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4课时写景抒情诗文的阅读
阅读技法J
写景抒情诗文,就是主要以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诗文,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兼具记叙、抒情或议
论。我们语文教材中的写景抒情诗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因此,同学们在阅读这些“美”的诗文时,
要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概括为:一个核心任务、两项思维关键点、三个赏析语句的角度、六种常见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技巧。
一个核心任务”情景交融美”:阅读写景抒情文章,受到美的熏陶,获得人生的启迪。
两项思维关键点“情美”“景美”:概括景物特征,想象诗文意境。梳理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思脉络。
三个赏析语句的角度“语言美”:用词句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六种常见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技巧“艺术美”:观察和描写景物的六个技巧。如点面结合、多觉结合、
声色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
具体任务:
一、抓住关键语句,疏理行文的思路,体会情感之美。
方法:①抓住开头句、结尾句、直接抒情句;②梳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段落。
比如,《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就是直接抒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间接抒情,
通过描写“东风”“春天的脚步”来抒发对春天来临的渴盼、激动、惊喜之情。中间分别通过描绘春天的一
切、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7段着力写春早人勤。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一段由景及人,是全文的总结,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
上的精神,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结尾三个比喻句,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赞美春天从“娃娃”
到“小姑娘”到“青年”,从“生长着”到“走着”到“领着我们上前去”,层层相关,步步深入,形象地
点明春天的成长进程,也体现了人的生气勃勃的成长过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
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
二、多角度欣赏景物,概括景物的特点,想象意境之美。
方法:①从空间变换角度欣赏景物之美。②从感官角度欣赏景物之美。
从空间变换角度欣赏景物之美。凡是写景都会有一个顺序,有远近、高低、内外之别,这样,作者写
出来的景就是富有变化、层次分明的。比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按照空间顺序层层铺展,勾画出一幅
淡雅的水墨画,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在
取景时选择不同的角度,先从上方俯瞰,宏观勾勒济南冬天的全景,烘托出“温暖安适”的氛围;再对济
南冬天的山光水色进行了局部特写,勾画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在写山景时,作者自上而下,从山上
写到山尖,再从山坡写到山腰,一笔笔轻描;在写水色时,作者自下而上,从水面写到空中,再写到半空
中,给人一种参差错落之感。
从感官角度欣赏景物之美。在写景时,有些作者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会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等各种感官角度观察并描写景物。所以,在鉴赏写景散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从感官角度欣赏景物之
美,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例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描写春风时,用生动的语言从触觉、
嗅觉、视觉和听觉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轻柔细赋”“芳香怡人”“悦耳动听”,将原本无形、无味、无色的
春风写得有声有形、有色有味、有情有感,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自然、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揣摩遣词造句之妙处,品味精彩修辞的表达效果,赏析语言之美。
方法:
①用词、句式、修辞方法三个角度。
②思路(用词句式+修辞方法+景物特征+思想感情+表达效果)
譬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语言精练自然、清丽优美,景物描写细腻流畅,或比喻,或拟人,或对比,
或排比……处处匠心独运,有着诗一般的美感、诗一般的激情,使景色如在读者眼前,沁人心脾。“水珠子
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作者将“春雨的水珠”比作“少女的眼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春雨“娇媚”的特点。“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怒放”“鼓着浆汁”
“争先恐后”,写活了花朵、树木和草叶的情态,表达出作者对春雨、对生命的爱恋。再如朱自清的《春》,
语言清新朴实、平易好懂,张弛相间的文字,鲜活生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构成了一首玲珑剔透的小
诗。作者在写“春草”时,用“偷偷”和“钻”字写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和顽强的生命力,用“嫩嫩的”
“绿绿的”“软绵绵的”写出了春草嫩、绿、软的特点。在描写“春花”时,“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
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个“闹”字写出了花丛之密、花香之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
喜人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排比,“红、粉、白”分别是按照由深入浅的
颜色安排,而且对应上面的桃树、杏树、梨花,层次井然,描绘出春花色彩缤纷、颜色艳丽,表达出对春
天的喜爱。
四、探究作者的观察描写,欣赏表现手法的艺术之美。
常见写景表现手法:①点面结合②多觉结合③声色结合④动静结合⑤正侧结合⑥虚实结合
①点面结合
“点”是对个别、局部的微观具体描写;“面”是对一般、整体的宏观概括描写。
点面结合只是常见的写景顺序之一。
