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二陈汤-金鉴卷五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黄连二陈汤-金鉴卷五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黄连二陈汤-金鉴卷五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黄连二陈汤-金鉴卷五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黄连二陈汤-金鉴卷五十-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黄连二陈汤_金鉴卷五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黄连二陈汤_金鉴卷五十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18组成: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18功效: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 18来源:《金鉴》卷五十。 18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182. 相似度80%:凉胃汤 18组成:黄连1钱2分,生甘草4钱,陈皮2钱(去白),茯苓4钱(去皮)。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182.3. 减:半夏 18功效:脾胃有热,消谷善饥,溺色黄赤。胃气盛,身以前皆热。 18来源:《医宗必读》卷八。 18相似度80%:加味二陈汤 185217118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18加:白芥子 183.4. 减:黄连 18功效:流注、疬核、皮里膜外之凝痰。 18来源:《经验广集》卷一。 18相似度67%:芩连平胃散 19组成:黄连3钱,陈皮3钱,苍术1两(炒),生甘草3钱,茯苓1两,厚朴3钱。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19加:苍术、厚朴 194.4. 减:半夏 19功效:肠胃积湿,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流黄水,或浸淫成片。 19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三。 19相似度67%:和中清热饮 19组成:黄连(姜炒)1钱,半夏(姜制)1157分,藿香7分,砂仁7分。 19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19加:藿香、砂仁 19减:生甘草 19功效:小儿热吐。小儿(口见)19来源:《明医指掌》卷十。 196. 相似度67%:化瘿丹 1933113钱。19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19加:海藻、桔梗 206.4. 减:黄连 20功效:诸瘿。 20来源:《洞天奥旨》卷十一。 20相似度67%:加味二陈汤 20111111钱。 20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0加:甘草、干葛 20减:生甘草 20功效: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 20来源:《济阳纲目》卷十一。 20相似度67%:黄连导痰汤 20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连、枳实。 20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0加:甘草、枳实 20减:生甘草 20功效:热痰。 20来源:《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20相似度62%:加味温胆汤 20组成:陈皮、半夏(姜制)、茯苓、麦冬(去心)、枳实(麸炒)、生甘草、竹茹、黄连(姜炒)。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1加:麦冬、枳实、竹茹 21功效:小儿热积胃中,食入即吐,口渴饮冷,呕吐酸涎,身热唇红,小便赤色。 来源:《金鉴》卷五十二。 21相似度60%:二陈一连汤 21组成:陈皮、半夏、白茯苓、黄连(酒炒)、竹茹。 21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1加:白茯苓、竹茹 21减:茯苓、生甘草 21功效:痘疮起发,饮食而呕,属热症者。 21来源:《片玉痘疹》卷八。 21相似度60%:秘传加味二陈汤 21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白术、甘草。 21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1加:白术、甘草 21减:生甘草、黄连 21功效:呕吐恶心。 21来源:《松崖医径》卷下。 2212. 相似度60%:三圣丸 22组成:半夏、陈皮、黄连。 22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2减:茯苓、生甘草 22功效:顽痰,饮癖,呕酸嘈杂,心悬如饥。 22来源:《类证治裁》卷二。 22相似度60%:茯苓二陈汤 22组成:半夏5钱,陈皮2钱5分,白茯苓4钱,生甘草1钱半。 22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2加:白茯苓 22减:茯苓、黄连 22来源:《婴童百问》卷二。 22相似度60%:四味萸连丸 22组成:黄连1两,吴萸1钱,桃仁24枚,陈皮5钱,半夏1两半。 22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2加:吴萸、桃仁 22减:茯苓、生甘草 22功效:痰火挟瘀,吞酸。 22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23相似度60%:茯苓半夏汤 23组成:茯苓、半夏、生姜、陈皮、厚朴。 23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3加:生姜、厚朴 23减:生甘草、黄连 23功效:心下有水,呕吐哕者。 23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三。 23相似度60%:麦门冬汤 23组成:半夏、竹茹、陈皮、茯苓、麦门冬参。 23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3加:竹茹、麦门冬参 23减:生甘草、黄连 23功效:大病后虚烦,则热不解,不得卧。 