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情况通报第九期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6月22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专业会议上的讲话宋兰同志们:今天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专业会议,是继2002年贯彻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会议和2004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之后,总局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专业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全面深入落实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总结近期工作,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征管专业工作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我从五个方面讲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时参考。一、锐意进取,税收征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始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总局党组对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治税,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使税收征管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一)深化征管改革,税收征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征管改革进一步深化。近三年是贯彻国税发137号文件精神,推进新一轮征管改革、建立信息化支持下专业化征管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也是征管改革工作从以实行大规模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重组,业务流程优化、搭建信息化软硬件基础平台为主,进入到以完善征管体制,深化信息数据应用,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主的关键转型期。总局先后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国税发[2003]12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税务局系统机构设置的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3]1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税发[2004]108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税务局系统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工的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4]125号)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加强基础工作、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纳税服务、整合信息资源以及强化税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明确了深化改革、完善体制的工作任务与要求,进一步划清了税款征收、税源管理、税务稽查等主要环节以及管理环节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与分工,加强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征管模式进一步完善。在充分肯定“三十字”征管模式基础上,对征管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增加了“强化管理”4个字,形成了更为准确、更为符合征管工作内在规律要求的“三十四字”征管模式,为下一步实现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征管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各级税务机关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按照税收征管工作的内在规律,整合征管业务,优化业务流程。将纳税人需要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项事务,统一归并到办税服务厅负责;税务机关找纳税人办理的事项,统一由税源管理部门负责;将“一窗式”管理理念应用于各类办税事务,按照征管业务流程,在办税服务厅设立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三类窗口,实现了“一窗多能、一机多用、一岗多责”;普遍实行了“一站式”服务、承诺制服务、限时服务等措施;为加强办税服务厅的管理,不少地区还实行了办税服务厅“实体化”。这些改革措施从体制上解决了以往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税和税务机关找纳税人“找多头、多头找”的问题,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和手续,优化了服务环境,大大提高了办税效率,获得了纳税人广泛好评。同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纳税资料“一户式”存储方式,加强了窗口的审核分析职能,建立了办税服务厅各窗口之间业务联系和监督制约机制,实现各个窗口采集数据信息通用共享。征管机构进一步规范。各地认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税务局系统机构设置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统一、精简、高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巩固前阶段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规范征管机构设置、理顺征管职能、明确征管职责、统一机构名称等工作。部分地区的地税系统也参照总局的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该项工作,为今后强化税源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使征管体制更加适应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二)强化税源管理,税收征管能力不断增强总局在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广泛听取各地意见、总结各地改革经验基础上,及时制定下发了《2002年—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首次系统地引进了纳税服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为形成以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工作为核心的税收征管现代新格局勾画出基本框架。各地普遍将税源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现代管理观念引入征管工作,积极探索加强税源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打造现代税收征管能力工程。实行税源分类管理。