奴以为他有神灵保佑,就把他流放到北海边上没有人烟的地方,(匈奴)让(苏武)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让他回来。(匈奴)把他与属吏常惠等人分开,囚禁在不同的地方。苏武(被流放)到北海边上之后,匈奴不供给他粮食,(他只好)挖掘野鼠所储藏的草籽充饥。拄着汉朝旄节牧羊,时时刻刻把汉朝旄节带在身边,连旄节上的旄尾都脱落了•……苏武被扣留在匈奴一共十九年,出使时正当壮年,等到返回时,胡须和头发都白了。(2017四川达州)【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日:'予①子②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 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得之则生(则:就) B.多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C.今谓人日(谓:叫) D.何故(故:原因,缘故).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乙】文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对自己言行的辑录。C.【甲】文的“箪”是指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乙】文的“冠”是指帽子。D.【甲】【乙】两文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句子长短不一,富于文采和气势。.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的“本心”即舍生取义之心。【乙】文主要是围绕“万事莫贵于义”这个观点展开论述。C.【甲】【乙】两文‘'义”的内涵都是指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D.【甲】文运用举例、对比的方式说理,通俗易懂;【乙】文则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把道理说深说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分)(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2016广西来宾)【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日:“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己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日:“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选自《东轩笔录》)【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i)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土。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bi):使。⑦宛然:依然如故。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所晋有甚于死者 (2)如假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含术者病笃 (4)今汝感孚.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3分)【参考答案】(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每小题1分,共4分)(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2分)11.【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己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2016湖南张家界)【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孟子对(齐王)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注]耨(n6u):除草。制梃:拿起木棍。彼:这里指秦、楚两国。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1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入以事其父兄 入则无法家拂士B、王如施政于民 皆以美于徐工C、王往而征之 朝而往,暮而归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邹忌修八尺有余1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13、【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参考答案】10、(1)通"避",躲避(2)称王11、C12、(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2)秦、楚两国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13、【甲】;舍生取义。(1分)【乙】:仁者无敌。(1分)【参考译文】
【乙】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大王较量呢?因此说:‘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2016辽宁本溪)【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康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縻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注释]①縻(H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i):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二⑥趣:催促。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万钟则不辞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C.孔子群不受 (辞:推辞)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B.万钟于我何加焉B.万钟于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景公致縻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D.辞而行 思加不学则怠.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F做的一项是D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参考答案】
10.D(谓:告诉,对……说)11.B(介词,对,对于)12.D(却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需求)(1)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乡”“受”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2)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闻”“当”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乙】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縻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縻丘,他太不了解我了!”(2015广西柳州)【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注释】肱(gong):手臂。.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蹴: 辩:蹴: 辩: 未若: 恶: )(2分)⑵万钟则不辞礼义而受之⑶本着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4)贫与贱,是人之所率也.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呼尔顾与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晅不染.为宫室之美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行道之人弗受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万钟于我何加厚 且靠置土石.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⑴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从甲、乙两文段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2分)甲: 乙: .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论语》十则》中的一则格言警句,并简要说说你的理解。(3分)【参考答案】(每个1分,共4分)(1)蹴:用脚踢(2)辩:通“辨”,辨别(3)未若:比不上(不如)(4)厌恶(讨厌、不喜欢)(2分)C(4分,每题2分)(1)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2)用不正当手段而得到财富和尊贵的地位,对于我来说,像天上的浮云一样。(2分,每句1分)甲: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乙:贫而无谄(或: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10.示例1:格言警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解:这一则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示例2:格言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理解:这一则讲学习态度,意思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格言警句1分,说出理解2分,共3分)【参考译文】【乙】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仍快乐,富有而又好礼的人。”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2015内蒙古呼伦贝尔)【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弓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乙】孔子谓颜回®日:“回,来!家贫居卑,期不仕②乎?”.颜回对日:“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日:“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作。”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也。” (选自《庄子》)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 ②仕:做官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TOC\o"1-5"\h\z(1)多为身死而不受( ) (2)是亦不可以己乎( )(3)期不仕乎( ) (4)孔子愀然不容( )7、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8、翻译下列句子。(4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善哉,回之意!9、回答下列问题。(5分)(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3分)(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3分)【参考答案】(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正确,每个1分。(1)通”向“,从前(2)停止,放弃(3)为什么(4) 的样子(2分)C(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正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字1分,疑问句式1分)(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注意倒装句的翻译,没有翻译出倒装句式,但表述正确和1分,“意”翻译成志向、观点、意见、想法、心意等相近的词皆可。)(5分)(1)(2分)[要点与评分:举出一例即可得2分。(用原文的句子或者概括原文都可以)参考点: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甲文坚守的内容1分,乙文坚守的内容1分,表达1分。参考点: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贫穷而改变。【参考译文】【乙】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因此我不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面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也是我的一点收获哩。”(2014福建厦门)【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地。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③?”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注释:①荀巨伯:人名②值:碰上,遇到 ③邪道耶,语气词,吗.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1)多为身死而不受( ) (2)跚尔而与之( )(3)收义以求生( ) (4)汝何男子,而敢独小(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译文: .(1)甲文中的行道之人、乞人,乙文中的荀巨伯,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共同的精神品质,那就是(1分)(2)请你再举出一个这样的人,并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完甲、乙两段文字后的启示。(2分)【参考译文】【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2014内蒙古通辽)【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妄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妄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手?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节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曾子①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日:“母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之,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乙】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乙】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⑴摩尔而与之 (3)曾子之妻之市 (选节自《韩非子・曾子杀彘》)②彘:zhi,猪。(2)名为身死而不受(4)妻止之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其子随妻而泣吾孰与徐公美 乡为身死w不受C.行道之人弗受 D.母还,顾反为汝杀彘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陈胜自立为将军.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泽文: (2)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译文: .古往今来,舍牛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一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2分)答: .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2分)【参考答案】.①用脚踢 ②乡,通“向”,从前③到,去,往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4分).C(A.第一个“与”通“欤”,语气助词;第二个“与”,"与……相比”B.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转折D.第一个“为”,给,替;第二个“为”,成为)(3分).