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概念及其演变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形态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广义教育、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学习者(受教育者)、大教育观(泛教育观)。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动物界活动与人类活动的区别是什么?)一方面,所谓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其内容也与动物的生存本能如捕获食物、逃避天敌等相关。另一方面,动物没有语言,不具有将“个体”的经验“类”化,并将类经验积累起来向别人传递的能力。最后,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人类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环境的经验,并且培养了人进一步改造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发明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了人发明新经验的能力。这也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主线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2.什么是教育(广义与狭义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概念与本质)广义教育是人类通过故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机构中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3.大教育观是如何形成的?其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大教育观即“泛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学习化社会”、“教育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空间上充注人生各种场合,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4.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点是什么?(原始性;融合性;同一性)5.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相对独立性;鲜明阶级性和森严等级性;保守性;象征性;形式单一与方法简朴;专科与职业教育萌芽;学校和文字出现)6.学校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学校会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物质准备,如剩余产品、体脑分工、时间、人力;人才需求-社会条件;文字产生和文化发展-现实条件)7.现代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其发展趋势是什么?(特点:鲜明生产性;大众化、普及化、民主化;内容科学化、班级教学/授课制出现;体系较完备。发展趋势: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等)8.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故意识地以影响别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学习者(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和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涉及教育媒体、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手段)。9.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互为主客体;教育者与教育中介是主客体;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是复合主客体。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二章:教育学绪论(形成与发展)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第四节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基本概念:教育学、学记、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基本问题:1.什么是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2.普通教育学的任务有那些?3.中西古代有哪些教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什么是学记?4.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有哪些?5.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有哪些?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与互补7.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类比方法、归纳发与演绎方法;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系统方法;自下而上方法与自上而下方法)8.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观测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尚有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法等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第四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基本概念: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文化、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基本问题:1.教育与社会各构成要素(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从教育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论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任务。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性质如何?(制约/决定与被制约/决定)4.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5.什么是教育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制约的具体表现:(1)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在行政机构和管理权限几乎完全相应;(2)制约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影响?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7.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如何?其性质是什么?(决定与被决定)8.生产力是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9.教育是如何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是实现劳动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贝克尔,教育投资,国民经济增长奉献度33%)10.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如何?(互相影响、作用)11.科学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规定;(劳动-知识密集型、远程教育);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分化融合、交叉、边沿、横断、综合);科技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1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有何作用?(教育可以完毕科学知识再生产;推动科学的体制化;教育自身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具有推动科技研究的功能)13.信息技术(IT)与教育的关系如何?(IT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IT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IT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奔腾提高平台)14.什么是文化?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有哪些?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文化与“自然”相对,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明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仅指精神的或观念性的文化,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方面,是人类以社会成员身份习得的复合性整体(涉及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活动文化、心理与行为文化。15.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性质是什么?互相包含、互相作用、互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关系。16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保持和传递(即选择和整理)功能(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交流和融合功能(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含继承;发明和更新功能(教育是社会文化发明和更新的重要手段)含发展。17.教育与文化的区别是什么?文化与教育的区别(相对独立性):一是范围与形式不同,一方面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能成为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即使有一部分文化内容可以构成教育内容,也必须根据教育目的规定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规律进行教育学加工,完毕文化内容向教育内容的转换;二是文化活动与对象与功能不同,教育活动是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其功能是为社会和个人的各方面发展服务,而文化活动的对象是人的精神活动产品,是以发明、生产、传递和享用这些产品为目的的,其功能是丰富社会和人的精神生活。18.社会文化发展是如何促进教学内容的变革表现是什么?一是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增设新课程和删去或压缩陈旧落后简朴内容。二是课程结构变化,一方面是总结构发生变化,总趋势是自然科学内容增长,文理渗透加强,课程中智育比重增大;另一方面是与智育相关的知识性课程结构随着文化变化而发生变化(学科分化、综合化、整体化、边沿、交叉);最后每一门课程内部结构(重点、重要线索、主导思想、内容详略、教学目的等)也随着文化发展而发展。17.科学技术对教育有哪些影响?18.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有何作用?19.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有何特性?学校文化即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或部提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特性:(1)组织性(是一种组织文化);(2)整合性(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传递性(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20.校园文化的重要类型有哪些?什么是校风?类型
