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简史复习提纲_第1页
日本简史复习提纲_第2页
日本简史复习提纲_第3页
日本简史复习提纲_第4页
日本简史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一、名词解释5X6卑弥呼:卑弥呼(有的史书也写成“俾弥呼")是日本弥生时代邪马台国的女王,在《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记载她是汉桓灵年间倭国纷乱时代邪马台国的女王,相传在位七十余年.但是由于日本当时并无史书,关于她的真实身份,众说纷纭,并无定论。圣德太子改革:7世纪初圣德太子接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来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它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积极摄取中国文化,为日本日后的文明与进步以及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应仁之乱:应仁元年(1467)至文明九年(1477),日本室町幕府末期封建领主间的内乱,促使了旧势力的没落以及新兴势力的抬头,日本步入战乱期,时人称为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战国大名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封建主。战国时期(1467--1590),各守护大名之间混战不已,一些在地方上拥有实权的幕府中、下级武士和国人领主,乘机扩充力量,形成了独立于幕府体制之外的大封建主,即战国大名。战国大名采取富国强兵的政策,励精图治,积极发展经济,渐渐发展成为一股统一的力量.1573年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推翻了室町幕府的统治。参觐交代:是日本江户时代一种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户替幕府将军执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这既限制了大名的财力,又浪费了大名的时间,还得到了大名的人质(大名的妻子),三管齐下,极大地压制了大名的反心,迫使大名对幕府效忠,这成为了德川幕府能够维持二百多年稳定统治的一个重要原因。镰仓幕府:镰仓幕府(1185年—1333年),是日本历史中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1185年(文治元年)幕府在镰仓成立,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经历149年。遣唐使: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公武合体运动:日本幕末,西方的冲击促成了日本的民族危机,同时,也加深了幕府统治的危机。以西方冲击为契机,受控于幕府的朝廷和强藩提出了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要求.于是,幕府、朝廷、强藩进行了一场政治上的整合运动,即公武合体运动。公武合体运动是三支政治力量为各自利益而相互妥协的矛盾产物。岩仓使节团: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以大久保利通(大藏卿)、木户孝允(参议)、伊藤博文(工部大辅)、山口尚方(外务少辅)为副使,共48人,另有50多名留学生随行.日本政府使团通过欧美之行看到了日本与西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距,加深了民族危机感,同时激发了努力学习西方文明的动力。找到了“内治优先”,发展日本资本主义的切实可行的道路,基本上使日本政府形成了推行改革的指导思想。但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们在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缺少长远眼光,似有急功近利之嫌。西乡隆盛:西乡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前期一直从事于倒幕运动,维新成功后鼓吹并支持对外侵略扩张,因坚持征韩论遭反对,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名为私学校的军事政治学校,后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史称西南战争,兵败而死.天皇机关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著名自由主义学者美浓部达吉提出的一种企图削弱天皇权力,提高议会作用的主张。认为天皇只是国家机关之一,天皇并不等于国家,国家主权不属于天皇个人,天皇只是依据宪法行使国家主权.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议会地位的提高产生了影响.洛克希德贿赂事件:洛克希德事件,发生于1976年与昭和电工事件、造船丑闻事件、里库路特事件并称日本战后四大丑闻事件。然而洛克希德事件并不是由日本司法机关发现的,而是始于1976年2月爆发在美国的洛克希德公司行贿案。洛克西德公司是当时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和军火供应商之一,该公司主要是依靠行贿打开国外市场的,因此,美国的许多飞机制造商向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跨国公司小组进行了举报.旧金山体制: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有52个国家参加。9月8日和会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和会上,苏联等国质疑和约草案,但在美国的强制下,最终有49个国家在和约上签字.根据《旧金山和约》,1952年美国结束了对日公开占领,日本取得了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继续受美国控制。上述条约和协定的签署,虽然在法律上承认了日本的独立地位,但事实上,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继续牢牢地控制着日本,日本处于美国的半占领之下,这就是所谓的“旧金山体制".