23来源:《脉因证治》卷上。 2317. 相似度60%:练阳汤 232111523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3加:苦楝根皮、甘草 23减:生甘草、黄连 24功效:小儿蛔虫。 24来源:《回春》卷七。 24相似度60%:黄连化痰丸 2411两,吴茱萸(汤洗)124个(研),陈皮半两。 24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4加:吴茱萸、桃仁 24减:茯苓、生甘草 24功效:痰。伤热物吐酸者。 24来源:《丹溪心法》卷二。 24相似度60%:小半夏茯苓汤 24组成:陈皮、茯苓、半夏、甘草、黄芩。 24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4加:甘草、黄芩 24减:生甘草、黄连 24功效:呃逆。 24来源:《丹溪心法》卷三。 24相似度60%:小半夏加橘皮汤 24组成:半夏1两,陈皮半两,白术半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 25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5加:白术、甘草 25减:生甘草、黄连 25功效:吐而身热,或不热者。 25来源:《卫生宝鉴_补遗》引《活人书》。 25相似度60%:黄芩二陈汤 25组成:黄芩、陈皮、半夏、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 25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5加:黄芩、甘草 25减:生甘草、黄连 25功效:热痰。 25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宣明论》。 2522. 相似度60%:二陈汤 25组成:橘红5钱,半夏2钱,白芥子(炒)2钱(研),茯苓1钱,生甘草3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5加:橘红、白芥子 25减:陈皮、黄连 25功效:流注初起,皮色不异,唯肿唯疼,虽身体发热,内未作脓。 26来源:《外科全生集》卷四。 26相似度60%:桔梗半夏汤 26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桔梗。 26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6加:甘草、桔梗 26减:生甘草、黄连 26功效:腹胀满。正虚邪胜,阴阳不和,清浊相混者。 26来源:《医效秘传》卷三。 26相似度60%:半夏茯苓陈皮汤 26组成:半夏(泡)11钱半,陈皮(去白)11钱半。26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624.3. 加:生姜 26减:生甘草、黄连 26来源:《济阳纲目》卷十八。 26相似度60%:枳实二陈汤 261515152钱,甘草5分。 26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7加:枳实、甘草 27减:生甘草、黄连 27功效:外伤风寒,中气不清,胸膈满闷。 27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27相似度60%:加味二陈汤 27组成:半夏(7次)1钱半(炙,锉),刮竹青4两。 27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7加:甘草、刮竹青 27减:生甘草、黄连 27功效:胃热呕吐不已。 27来源:《普济方》卷二○六引《经效良方》。 27相似度60%:竹茹石膏汤 27组成:陈皮、半夏、石膏、茯苓、竹茹。 27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7加:石膏、竹茹 27减:生甘草、黄连 27功效:麻瘄,吐。 27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28相似度60%:苍半苓陈汤 28组成:苍术、半夏、茯苓、陈皮。 28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828.3. 加:苍术 28减:生甘草、黄连 28功效:停饮,时吐酸水,非关食滞者。 28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 28相似度60%:温中化痰汤 28组成:半夏、陈皮、茯苓、干姜。 28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829.3. 加:干姜 28减:生甘草、黄连 28功效:胸膈寒痰不快。 28来源:《李氏医鉴》卷二。 28相似度57%:加味二陈汤 28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芩、黄连、ft栀子。 28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8加:甘草、黄芩、ft栀子 28减:生甘草 29功效:肠鸣。因火动其水,腹中水鸣作痛。 29来源:《济阳纲目》卷七十三。 29相似度57%:加味二陈汤 29组成:陈皮8分,半夏8分,茯苓8分,甘草8分,黄芩8分,黄连5分,薄荷5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9加:甘草、黄芩、薄荷 29减:生甘草 29功效:痰饮流注舌下,发肿作痛,针刺已破者。 29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29相似度57%:加味二陈汤 29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术、黄连、远志。 29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29加:甘草、白术、远志 29减:生甘草 29功效:怔忡惊悸,时作时止,心下有痰。 29来源:《济阳纲目》卷五十四。 2933. 相似度57%:清中汤 292钱,ft栀(炒)2111钱(姜汤泡7次),草豆蔻仁(捣碎)7分,甘草(炙)7分。 30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0加:ft栀、草豆蔻仁、甘草 30减:生甘草 30功效:胃脘火痛。外感胃脘痛,里有热者。 30来源:《准绳_类方》卷四引《医学统旨》。 30相似度57%:秘传加减渗湿汤 30组成:苍术、厚朴、陈皮、茯苓、半夏、黄连、灯心。 30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0加:苍术、厚朴、灯心 30减:生甘草 30功效:内伤饮食生冷,外受ft岚露雨,水土之气,而致中湿,脉沉细。