说明ﻭ校风
学校物质文化ﻭ学校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成员中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群体心理现象,是学校中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统一体。ﻭ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ﻭ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分为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
ﻭ学校精神或观念文化(精神文化)
四种成分:认知、情感、价值、抱负
ﻭ21.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性各是什么?成因:(1)学生个人身心特性;(2)同伴群体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影响。特性:(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5)生成性。22.什么是教育相对独立性?为什么说教育的具有对独立性?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有哪些?教育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共同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特性。)表现: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性。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基本概念:身心发展、内发论、外塑论、遗传、素质、成熟基本问题:1.什么是个体身心发展?其特殊性的表现是什么?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所有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涉及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特殊性:社会实践性(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主观能动性(指个体积极积极地结识、改造世界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是身心发展的动力)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什么?(1)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代表人物涉及孟子(性善论)、柏拉图(“理念”为先,“追忆”获知)、弗洛伊德(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格塞尔(成熟论)。关注重点是人的“生长”,成长规律和成熟机制如何?(2)外塑论:强调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别人影响、学校教育”等。代表人物涉及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环境决定论)等。关注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如何有效学习?(3)合金论(多因素互相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关注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如何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积极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什么?如何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教育?一般规律:(1)不均衡性(非等速性、非直线性):关键期、最佳期(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成某种水平的也许性最大的时期)。教育对策规定:抓关键期,掌握“火候”。(2)顺序性:教育规定:循序渐进。(3)阶段性:教育规定:年龄特性、针对性、不能“一刀切”。(4)个别差异性:教育规定:因材施教。(5)互补性。教育规定:自信、努力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涉及客观因素(涉及先的天遗传素质、生理成熟;后天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与主观因素(主观能动性、内在需要和爱好或个体实践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涉及遗传素质、生理成熟、环境(学校教育是特殊的环境,起特殊作用)和个体实践活动。5.什么是遗传?遗传素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是什么?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是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意义: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也许性;有一定影响作用;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度夸大—“遗传决定论”。6.什么是成熟?成熟机制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成熟: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即由儿童发育为成人的阶段。意义:制约发展限度和特点,提供也许和限制;有一定影响作用,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度夸大—防止“成熟决定论”。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7.什么是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涉及自然环境(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或大环境(如国家、地区)与小环境(如家庭、学校)我们很难改变大环境,但是小环境随着自身的活动和选择而改变。学校教育是特殊的环境,起主导作用。意义:为个体发展提供多种也许,涉及机遇、条件和对象(现实性);有一定积极和悲观影响作用;人不是悲观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度夸大—环境决定论)8.谈谈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个体主观能动性:涉及主体需要和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目的内容手段和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是内因。9.教育是如何提高人类的地位的?(1)发现人的价值;(2)发掘人的潜能;(3)发挥人的力量;(4)发展人的个性。1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有哪些特殊功能?(1)社会规范功能:即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规定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加速发展的功能:即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即时与延时价值:即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即时价值与延时价值。(4)开发个性专长的功能:即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1.少年期的年龄特性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各是什么?(1)少年期的年龄特性:人生转折期(身心危险期、心理断乳期),身体状态剧变,内心世界发现,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精神加强(独立与依赖的存在矛盾)。(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帮助少年起飞。尊重、支持和引导独立规定,丰富其内心世界,形成对的的自我意识和抱负自我,进行身体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身体),培养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认知);培养道德抱负和情感体验;形成对的自我结识和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12.青年期的年龄特性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各是什么?(1)青年期的年龄特性:人生定向期(身心逐步走向成熟时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的转变时期,学习承担最重和体质增强时期),关注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并且形成自己观点,最重要的概念是“未来”抱负,最诱人的是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的实现。(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学会心态调整方法和对的的自主选择。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对的结识和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解决结识问题(两类极端:过度欣赏自我而苛求社会;心理失衡,社会抱负化而缺少自信心)和价值问题(两类极端:个人中心,缺少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社会中心,看不到自己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发明)。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基本问题:1.什么是教育目的?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盼望或抱负设计,即人们希望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如何的结果。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规定。教育目的:即教育的基本规定,指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设定(或预期的结果),具体的讲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规定。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规定,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2.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有哪些?重要涉及:(1)导向功能;(2)协调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3.教育目的重要涉及哪些层次结构?