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_第1页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_第2页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_第3页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_第4页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曲江流饮曲江春晓曲江盛会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演变

什么是科举?

1985年,著名学者庄昭先生将科举制定义为:“科举制度,是一种朝廷开设不同的科目,应试者于一定时间内投牒自进于州郡,州郡(或学馆)按所试才学之优劣,择其优者贡于朝廷,朝廷复又公开考试,并按所试才学之优劣,而决定选取或黜落的选用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为什么隋朝皇帝要用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礼记·礼运》篇谓上古大同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人才的推荐与选拔标准是品德、才识、胆略、业绩。远古时选人用人虽无成文定则,但也是颇为严格认真的。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反复考验才让位于他。舜亦用同样的方式推选并考验(治水),才以禹为继承人。是为禅让。二、“家天下”“世卿世禄”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家天下”的局面由此而始。禹子启代父位,开世袭制先河。从此,王位继承纳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模式。“世袭”与“分封”、“世卿世禄”制度一度成为王位继承和职官任命的主旋律,君主专制亦由此而始。所谓“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隋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三、战国时期的“游说”和“自荐”战国时在职官选拔上出现了荐举、学校、自荐、招贤、军功、任子、吏胥等形式。《管子·立政》强调以德、功、能为推荐的标准。如鲍叔牙推荐的管仲;

公孙枝推荐的百里奚。战国中期,荐举渐次成为制度。朝中大臣和郡县主要长官须定期向君主推荐人才,量能以授官,并实行荐举连坐。学校和游说自荐亦是入仕的途径。前者如孔子弟子,后者如张仪、苏秦等。隋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四、从”“察举”取仕到“九品中正制”

秦汉以后,封建统治者出于专制政治的需要,实行多途径选拔官吏的做法。以察举、考试为主,荐举、辟署、征召、军功、纳赀、任子等为辅。察举,即经过考察后进行荐举,考察荐举上来的人才要按科参加考试。三国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任用“贤有识鉴”者为各级大小“中正”。并以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评定人才等级,逐级上报核实,交尚书吏部选用。隋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往人才选拔制度的局限1、有重德识能功等内容,但不能消除宗法血缘势力的作用,不能不受到门第、权势的干预。2、衡量德、识的标准受阶级的局限。其所谓德、所谓善恶,当然要以特定阶级的利益为取舍。3、在政治昏暗的时代无法避免舞弊现象的发生。汉察举制下甚至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九品中正制选才以门阀士族为统治核心,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4、荐举中主观随性较大。

《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王沈传》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诗》只注重门第

背景A、原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隋炀帝科举制度正式创立隋文帝“分科举人”一、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朝开设进士科B、隋朝统一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扩大国学规模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开创殿试武举二、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士。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唐太宗对发展科举事业,很是自负。有一次,他见到新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继唐太宗之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有一年,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用了几天的时间。这是殿试的开始。武则天还让各州每年选送武艺好的人,进行骑射等项考试,称为武举。在武则天时,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有才学的人。有一年,玄宗在宫内亲自面试,发现合格者不到十分之一二。有个大官的儿子,虽素不知书,却名列榜首。在皇帝亲试时,他手拿试纸,一天下来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人们笑称他“曳白”,即生拉硬扯什么都不懂的白痴。唐玄宗为此大怒,把主考官降了职。

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在开设文举的同时也开设武举。为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武则天创设了糊名制,这种办法行之有效,一直沿用至今。为了严防选官舞弊,她还创立了殿试制度。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制度。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据统计,从唐武科正式开考,迄至清代光绪年间废武科,有史籍可考的武状元共有171名。唐代彩绘涂金穿明光铠武士俑彩绘贴金陶武官俑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二、科举制的完善——唐朝分类·

生源科目考试内容录取比例.常科制举

在校学生、在家或在社会上的读书人生源更广,也有常科录取过的,在职官员进士科目繁多经书,诗赋时务策写作儒家经书的记诵、理解————十分之一六十分之一————明经

常科考试尚书省组织考试(省试)州府考试(初试)录用标准:考试程序:身、言、书、判制举考试中央统一分科,定期考试,择优录用科举制基本特征:想一想

科举考试比原来的选官制度有什么进步?

1、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2、具有较高的公正性和开放性,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3、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打破了世家政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想一想

唐玄宗以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教育),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促进唐文化的繁荣由于科举考试注重文章辞赋,疏空迂阔,轻视和排斥实用技艺,既阻扼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子们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只会舞文弄墨,有才而无用。科举考试导致教书先生教条主义地传经引典,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和开发。科举制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文明和用人制度有影响吗?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科举制对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孙中山《五权宪法》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阿倍仲麻吕纪念碑位于西安兴庆公园内

自唐至宋,及元、明、清,中国科举制度吸引诸多远邦近邻。进士及第后,有的荣归故里,有的在中国入仕授官,有的在中国长期生活。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进士及第后仕于唐,逝世于中国。阿倍仲麻吕来华学经图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曲江春晓曲江流饮大雁塔那时候,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为“登龙门”。发榜之后,新科进士聚集在京城长安的曲江参加国宴,有时皇帝也在曲江边的楼上垂帘观看。宴后,这些新科进士还要在大雁塔下题名留念。又要遍游名园,以同榜年少者二名为“探花使”,探采名花。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还有不少高门权贵,到此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许多新科进士充满了春风得意的情怀,有一首《及第谣》,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心情:“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为什么唐朝统治者要组织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塔题名?大雁塔想一想科举考试的受益者是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科举制度能从社会中下层吸收一部分人才加入各级统治机构,不仅改变了封建政府中官吏成份结构,给封建统治机构注入一定的活力,而且有助于缓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笼络知识分子阶层,牢笼天下英才为封建统治者所用。

科举制度的影响:国内影响:1、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2、具有较高的公正性和开放性,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3、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打破了世家政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国际影响4、沿用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很多国家效仿,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小结科举制的创立(隋朝)科举制的发展(唐朝)科举制的影响隋朝以前的主要选官制度科举制创立的背景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成为唐朝选拔官员的最重要的方式科举制基本特征科举制的分类对录取者的任用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影响广州科举考试的贡院

贡院,即贡士院,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科举制度产生之初,并没有专用考场,省试一般在吏部南院举行。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转由礼部掌管,开始建立贡院。宋哲宗以后,礼部、各州皆建贡院。明代贡院形制已经规范化、制度化。清代沿用不变,府州县设试舍(考栅),京师及各省城则设贡院。

在江南贡院中了举人,就需跨过栏杆,谓之“鲤鱼跳龙门”。←江南贡院至公堂江南贡院号舍→三、科举制的发展(王安石变法)—宋朝1、目的: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2、主张(内容):①改革科举制度,其中最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不考士子对经文的死记硬背,要求考生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时、务、策三道),考核士子对当前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②学校教育方面------整顿太学,太学生中的成绩优异者免试做官;开设律学、医学等新学科------设学田,发展地方教育3、意义:改革使科举考试得以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人才,发展了教育四、科举制的僵化----明清时期1、内容:四书五经2、形式:八股取士3、评价:①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格型严整,思维缜密;②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形式主义严重,被提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期,君主专制走向顶峰,而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只是忠于皇帝的奴仆。五、科举制的改革------晚清戊戌变法期间2、内容:废八股改试策论,特设经济科1、背景:①经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②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激发;③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3、影响:八股取士制度基本上被废止,传统的科举制度从根本上被动摇,将锢蔽人们思想的枷锁清除,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文体的变化也起到了深远影响六、科举制的废除------1905的清末“新政”1、经过: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骛,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2、影响:科举制度被废除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