写景讲究一定的顺序,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景中有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总到分、由物到
人、由实到虚等。这是使作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基本要求之一。
②多觉结合
一般我们会从感觉的“五觉”去观察,“五觉”就是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从这“五觉”
入手,就可以把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味道、软硬冷热等特征生动描摹出来。
③声色结合
我们运用“五觉”去观察景物时,是有侧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和听觉,视觉描写最突出的是色
彩描写,因此,“绘声绘色”成为我们赞赏精彩景物描写常用词。“绘声绘色”就是注重描写大自然缤纷的
色彩和悦耳的声响,做到“声色结合”。
④动静结合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事物有些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便称之为静态;有些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
便称之为动态。描绘事物时,只写其动态或静态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才
能使笔下的景物更美、更动人。
⑤正侧结合
正侧结合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从与景物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景物的特点就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当正侧结合形成对比的时候,就称为“对比衬托”手法。比如,借用对比手法写济南温晴冬天的难得
与可贵。作者先将“济南的冬天”与“惯常刮风的北京”的冬天进行对比,用北京的“寒”衬托济南冬天
的“暖。再将其与“经常不见日光的伦敦”进行对比,用伦敦的“暗”衬托济南冬天的“明。最后将其
与烈日炎炎的热带地区进行对比,用热带地区的“热”衬托济南冬天的“温二
⑥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用虚写与实写两种写景方式来写景。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虚拟的景物,实景是诗
人描写的具体可感的现实客观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比喻和拟人实际上都是把眼前的景物比拟成联想想象中的事物,本身就是虚实结合;还有一种情况是
不用比喻拟人,直接描写联想的事物或情景,“虚实结合”一般特指这种情况。
实战演练
一、训练点11.概括特点】12.对比衬托】13.赏析修辞】14.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
【江西省省吉安市峡江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国的春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
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
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
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
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
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
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
溜、冰硅……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春风从关外扑过山
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
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嚼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
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
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鞍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
冰楼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
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
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
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
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作者:林斤澜。有删改)
1.阅读第①②段,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出北京春天的两大特点。
(1);
(2).
2.作者写北国的春风,为何还要在第④段写江南的春天?
3.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北国春风的?请简要赏析。
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
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4.从全文看,北国的春风有哪些值得作者怀念?
二、训练点[1.概括特点直接抒情】【2.多觉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14.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秋天是场人间秀
章铜胜
①秋天对我来说,是季节的华丽盛装,是每一个细节上的精致点缀,它那样骄傲,又是那样精细别致,
它更像是季节降临人间的一场大秀。
②每年秋天,晒秋的照片便扑面而来,你无法躲开那一场场色彩艳丽,纯粹的序和净。婺源的篁岭在
群山环抱之中,在徽州老房子的楼上,竹竿伸出的架子上,摆放着一个个竹匾,竹匾上晒着红的辣椒、橙
黄的玉米、金黄的菊花、粉白的山芋干,也不只是这些,还有一些山里人家收获的其他东西。秋天里,乡
村总有许多可晒、要晒的东西。在篁岭,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总能看到那些色彩缤纷的晒匾,它们点缀、
调和着徽派老房子粉墙黛瓦的深沉色调,在青山之间,在秋阳之下。
③去皖南歙县的阳产,是在一个秋日的黄昏,在层林尽染的山峦之中,夕阳余晖里的一栋栋土楼,晕
染着温暖的色泽,一见之下,顿觉惊艳。我对阳产土楼是熟悉的,也极喜欢它们,它们实在太朴实了,有
点山里人的憨厚和纯朴。而那天,再次看到这些群山之中的土楼的瞬间,我有一种艳美时光的感觉,它们
那样安静而又华丽的形象,让我默然不语,就像见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又生怕惊动了眼前的风景。
我静静地站立在高处,凝神望着眼前的土楼和混杂其间的几栋徽州老房子,恍如置身尘世之外。定睛细看,