30来源:《松崖医径》卷下。 3035. 相似度50%:藿香散 30组成:藿香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陈皮1钱半,生姜1钱半,丁香5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0加:藿香、生姜、丁香 30减:生甘草、黄连 30功效:呕吐。 31来源:《嵩崖尊生》卷九。 3136. 相似度50%:苍连丸 31组成:苍术(米泔浸,炒)1两,陈皮1两,半夏1两(姜汁炒),黄连1两半(夏月倍用),白茯苓1两,吴茱萸(炒)1两(冬月倍用)。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1加:苍术、白茯苓、吴茱萸 31减:茯苓、生甘草 31功效:郁积吐酸。 31来源:《古今医鉴》卷五。 31相似度50%:苍术二陈汤 31组成:苍术、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半夏。 31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1加:苍术、白术、甘草 31减:生甘草、黄连 31功效:湿痰流注,尿浊。 31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31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 31组成:半夏2钱半,茯苓3钱,陈皮2钱,甘草1钱,苍术1钱3分,桔梗1钱。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2加:甘草、苍术、桔梗 32减:生甘草、黄连 32功效:脾经湿滞,痰甚而脉弦滑者。 32来源:《会约》卷八。 3239. 相似度50%:柴陈煎 32组成:柴胡2-3钱,陈皮1钱半,半夏2钱,茯苓2钱,甘草1钱,生姜3、5、7片。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2加:柴胡、甘草、生姜 32减:生甘草、黄连 32功效:伤风兼寒,咳嗽发热,痞满多痰。 32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2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 32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香附、木通各等分。 32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2加:甘草、香附、木通 32减:生甘草、黄连 32功效:忿怒气结,闭遏不通。 33来源:《济阳纲目》卷九十二。 33相似度50%:大半夏汤 33组成:半夏(汤洗)、陈皮、茯苓、桔梗、槟榔、甘草各等分。 33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3加:桔梗、槟榔、甘草 33减:生甘草、黄连 33功效:水胀。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 来源:《得效》卷六。 33相似度50%:导痰千缗汤 33组成:半夏、南星、陈皮、茯苓、皂角、枳实。 33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3加:南星、皂角、枳实 33减:生甘草、黄连 33功效:喘。 33来源:《脉因证治》卷上。 33相似度50%:附桂二陈汤 33组成:陈皮1钱,半夏(制)1钱5分,茯苓1钱5分,肉桂(去皮,另燉)3分,附子(制)6分,炙草1钱。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4加:肉桂、附子、炙草 34减:生甘草、黄连 34功效:寒疟,寒多热少,腰足厥冷,或单寒者。 34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一。 34相似度50%:加减枳术二陈汤 34组成:枳实(炒)5分,白术(炒)5分,陈皮(去白)5分,半夏(洗)1钱,茯苓1钱,甘草3分。 34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4加:枳实、白术、甘草 34减:生甘草、黄连 34功效:噎膈。 34来源:《保命歌括》卷二十八。 3445. 相似度50%:二陈汤 34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干葛、青皮。 34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4加:甘草、干葛、青皮 34减:生甘草、黄连 34功效:酒厥。 35来源:《嵩崖尊生》卷七。 3546. 相似度50%:二陈汤 35组成:半夏(炮,去脐)2钱,枳实(炒)2钱,酸枣仁(炒)2钱,陈皮2钱,茯苓5钱,甘草(炙)1钱。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5加:枳实、酸枣仁、甘草 35减:生甘草、黄连 35功效:小儿惊悸烦痰。 35来源:《诚书》卷八。 35相似度50%:二术二陈汤 35组成:苍术(土炒)1钱,白术(土炒)1钱,半夏(滚水泡7次,姜制)1钱,陈皮(去白)1钱,茯苓1钱,甘草(炙)5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5加:苍术、白术、甘草 35减:生甘草、黄连 35功效:脾失健运,痰湿不化,呕吐清水,头痛。脾虚痰食不运。湿痰头痛,脉弦细。 来源:《医统》卷二十四。 35相似度50%:茯苓甘草汤 3523311钱半。36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6加:生姜、甘草、白术 36减:生甘草、黄连 36功效:水停心下,眩悸呕吐。 36来源:《会约》卷四。 3649. 相似度50%:茯苓汤 3652221分,吴茱萸1分。 36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6加:附子、白术、吴茱萸 36减:生甘草、黄连 36功效:诸疝,呕吐不止,饮不纳。 36来源:《疝癥积聚》。 36相似度50%:和胃二陈煎 36组成:干姜(炒)1-2钱,砂仁4-5分,陈皮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甘草(炙)7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6加:干姜、砂仁、甘草 36减:生甘草、黄连 37功效: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 37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751. 