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写作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1.gif)
![新闻导语写作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2.gif)
![新闻导语写作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3.gif)
![新闻导语写作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4.gif)
![新闻导语写作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fbab1443ddef63c70028eee6f3205d6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导语写作当时,正是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人们对这场战争非常关心。为了迅速地向人们报道战争的情况,记者们纷纷采用1844年才发明出来的电报技术来传送新闻稿。可是,当时的电报技术还很不完善,一篇新闻常常只传了一半甚至一个开头,就因技术原因中断了,影响了新闻的迅速传递。于是记者们采取对策: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写在前头,略显次要的随后再介绍。这样,即使电报中断,也有可能将新闻的核心内容传递出去。这样做被认为是快捷有效的。1865年4月14日,林肯总统遇刺,美联社驻华盛顿的一名记者迅速拍发了一条只有12个英语单词的消息:“总统今晚在剧院遇刺重伤”,简明快捷,受到人们的肯定。以后,一些媒体要求自己的记者如法炮制,这样,导语就诞生了。导语的发展
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在他所发的一则消息中写了这样一段导语:
萨莫亚·阿庇亚3月30日电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6条战舰和10条其它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了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3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19世纪末,美联社总经理梅尔维尔·E·斯通要求美联社记者所写的每条消息的导语中,都要“新闻六要素”俱全。这样的导语被称为第一代导语。
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初,也从西方学来了这样的导语写法。任白涛在1922年出版的《实用新闻学》一书中,称导语为“冒头”,认为“冒头”是一篇新闻的“事件要纲”,作用是“诱起读者读欲”。
在随后的写作实践中,人们又发现了第一代导语种种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于是纷纷改造创新,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导语。“第二代”导语的特点是不再要求“六要素”俱全,比第一代简明扼要。“第一代”导语强调整体性和完整性,字数多,段落长。“第二代”导语则只选择最重要的、最能激起读者兴趣的两三个要素写进导语,其余要素放到主体中再作表述。“第三代”导语也强调精短,号称“一句话导语”,但它以“非一律化”为基本特征。
目前流行的“第四代导语”,强调自由化和吸引力,写得流畅、生动。但它不注意对新闻事实的完整概括,不讲究精炼扼要,还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
导语的作用,借用麦尔文·曼切尔的话说,有两点:“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4.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5.拟人修辞法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7.速写勾画法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8.巧用背景法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10、借用典故法先讲一个与新闻事实有关联、或有类似之处的典故,以引起读者兴趣,接着报道新闻事实。当然,这个典故必须选择得十分巧妙,否则就是画蛇添足。美国《读者文摘》报道我国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消息的导语就借用了一个希腊神话作为开头。希腊有一个神话,说伊阿宋和他的那尔戈英雄们遇到埋在泥土里的勇士的奇迹。今天这个神话在中国人那里实现了。1974年,在古都西安……从地下发却发掘出两千多年前埋葬的陶土制作的一支完整的军队。11.抑扬顿挫法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12.特写镜头法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13.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14.一张一弛法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15.小中见大法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16.先声夺人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南方日报1986年3月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17.拉近时间法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18.提问作答法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19.有意重复法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20.化整为零法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蒋剑翔)一、报道同一事件的12种导语
福建出口了一批梭子蟹,这在我国是一件新鲜事。有关同志收集了报道此事的12种导语,各有优劣,可供参考。1、最近两个多月来,一批活梭子蟹由福州运往日本和香港,从而结束了我国只能出口冷冻梭子蟹的历史。2、最近,福建省外贸部门摸索出活海产品“过冷”处理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事故车维修技术与人才输出合同
- 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福利调研
- 2025年农产品害虫防治合作协议
- 2025年智能真空断路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农业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紫外固化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角钢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腈类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二手独立产权房产转让协议书
- 2025年商业店铺租赁转让协议
- 复产复工试题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附答案)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售后服务经理的竞聘演讲
- 临床医技科室年度运营发展报告
- 慢加急性肝衰竭护理查房课件
- 文件丢失应急预案
- 从建设和谐社会角度思考治超限载(十)
- 幼儿园小班开学家长会课件
- 云南华叶投资公司2023年高校毕业生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ABB电子时间继电器CTMVS系列操作与安装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