许多土楼上晒着一些竹匾,只是竹匾里的东西摆放得更随意一些。竹匾里有青的红的柿子、雪白的金黄的
菊花、青绿的橙黄的南瓜、红豆绿豆、褐色的栗子、红色的辣椒、雪白的棉花。在阳产,晒秋是那样随意,
就像秋天随意地在山间、田野涂抹一样,不在意色调,它的创意也是随意的吧。
④总觉得秋天的这场秀,是在一棵棵秋树之上。没有一个季节的树会像在秋天那样炫耀生命的华彩,
诠释季节的秘密。秋天,在黄山脚下的太平湖边,我走在湖心岛的栈道上,眼前有几株柿树,叶子将要落
尽,树枝上挂着一个个橙红的柿子,透过柿树和树上的柿子望出去,远山深蓝,湖水碧蓝,沿岸,蔚蓝的
波浪卷起堆堆如雪的浪花。秋天,便在柿树如画的景框中明媚起来。
⑤我是在某个清晨,去看.夥县塔川秋色的。在清晨的薄雾里,村庄中,粉墙黛瓦的人家已经有几处炊
烟升起,能听到不远处的鸡鸣犬吠之声,乡村的自然景致就这样坦然地呈现在眼前。在浓白的雾里,深红
欲滴的应该是乌杓,我老家村东的石桥边,也有一棵乌柏树,在这个季节,它就是我眼前所见到的样子。
老家的那棵乌柏是社树,村里没有人会伤它的一枝一叶,这几棵乌柏不知道是不是,即便不是,它们那样
好看,可能也不会有人去伤害它们的一枝一叶吧。凤凤山的银杏树很老了。秋天,银杏叶全黄了,一树金
黄。风中,银杏叶扇动秋风,纷落如蝶,落了一地,一地的金黄。我喜欢一个人站在银杏树下,看树
上叶黄,看风中叶落,弯腰捡起地上的黄叶,这是我与那株老银杏的秋日秀。
⑥与一棵树共秀,便有时光的静美了吧。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晒秋是篁岭独特的风景,晒着红的辣椒、橙黄的玉米、金黄的菊花、粉白的山芋干,写篁岭的晒秋和写
阳产的晒秋是重复的。
B.文章第③段作者笔下的阳产的秋,土楼憨厚而淳朴,安静而华美,还有晒匾的映衬,显得温暖安静和舒
适惬意。
C.文章描写地点和景物众多:婺源的晒秋、阳产的土楼、太平湖的柿子树、塔川的晨雾,作者最喜欢的当
属太平湖畔的柿子树。
D.从文章结尾两段来看,“秋天是场人间秀”在文章中指的是“我”与一棵银杏树的秋日秀,享受时光的
静美。
E.文章行文脉络清晰,既有全景描绘,又有局部特写,重点描写“晒秋”和“塔川秋色”,黄昏与清晨,
温暖与清凉,相得益彰。
2.文章写景极富特色,请说说第⑤段划线句是如何写景的。
在清晨的薄雾里,村庄中,粉墙黛瓦的人家已经有几处炊烟升起,能听到不远处的鸣鸣犬吠之声,乡
村的自然景致就这样坦然地呈现在眼前。在浓白的雾里,深红欲滴的应该是乌柏,我老家村东的石桥边,
也有一棵乌柏树,在这个季节,它就是我眼前所见到的样子。
3.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回答问题。
(1)你无洋聚开那一场场色彩艳丽,纯粹的炫和秀。(为什么是“无法躲开”的?)
(2)在篁岭,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总能看到那些色彩缤纷的晒匾,它们点缀、调和着徽派老房子粉墙黛
瓦的深沉色调,在青山之间,在秋阳之下。(加点的短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三、训练点[1.概括特点】【2.赏析修辞】【3.虚实结合多觉结合】
草木味道
屈绍龙
①早春,清晨不冷不暖。风很大,到处树颤花摇,连草也迎风舞动起来。屋外的绿地上,能挡风的只
有一行榆树和栗子树,但它们嫩叶尚未长出,只能听凭风长驱直入,摇动了这一方春色。
②农舍后面的斜坡上覆盖着茂密的柏树林,两侧的花园和草地上还长了些榆树。农舍的正前方,一条
小溪蜿蜒流过,像是为草地镶了一条银边。跨过小溪,前面又是一片柏树林场,墨绿色的枝叶就挂在水面
上方。白嘴鸦多在树上筑巢,春天的时候,这片深谷到处回响着它们“嘎嘎”的鸣叫声。
③小树林与周围的草地之间有一道堤垄,垄上满是野生的紫罗兰,这种花没有香味,盛开时花瓣又宽
又大,几乎能与三色堇媲美。还有酢浆草,花开时白茫茫一片。这些花开在有些地方是银白色,在有些地
方则呈淡紫色。野花通常如此,生长地点各异,颜色也各有不同。
④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也有各色植物相互竞艳。莎草抽出三棱形的花茎,狭长的叶子上有一道道的棱
纹,深色花穗高高挺立,布满了浅黄的花粉;水杨梅沿着地面匍匐,花茎细长,枝蔓攀爬得整条沟渠都是,
到了秋天就长满带软刺的小绒球;薄荷散发着强烈而独特的气味,绝不会被认错;苦苣菜的花儿颜色洁白,
偶尔夹杂一丝淡淡的黄颜色,这是蜜蜂钟情造访的花儿。
⑤每周我都会来到小溪旁边,坐在白杨树下欣赏风景。路旁的牛茅叶子逐渐舒展开来,花儿也竞相绽
放。蒲公英、白屈菜、金盏花和忍冬的花开成了一片金黄色的花海,简直占尽了春色。紧紧簇拥着它们的
还有些紫色的连钱草、红色的野尊麻和雏菊。黑刺李、马栗树和山楂树也相继吐蕊开花,而整片草地因为
长满了毛度而变得一片金黄。
⑥溪水流淌,如往日般清澈甘甜。下游的拐弯处长满了茂密的莎草,柔嫩的蒲草则占据了上游,一副
此地非我莫属的神气。水面四周还能看到野山鸡和田鼠出没,不过水中却没有鱼儿的踪影。我的正前
方,朝南的方向则是一片空旷的草场和宽广的麦田,温暖和煦的风不时吹来一团团的白云,草场和麦田明
暗交错,时而被阳光普照,时而被云影笼罩。
⑦淙淙流水蜿蜒穿过草地,朝我的方向奔来。溪水微颤,似乎随时都会漫过溪岸。水流平缓处波澜不
兴、闪着微光,如同打磨抛光的明镜,唯有柳树的倒影投在水面,微风骤起,荡起粼粼波纹。
⑧越过长满谷物的绿色斜坡,可以看见轻薄的雾气在远处林间缭绕,群山若隐若现。白杨树娇嫩的新
叶色泽浅淡发白,尚不能像大片叶子那样哗啦啦作响,只在风中发出微弱的沙沙声。马栗树的枝叶无力地
垂下了头,宽大的绿叶一时无力遮档阳光。依稀看见远处路上零星散布着白色的斑点,那是黑刺李树丛凋
零的花瓣。
⑨有个角落里长满了山茱萸。山茱萸夏季开花,赏心悦目,秋天则挂满深红色的浆果。霜冻过后,有
些叶子的边缘会变卷翘,颜色也会变成深红色。这里还有两三片绣球花树丛,它们在六月开满白花。这种
野生绣球花不像公国里培育的那样呈雪球状,而是呈扁平的环形,外圈的小花最为洁白,靠近中心的部位
则略显淡绿,惹人怜爱。
⑩端详着,想象着——到了夏天,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粗糙的墙、茅草屋顶、爬满常春藤的窗户定
会被镀上迷人的光辉。灰蓝色的炊烟从高高的榆树旁边袅袅升起,园子里树影婆娑,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
花。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5日)
1.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舍后斜坡树林图一一水源花草图一绿色斜坡远视图
2.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下游的拐弯处长满了茂密的莎草,柔嫩的蒲草则占据了上游,一副此地非我莫属的神气。
3.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为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总领全文,总写“早春”的季节特点,为下文描写“树”“花”“草”做了铺垫。
B.“薄荷散发着强烈而独特的气味”一句,从嗅觉角度,描绘了薄荷气味具有“强烈而独特”的特点。
C.“白嘴鸦多在树上筑巢,春天的时候,这片深谷到处回响着它们‘嘎嘎’的鸣叫声”一句,从视觉角度,
描写了柏树林的静谧与美好。
D,本文从各个方面描写了家乡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训练点11.以声衬静】12.正侧结合】
【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桅子花。
【注】①浴蚕:指古时在仲春时分用盐水选蚕种的劳动。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鸡鸣一两家”,选取山村有代表性的事物,以鸡鸣之声恰到好处地衬托了山村的喧闹。
B.第二句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来显示出山村的“深”,让读者随诗句的引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