如何解决好各层次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规定。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涉及:(1)国家的教育目的(方针/宗旨)。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质量与规格的总的指导思想,体现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系列规定。(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拟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规定。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教师的教学目的。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成的规定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的与培养目的、教育目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学会对的解决好教育目的各层次关系。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们的教育思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国家的理论基础。5.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重要内容涉及哪些(如何理解)?(1)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2)提供的客观需要与也许条件:社会化大生产(3)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内涵P103(4)实现的唯一途径:教育与生产领导相结合。7.我国当前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8.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规定;(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如独立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4)“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表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9.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有哪些?(结合具体教育现象,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基本观念:(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体/全员、全面、全程);(2)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涉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等)(3)注重个性专长的教育(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具有丰富性、独特性,是全面发展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体学生自由发展);(4)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基本概念:教师;学生;师生关系基本问题:1.什么是学生,如何结识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学生是处在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以学习为重要任务的人);2.简析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身份与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1)学生的身份与法律地位:身份:未成年的国家公民;国家宪法与民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2)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个人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受教育权。;义务:受教育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完毕规定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等。3.什么是教师?教师职业的性质是什么?(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人,经师与人师)4.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定位)有哪些?(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4)管理者(5)研究者(专家型、研究型教师)(6)父母与朋友(良师益友)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1)特殊的复杂性(2)独特的发明性(3)鲜明的示范性(4)显效的长期性。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学科专业素养;(2)教育专业素养;(3)人格特性(魅力);(4)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7.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哪些?爱岗敬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8.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互相关系,涉及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互相对待的态度,一般涉及角色关系和心理关系。9.简析师生关系的互相作用模式与社会体系模式。(1)互相作用模式(团队动力学;安德森的两类交互作用:控制型和综合型;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专制、放任、民主式)。(2)社会体系模式(盖茨尔与塞伦的班级师生社会体系模式;阿什勒等人的班级师生关系模式)10.学校师生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有哪几种?(1)教育内容上的授受关系(传授与接受,主体性是教育的目的和教育成功的条件);(2)人格上的民主平等关系(朋友式的和谐帮助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互相促进关系(人-人关系,知识、思想、人格影响)。11.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特点:民主平等;爱师尊生;教学相长。建立(1)树立新型师生观;(2)建立教师威信;(3)善于同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的和课程设计第三节课程实行和课程评价第四节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基本概念:课程、课程类型、课程目的、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基本问题:1.什么是课程curriculu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的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这是将课程视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组织的教育内容的综合)。狭义课程,是仅指某一门学科(即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等。学科(subject)是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有时与狭义课程通用;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就是教材(subject-matter)。2.什么是课程类型?常用的课程类型有哪些?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P144-145(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课程任务)P145-146(3)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组织核心)P146-148(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表现形式)P148。3.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影响课程的因素从宏观上看重要有两个: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1)社会规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规定及提供的也许);(3)科学知识(一定期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发展(学生的年龄特性、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制订课程的理论依据有哪些?(1)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教育与个人、社会的关系问题)人本主义:强调课程与个人的联系,人的潜能发挥,统整,如卢梭、杜威,马斯洛、罗杰斯,社会再造主义: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维持社会结构的作用,如洛克,功能主义的迪尔凯姆、帕森斯。(2)学科中心与活动中心课程论(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学科中心:知识中心论,分科教学,要素主义课程、结构主义课程,如布鲁纳;活动中心:儿童中心论,反对分科教学,实用主义课程,如杜威。(3)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对课程的影响(学校教育应达成什么样的教育目的的问题)形式教育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之父)实质教育论:传授知识,斯宾塞(《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5.什么是课程目的?简要说明课程目的与教育目的、培养目的、教学目的的关系。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的--教学目的(普遍--特殊;抽象--具体关系)课程目的:指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具有4个规定特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教学目的:是课程目的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行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活动中预期达成的教学结果和标准。特性:具有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操作性);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学习性);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灵活性)。6.制定课程目的的依据有哪些?(见前课程的制约因素)(1)对学生的研究(身心发展现状、个体需要、爱好和个性差异)(2)社会(泰勒7分类: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3)学科7.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与规定是什么?