相似度50%:和中汤 37组成:人参1钱,白术1钱,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甘草5分,黄连1钱半(姜炒),大枣2枚。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7加:人参、白术、甘草、大枣 37减:生甘草 37功效:虚火嘈杂。 37来源:《医统》卷二十四。 37相似度50%:丁香二陈汤 37组成:陈皮2钱,茯苓1钱半,半夏1钱半,甘草5分,藿香5分,丁香4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7加:甘草、藿香、丁香 37减:生甘草、黄连 37功效:呃逆。 37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37相似度50%:燥湿消中饮 3815分(土炒),111钱,苡仁2钱,白扁豆(炒)1钱5分。 38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8加:白术、苡仁、白扁豆 38减:生甘草、黄连 38功效:湿热在脾胃作胀。 38来源:《杂证会心录》卷下。 38相似度50%:姜砂二陈汤 38组成:干姜(炒)1-2钱,砂仁(炒)7-8分,陈皮(去白)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炙甘草7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8加:干姜、砂仁、炙甘草 38减:生甘草、黄连 38功效:胃寒胀满,或伤生冷,或寒痰滞塞,恶心。 38来源:《会约》卷八。 38相似度50%:苏葛二陈汤 38组成:陈皮1钱,甘草1钱,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黄连(姜水炒)8分,栀子(炒)8分,苏叶6分,干葛2钱。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8加:甘草、栀子、苏叶、干葛 39减:生甘草 39功效:酒伤作呕,面赤口渴,烦躁恶心,连日不宁。 39来源:《会约》卷十。 3956. 相似度50%:温胆汤 39组成:半夏(汤洗7次)2两,竹茹2两,枳实(麸炒,去瓤)2两,陈皮3两,甘草1两(炙),茯苓1两半。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9加:竹茹、枳实、甘草 39减:生甘草、黄连 39功效:痰热内扰,心胆气虚,心烦不寐,触事易惊,或夜多异梦,眩悸呕恶,及癫痫等。 来源:《三因》卷九。 39相似度50%:小半夏加茯苓汤 39组成:半夏5两,生姜8两,茯苓3两,白术2两,陈皮2两,甘草两。 39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39加:生姜、白术、甘草 39减:生甘草、黄连 39功效:吐而身热,或不热者。 39来源:《卫生宝鉴_补遗》。 40相似度50%:芎归二陈汤 40组成:川芎2钱,当归3钱,半夏3钱,陈皮1钱半,茯苓1钱半,甘草6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0加:川芎、当归、甘草 40减:生甘草、黄连 40功效:痰阻夹湿,经来量少,色谈稠粘,痰多呕恶,胸中不适,脘胀,口淡腻,脉滑。 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 40相似度50%:祛阴至圣丹 40组成:人参1两,白术5钱,半夏5钱,茯苓5钱,菖蒲1钱,陈皮分。 40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0加:人参、白术、菖蒲 40减:生甘草、黄连 40功效:尸厥属阴邪者。 40来源:《石室秘录》卷三。 4060. 相似度50%:运痰汤 4033135粒,肉桂1钱。 41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1加:人参、益智仁、肉桂 41减:生甘草、黄连 41如涌。41来源:《辨证录》卷九。 4161. 相似度50%:清中汤 41组成:ft栀(炒)1钱,半夏1钱,黄连7分,茯苓1钱,广皮1钱,炙甘草3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1加:ft栀、广皮、炙甘草 41减:陈皮、生甘草 41功效:呕酸黄水,烦躁吐蛔,脉数者。 41来源:《古今医彻》卷一。 41相似度50%:枳术二陈汤 41组成:枳实(炒)半两,白术(炒)8分,半夏(制)88分,陈皮8分,甘草(炙)5分。 41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1加:枳实、白术、甘草 42减:生甘草、黄连 42功效:脾胃痰饮,胸膈不利。 42来源:《医统》卷二十三。 42相似度50%:枳缩二陈汤 42组成:砂仁、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炙)。 42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2加:砂仁、枳实、甘草 42减:生甘草、黄连 42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4264. 相似度50%:茱连丸 42组成:苍术(米泔水浸,炒)1两,陈皮1两,白茯苍(去皮)1两,半夏(汤泡透,切片,姜汁炒)1两,黄连(姜炒)1两半(夏月倍用),吴茱萸(炒,冬月倍用)1两半。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2加:苍术、白茯苍、吴茱萸 42减:茯苓、生甘草 42功效:郁积,吞酸吐酸。 42来源:《鲁府禁方》卷一。 42相似度50%:竹茹石膏汤 43组成:半夏(姜制)、赤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煅)。 43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3加:赤苓、竹茹、石膏 43减:茯苓、黄连 43功效:麻疹火邪内迫,胃气冲逆,呕吐。 43来源:《金鉴》卷五十九。 4366. 相似度50%:紫白饮 43组成:紫苏3钱,茯苓3钱,半夏1钱,陈皮5分,甘草1钱,白术钱。 43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3加:紫苏、甘草、白术 43减:生甘草、黄连 43功效:感寒而致的咽喉肿痛,食不得下,身发寒热,头疼且重,大便通。 43来源:《辨证录》卷三。 4367. 相似度50%:佐脾丸 43组成:ft311半两。43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3加:ft楂、连翘、萝卜子 44减:生甘草、黄连 44功效:积聚。 44来源:《丹溪心法》卷三。 4468. 