C.第三句写仲春时分妇姑相唤浴蚕,亲切和睦,她们彼此招呼,呈现了一派农忙景象。
D.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从景到人,再从人到境,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请从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赏析“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桅子花”两句。
五、训练点【1.赏析用词】【2.虚实结合多觉结合侧面烘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说说首句中“缓”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
六、训练点11.赏析用词】12.点面结合】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是人家。
[注]①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②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小桃无主自开花”一句,“无主”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本诗上下两联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并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14课时写景抒情诗文的阅读
阅读技法
写景抒情诗文,就是主要以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诗文,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兼具记叙、抒情或议
论。我们语文教材中的写景抒情诗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因此,同学们在阅读这些“美”的诗文时,
要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概括为:一个核心任务、两项思维关键点、三个赏析语句的角度、六种常见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技巧。
一个核心任务”情景交融美”:阅读写景抒情文章,受到美的熏陶,获得人生的启迪。
两项思维关键点“情美”“景美”:概括景物特征,想象诗文意境。梳理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思脉络。
三个赏析语句的角度“语言美”:用词句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六种常见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技巧“艺术美”:观察和描写景物的六个技巧。如点面结合、多觉结合、
声色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
具体任务:
一、抓住关键语句,疏理行文的思路,体会情感之美。
方法:①抓住开头句、结尾句、直接抒情句;②梳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段落。
比如,《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就是直接抒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间接抒情,
通过描写“东风”“春天的脚步”来抒发对春天来临的渴盼、激动、惊喜之情。中间分别通过描绘春天的一
切、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7段着力写春早人勤。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一段由景及人,是全文的总结,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
上的精神,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结尾三个比喻句,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赞美春天从“娃娃”
到“小姑娘”到“青年”,从“生长着”到“走着”到“领着我们上前去”,层层相关,步步深入,形象地
点明春天的成长进程,也体现了人的生气勃勃的成长过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
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
二、多角度欣赏景物,概括景物的特点,想象意境之美。
方法:①从空间变换角度欣赏景物之美。②从感官角度欣赏景物之美。
从空间变换角度欣赏景物之美。凡是写景都会有一个顺序,有远近、高低、内外之别,这样,作者写
出来的景就是富有变化、层次分明的。比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按照空间顺序层层铺展,勾画出一幅
淡雅的水墨画,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在
取景时选择不同的角度,先从上方俯瞰,宏观勾勒济南冬天的全景,烘托出“温暖安适”的氛围;再对济
南冬天的山光水色进行了局部特写,勾画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在写山景时,作者自上而下,从山上
写到山尖,再从山坡写到山腰,一笔笔轻描;在写水色时,作者自下而上,从水面写到空中,再写到半空
中,给人一种参差错落之感。
从感官角度欣赏景物之美。在写景时,有些作者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会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等各种感官角度观察并描写景物。所以,在鉴赏写景散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从感官角度欣赏景物之
美,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例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描写春风时,用生动的语言从触觉、
嗅觉、视觉和听觉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轻柔细赋”“芳香怡人”“悦耳动听”,将原本无形、无味、无色的
春风写得有声有形、有色有味、有情有感,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自然、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揣摩遣词造句之妙处,品味精彩修辞的表达效果,赏析语言之美。
方法:
①用词、句式、修辞方法三个角度。
②思路(用词句式+修辞方法+景物特征+思想感情+表达效果)
譬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语言精练自然、清丽优美,景物描写细腻流畅,或比喻,或拟人,或对比,
或排比……处处匠心独运,有着诗一般的美感、诗一般的激情,使景色如在读者眼前,沁人心脾。“水珠子
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作者将“春雨的水珠”比作“少女的眼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春雨“娇媚”的特点。“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怒放”“鼓着浆汁”