课程设计: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涉及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涉及具体课程编制,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意义:一是产生全新课程方案和进行课程改革;二是修改或重新组织现有课程。规定(三合):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8.课程文献一般涉及哪三个层次?请课程设计规定等方面加以说明。(1)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献。(概念、构成、设计规定);(2)教学大纲:也称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献,它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规定。(概念、构成、设计规定);(3)教科书:即课本或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概念、作用、编写规定和原则)9.什么是课程实行?影响课程实行的因素有哪些?课程实行: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即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是达成预期的课程目的的基本途径。影响因素:(1)课程计划自身的特点;(2)教师的特性(参与、态度、能力、交流与合作);(3)学校特点(部门及领导态度与工作,学校支持系统、学校环境、学生学习);4.校外环境。10.课程实行的过程结构涉及哪些?(1)安排课程表(3大原则: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学习特点(4个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3个因素:基础、内部、外部);(4)选择并拟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1.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各是什么?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的、编订和实行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限度如何,以鉴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善课程的决策。涉及质与量的评价。功能(3大):诊断、修正、决策。12.简析课程评价的几种模式。重要模式P168-169(1)目的评价模式(泰勒);(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13.课程评价涉及哪几个基本阶段?课程评价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环节:注意问题—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基本问题:评价概念是否合适;搜集和加工信息是否合适;报告结果信息是否合适。14.课程评价重要方法有哪些?观测法、调查与访谈、纸笔测试、表现评估等。15.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什么?(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结构指构成学校课程各个组成部分的组织、配合及其互相关系和比例)(2)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3)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16.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重要弊端有哪些?弊端(1)课程管理僵化;(2)课程结构不合理(科目设立太多;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课时比例分派不合理);(3)课程内容陈旧、落后。1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绪是什么?(1)改革目的(课程结构与内容、教与学方式、课程类型多样化、课程评价、课程管理);(2)课程结构(特点: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评价(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18.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呈现哪些趋势?(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趋势(国家、地方、学校);(2)课程综合化趋势;(3)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4)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5)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八章:教学理论与方法?重要纲目: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第二节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第三节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改革基本概念:教学;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规律重要问题:1.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积极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学生角度分析)。理解: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线目的;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2.教学的意义是什么?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工作(学校教育系统)中处在中心地位(以教学为中心),对个体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2)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3.学校教育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校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学—学校教育—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就学校工作安排而言,制学校应将大部分时间、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教学),但并非“教学第一”,搞教学压倒一切“教学压倒一切”。学校工作应当在保证“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全面统筹,合理安排。4.我国普通中学的教学任务是什么?(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双基”)--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发明才干(发展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培养美德)。(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促进个性)。5.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什么?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学过程本质是一种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结识活动6.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结识活动?(1)教学过程是一种结识过程。学生是结识的主体,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互相独立和依存的重要因素,其内部发展的道理是新的问题情境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受一般结识过程规律的制约。(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结识过程。重要表现:间接性、引导性、简洁性、交往性。6.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特点(规律)?规律:结合/统一(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4)教学过程知、情、意的统一。7.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与智力互相转化时应注意的条件是什么?科学有规律的知识;组织教学要启发、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发明;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8.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如何相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在组织者的地位,应充足发挥主导者的作用(主导作用3个体现:教师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和态度发挥作用;影响学生个性、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2)学生在过程中有着主体的地位,应充足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积极性2个表现:选择外部信息的能动性、自觉性;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发明性);(3)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师的5条注意事项P192:)9.教学过程一般可以划分哪几个阶段(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过程的操作程序或基本阶段。一般涉及5个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内部驱动力。(2)领略知识(中心环节,涉及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两个阶段)。(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两类型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和在社会生活中运用。(5)检查知识。两种手段:随堂检查和单元检查。10.如何防止运用教学基本阶段的过程中出现简朴化和形式主义倾向?P196运用时的注意事项:(1)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3)注重阶段对整体的功用。11.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是什么?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结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发现、掌握,但不能制造,可依据它制定相关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人们在结识教学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基本准则,反映教学规律,带有主观性,人们可以制定它,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12.现阶段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重要有哪些?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6个。13.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贯彻这些原则的规定有哪些?