按照属地分类管理原则,各地根据纳税人规模、性质、行业特点和信用等级等纳税人实际情况以及税源管理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对城区及农村实行按区域划分征管责任区管理;对重点税源企业,采取驻厂管理、联络员制度,实行重点监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市场,实行划片或分段管理等。加强税源分析和行业税负动态监控。不少地区开展了旨在摸清税源底数、掌控税基以及税源变化趋势的宏观分析与预测工作。运用当地综合经济数据指标,掌握和分析税源及税负变化情况,提高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风险预期判断能力和确定税源管理的重点与方向的能力,为开展纳税评估等税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积极探索新型的现代税源管理方式方法。不少地区推行了税收管理员、片管员制度,加强了以户为单位的税源管理,及时、动态、全方位地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不少地区如山东、江西、辽宁、四川、重庆、青岛、大连等地国税局,重庆、山东等地地税局,率先开展了纳税评估工作。这些省市结合自身的管理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总局及时总结各地经验,下发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税收管理员制度》两个重要的规范性文件,使基层在落实强化管理、优化服务重点工作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国、地税和部门配合,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各级税务机关认真落实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协作的意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在共同开展税法宣传、共建12366服务热线等服务平台、交换征管数据、相互委托代征、联合评定定额和信用等级、联合进行税务检查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工商、公安、海关、劳动、社保、城建、交通、银行、外汇管理、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工作配合,充分发挥税务代理等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社会综合治税,提高了税务机关税源管理能力。如山东地税积极取得省政府支持,建立了全省范围的协税护税网络,并由省政府下发文件,明确规定省、市、县各级政府、各个主管部门对税务机关提供税源管理信息的具体种类、时限等要求。同时,把协税护税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了很好实效。(三)完善服务体系,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对纳税服务本质的认识。在工作中开始有意识地将优化纳税服务从传统的意识形态领域向行政管理行为领域转化,优化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把纳税服务工作作为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规范纳税服务行为,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建立健全纳税服务制度,规范办税服务内容、操作程序和标准。普遍加强了办税服务厅建设,对办税服务厅名称、窗口设置、办税环境、人员着装和文明服务用语等进行了统一规范,为纳税人提供了良好的办税环境。积极推行多元化申报缴款方式。积极推行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银行代收、委托代扣、电子结算等多元化申报缴款方式,方便了纳税人。据统计,到2004年底,纳税人采取直接上门申报纳税方式的比上年减少2.0%;采取数据电文申报纳税方式的比上年增长7.5%;通过电子结算方式缴纳税款的比上年增长94%。加强和规范“12366”建设。截止到目前,已有38个省市全面开通了12366服务热线,热线受理次数达到1056.61万次,比上年增加393.08万次,增长59.2%;不少地区的国税、地税局还统一建设和使用“12366”服务平台,共享网络资源。同时,许多地区还加强了税务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和内容。积极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各地认真贯彻《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各级国、地税务机关普遍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据统计,目前全国被评为A级信用等级的纳税企业已达6万余户,对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征管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一体化”达成共识。征管信息化为税收征管工作形成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极大地提升了税收征管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各地根据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指导思想和“一体化”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形成了充分发挥现有信息资源、加大征管数据应用的共识;进一步加快了总局综合征管系统、增值税信息管理系统和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等三大主体系统以及与各地自行开发的征管信息资源的整合步伐,初步形成了三大系统在数据层面的互通共享局面;建立了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纳税人信息即时存储、方便调用、系统共享;地税系统也按照“一体化”的要求,结合地税工作实际,在整合和完善各自征管信息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系统资源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征管信息化程度。加快了综合征管软件的推广。总局在湖南国税等14个省加快了综合征管软件推广工作步伐。截止到今年三月份,已有10个省份先后运行综合征管软件V1.1版,实现了省级大集中,还有4个省将在7月份上线运行。今年下半年,除上海外,全国将有19个省市运行总局综合征管软件V2.0版。目前,三层结构综合征管软件正在河南、浙江两省国税系统试运行。这样到今年底,全国国税系统将有三分之二以上省局以省为单位推广应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并有部分省可以实现与总局的信息互联。为适应基层需要,总局集中系统内优势力量,对应用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的各个省市上线工作予以了全力支持,统一组织大规模的征管软件业务培训,确保了综合征管系统如期上线和运行质量。提高了征管数据的应用水平。不少省市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行征管数据省级大集中模式,提高了征管数据应用层次和应用水平;全国有13个省国税局、有个别省地税局已经可以全部或部分做到应用省级集中的征管数据,实现对征管质量直接监控、自动生成征管报表和自动考核等功能;在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各地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发出不少适于征管一线实际应用的个性化辅助软件,完善了征管信息应用手段;全国十城市工商与税务联网试点获得成功。全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无论从深度或广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准。(五)夯实管理基础,税收征管各项主要工作进一步落实深入贯彻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各级税务机关始终把抓好征管法配套制度的建设作为深入贯彻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重要工作来抓。