“争先恐后”,写活了花朵、树木和草叶的情态,表达出作者对春雨、对生命的爱恋。再如朱自清的《春》,
语言清新朴实、平易好懂,张弛相间的文字,鲜活生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构成了一首玲珑剔透的小
诗。作者在写“春草”时,用“偷偷”和“钻”字写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和顽强的生命力,用“嫩嫩的”
“绿绿的”“软绵绵的”写出了春草嫩、绿、软的特点。在描写“春花”时,“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
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个“闹”字写出了花丛之密、花香之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的
喜人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排比,“红、粉、白”分别是按照由深入浅的
颜色安排,而且对应上面的桃树、杏树、梨花,层次井然,描绘出春花色彩缤纷、颜色艳丽,表达出对春
天的喜爱。
四、探究作者的观察描写,欣赏表现手法的艺术之美。
常见写景表现手法:①点面结合②多觉结合③声色结合④动静结合⑤正侧结合⑥虚实结合
①点面结合
“点”是对个别、局部的微观具体描写;“面”是对一般、整体的宏观概括描写。
点面结合只是常见的写景顺序之一。
写景讲究一定的顺序,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景中有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总到分、由物到
人、由实到虚等。这是使作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基本要求之一。
②多觉结合
一般我们会从感觉的“五觉”去观察,“五觉”就是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从这“五觉”
入手,就可以把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味道、软硬冷热等特征生动描摹出来。
③声色结合
我们运用“五觉”去观察景物时,是有侧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和听觉,视觉描写最突出的是色
彩描写,因此,“绘声绘色”成为我们赞赏精彩景物描写常用词。“绘声绘色”就是注重描写大自然缤纷的
色彩和悦耳的声响,做到“声色结合”。
④动静结合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事物有些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便称之为静态;有些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
便称之为动态。描绘事物时,只写其动态或静态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才
能使笔下的景物更美、更动人。
⑤正侧结合
正侧结合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从与景物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景物的特点就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当正侧结合形成对比的时候,就称为“对比衬托”手法。比如,借用对比手法写济南温晴冬天的难得
与可贵。作者先将“济南的冬天”与“惯常刮风的北京”的冬天进行对比,用北京的“寒”衬托济南冬天
的“暖。再将其与“经常不见日光的伦敦”进行对比,用伦敦的“暗”衬托济南冬天的“明。最后将其
与烈日炎炎的热带地区进行对比,用热带地区的“热”衬托济南冬天的“温二
⑥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用虚写与实写两种写景方式来写景。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虚拟的景物,实景是诗
人描写的具体可感的现实客观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比喻和拟人实际上都是把眼前的景物比拟成联想想象中的事物,本身就是虚实结合;还有一种情况是
不用比喻拟人,直接描写联想的事物或情景,“虚实结合”一般特指这种情况。
实战演练
一、训练点11.概括特点】12.对比衬托】13.赏析修辞】14.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
【江西省省吉安市峡江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国的春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
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
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
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
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
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
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
溜、冰硅……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春风从关外扑过山
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
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嚼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
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
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鞍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
冰楼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
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
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
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
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作者:林斤澜。有删改)
1.阅读第①②段,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出北京春天的两大特点。
(1);
(2).
2.作者写北国的春风,为何还要在第④段写江南的春天?
3.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北国春风的?请简要赏析。
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
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4.从全文看,北国的春风有哪些值得作者怀念?