相似度50%:玉浮丸 44组成:天南星(削去皮)1钱半,半夏1钱半,陈皮(去白)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附子(去皮脐)1钱。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4加:天南星、白术、附子 44减:生甘草、黄连 44功效:痰吐头痛。 44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五引赵鲁公方。 4469. 相似度50%:六安煎 44组成:陈皮1钱半,半夏2-3钱,茯苓2钱,甘草1钱,杏仁1钱(去皮尖,切),白芥子5-7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4加:甘草、杏仁、白芥子 44减:生甘草、黄连 44功效: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者。 44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44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 45组成:半夏1钱半,橘红1钱半,茯苓1钱半,甘草(炙)1钱半,黄连(姜汁炒)1钱半,黄芩(姜汁炒)1钱半。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5加:橘红、甘草、黄芩 45减:陈皮、生甘草 45功效:恶心因痰有热者。 45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九。 45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 45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姜黄、枳壳各少许。 45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5加:甘草、姜黄、枳壳 45减:生甘草、黄连 45功效:酒面积热成疾,手臂痛,并痰攻眼肿,身麻痹。 45来源:《医部全录》卷二四○引《直指》。 45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 45233钱(泡洗),32钱,竹茹3钱。 45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5加:甘草、枳实、竹茹 46减:生甘草、黄连 463-5日之内,发热发寒,干呕,饮水即吐,粥食人口即吐。46来源:《普济方》卷一三○引《活人书》。 46相似度50%:加味茯苓半夏汤 46组成:陈皮(去白)1钱,半夏2钱(姜炒,则不动胎,为健脾化痰主药),茯苓3钱,甘草(炙)1钱,砂仁(炒研)8分,白术钱半。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6加:甘草、砂仁、白术 46减:生甘草、黄连 46功效:妊妇恶阻。 46来源:《会约》卷十四。 46相似度50%:金水六君煎 46组成:当归2钱,熟地3-5钱,陈皮1钱半,半夏2钱,茯苓2钱,炙甘草1钱。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6加:当归、熟地、炙甘草 46减:生甘草、黄连 46功效: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4775. 相似度50%:实哮汤 4722311钱,陈皮1钱。47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7加:百部、炙草、桔梗 47减:生甘草、黄连 47功效:遇冷气风寒而发为实哮。 47来源:《仙拈集》卷一。 47相似度50%:橘皮半夏汤 47组成:陈皮(去白)3两,半夏(制)1两,枳壳(炒,去瓤)1两,白术半两,茯苓半两,桂半两。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7加:枳壳、白术、桂 47减:生甘草、黄连 47功效:胃中寒痛,脉缓沉。 47来源:《云歧子脉诀》。 47相似度50%:加味二陈汤 4711钱,半夏(炒)13分,黄连(姜汁炒)3分,吴萸(炮,去皮)3分。 47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8加:白茯苓、甘草、吴萸 48减:茯苓、生甘草 48功效:吐酸水同食物出者,热也。 48来源:《广嗣纪要》卷十二。 4878. 相似度50%:六合汤 48组成:陈皮、半夏、茯苓、厚朴、香附、紫苏茎各等分。 48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8加:厚朴、香附、紫苏茎 48减:生甘草、黄连 48功效:七情气郁,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咯不出,咽不下,呕逆恶心。 来源:《赤水玄珠》卷六。 48相似度50%:六君子汤 48组成:陈皮1钱,半夏1钱5分,茯苓1钱,甘草1钱,人参1钱,白术1钱5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8加:甘草、人参、白术 48减:生甘草、黄连 48功效:脾胃虚弱,气逆痰滞。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气痞满,呕恶呃逆,吞酸,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以及脾虚膨胀,外疡久溃,食少弱者;痔漏日久,脉数而涩,饮食日减,肢体愈倦,一切不足之证;胃气虚热口舌生疮;中气不和,时时带下。 来源:《医学正传》卷三引《局方》。 4980. 相似度50%:六妙饮 49组成:陈皮3钱,半夏(姜、矾制)3钱,黄连(姜汁炒)3钱,栀子仁(酒炒)3钱,槟榔3钱,老生姜5钱。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9加:栀子仁、槟榔、老生姜 49减:茯苓、生甘草 49功效:吐呕不止,口渴身热。 49来源:《玉案》卷四。 49相似度50%:麦门冬散 49组成:麦门冬(去心)2钱,半夏(姜制)222钱,甘草1钱,陈皮1钱。 49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49加:麦门冬、人参、甘草 49减:生甘草、黄连 49功效:小儿呕吐,脉数有热。 49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四四引《经验良方》。 49相似度50%:秘传加味二陈汤 50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连、黄芩、ft栀、桔梗(各以生姜汁炒)。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50加:甘草、黄芩、ft栀、桔梗 50减:生甘草 50功效:嗳气。 