总局结合全国征管工作的实际,及时对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配套的二十余项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规范。对可以继续沿用的制度如《税务检查管理办法》《阻止欠税人出境办法》等5项制度进行了重申;修订完善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出口退税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规定;制定下发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欠税公告办法》等5项制度办法,其他如《抵税财物拍卖、变卖管理办法》等几项重要制度也即将出台。各地按照总局相继下发的各项制度,做了大量的细化落实工作,使税收征管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大力加强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与学习,通过举办各类税法培训班,开展税法宣传活动,提供包括12366税务专线咨询电话在内的电话、电讯、网络以及上门咨询辅导等形式和方法,宣传贯彻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使税务人员依法征税和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明显增强。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普遍推行了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执法检查和行政执法监察力度,加强了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及其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各级税务机关执法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注意依法服务于地方经济,使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各有关部门对税收征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对税收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力度不断加大,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共识,治税环境明显改善。加强发票和税控装置管理。为加强发票管理,总局先后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使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统一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强发票管理工作的文件;为做好税控收款机的推广应用前期准备工作,总局与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加强税源监控的通知》、《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各地积极贯彻总局一系列文件精神,制定配套制度、采取配套措施,加大发票的管理力度、规范发票的使用,积极实行有奖发票,提高广大消费者依法索取发票的自觉性;积极做好税控收款机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下一步顺利推行税控装置,从源头上抓好税源控管打下坚实基础。加强个体市场税收征管。各地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起征点调高政策,加强增值税起征点调高后的管理;对定期定额户实行简并征期、简易申报管理办法,规范委托代征税款,积极推行银行网点缴纳税款和个体电脑定税,做到定税的公平性;加强市场税收的管理,对市场税收实行分类管理。在提高起征点、个体纳税户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个体税收仍然明显增长。2004年度个体经济共缴纳税款891.07亿元,比上年增加123.62亿元,增长16.1%。进一步加强征管基础工作。按照税收征管基础工作“八基”目标和要求,以基层建设为载体,更新管理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责任,优化管理手段,着力提高基层税务人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夯实基层征管各项工作的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本着合法、有效、实用的原则,根据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对各类征管基础资料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纳税人报送征管基础资料的要求,及时下发了《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管理办法》。建立了统一的征管资料管理制度和纳税人户籍档案制度,实现了纳税人资料“一户式”存储、信息资源共享,方便了查询分析,加强了征管数据管理和应用。对纳税人报送的涉税资料统一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归并,将纳税申报表由原来的148种简化为56种,《关于启用新纳税申报表及加强涉税资料管理的通知》也已起草完毕即将下发。各地税务机关在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中,把登记率、申报率、入库率、欠税增减率、滞纳金加收率和处罚率等“六率”作为衡量征管基础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与部门和责任人的工作绩效挂钩,促进了基础工作的进一步夯实,征管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保证了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快速增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税收收入突破20000亿元,增收超过3400亿元;2004年突破25000亿元,增收5000多亿元。同志们,税收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征管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包括征管战线同志们在内的广大税务干部共同奋斗、艰苦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广大征管一线的税务干部、特别是向以在座各位为代表的、从事综合征管工作的全体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诸如,管理基础尤其是税源管理的意识和基础都比较薄弱,税源管理机制不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纳税评估工作尚处初级阶段,不少地区尚未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纳税服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征管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征管数据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征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征管质量和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税源管理、进行纳税评估的能力还存在明显不适应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二、统一认识,深入贯彻全国征管工作会议精神2004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按照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这一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总体要求和牢固树立现代税收管理“六种观念”、检验税收征管水平“四条根本标准”等重要理念。