【答案】1.①.(1)时间短(脖子短)②.(2)风沙大
2.写江南的春天,重在写江南的春风温和、细柔,烘托(突出)北国春风的豪迈、苍劲的特点。或与下文
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3.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房子写活了。侧面烘托了北国春风的强大,带来生命的复苏。
4.北国春风的豪迈、苍劲让我怀念,在北国春风下的那段艰苦的下乡岁月让我怀念,或者那些北国淳朴的
山民让我怀念。(意思对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阅读第①②段,结合“春脖子短”“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
土,眼睛也睁不开”可概括出北京春天“脖子短、风沙大”的两大特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段落的作用。作者用“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像柳丝的飘拂”“像细雨的滋润”
写出了江南春风的温柔,与下文写北方的春风苍劲有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与赞美
之情。
【3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赏析修辞句答题模式;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内容+
表现了什么感情。“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是拟人的手法,赋
予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以人的动作情态,“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是反复的
修辞手法,用拟声词的响亮,活画出了在春风的有力吹动之下,木头架子的晃动,从而烘托了北国春风的
苍劲有力,北国春风带来生命的复苏的强大力量,表达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文章第⑥段的“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可知,
北国的春风陪我度过了下乡的艰难岁月;从第⑥一一⑨段“一夜之间,春风来了”“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
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又怎
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可概括出,北国的豪迈雄健的春风送走了坚冰霜雪,带来
了春天,让我怀念。再结合第⑨段的“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来看,怀念北国春风,还因为
北国的那些如风般淳朴的汉子,由物及人。
二、训练点11.概括特点直接抒情】12.多觉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14.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秋天是场人间秀
章铜胜
①秋天对我来说,是季节的华丽盛装,是每一个细节上的精致点缀,它那样骄傲,又是那样精细别致,
它更像是季节降临人间的一场大秀。
②每年秋天,晒秋的照片便扑面而来,你无法躲开那一场场色彩艳丽,纯粹的耳和冷。婺源的篁岭在
群山环抱之中,在徽州老房子的楼上,竹竿伸出的架子上,摆放着一个个竹匾,竹匾上晒着红的辣椒、橙
黄的玉米、金黄的菊花、粉白的山芋干,也不只是这些,还有一些山里人家收获的其他东西。秋天里,乡
村总有许多可晒、要晒的东西。在篁岭,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总能看到那些色彩缤纷的晒匾,它们点缀、
调和着徽派老房子粉墙黛瓦的深沉色调,在青山之间,在秋阳之下。
③去皖南歙县的阳产,是在一个秋日的黄昏,在层林尽染的山峦之中,夕阳余晖里的一栋栋土楼,晕
染着温暖的色泽,一见之下,顿觉惊艳。我对阳产土楼是熟悉的,也极喜欢它们,它们实在太朴实了,有
点山里人的憨厚和纯朴。而那天,再次看到这些群山之中的土楼的瞬间,我有一种艳羡时光的感觉,它们
那样安静而又华丽的形象,让我默然不语,就像见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又生怕惊动了眼前的风景。
我静静地站立在高处,凝神望着眼前的土楼和混杂其间的几栋徽州老房子,恍如置身尘世之外。定睛细看,
许多土楼上晒着一些竹匾,只是竹匾里的东西摆放得更随意一些。竹匾里有青的红的柿子、雪白的金黄的
菊花、青绿的橙黄的南瓜、红豆绿豆、褐色的栗子、红色的辣椒、雪白的棉花。在阳产,晒秋是那样随意,
就像秋天随意她在山间、田野涂抹一样,不在意色调,它的创意也是随意的吧。
④总觉得秋天的这场秀,是在一棵棵秋树之上。没有一个季节的树会像在秋天那样炫耀生命的华彩,
诠释季节的秘密。秋天,在黄山脚下的太平湖边,我走在湖心岛的栈道上,眼前有几株柿树,叶子将要落
尽,树枝上挂着一个个橙红的柿子,透过柿树和树上的柿子望出去,远山深蓝,湖水碧蓝,沿岸,蔚蓝的
波浪卷起堆堆如雪的浪花。秋天,便在柿树如画的景框中明媚起来。
⑤我是在某个清晨,去看夥县塔川秋色的。在清晨的薄雾里,村庄中,粉墙黛瓦的人家已经有几处炊
烟升起,能听到不远处的鸡鸣犬吠之声,乡村的自然景致就这样垣然地呈现在眼前。在浓白的雾里,深红
欲滴的应该是乌柏,我老家村东的石桥边,也有一棵乌柏树,在这个季节,它就是我眼前所见到的样子。
老家的那棵乌柏是社树,村里没有人会伤它的一枝一叶,这几棵乌柏不知道是不是,即便不是,它们那样
好看,可能也不会有人去伤害它们的一枝一叶吧。凤凰山的银杏树很老了。秋天,银杏叶全黄了,一树金
黄。风中,银杏叶扇动秋风,纷落如蝶,落了一地,一地的金黄。我喜欢一个人站在银杏树下,看树上叶
黄,看风中叶落,弯腰捡起地上的黄叶,这是我与那株老银杏的秋日秀。
⑥与一棵树共秀,便有时光的静美了吧。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晒秋是篁岭独特的风景,晒着红的辣椒、橙黄的玉米、金黄的菊花、粉白的山芋干,写篁岭的晒秋和写
阳产的晒秋是重复的。
B.文章第③段作者笔下的阳产的秋,土楼憨厚而淳朴,安静而华美,还有晒匾的映衬,显得温暖安静和舒
适惬意。
C.文章描写地点和景物众多:婺源的晒秋、阳产的土楼、太平湖的柿子树、塔川的晨雾,作者最喜欢的当
属太平湖畔的柿子树。
D.从文章结尾两段来看,“秋天是场人间秀”在文章中指的是“我”与一棵银杏树的秋日秀,享受时光的
静美。
E.文章行文脉络清晰,既有全景描绘,又有局部特写,重点描写“晒秋”和“塔川秋色”,黄昏与清晨,
温暖与清凉,相得益彰。
2.文章写景极富特色,请说说第⑤段划线句是如何写景的。
在清晨的薄雾里,村庄中,粉墙黛瓦的人家已经有几处炊烟升起,能听到不远处的鸣鸣犬吠之声,乡
村的自然景致就这样坦然地呈现在眼前。在浓白的雾里,深红欲滴的应该是乌柏,我老家村东的石桥边,
也有一棵乌柏树,在这个季节,它就是我眼前所见到的样子。
3.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回答问题。
(1)你无港绊开那一场场色彩艳丽,纯粹的炫和秀。(为什么是“无法躲开”的?)