含义(提出依据与合用范围)、基本规定(1)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观测所学事物或教师的形象化语言,使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其过程的清楚表象,获得感性知识,从而对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结识能力。(提出依据是学生结识发展的规律).基本规定:(1)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对的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直观教具涉及实物直观(涉及各种实物、标本、仪器、地图、模型、实验、参观等)和声像直观(即电化教具,涉及各种幻灯、电影、电视、电脑、录象、语音等多媒体技术);(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3)充足运用语言直观。指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讲解和描述,使学生获得感性结识,帮助学生掌握理性知识。(2)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依据是学生结识规律)基本规定:(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教学民主是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发明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3)巩固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长期地保持在记忆中,并能在需要时快捷地再现和回忆出来。(提出依据是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记忆规律)基本规定:(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提高。(4)循序渐进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结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循序渐进不等同于面面俱到。(提出依据是学科知识自身特点和学生结识发展的特点)基本规定:(1)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住重要矛盾,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教学;(3)由进一步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最佳发展。(提出依据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基本规定:(1)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用有效措施,使有才干的学生得到充足地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成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提出依据是间接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基本规定:(1)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对的解决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14.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毕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互相活动方式的总称。一般涉及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依据:(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环境;(4)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1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它们的有什么特点?有三大类: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涉及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涉及演示法、实验法和参观法等;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涉及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中学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参见《中学教学基本技能》相关章节。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长。(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互相配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是为了不教”。16.列举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种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1)发现教学(起源、环节、特点、优点、缺陷)代表人物:布鲁纳的“问题—发现教学法”重要观点: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的,以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环节的教学方法的综合。操作环节(4个):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决课题—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设想—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得出原理概念,检查假设。特点(3个):教学任务规定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获得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处在重要地位;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探究和作业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和学生阅读、练习仅为学生独立探究服务。优点(4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习惯和能力;教学中多采用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便于因材施教;获得的经验和知识都是通过自己探索得来,故容易理解,便于记忆。缺陷(2个):因强调学生独立作业和探究而不能充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规定高,除了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2)程序教学(起源、分类、特点、优点、缺陷)代表人物: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重要观点:分类:根据教材载体分为机器教学、课本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根据教材结构形式分为直线式程序(斯金纳首创)和分支式程序(克洛德首创)。特点(3个):教材编制充足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结构;学习时学习者手脑并用;可以及时地反馈学习结果,便于自我调节,掌握学习进度。优点(3个):目的规定明确,便于学生掌握预定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个人学习,适应因材施教,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及时强化学习的动力。缺陷(2个):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积极学习习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较少。(3)范例教学(起源、特点、优点、缺陷)代表人物:[德]瓦·根舍因(20世纪50年代)重要观点:教师一方面对教材结构进行分析,找到关键性问题,并对它进行实例分析和研究,通过范例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选择未来生活。操作环节:一般由“个—类—规律和范例—获得经验、实行教学”这一途径进行。特点(4个):体现了基本性;体现了基础性;体现了范例性;体现了统一性(四个:注重知识教学与德育、问题教学与系统学习、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主体与客体)优点(3个):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体系;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便于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广泛迁移和运用。缺陷(2个):难于准确把握学生将来所需知识;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4)暗示教学(起源、优点、缺陷)代表人物:[保加利亚]卢扎诺夫。重要观点:人具有可暗示性,通过一定手段和情境给予故意识地暗示,可对教学起积极作用,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优点(3个):有助于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从事学习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助于调动学生各种潜能参与学习,注意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发展。缺陷(3个):对教师素质规定较高,需具有一定医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合理运用音乐、舞蹈、戏剧等单项或综合艺术形式进行配合;准备较烦琐,对环境规定较高,特别是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设立难度大;推广难度较大。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重要纲目: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演变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第三节教学策略基本概念: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教学程序、教学策略、个别教学、分组教学、设计教学、道尔顿制、课的类型、课的结构、课外辅导、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重要问题: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完毕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规定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列举教育史上几种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演变历史: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集体/课堂教学)—分组教学—多样化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特殊组织形式:现场教学、复式教学。※3.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其重要特点、优缺陷有什么?