50来源:《松崖医径》卷下。 5083. 相似度50%:清胃汤 50组成:黄连(用吴茱萸同炒,去吴茱萸不用)3钱,陈皮3钱,茯苓1钱,苍术1钱,黄芩1钱,甘草5分。 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50加:苍术、黄芩、甘草 50减:半夏、生甘草 50功效:胃热吐酸。 50来源:《济阳纲目》卷十五。 5084. 相似度50%:湿胆汤 50组成:半夏(汤泡)、茯苓(去皮)、陈皮(去白)、枳实(炒)2钱,甘草半钱,竹茹1钱。 50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 50加:枳实、甘草、竹茹 51减:生甘草、黄连 51功效:养阴生津理气。治伤寒瘥后调理。 51来源:《奇效良方》 5117PAGEPAGE51原方组成: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功效:小儿胎前受热,面黄赤,手足温,口吐黄涎酸粘者。来源:《金鉴》卷五十。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1242钱(去白),4钱(去皮)。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减:半夏功效:脾胃有热,消谷善饥,溺色黄赤。胃气盛,身以前皆热。来源:《医宗必读》卷八。52171钱。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白芥子减:黄连功效:流注、疬核、皮里膜外之凝痰。来源:《经验广集》卷一。331两(炒),31两,厚3钱。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苍术、厚朴减:半夏功效:肠胃积湿,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流黄水,或浸淫成片。来源:《外科证治全书》卷三。组成:黄连(姜炒)1钱,半夏(姜制)115777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藿香、砂仁减:生甘草功效:小儿热吐。小儿(口见)乳,面色多赤,二便微秘,手足指热。来源:《明医指掌》卷十。331135钱。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海藻、桔梗减:黄连功效:诸瘿。来源:《洞天奥旨》卷十一。111111钱。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干葛减:生甘草功效: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来源:《济阳纲目》卷十一。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连、枳实。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枳实减:生甘草功效:热痰。来源:《济阳纲目》卷二十四。组成:陈皮、半夏(姜制)、茯苓、麦冬(去心)、枳实(麸炒)草、竹茹、黄连(姜炒)。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麦冬、枳实、竹茹色。来源:《金鉴》卷五十二。组成:陈皮、半夏、白茯苓、黄连(酒炒)、竹茹。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白茯苓、竹茹减:茯苓、生甘草功效:痘疮起发,饮食而呕,属热症者。来源:《片玉痘疹》卷八。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白术、甘草。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白术、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呕吐恶心。来源:《松崖医径》卷下。组成:半夏、陈皮、黄连。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减:茯苓、生甘草功效:顽痰,饮癖,呕酸嘈杂,心悬如饥。来源:《类证治裁》卷二。52541钱半。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白茯苓减:茯苓、黄连来源:《婴童百问》卷二。112451两半。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吴萸、桃仁减:茯苓、生甘草功效:痰火挟瘀,吞酸。来源:《医学入门》卷七。组成:茯苓、半夏、生姜、陈皮、厚朴。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生姜、厚朴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心下有水,呕吐哕者。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三。组成:半夏、竹茹、陈皮、茯苓、麦门冬参。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竹茹、麦门冬参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大病后虚烦,则热不解,不得卧。来源:《脉因证治》卷上。21115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苦楝根皮、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小儿蛔虫。来源:《回春》卷七。11两,吴茱萸(汤洗)124个(研),陈皮半两。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吴茱萸、桃仁减:茯苓、生甘草功效:痰。伤热物吐酸者。来源:《丹溪心法》卷二。组成:陈皮、茯苓、半夏、甘草、黄芩。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黄芩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呃逆。来源:《丹溪心法》卷三。1两,陈皮半两,白术半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白术、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吐而身热,或不热者。来源:《卫生宝鉴补遗》引《活人书》。组成:黄芩、陈皮、半夏、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黄芩、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热痰。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宣明论》。