(2)在篁岭,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总能看到那些色彩缤纷的晒匾,它们点缀、调和着徽派老房子粉墙黛
瓦的深沉色调,在青山之间,在秋阳之下。(加点的短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LBE2.示例:调动感官描写景物:“薄雾”、“粉墙黛瓦”、“炊烟”等景物是从视觉角度
描写塔川秋天的色彩丰富的;“鸡鸣犬吠”等景物是从听觉角度描写乡村的静谧的;
示例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塔川建筑师徽派建筑,“粉墙黛瓦”是其特点;秋天的“乌柏”特点是
“深红欲滴”的;清晨的“薄雾”特点是“浓白”的;
示例三:动静结合:“薄雾”、“炊烟”、“村庄人家”和“乌柏”是静景,“鸡鸣犬吠”是动景,动静
结合,展现塔川秋色静美温馨。
3.(1)示例:“无法躲开”•词写出了对秋天的喜爱的人数之多,程度之深,让人们无法避开,表达了对
秋的喜爱赞美,引出下文对秋天秀的描写。(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示例:“在青山之间,在秋阳之下”这两个短语既描写了篁岭青山秋阳和晒匾一起点缀、调和着徽派
老房子粉墙黛瓦的深沉色调,又展现出篁岭秋天的静谧美好,表达作者对篁岭之秋的由衷的赞叹与喜爱。
【解析】
【1题详解】
A.“是重复的”有误。“红的辣椒、橙黄的玉米、金黄的菊花、粉白的山芋干”分析,写出篁岭青山秋阳
中晒匾秀“五彩缤纷”的特点,根据第③段“只是竹匾里的东西摆放得更随意一些。竹匾里有青的红的柿
子、雪白的金黄的菊花、青绿的橙黄的南瓜、红豆绿豆、褐色的栗子、红色的辣椒、雪白的棉花。在阳产,
晒秋是那样随意,就像秋天随意地在山间、田野涂抹一样,不在意色调,它的创意也是随意的吧”分析,
写阳产的竹匾秀“随意”的特点。二者并不重复;
C.“作者最喜欢的当属太平湖畔的柿子树”有误。根据第⑤段“我喜欢一个人站在银杏树下,看树上叶黄,
看风中叶落,弯腰捡起地上的黄叶,这是我与那株老银杏的秋日秀”分析,作者最喜欢的当属凤凰山的银
杏树。
D.“‘秋天是场人间秀’在文章中指的是‘我'与一棵银杏树的秋日秀”有误。根据第⑤段“在浓白的雾
里,深红欲滴的应该是乌柏,我老家村东的石桥边,也有一棵乌柏树”和“这几棵乌柏不知道是不是,即
便不是,它们那样好看,可能也不会有人去伤害它们的一枝一叶吧”“我喜欢一个人站在银杏树下,看树
上叶黄,看风中叶落,弯腰捡起地上的黄叶,这是我与那株老银杏的秋日秀”分析,结尾两段描述r不止
一棵银杏树。
故选BE。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可以从色彩的角度赏析,可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可以从景物本身的特点赏
析,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等。
如:从色彩的角度,根据“粉墙黛瓦”“浓白”、“深红”等词语分析,描写塔川秋天的色彩丰富的。
从感官的角度,根据“鸡鸣犬吠”分析,是从听觉角度描写乡村的静谧的,“薄雾里”、“粉墙黛瓦的人
家"、“深红欲滴的应该是乌柏”等景物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塔川秋天的色彩多样。
从景物特点进的角度:“粉墙黛瓦”是塔川徽派建筑的特点;“深红欲滴”是秋天的“乌柏”的特点;“浓
白”是清晨的“薄雾”的特点;
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薄雾”、“粉墙黛瓦”、“炊烟”、“石桥”“村庄人家”和“乌柏”是静景,“鸡
鸣犬吠”是动景,动静结合,展现塔川秋色静美温馨。
【3题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每年秋天,晒秋的照片便扑面而来”分析,“无法躲开”一词写
出了对秋天的喜爱的人数之多,程度之深,让人们无法避开。根据“纯粹的炫和秀”分析,“无法躲开”
表达了对秋的喜爱赞美。引出下文婺源复岭的青山秋阳晒匾秀、皖南歙县的阳产土楼竹匾秀、黄山脚下的
太平湖柿子秀、夥县塔川的一棵树秀等描写。