班级授课制又叫集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重要优缺陷,优点:有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广泛运用的因素)缺陷:由于过于强调集中、同步和标准,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爱好、专长和发展个性;大多采用分科教学,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容易肢解知识整体性,理论脱离实际。(规定改革的因素)(常识:兴起于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奠定其理论基础。19世纪中叶普遍采用,我国最早采用是清朝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2023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广泛推行)。4.什么是个别教学?其重要优缺陷有什么?个别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二的方式轮流进行教学,在教师对某一学生施教时,其他学生按照教师规定进行学习,涉及预习、复习、练习或作业。(最早采用)。优点:教师教学的知识难易、内容方向、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因人而已,因内容不同而不同,很好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爱好爱好。缺陷: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只能适应古代农耕社会低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不能满足机器大工业时代经济发展对纯熟工人的大规模需求。5.什么是分组教学?其重要特点、优缺陷有什么?分组教学:指学校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实质上属于集体教学,目的是为了使班级授课制更优化,解决其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重要优缺陷。优点:较好地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重视学生个别性,有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缺陷:(1)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鉴别不一定科学,忽视学生发展性;(2)对学生心理发展负面影响较大,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慢班和普通班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3)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分组教学问题上意见很难达成一致;(4)由于学生处在不断发展中和保证学生能受到恰当教育,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教育管理比较麻烦。6.什么是设计教学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杜威首创,其学生克伯屈改善和完善,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线,强调学生已有知识和爱好,组成以学生生活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在生活情境中拟定学习目的,制定“工作方案”。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于192023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主张“个别化”教学,取消班级授课制,强调以“各科作业室”代替“教室”。由1-2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按月安排学习内容,师生双方每月签定“学习协议”,然后学习、作业、研究讨论、考试测验甚至游戏,记载学习进程并公布,如此循环。只有通过考试及格后方能签下个月的协议。这两种组织形式从不同角度改革班级授课制的刻板模式,20世纪30年代后没有发展。7.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考察与评估8.如何才干把课备好呢?(1)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要注意弄懂、吃透、内化教材三阶段。了解学生;考虑教法。涉及组织内容和选择教法。(2)制作好三种方案:学期(学年)教学方案:内容涉及教学总规定、教材各章节或课题及其教学时数、时间的具体设想、教学形式与所需教学手段的策划等。课题(单元)教学方案。内容涉及名称、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课型与教学方法等。课时教学方案(课案、教案):内容涉及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型、重要方法、教具、教学进程、教学后记或反思等。其中教学进程是课案是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教学方法和运用和教学时间的分派等,课案可详可略,格式可分文字式、表格式、卡片式三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9.什么是课的类型?课的类型重要有哪些?课的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类型: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等,根据一节课完毕任务的数量又可将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教学方法可将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等。10.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如何?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互相关系。综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11.一堂好课的基本规定有哪些?目的明确。内容对的。方法得当。表达清楚。气氛热烈。总之,教学过程紧凑,教学效果好。12.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的哪些规定事项?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规定,要精练、典型。作业分量、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的规定要明确。作业批改和讲评要及时。13.什么是课外辅导,其重要内容有哪些?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帮助和指导。必要环节、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和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内容: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及时复习功课、准时完毕作业的习惯;了解学生独立作业和自学情况和学习条件;查明学生未能准时完毕作业的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家长联系,保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保持一致);做好对优秀学生(先进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后进生)的帮助、辅导工作(对优秀生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其拓展学习深度和难度;鼓励优秀生帮助后进生;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14.什么是学业成绩考察与评估?试题类型有哪些?学业成绩考察与评估(重要环节)是指以测验的形式定量地评价教学活动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调节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对学生、教师、家长甚至学校、社会、家庭作用巨大。试题类型:涉及供答型试题(涉及简答题/填充题、陈述题/论述/作文等)和选答型试题(涉及是非题、选择题、匹配题等)15.一个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一个好测验的标准)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限度,即有效性、可靠性限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对象进行多次测量后,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准确性限度;难度指测验中试题的难易限度;区分度又叫鉴别力,是指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的区分限度。16.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基本特性有哪些?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某种预测效果完毕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楚结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方案。即在教学目的拟定以后,教师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性:指向性;综合性;操作性;灵活性。17.教学策略的重要类型有哪些?根据构成因素,可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重要类型。(1)内容型。指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这个中心所形成的教学策略。又可以分为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及其抽象理性的特点,在教材排列上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综合式)和问题化策略(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主张学校教学应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内容)。(2)形式型。指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重要涉及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小组教学形式(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或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英国教育技术家波西瓦尔)。(3)方法型。指以教学方法和技术媒体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方式上可分为接受式与发现式、全习法和分习法、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在师生信息传递关系上可分为无交流传递和有交流传递(涉及提问方式、程序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方式和讨论方式等重要传递方式)。(4)综合型。指直接从教学目的、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目前重要涉及结合行为主义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教师主导取向(又称指导教学,要点是从过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新的认知,教师系统地讲解学习内容,及时练习评价与反馈矫正)、体现人本主义与认知结构理论的学生自学取向(要点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实践的教学活动)。18.