52钱,白芥子(炒)2钱(研),13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橘红、白芥子减:陈皮、黄连功效:流注初起,皮色不异,唯肿唯疼,虽身体发热,内未作脓。来源:《外科全生集》卷四。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桔梗。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桔梗减:生甘草、黄连功效:腹胀满。正虚邪胜,阴阳不和,清浊相混者。来源:《医效秘传》卷三。组成:半夏(泡)11钱半,陈皮(去白)11钱半。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生姜减:生甘草、黄连来源:《济阳纲目》卷十八。15151525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枳实、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外伤风寒,中气不清,胸膈满闷。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一。组成:半夏(7次)1钱半(锉),4两。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刮竹青减:生甘草、黄连功效:胃热呕吐不已。来源:《普济方》卷二○六引《经效良方》。组成:陈皮、半夏、石膏、茯苓、竹茹。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石膏、竹茹减:生甘草、黄连功效:麻瘄,吐。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组成:苍术、半夏、茯苓、陈皮。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苍术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停饮,时吐酸水,非关食滞者。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组成:半夏、陈皮、茯苓、干姜。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干姜减:生甘草、黄连功效:胸膈寒痰不快。来源:《李氏医鉴》卷二。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黄芩、黄连、ft栀子。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黄芩、ft栀子减:生甘草功效:肠鸣。因火动其水,腹中水鸣作痛。来源:《济阳纲目》卷七十三。888885分,薄荷5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黄芩、薄荷减:生甘草功效:痰饮流注舌下,发肿作痛,针刺已破者。来源:《外科正宗》卷四。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术、黄连、远志。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白术、远志减:生甘草功效:怔忡惊悸,时作时止,心下有痰。来源:《济阳纲目》卷五十四。2钱,ft栀(炒)2111钱(姜汤泡7次),草豆蔻仁(捣碎)7分,甘草(炙)7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ft栀、草豆蔻仁、甘草减:生甘草功效:胃脘火痛。外感胃脘痛,里有热者。来源:《准绳_类方》卷四引《医学统旨》。组成:苍术、厚朴、陈皮、茯苓、半夏、黄连、灯心。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苍术、厚朴、灯心减:生甘草功效:内伤饮食生冷,外受ft岚露雨,水土之气,而致中湿,脉沉细。来源:《松崖医径》卷下。11111钱5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藿香、生姜、丁香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呕吐。来源:《嵩崖尊生》卷九。组成:苍术(米泔浸,炒)111两(姜汁炒),黄连1两半(夏月倍用),白茯苓1两,吴茱萸(炒)1两(冬月倍用)。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苍术、白茯苓、吴茱萸减:茯苓、生甘草功效:郁积吐酸。来源:《古今医鉴》卷五。组成:苍术、白术、茯苓、陈皮、甘草、半夏。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苍术、白术、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湿痰流注,尿浊。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九。232113分,桔1钱。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苍术、桔梗减:生甘草、黄连功效:脾经湿滞,痰甚而脉弦滑者。来源:《会约》卷八。2-31221钱,生姜3、5、7片。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柴胡、甘草、生姜减:生甘草、黄连功效:伤风兼寒,咳嗽发热,痞满多痰。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香附、木通各等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香附、木通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忿怒气结,闭遏不通。来源:《济阳纲目》卷九十二。组成:半夏(汤洗)、陈皮、茯苓、桔梗、槟榔、甘草各等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桔梗、槟榔、甘草减:生甘草、黄连怔忡喘息。来源:《得效》卷六。组成:半夏、南星、陈皮、茯苓、皂角、枳实。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南星、皂角、枳实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喘。来源:《脉因证治》卷上。1钱,半夏(制)1515分,肉桂(燉)3分,附子(制)61钱。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肉桂、附子、炙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寒疟,寒多热少,腰足厥冷,或单寒者。来源:《不知医必要》卷一。