(2)本题考查对情感的把握。结合语境分析。“在徽州老房子的楼上,竹竿伸出的架子上,摆放着一个个
竹匾,竹匾上晒着红的辣椒、橙黄的玉米、金黄的菊花、粉白的山芋干,也不只是这些,还有一些山里人
家收获的其他东西”分析,展现出篁岭秋天的静谧美好,色彩斑斓,表达出作者对篁岭秋天的喜爱之情;
根据“它们点缀、调和着徽派老房子粉墙黛瓦的深沉色调”分析,“在青山之间,在秋阳之下”写出了晒
匾、徽派老房子的粉墙黛瓦、青山秋阳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让人赞叹和喜爱的色调。
据此综述即可。
三、训练点[1.概括特点】12.赏析修辞】【3.虚实结合多觉结合】
草木味道
屈绍龙
①早春,清晨不冷不暖。风很大,到处树颤花摇,连草也迎风舞动起来。屋外的绿地上,能挡风的只
有一行榆树和栗子树,但它们嫩叶尚未长出,只能听凭风长驱直入,摇动了这一方春色。
②农舍后面的斜坡上覆盖着茂密的柏树林,两侧的花园和草地上还长了些榆树。农舍的正前方,一条
小溪蜿蜒流过,像是为草地镶了一条银边。跨过小溪,前面又是一片柏树林场,墨绿色的枝叶就挂在水面
上方。白嘴鸦多在树上筑巢,春天的时候,这片深谷到处回响着它们“嘎嘎”的鸣叫声。
③小树林与周围的草地之间有一道堤垄,垄上满是野生的紫罗兰,这种花没有香味,盛开时花瓣又宽
又大,几乎能与三色堇媲美。还有酢浆草,花开时白茫茫一片。这些花开在有些地方是银白色,在有些地
方则呈淡紫色。野花通常如此,生长地点各异,颜色也各有不同。
④在靠近水源的地方,也有各色植物相互竞艳。莎草抽出三棱形的花茎,狭长的叶子上有一道道的棱
纹,深色花穗高高挺立,布满了浅黄的花粉;水杨梅沿着地面匐匐,花茎细长,枝蔓攀爬得整条沟渠都是,
到了秋天就长满带软刺的小绒球;薄荷散发着强烈而独特的气味,绝不会被认错;苦苣菜的花儿颜色洁白,
偶尔夹杂一丝淡淡的黄颜色,这是蜜蜂钟情造访的花儿。
⑤每周我都会来到小溪旁边,坐在白杨树下欣赏风景。路旁的牛芽叶子逐渐舒展开来,花儿也竞相绽
放。蒲公英、白屈菜、金盏花和忍冬的花开成了一片金黄色的花海,简直占尽了春色。紧紧簇拥着它们的
还有些紫色的连钱草、红色的野尊麻和雏菊。黑刺季、马栗树和山楂树也相继吐蕊开花,而整片草地因为
长满了毛度而变得一片金黄。
⑥溪水流淌,如往日般清澈甘甜。下游的拐弯处长满了茂密的莎草,柔嫩的蒲草则占据了上游,一副
此地非我莫属的神气。水面四周还能看到野山鸡和田鼠出没,不过水中却没有鱼儿的踪影。我的正前方,
朝南的方向则是一片空旷的草场和宽广的麦田,温暖和煦的风不时吹来一团团的白云,草场和麦田明暗交
错,时而被阳光普照,时而被云影笼罩。
⑦淙淙流水蜿蜒穿过草地,朝我的方向奔来。溪水微颤,似乎随时都会漫过溪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My Body第1课时教学设计 陕旅版(三起)
- 无线网络覆盖方案试题及答案
- 复习2024年专利代理人考试的科学方法试题及答案
- 四川省广元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模拟光电测量与数字信号试题及答案
- 江苏鲁迅研究试题及答案
- 母猪健康预对与仔猪表现关联的考察试题及答案
- 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学习方法试题及答案
- DB41-T 2627.3-2024 望春玉兰 第3部分:园林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 DB41-T 2560-2023 钧瓷釉料加工技术规范
- 大小便观察与护理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多式联运模式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湖北省孝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肿瘤患者的血栓预防及护理
- 作风建设方面个人简短总结
-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 《个人信息保护法》全文学习PPT课件(带内容)
- 新中大A3财务系操作手册
- 污水管道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