综合所学专业,写一个课时计划(即写一个教案或课案)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九章: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程序重要纲目: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演变第二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第三节教学策略基本概念: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教学程序、教学策略、个别教学、分组教学、设计教学、道尔顿制、课的类型、课的结构、课外辅导、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重要问题: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完毕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规定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列举教育史上几种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演变历史: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集体/课堂教学)—分组教学—多样化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特殊组织形式:现场教学、复式教学。※3.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其重要特点、优缺陷有什么?班级授课制又叫集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重要优缺陷,优点:有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广泛运用的因素)缺陷:由于过于强调集中、同步和标准,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爱好、专长和发展个性;大多采用分科教学,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容易肢解知识整体性,理论脱离实际。(规定改革的因素)(常识:兴起于乌克兰的兄弟会学校,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奠定其理论基础。19世纪中叶普遍采用,我国最早采用是清朝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192023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广泛推行)。4.什么是个别教学?其重要优缺陷有什么?个别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二的方式轮流进行教学,在教师对某一学生施教时,其他学生按照教师规定进行学习,涉及预习、复习、练习或作业。(最早采用)。优点:教师教学的知识难易、内容方向、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因人而已,因内容不同而不同,很好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爱好爱好。缺陷: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只能适应古代农耕社会低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不能满足机器大工业时代经济发展对纯熟工人的大规模需求。5.什么是分组教学?其重要特点、优缺陷有什么?分组教学:指学校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实质上属于集体教学,目的是为了使班级授课制更优化,解决其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重要优缺陷。优点:较好地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重视学生个别性,有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缺陷:(1)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鉴别不一定科学,忽视学生发展性;(2)对学生心理发展负面影响较大,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慢班和普通班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3)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分组教学问题上意见很难达成一致;(4)由于学生处在不断发展中和保证学生能受到恰当教育,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教育管理比较麻烦。6.什么是设计教学和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杜威首创,其学生克伯屈改善和完善,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线,强调学生已有知识和爱好,组成以学生生活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在生活情境中拟定学习目的,制定“工作方案”。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于192023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设,主张“个别化”教学,取消班级授课制,强调以“各科作业室”代替“教室”。由1-2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按月安排学习内容,师生双方每月签定“学习协议”,然后学习、作业、研究讨论、考试测验甚至游戏,记载学习进程并公布,如此循环。只有通过考试及格后方能签下个月的协议。这两种组织形式从不同角度改革班级授课制的刻板模式,20世纪30年代后没有发展。7.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考察与评估8.如何才干把课备好呢?(1)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要注意弄懂、吃透、内化教材三阶段。了解学生;考虑教法。涉及组织内容和选择教法。(2)制作好三种方案:学期(学年)教学方案:内容涉及教学总规定、教材各章节或课题及其教学时数、时间的具体设想、教学形式与所需教学手段的策划等。课题(单元)教学方案。内容涉及名称、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课型与教学方法等。课时教学方案(课案、教案):内容涉及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型、重要方法、教具、教学进程、教学后记或反思等。其中教学进程是课案是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教学方法和运用和教学时间的分派等,课案可详可略,格式可分文字式、表格式、卡片式三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9.什么是课的类型?课的类型重要有哪些?课的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类型: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等,根据一节课完毕任务的数量又可将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教学方法可将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等。10.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如何?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互相关系。综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11.一堂好课的基本规定有哪些?目的明确。内容对的。方法得当。表达清楚。气氛热烈。总之,教学过程紧凑,教学效果好。12.教师布置作业应注意的哪些规定事项?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规定,要精练、典型。作业分量、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的规定要明确。作业批改和讲评要及时。13.什么是课外辅导,其重要内容有哪些?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帮助和指导。必要环节、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和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内容: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及时复习功课、准时完毕作业的习惯;了解学生独立作业和自学情况和学习条件;查明学生未能准时完毕作业的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家长联系,保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保持一致);做好对优秀学生(先进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后进生)的帮助、辅导工作(对优秀生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其拓展学习深度和难度;鼓励优秀生帮助后进生;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14.什么是学业成绩考察与评估?试题类型有哪些?学业成绩考察与评估(重要环节)是指以测验的形式定量地评价教学活动效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调节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对学生、教师、家长甚至学校、社会、家庭作用巨大。试题类型:涉及供答型试题(涉及简答题/填充题、陈述题/论述/作文等)和选答型试题(涉及是非题、选择题、匹配题等)15.一个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一个好测验的标准)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限度,即有效性、可靠性限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对象进行多次测量后,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准确性限度;难度指测验中试题的难易限度;区分度又叫鉴别力,是指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的区分限度。16.什么是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基本特性有哪些?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某种预测效果完毕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楚结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方案。即在教学目的拟定以后,教师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性:指向性;综合性;操作性;灵活性。17.教学策略的重要类型有哪些?根据构成因素,可将教学策略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重要类型。(1)内容型。指教师围绕学习内容这个中心所形成的教学策略。又可以分为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及其抽象理性的特点,在教材排列上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螺旋式、综合式)和问题化策略(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主张学校教学应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内容)。(2)形式型。指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重要涉及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小组教学形式(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或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英国教育技术家波西瓦尔)。