为全面深入贯彻会议基本精神,做好今后征管工作,当前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深刻理解征管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征管工作基本思路2004年全国征管工作会议在全面总结和肯定近年来征管工作成就、特别是征管改革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征管体制、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应当认识到,税收征管是发挥税收职能的根本保证,是税收工作的主要内容,其质量和效率是衡量税收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和标准。只有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保证税收职能的充分发挥,真正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因此,税收征管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运用科学发展观把握征管工作内在客观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管理理念的进一步提升,体现了坚持科学态度与求实精神的统一,体现了目标方向与方式途径的统一,体现了思考力与执行力的统一,它标志着征管改革的更高、更深层次的深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掌握征管工作规律,不断完善征管体制,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把工作做实、做细;就是要按照严谨、细致、深入的要求,抓住税收征管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克服管理粗放种种弊端;就是要牢固树立“大局观、法治观、创新观、效率观、服务观和责任观”这六种现代税收管理观念,对照“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这四条衡量税收征管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确保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为此,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总局党组对税收工作总体要求,树立“六种观念”,把握“四条标准”,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水平。(二)提高科学精细、深入扎实的税源管理能力强化税源管理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的最终落脚点。因此,要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重点来抓。大家都注意到,从“三十字”征管模式完善为“三十四字”征管模式,补充了“强化管理”。应当说,“三十字”模式字字关乎管理,何以还要强调“强化管理”呢?我想,这个需要特别强调的管理的核心内容,落实到征管工作上,正是税源管理。强化税源管理是征管工作按照其内在规律,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必然。正如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一样,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发展到质变,形成事物发展的飞跃。税收工作在规模和速度上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追求质量和效率。1994年税改之前,我国税收收入年收入不过4000余亿元。经过十年的发展,2004年已经超过25000亿元。这样巨大的飞跃,既为现代税收征管从量变到质变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其创造了条件。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是税收的主要源泉,但税源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等于税收。税源只有通过税收征管才能转化为税收。税源与实际税收收入之间的差距越大,流失的可能性越大,说明征管能力和水平越低,反之说明征管能力和水平越高。因此,判断税收征管能力高低,不能仅看税收收入任务的多寡,而应更为看重对税源掌握和挖掘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税源管理能力是检验税收征管能力的试金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掌握税源的规模与分布、掌握税基的构成与变化特点,使实际征收数尽力接近应征数,减少税收与税源之间的差距正是我们税收征管的主要任务。加强税源管理就抓住了税收征管工作的要害,抓住了提高税收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为此要把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能力工程来认识和打造。(三)提高以人为本、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能力搞好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打造服务型政府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根本途径。为纳税人服务是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是税收管理行政行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管理与服务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规范公正的税收执法,科学严谨的税收管理是严惩偷逃骗税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创造公平公正税收秩序的根本保证,也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同样,以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引导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有利于改善税收法治环境,促进税收执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因此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税收服务从职业道德向法定职能的转变,从管理监督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使税收执法与税收服务有机的统一、内容与形式有机的统一、成本与效率有机的统一。当前,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为纳税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过程也是提高纳税服务能力的过程。通过在强化税源管理中优化纳税服务,降低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和纳税人办税成本、降低征纳双方的税收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应当成为税务干部的基本功,也是我们把纳税服务工作做实、做好的根本出路。三、突出重点,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一)以落实税收管理员管户责任为抓手,强化税源管理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强化税源管理,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的主要抓手。