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1961~1970年间的经济发展计划,意指在一个相对确定、较短的时期内,通过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建立健全政府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方式,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方案.该计划由池田勇人内阁制定并实施。效果: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和11.5%,超过计划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的第七年,便实现了国民收入增长1倍;人均国民收入从1960年的395美元,增加到1970年的1592美元;10年间实际工资平均增长83%。1970年该计划完成之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通货膨胀、两极分化、大都市人口过密化和农村人口过疏化等问题愈益严重。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战后政治总决算: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即对战后日本的国内国际政治进行总结;改变国民政治意识,去掉战败国的阴影;以综合安全保障战略为核心,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关原之战: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以及战国时代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在美浓国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是应仁之乱以来全日本的最大规模的内战。最终德川家康取得了统治权,为其建立德川幕府奠定了基础.简答(2X15)简述圣德太子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背景:圣德太子自593年担任摄政以来,即致力于提高王权的改革.圣德太子执政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隋朝;朝鲜半岛上新罗强大起来,占据汉江、洛东江流地域,这些国际形势引起圣德太子的极大注意.他接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来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内容:1.划定冠位12阶2.制定17条宪法3.提倡佛教4.恢复中日邦交5、编纂史书影响:圣德太子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氏姓贵族的势力,在贵族中间打下了皇权思想的烙印,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思想基础,并通过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给中小贵族授与冠位等形式,培养了人才,所以说圣德太子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的准备和先声。但圣德太子的改革是极不彻底的。冠位制是在没有废除氏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仅在畿内及其周边地区的中下级贵族中实行。17条宪法作为训诫,只能起到教化作用,没有更大的约束力。更主要的是没有触动当时社会症结的部民制,所以削弱氏姓贵族势力,提高皇权是极为有限的,更不可能解决国内的阶级矛盾,挽救社会危机。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与主要政策。背景:1、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2、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3、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4、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展开了要求改革幕政、抵御外侮的斗争,并在人民群众推动下,发展为武装倒幕。主要政策:1、政治方面:(1)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3、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简述江户时期闭关锁国体制的形成过程与影响.过程:日本闭关锁国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在1635年开始实行,直到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为止.十六世纪,葡萄牙人来到日本,向日本人民传天主教,饱受压迫的日本农民很快接受了天主教。为禁止人民信教,幕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全面锁国,自1633年到1639年连发五道锁国令,规定全国检举天主教徒,不给天主教在日本有一点立足之地。并禁止一切西方人来日贸易,同时规定日本人在海外者不许回国,日本人不得出海。影响:闭关锁国维护了日本内部的自然经济发展,巩固了幕府统治,在一定程度下维护了日本独立,但最大影响是其局限性,在于科技水平逐渐落后于世界,实质上并未从根本上抵制外国侵略。。简述明治宪法的背景与特征.背景: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与欧美列强建立平等外交关系,需要一部近代的宪法.但在当时,除了欧美诸国之外,尚无一个实现立宪政治的国家。尽管日本民间也有许多宪法草案,但在宪法起草的核心人物伊藤博文看来,“许多草案错将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自由主义言论视为金科玉律,企图颠覆国家的统治秩序。”奥斯曼帝国虽宪法仅仅2年后,宪法政治就不得不遭遇早夭的命运。日本国内的一部分保守派也希望建立绝对君主制体制.因此,伊藤等人希望能够找到一部适合日本现状的宪法.这需要以天皇为中心团结全国国民,并赋予议会一定的权力,并能够平衡各方的力量。特征:该部宪法,兼具立宪主义和国体论的要素,一方面基于立宪主义确立了议会制度,但另一方面议会的权限也受到国体的制约和限制。1、确立天皇专制制度:宪法确立天皇主权原则;确立天皇居于国家统治权的中心地位;确认天皇拥有独立的统帅权.2、规定了有限的自由权利.3、宪法第2章保障臣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及秘密通信等权利,但其前提是上述权利仍受到相关法律的保留。