(3)方法型。指以教学方法和技术媒体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学习方式上可分为接受式与发现式、全习法和分习法、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在师生信息传递关系上可分为无交流传递和有交流传递(涉及提问方式、程序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方式和讨论方式等重要传递方式)。(4)综合型。指直接从教学目的、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目前重要涉及结合行为主义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教师主导取向(又称指导教学,要点是从过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新的认知,教师系统地讲解学习内容,及时练习评价与反馈矫正)、体现人本主义与认知结构理论的学生自学取向(要点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实践的教学活动)。18.综合所学专业,写一个课时计划(即写一个教案或课案)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十章: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第一节德育的目的与内容第二节德育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德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基本概念:德育、学校德育、德育目的、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楷模示范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重要问题:1.什么是德育?什么是学校德育?德育的重要内容和特点有哪些?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规定,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从内容上讲,德育一般涉及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从形式上讲,德育一般涉及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规定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盼望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特点:广泛的社会性;鲜明的历史性;一定的历史经常性。2.德育的意义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对社会);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对人);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对教育)。3.什么是德育目的?制定德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有哪些?德育目的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成的总体规格规定,即德育活动所要达成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制定依据:社会需要(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学生特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性)。4.我国现阶段中学德育目的是什么?我国中学阶段德育目的的具体内容规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2)亲近自然,爱惜环境,勤俭节约,爱惜资源(环境教育与资源教育);(3)孝敬父母,尊重别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敢于创新(劳动教育与发明教育);(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公民教育与法制教育);(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集体主义与合作教育);(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爱国主义和国际教育)能力的培养方面:(1)培养爱惜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2)发展观测、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别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3)逐步结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负责任地做出选择(4)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5)可以初步掌握搜集、解决、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可以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6)可以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必要规则,可以遵纪守法,具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知识的传授方面:(1)了解和掌握我和别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生活常识);(2)知道和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法律知识);(3)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情况(政治知识);(4)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哲学知识)5.什么是德育内容?德育的内容是如何拟定的?(拟定德育内容的重要依据是什么?)德育内容是指实行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德育目的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继承性与发展性、抱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拟定依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性;时代特性特性和学生品德实际;其他如文化传统。6.中学德育的内容重要涉及什么?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7.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各有哪些?原则:(1)激励性原则;(2)防止为主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愉悦性原则(5)支援性原则。内容:(1)学习心理辅导(涉及听课、学习、考试方法等辅导);(2)生活心理辅导(涉及生活习惯、娱乐方式、消费方式、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辅导);(3)择业心理辅导等。9.什么是德育过程?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结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一般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因素构成。道德结识、情感、意志、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10.如何把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11.德育规律重要有哪些?(1)知行统一律(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活动交往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矛盾转化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规定与学生已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4)长期反复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12.什么是德育原则?德育原则重要有哪些?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定,是德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概括,是对德育规律结识的深化反映、以及发展和充实。涉及: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爱惜与严格规定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原则(注意贯彻规定)13.我们在组织德育活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德育活动的计划性、教育性、针对性、合作性14.我们在德育评价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评价多元化、过程性、质性化、客观性15.我国中学德育的重要途径有哪些?我国中学德育的重要途径有: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16.什么是德育方法?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德育方法:是为了达成德育目的而在德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涉及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楷模示范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实际锻炼法等。17.什么是说服教育法?其具体方式有哪些?说服教育法: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提高道德结识的方法。具体方式:讲解法、谈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电梯安装、维保及应急响应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特色酒吧店长招聘合同样本
- 2024年三旧改造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教育配套提升3篇
- 2024年创意团队聘用协议2篇
- 2024年净水设备销售与终身售后服务综合保障合同3篇
- 2024年货物进出口代理合同2篇
- 2024年房屋买卖违约责任声明3篇
- 2024年度动产抵押担保融资合同参考3篇
- 2024年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续聘合同3篇
- 2024年度事业单位食堂工作人员聘用协议3篇
-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与知识体系梳理
- 地铁运营公司工务线路质量评定标准
- 感染性休克急诊处理课件
-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 【基于抖音短视频的营销策略分析文献综述2800字(论文)】
- 2021-2022学年度西城区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试题
- 《组织行为学》(本)形考任务1-4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剧本-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 化肥购销合同范本正规范本(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