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贯彻《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和辖区内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按照“革除弊端、发挥优势、明确职责、提高水平”的原则,全面建立税收管理员管户责任制度,加强以户为单位的税源管理。要通过税收管理员及时掌握纳税人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全面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落实分类管理要求,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管理范围和权限。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分类管理要求,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和纳税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标准,按纳税人所在区域实行分片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辖区范围和工作量。重点突出税源调查和纳税评估的职能,加强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动态监控。不仅要加强对纳税人申报的静态信息的审核,而且要注重对所管户基本信息的核实与变动信息的及时采集,通过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定期的实地调查,了解纳税人的经营规模、生产工艺、原材料耗用、资金流转等各方面的涉税动态信息,进一步提高掌控纳税人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实现税源监控由事后监控向事前、事中监控的转变,短期监控向长期监控转变,零散监控向系统监控的转变。要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税收管理员对辖区内税源和管户的管理责任及其权限,细化管理责任,量化工作任务。提高税收管理员的基本素质。现代税收征管格局下,税收管理员所从事的纳税评估等税源管理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对干部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大对税收管理员的培训,积极探索实行税收管理员资格认证、合格上岗、能级管理、绩效考核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考核,选拔熟悉税收业务、具备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知识、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税务人员担任税收管理员,提高税收管理员的基本素质。规范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行为。总局制定下发的《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要定期轮换和税收管理员在执行管户责任、行使管理权力上的“三不”要求,即“不直接进行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和行政处罚”。定期轮换制度和“三不”要求是区别于旧专管员制度根本所在,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杜绝过去专管员各项权力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的弊端,从制度上保护我们的干部。各地要坚决贯彻总局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税务机关内部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税收管理员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建立行之有效的税收管理员税源信息共享制度。确保税收管理员所掌握的管户信息和其他各类税源信息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及时交流与有效共享,是新旧管理员制主要区别之一,是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重要措施。要按照“一户式”管理的要求,将税收管理员掌握的各类税源管理信息纳入到现有的综合征管信息管理系统中,实行集中管理,系统共享。要定期组织税收管理员信息交流以及管户经验、纳税评估等方面经验交流,将管理员个人掌握的税源管理信息与经验变成集体共有、大家共享的信息与经验。这是保证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到实处的关键之一,各级税务机关务必要抓紧抓好。(二)以全面开展纳税评估为核心,挖掘税源管理的深度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是新时期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工作的客观要求。做好此项工作一是有助于税务机关加强对税源的控管,堵塞管理漏洞,增加税收收入;二是有助于税务机关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存在的错误和异常问题,将纳税人目前大量存在的非主观性错误及问题及时处理在未发或萌芽状态,有效地防范征纳双方的税收风险,降低征纳成本,达到强化管理和优化服务双赢的目的;三是也可为税务稽查提供准确案源,减少稽查部门打击偷逃骗抗税款行为的盲目性,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四是还可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对于建设纳税信用体系乃至诚信社会都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总局这次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对纳税评估的工作方法、程序等内容已经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贯彻总局下发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行业特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财务核算情况等信息资料,制订纳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参数,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建立和完善依托信息化手段的纳税评估预警系统,按照评估分析、约谈辅导、调查核实、评定处理等程序,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管理。明确纳税评估与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的关系。纳税评估与宏观税收分析、税负监控都是税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的监控,主要是依据涉税的相关经济指标,对行业和某一类纳税人或某一区域的税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包括行业税负的调查与对比分析;当地GDP水平与平均税负的调查与对比分析;税基与实际税收的调查与对比分析等,目的是掌握和了解税收与经济关系,使税收预测更加准确,同时为纳税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科学确定预警值、筛选评估分析对象、进行评估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反之亦如是。因此,宏观税收分析、行业税负监控与纳税评估工作是互为前提与基础、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相互结合,同时抓好。处理好按户综合评估与分税种评估的关系。纳税评估是针对某一户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总体情况的综合分析评价。