4、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立法权由帝国议会行使,行政权由国务大臣掌控,司法权由法院支配。5、宪法第3章规定设立帝国议会,众议院由民选的议员组成.6、宪法第4章规定,天皇的行为应得到国务大臣的辅助。(大臣责任制或大臣进言制)。7、确立了司法权的独立.简述占领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及影响。1945年日本战败,美国对日本占领持续大约7年时间。1、非军事化和民主化1945年8月—1948年10月在第一个时期,军事阶段和政治阶段并行。军事上,9月全面停止军需生产、解散陆海军部、逮捕东条英机等战犯。政治上,10月4日发布的人权指令和10月11日关于民主化五大改革指令,非军事化和民主化同时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美国陆续采取了诸如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剥夺军国主义头目和职业军人的公职、整肃一批极右政界人物、恢复日本共产党合法地位、解散财阀、实行土地改革、制定新宪法,推进民主化等一系列措施。2、对日占领政策的转变1948年10月—1950年6月随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蒋介石政权的垮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等国际形势的骤变,美国对日政策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遏制转为扶植,培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重新武装日本,使其成为美国反共战略的急先锋和亚洲的盟友。经济上,美国实行了从限制转为扶植的政策。政治上,随着美苏对抗的加剧,美国对日占领方针从“打击”改为“扶植”,对日本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从朝鲜战争到姌和条约的缔结1950年月—1952年4月随着美苏对抗的加剧,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使日本成为“拦住共产主义东进和南进的壁垒”,美国需要结束占领状态,使日本独立。1951年9月8日,在美国的操纵下,48个国家于旧金山签署了片面的对日媾和条约(中国被排除在外).至此,长达六年的被占领时期宣告结束,日本获得了独立,相应地也恢复了外交职能。简述日本战后政治的特点。一、战败和日美关系1945年战败的日本进入了新时代。以美军为主体的联合国军队为了使日本非军事化和民主化实施了很多改革措施,形成了战后政治的重要框架。在政治领域,1946年1月4日根据GHQ的指令公布并实施了≪禁止就职、退官、退职等相关问题≫,虽然被废止了,却大大地推动了日本的民主化进程,并且排除了日本战前政治的核心,使革新势力站上了政治舞台,给政党政治的确立带来巨大的影响.战后日本的政治以优先重视日美关系,同美国协调一致,在美国的世界战略的构建之中形成了日本政治的框架。二、55年体制日本国内的社会党的左右两派在1955年统一结成日本社会党。同年保守的自由党和民主党统一结成自由民主党,政界进入两大政党对立的时代。以自、社两大政党长达38年的政治运作命名的政治体制称作"55年体制".结成后的社会党进展不顺,并且从社会党分裂出的民社党和公明党的扩张致使野党多党化,而使自民党的长期政权得以持续。直到1993年夏季诞生了联合执政,近40年期间,日本的政治社会几乎是持续由自民党独揽政权。三、1993年以后的政治直到1993年6月,在日本政治舞台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政党是自由民主党、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共产党.进入1993年以后,自民党内部矛盾更加激化,失去了持续38年的政权。此事件被称作战后第二次变革。而由自民党和其他政党一起作为执政党执政的政权形式一直持续至今。论述题(1X20)试析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途径与影响;途径:(1)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这时期多从朝鲜半岛经陆路或沿岸航行,由中国移民(渡来人)传播先进的文明到日本.(2)公元六世纪至九世纪:交流路线以直接渡海为主,并有遣随、遣唐使节的往来,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3)公元十世纪至十四世纪:交流路线转为以东海航行居多。交流方式多为民间贸易、僧侣往来等。(4)公元十四世纪至十九世纪初期:交流方式变得更多样化,如明代的「勘合贸易」,清代的「信牌贸易」,还有移民和战争。这个时期以中国典籍文献的东传及中国文人在日本发扬、儒学、汉学、禅学等领域之教育,最受关注.影响: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两国一同复兴东方文化,创造亚洲世纪.评述近代以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潮与行动;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潮:1、岛国心态与侵略扩张意识2、耻感文化与崇尚暴力的价值观3、神道教与军国主义的产生4、集团主义与日本对外侵略行动: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强国发展之路,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发动对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侵略战争,从日本军国主义先是吞并中国藩属国琉球,侵略朝鲜半岛,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到加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从1904年在中国东北发起日俄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期间,强占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抛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从阻挠国民革命政府北伐;到“九一八”事变揭开日本军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