组成:枳实(炒)5分,白术(炒)5分,陈皮(去白)5分,半夏(洗)13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枳实、白术、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噎膈。来源:《保命歌括》卷二十八。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干葛、青皮。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干葛、青皮减:生甘草、黄连功效:酒厥。来源:《嵩崖尊生》卷七。组成:半夏(炮,去脐)2钱,枳实(炒)2钱,酸枣仁(炒)2钱,陈皮5钱,甘草(炙)1钱。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枳实、酸枣仁、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小儿惊悸烦痰。来源:《诚书》卷八。组成:苍术(土炒)1钱,白术(土炒)1钱,半夏(7制)1钱,陈皮(去白)11钱,甘草(炙)5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苍术、白术、甘草减:生甘草、黄连痛,脉弦细。来源:《医统》卷二十四。233111钱半。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生姜、甘草、白术减:生甘草、黄连功效:水停心下,眩悸呕吐。来源:《会约》卷四。522211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附子、白术、吴茱萸减:生甘草、黄连功效:诸疝,呕吐不止,饮不纳。来源:《疝癥积聚》。组成:干姜(炒)1-24-5111钱半,甘草(炙)7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干姜、砂仁、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胃寒生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嗳气。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111115分,黄连1钱半(姜炒),大枣2枚。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人参、白术、甘草、大枣减:生甘草功效:虚火嘈杂。来源:《医统》卷二十四。21155分,丁香4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藿香、丁香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呃逆。来源:《医学入门》卷八。15分(土炒),1112钱,白扁豆(炒)15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白术、苡仁、白扁豆减:生甘草、黄连功效:湿热在脾胃作胀。来源:《杂证会心录》卷下。组成:干姜(炒)1-2钱,砂仁(炒)7-8分,陈皮(去白)1钱半,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炙甘草7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干姜、砂仁、炙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胃寒胀满,或伤生冷,或寒痰滞塞,恶心。来源:《会约》卷八。1111钱半,黄连(姜水炒)8分,栀子(炒)8分,苏叶6分,干葛2钱。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甘草、栀子、苏叶、干葛减:生甘草功效:酒伤作呕,面赤口渴,烦躁恶心,连日不宁。来源:《会约》卷十。组成:半夏(7次)22两,枳实(麸炒,去瓤)2两,陈31两(炙),1两半。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竹茹、枳实、甘草减:生甘草、黄连恶,及癫痫等。来源:《三因》卷九。583222两。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生姜、白术、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吐而身热,或不热者。来源:《卫生宝鉴补遗》。23311钱半,甘草6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川芎、当归、甘草减:生甘草、黄连淡腻,脉滑。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155515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人参、白术、菖蒲减:生甘草、黄连功效:尸厥属阴邪者。来源:《石室秘录》卷三。331351钱。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人参、益智仁、肉桂减:生甘草、黄连涌。来源:《辨证录》卷九。组成:ft栀(炒)117113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ft栀、广皮、炙甘草减:陈皮、生甘草功效:呕酸黄水,烦躁吐蛔,脉数者。来源:《古今医彻》卷一。组成:枳实(炒)半两,白术(炒)8分,半夏(制)888分,甘草(炙)5分。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枳实、白术、甘草减:生甘草、黄连功效:脾胃痰饮,胸膈不利。来源:《医统》卷二十三。组成:砂仁、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炙)。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砂仁、枳实、甘草减:生甘草、黄连来源:《丹溪心法》卷四。组成:苍术(米泔水浸,炒)11两,白茯苍(去皮)1两,半夏(汤泡透,切片,姜汁炒)1两,黄连(姜炒)1两半(夏月倍用),(炒,冬月倍用)1两半。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苍术、白茯苍、吴茱萸减:茯苓、生甘草功效:郁积,吞酸吐酸。来源:《鲁府禁方》卷一。组成:半夏(姜制)、赤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煅)。原方对照: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加:赤苓、竹茹、石膏减:茯苓、黄连功效:麻疹火邪内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