要避免对同一纳税人按不同税种多头重复评估;也要避免人为地把同一纳税人申报缴纳的不同税种评估割裂开来,只看重其中一种税种或主要税种的申报缴纳情况,不及其余;在评估分析其主要税种缴纳情况时,要注重分析其他税种的关联性。实践证明,往往是在分析非主要税种时更能发现主要税种的问题。这两点大家在做评估工作时要予以注意。同时,在具体评估中也要针对不同纳税人及其缴纳的不同税种特点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评估。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重点分析企业生产、销售、库存情况,进销项税额及相关费用核算情况,相关财务指标横向、纵向比对情况,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四小票开具和抵扣税款情况等;对小规模纳税人,重点分析企业销售收入真实性,当期申报的横向、纵向对比差异性,分析其能耗、物耗及相关指标合理性;对所得税则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核算其税负率、税前费用列支水平,并参照同行业企业所得税税负,核定相关企业所得税额;对其他税种的评估也要结合各个税种管理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评估办法。纳税评估工作要与优化纳税服务相结合。纳税评估工作既是强化税源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纳税服务的良好载体。切实加强纳税评估工作,要与优化纳税服务相结合。评估工作中体现纳税服务的理念,主要是通过降低征纳双方风险实现的。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纳税评估,及时发现纳税人申报纳税中的问题,正确区分其问题的性质,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如属于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构成偷税等违法行为无需立案查处的,可通过约谈、辅导等方式,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将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尽量降低征纳双方的税收风险;对纳税评估发现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问题,由税收管理员做进一步的调查核实;需要采取税务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时,要按照规定的执法程序和计划进行,尽量减少检查次数,避免重复下户。属于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则要及时移送稽查局进行查处。评估工作的分工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要注意区分上级税务机关与基层税务机关以及税收管理员在评估工作中不同作用和工作侧重点。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主要侧重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分析宏观税负、地区税负、行业税负及其变化规律,定期发布税负情况,为基层税务机关纳税评估测算预警指标提供依据,指导基层做好纳税评估工作。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则是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的承担者。其中,税收管理员是纳税评估工作的主体,因为只有税收管理员最直接了解管户的情况,最有发言权。纳税评估工作必须选择素质高的、懂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税收管理员来承担。对于一些重点税源大户或复杂的、重要事项评估也可拿到上一级税务机关组织专门的人员来做。总之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各有侧重,把纳税评估工作落到实处。评估工作要做到人机结合。在评估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应用计算机技术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纳税评估工作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支撑,但在信息化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纳税评估工作也不能停。计算机不是万能的,即使是有了信息化条件支持,评估分析对象的疑点筛选工作虽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批量处理完成,但对某一纳税人具体深入的评估工作还要倚重人的手工作业、倚重税收管理员从税源管理实践中积累的活的工作经验。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不断拓展其功能,提高计算机自动化批量筛选、批量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注重税收管理员的实际经验的积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二者不能有所偏废,更不能片面强调信息化条件不具备而放弃评估工作。为推进纳税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总局已经决定统一开发纳税评估应用软件,并力争尽快提供各地使用。基本的设计思路是基于现行的总局综合征管软件信息系统,其功能涵盖国、地税各个主体税种评估业务。各地已经开发使用的评估软件可以继续使用,并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没有开发的,就没有必要再重复投资了,以免造成浪费。拓宽评估信息的来源和采集渠道。纳税评估效果好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信息的占有程度。目前来看,缺乏全面、准确、有效的评估信息已经成为评估工作的瓶颈,必须花大力气解决。各级税务机关要积极取得当地政府及其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拓宽评估信息的来源和采集渠道,通过相关管理部门广泛搜集各类与税收相关的信息,如工商、银行、公安等政府部门管理信息;煤炭、燃油、水、电、汽、房屋、土地、车辆等行业管理部门信息等,为纳税评估提供充分准确信息。这在地方各税的评估工作中尤显必要。总局也将加大与有关单位上级管理部门协调力度,为基层搞好纳税评估的信息采集工作提供更为实际和有效支持。(三)以规范服务为重点,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规范纳税服务工作。当前,纳税服务的工作重点是在巩固成果基础上,规范服务,拓展功能。为规范纳税服务工作,总局制定了《纳税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作为这次会议主要文件之一提请大家研究讨论,请各位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抓好办税服务厅的建设。办税大厅是体现优化服务的载体,纳税服务实体性工作集中体现在办税服务厅。当前,要在巩固将纳税人需要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项事务集中在办税服务厅统一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的基础上,抓好办税服务厅的规范工作。要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实行统一的办税服务厅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的衔接与配合,规范办税人员服务行为。