(1)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2分)(2)妻子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2分).(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所举事例一定要能体现“舍生取义”,写出人名并简要叙述其事迹)(2分).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解答时要强调“信守诺言”“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意思接近即可)(2分)【参考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妻了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2013贵州黔西南)【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通意义.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断子之手足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 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投诸渤海之尾.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3分).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参考答案】.“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 24.A(3分).(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2012湖北随州)【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有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其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野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群患者何不为也?(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①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孕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选自《古文观止•纵囚论》[注]①大辟(酬):死刑。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TOC\o"1-5"\h\z(1)故不为■得也 苟:(2)故患有所不睁也 辟:(3)其囚及期 及:(4)而李自归无后者 卒: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文: (2)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译文: .甲文中作者说“死亦我所恶”,而乙文中死囚犯却“",这可用甲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来诠释。(2分)【参考答案】.⑴苟且⑵通“避”,躲避⑶“到”或“至”(答“到了”也可)(4)终,完毕,结束(答出一个即可,答“最终”也可).(1)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2)这是君子都难于做到的,小人却轻易做到了。.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答“卒自归无后者”也可)舍生而取义者也(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概括答成“舍生取义”也可)【参考译文】【乙】在唐太宗即位后第六年时,把判处死刑的犯人三百余人登记在册,放他们回家,约定好到期自动回来接受死刑。这是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而希望小人中最坏的人能做到自然更难。到了规定的时间,那些囚犯自动回来而没有延误。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而小人却很容易地做到了。(2011辽宁鞍山)【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日:'予®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故隼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星心也( )(3)今单人曰( ) (3)何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4分).【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患:祸患,灾难是:这、这样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评分说明:每空1分.“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参考译文】【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珍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天下比不上生命珍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残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珍贵的。”(2011四川广安)【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日:“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TOC\o"1-5"\h\z(1)即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晴鱼( )(4)若弟子谏日( ).翻译句子。(4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参考答案】.(1)用脚踢(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参考译文】【乙】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们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2009内蒙古赤峰)【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 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S:“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日:“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日:“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日:“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一一(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一(3)公被狐白之裘 被:一(4)乃令出裘发粟 裘:一.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何加: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的对!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2009山东滨州)【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置縻丘®之邑以为养汽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日:“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君未之行.而赐之縻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康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万钟于我回加焉 何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18、文段【甲】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2分)【参考答案】(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共2分)(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2分)【参考译文】【乙】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康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縻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2008河南)【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厘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打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法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探汽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托(han):保卫。③法(xua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操:同“救”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天祥汝然出涕涕: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译文: 19、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17、(2分)(1)通“避",躲避。(1分)(2)眼泪。(1分),(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2分)19、(4分)①国亡不能揉,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参考译文】【乙】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说:“国家己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南宋的忠心来效忠于元朝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2007安徽芜湖)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鸩铝,子知之乎?夫翘转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鹏得腐鼠,鹑错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1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0.《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形象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形象的不同点。(3分)【参考答案】8、舍生取义9、鱼,是我喜爱(想要)的;熊掌,也是我喜爱(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愿意舍弃鱼而得到熊掌。(得分要点:整句翻译准确流畅得满分,其中“所欲”、“得兼”的准确翻译各占0.5分)10、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答到“积极”、“消极”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满分;答到孟子“重义轻生”,庄子“不贪图富贵,幽默风趣”等也可给满分。【参考译文】【乙】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斜培,你知道它吗?鹑婚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鹤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鹦^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2007广东深圳)【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⑦。(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②值:遇到。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④败:毁坏,舍弃。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⑥止:停留。⑦全:保全。.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不忍委之(4)遂班军而还.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甲】【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的思想。(2分)【参考答案】.(1)苟且(注: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祸患,灾难(3)丢下,抛弃(4)于是,就每词1分。
.(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大意正确即可..舍生取义【参考译文】【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2007辽宁十二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日:“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日:“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日:“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日:“不受。孔子闻之,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4分)(4分)患 赐(4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文中赞扬:【乙】文中赞扬的高贵品质。(4分)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3分)【参考答案】.答案:①祸患,灾难通“避”,躲避②赏赐傲视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答案:①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答案:舍身取义廉洁自律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评分:共3分。观点正确,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乙】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座城,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好品德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节操的。”(2007山东济宁)【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股份无偿赠与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协议
- 阳江锅炉金属喷涂施工方案
- 保温岩棉施工方案
- 阜新水路施工方案
- 弱电安装施工方案
- 2025版土石方工程运输及资源循环利用合同范本3篇
- 岩溶区水文地质数据挖掘-深度研究
- 个人与企业间房屋租赁合同(2024版)3篇
- 二零二五版办公楼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合同
- 个人所有房产共有权转让合同(2024版)3篇
-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竖式计算题200道及答案
- GB/T 12723-2024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干部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办法
-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2024年代理记账工作总结6篇
- 电气工程预算实例:清单与计价样本
- VOC废气治理工程中电化学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煤矿机电设备培训课件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标准语段写作课件32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