做好纳税服务的各项日常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包括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办税服务、环境服务、援助服务等各项纳税服务工作,将形象性服务与实效性服务、大众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落实纳税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拓宽税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外部媒体资源以及“12366”纳税服务热线、税务网站等内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要以文明办税“八公开”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与纳税人办税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事项、税收政策规定、审批程序和办事标准,推行“阳光作业”,杜绝“暗箱操作”,增强税收执法的透明度,提高社会满意度。建设好12366纳税服务热线平台。12366平台要与省级集中处理模式相适应,与总局综合征管业务应用系统实行实时连接、兼有咨询服务、纳税服务、内外信息传递等功能。已开通12366地区要根据总局要求,对12366建设模式、服务功能、业务管理等进一步规范。尚未开通的地区,要按照总局要求,积极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同一地区的国、地税局要加强合作,共建同一平台,以降低成本、共享资源、提高效率、方便纳税人。要加大对“12366”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税务干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为知晓“12366”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按照规定的评定标准、内容和程序开展评定工作,国、地税要联合评定纳税信用等级。认真总结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四、巩固基础,做好税收征管各项主要工作(一)继续抓好征管法及其实行细则的贯彻落实全面检查《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贯彻执行情况。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配套的各项制度修订完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已相继下发,各地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落实各项制度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贯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欠税公告办法》、《抵税财物拍卖、变卖管理办法》和《纳税担保办法》等与纳税人权益相关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一些制度贯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防止出现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涉及全局性的、解决不了的要及时报告总局。下半年总局将组织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执行情况检查,各地要从现在开始做好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实施以来的总结工作,并先行对执法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自查,为迎接全国抽查和互查做好准备。(二)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行总局综合征管软件步伐。力争做到全国国税系统年内全部应用总局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是总局确定的下半年信息化工作重点任务。下半年要上线的省市,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集中力量做好上线前的数据整理和初始化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次上线成功。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征管综合软件的业务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此外,总局还将在下半年启动征管业务规程修订工作,各地要积极予以配合。加快综合征管软件地税版功能的完善步伐。总局对地税系统的信息化工作思路已经明确,就是要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国税版的基础上,结合各地需求,完善形成总局综合软件地税版并推广使用。目前总局正在积极研究具体的落实措施,力争尽早完善出台,以供地税系统使用。各级地方税务局要根据这一思路,做好原有系统征管数据整合和清理工作,为上线全国统一的地税版综合征管软件做好前期准备。提高征管数据信息的应用水平。提升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实现数据集中处理、集成应用、集约控制,提高管理应用层次。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试行省级数据集中处理的模式。在此基础上,今年下半年,总局将选择应用综合征管软件基础工作较为扎实的若干省市,试行省一级系统征管基础数据与总局联网,将有关数据直接提供总局领导和有关部门使用。确保数据质量,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实现数据资源增值应用。要把好信息采集管理的头道关口,统一数据指标口径和采集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渠道和方式,为税收管理提供准确信息来源。要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加强录、审、调、存、传、用等各环节管理,加大对违规、异常操作的监控、纠错力度,提高数据质量。要进一步探索拓展征管数据的增值应用途径,充分应用“一户式”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存储的信息和税收管理员日常采集的各类信息,为开展税收和行业税负分析、实施纳税评估等税源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实现征管信息的增值应用。(三)加强税控装置的管理积极稳妥地推广税控收款机。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是加强税源监控的重要举措,各级税务机关一定要按照总局下发的有关推行税控收款机的文件精神和具体部署,加强推广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设计实施方案,严格执行推行范围和标准。在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公布税控收款机生产许可企业名单之后,各地要按照总局的要求,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实施税控收款机的选型招标,督促中标厂商做好服务,及时为购置税控收款机的纳税人进行初始化服务,确保纳税人顺利使用税控收款机,并定期报送开票数据。注重税控数据应用。要狠抓税控数据应用,充分利用从税控装置中采集到的数据“以数据控税”,不仅要将税控装置报送数据用于与纳税申报比对,而且要坚持“验旧售新”原则,通过票、表比对信息控制发票发售。对不按规定使用税控装置、不据实申报纳税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并核定其应纳税额。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税控装置提取的数据据实征收税款,对不使用税控装置开票、不按税控数据据实征收税款或采取其他变通方式不征、少征税款的违法行为要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要严格税控收款机推广工作纪律。坚持由纳税人自主选购中标产品;坚持由生产厂家自行选定代理商和服务商。严禁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指定或变相指定纳税人购买某个产品;严禁为厂商指定产品销售代理商和售后服务商。(四)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加强普通发票管理是加强税源管理的基础。总局正在积极协调国务院法制部门,力争尽早出台新的发票管理办法。在新办法没有出台之前,各地要积极尝试建立发票管理“逐笔开具发票,奖励索取发票,方便查询辨伪,推行机器开票”机制。要继续推广有奖发票和举报奖励制度,以逐步形成全社会“要发票,开真票”的良好氛围,逐步缩小“开假票,虚开票”的生存空间。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配合,建立查处发票违法行为的应急机制,净化税收环境。倡导和推行普通发票集中印制管理。针对普通发票印制厂家过多、分散的现状,从今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要在清理整顿现有印制厂家的基础上,实施普通发票集中印制,以切实加强和改善普通发票印制工作,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今后各地普通发票印制企业的数量要严格控制,并要依法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五)抓好税务登记管理结合换发税务登记证,加强源头控管。新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已经下发,与之配套的换发登记证工作方案也即将出台。各地要结合贯彻执行新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认真做好换发税务登记证工作,力争在今年三季度前全部换发完毕。此次换发登记证工作,要按照以国、地税联合办证为主、分别办证为辅的原则开展,有条件的要积极施行国、地两家对同一纳税人办理一个税务登记证的做法,以切实促进国、地税之间的配合,摸清户籍管理底数,方便纳税人。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分别换发,并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尽快实行联合办证。在抓紧换证工作的同时,要以此为契机,彻底清查一次漏征漏管户,以摸清税源底数,为今后加强对税源的源泉控管、实施纳税评估等工作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要严格税务机关内部的非正常户管理,并对其进行一次比较彻底地清理,堵塞管理漏洞。切实加强与工商部门登记信息比对。为更好地加强对税源的源头控管,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与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工商登记信息和税务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问题通知精神,逐级建立税务、工商登记信息交换共享制度,加强信息比对,强化户籍管理。属于在国家工商总局进行工商注册的纳税人登记信息,由总局负责与国家工商总局协调,建立登记信息交换制度,定期提取工商登记信息,交由各地有关税务局进行税务登记比对;属于在省、市、县一级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纳税人信息,分别由同级税务机关负责与当地工商部门建立登记信息交换制度,定期提取工商信息,交由税源管理部门进行比对。要通过认真落实这一制度,分析工商、税务登记户数存在差异的原因,针对管理漏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户籍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方登记户数的差距,切实落实强化税源管理的要求。(六)清理简化审批程序,简并税务文书和报表进一步精简办税和审批程序、手续。总局税收执法文书式样近期即将下发。各级税务机关要在规范执法的前提下,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总局的要求进一步精简审批程序和手续,对于能够事后审核的项目,尽量改事前审批为事后审核,同时加强事后的检查和监督,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要在严格执行总局规定的基础上,对各自制定的征管文书进一步大力清理精简,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减轻基层和纳税人的负担。(七)推行电脑定税,加强个体和市场税收管理继续推进计算机核定定额工作。各地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计算机核定定额工作。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地区,要根据本地个体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及时完善定额核定的参数,合理调整定额核定的系数;处于试点阶段的地区,要及时总结试点的经验,加快推广使用的步伐;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地区,要严格按照定额核定的程序,坚持集体核定的原则,并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推行计算机核定定额工作。在工作中,要严格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断提高定额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有效避免定额核定过程中的“关系税、人情税”。对市场税收实行分类管理。要按照总局制定的《集贸市场税收分类管理办法》所确定的分类标准和管理要求,科学划分集贸市场和纳税人类型,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尽快加以落实,以进一步提高集贸市场税收管理水平。继续做好对个体税源的动态管理。各地要广泛开展个体税源分析,密切关注本地区月度个体税收的增减变化情况。凡月度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超过5%的地区和月度收入增幅超过20%的地区,要及时查找收入增减变化的原因,写出分析报告上报总局。要继续做好对45个重点集贸市场和个体大户动态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和了解重点集贸市场和个体大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措施和建议。对个体大户,要在确保建账质量基础上,稳步推进建账工作。对未达起征点业户,要完善后续管理措施,使其始终置于税务机关的管理之中。(八)完善征管质量考核制度,探索建立新型征管质量考核体系探索构建新型征管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征管质量考核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管理智能化方案
- 商场物业客户服务培训方案
- 测量仪器销售代理合同
- 2024至2030年中国温室无土栽培蔬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智能卡考勤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公寓电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阴离子交换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樟子松元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养殖机械设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齿轮缓冲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测试卷》(单元练习)-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4年员工向公司借款合同标准版本(六篇)
- DB11T 527-2021 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铁路电力电气化行业运营动态及市场规模发展预测研究报告
- 《数字身份辩设备》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
- 文物建筑和博物馆火灾风险指南及检查指引
-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物理试卷(无答案)
- 申请失业保险金承诺书
- 2024年黑龙江龙江森工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矩阵图(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