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小学数学论文
新颖的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新颖化
摘要:小学数学由于教学对象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记忆力更偏向于机械记忆,对知识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多将有趣的教学形式加于课堂中,更有利于教学对象的理解和教学课程的进行。本文将针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多种教学形式的好处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学;多样化;新颖化
一、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我国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方式来教学,即按照书本内容循规蹈矩的讲解,从定义到例题再到课后习题,遵循着不变的流程,并没有什么新意。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过程来讲,小学数学的课程学习主要的侧重点还是在于记忆以及知识的应用,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分析、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以及推理、判断等形式实现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思维水平还处于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的小学生,思维发展有限,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流畅或者中断现象很容易发生,自觉性和目的性比较弱,很容易倦怠,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又好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难以集中注意力,数学学科本有的强抽象性和强逻辑性,让学生学习起来常常很容易感觉到枯燥和乏味,这就很难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接受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如在数学概念有些抽象的情况下或遇到难以记忆的数学公式时,大多数学生理解、记忆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接受,若此时教师还是按照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来教学,学生就很难集中精力也更加难以接受新知识,因此以往只是简单、反复的讲解,让学生采取重复背诵记忆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压根无法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会让他们觉得学习乏味枯燥,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会很差,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
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于课堂学习上,唯有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有效率。要想解决如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这个问题就要对症下药,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入手,在课堂教学中直观形象且色彩比较鲜明的具体事物和教材比较容易提高他们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加进教学中,就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把故事、游戏、动画、图片、声音、游戏、视频等作为教学工具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新颖的教学形式
无论是在标准的要求下,还是为了更加有效率的开展教学工作,寻找有效的、多样的、新颖的,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是师生们的共同期望。
首先是利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授课内容,如定理、公式、数学名词、数学小故事、数学家简介,设计成有趣的故事情节,用图形图像表示出来,再基于此进行教学。小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为20至25分钟,容易分心,但是对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容易集中,学习积极性就会高,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就会相应的更好,学生的记忆时间也会更长,也可通过对故事的回想来回想复习教学知识。有趣的教学方式创设出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较为集中于课堂上,激励起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且小学生对直观性内容比对于语言性、逻辑性的内容接受起来更容易。这样的课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白、简单易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促进了知识迁移。数学故事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具有趣味,弥补了数学抽象、枯燥的不宜教学处。
其次是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教育游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下适当的、有教学针对性的游戏。教育游戏,一般都是具有互动性、挑战性、趣味新、奇幻性的特点适应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学生的出发点是想要玩游戏,但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又通过游戏中的知识设定巧妙的学习到了知识,在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必定更加记忆深刻,且游戏特有的竞争性又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促进了每一个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的养成。一些游戏还可以分组进行,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赛,小组中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小组与小组的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克服游戏中困难,最终完成挑战。教育游戏中包含的合作与竞争的多维学习关系,这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整节课中都处于较高的状态。
最后,游戏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形的,也可以是基于网络的。如今处于计算机信息化时代,即使是小学生对于电脑的熟悉程度也不亚于任何一个成人,而且由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一般的游戏都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电脑游戏对于他们来说,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运用好电脑这个工具。而且电脑游戏的选择范围也非常的广,减小了教学过程中寻找教学游戏自愿的困难。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与新颖化的必要性
就现在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以课堂为主要部分,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有吸引力是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借助数字故事的直观性汇合数学游戏的娱乐性就可以很好的改观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形式,将多种多样新颖的教学形式所结合于课堂上,能够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快乐学习,也可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婉如,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庭用硏究[D],宁夏大学.
[2]王婷,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硏究—Z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D],宁夏大学.
[3]刘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张茁(1970-),女,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吉强镇中心校袁河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论文6
内容提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数学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题策略,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问题。从问题提出——解决及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
正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具体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这一基本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从问题提出——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生活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多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产生。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现实再现、猜迷、讲故事、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问题,激发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教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星期天,你妈妈让你去买两箱牛奶,那时你会思考那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每箱牛奶多少钱,至少该带多少钱?;也可以是每瓶牛奶多少钱?每箱牛奶有几瓶?至少带多少钱?……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切题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及时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通过讨论得出两个方法:看标价说明;问售货员。
这时可呈现两种情境:
①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48元,买2箱。
②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买2箱。并提问:“你能根据以上两条信息,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马上提出:
根据调查①可解决买两箱牛奶共需多少钱?;
根据调查②可解决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买一箱需多少钱、买两箱需多少钱?等数学问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了以上问题?……这样,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购物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2、发扬民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好学多问”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学生提出问题标志着其思维的萌发,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直接体现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课堂表现为“怕提问”。
要学生提问,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胆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给学生一个个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自主提出问题的学习行为。曾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位学生对“四万万同胞”的“四万万”提出了疑问,许多学生发出哄笑。这位教师不但没有责怪学生愚昧无知,反而鼓励了他,同时在解决“四万万”就是“四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为什么用四万万而不用四亿“的研究,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提问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的决心。
可见,只有当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时,教师才知道学生“疑”在哪里,“惑”于何处。才能对所教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和调整。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一些发自内心却又异想天开的问题,看作是旁门左道,是“有意捣乱”采取压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杀,成为真正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发扬民主意识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前提,是开启思维之门器官的钥匙。
3、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对本堂课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进行自觉反思,逐渐明确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无关紧要的,使以后提问更贴近所学数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怎样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在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尽量使每位学生发挥其思维的最大潜能,使他们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已成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思考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寻求方法。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进入角色以后,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有一位教师在叫“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讲解式”(摆小棒)的呈现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发现式”,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爸爸让明明计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向同学们求助,谁有妙法帮我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积极思考,此刻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互说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加强了学生间多向交流。最后,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数手指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等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
问题一旦经过一番努力后被解决,学生就会有紧张愉快的体验,有成就感、自豪感、价值感,这些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源动力。其次,可建立学习小组。学生的发展存在者不平衡性,无论哪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在课堂上,面临着要解决的一个个数学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我们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建立学习小组,小组中学习水平上、中、下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一个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不同水平的层次的学生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信息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
这样,小组成员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适时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与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经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
皮亚杰认为:“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与手”、“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因突破教材的局限,变传递结论为鼓励发现新知。
事实证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探究而获得。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圆柱模型进行自主操作,讨论“有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两个底面是否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法,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索,得出“把上下两个底面剪下叠起来,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两个底面的直径、半径、周长,是否相等”;“上下两个底面的对称轴是否相等”等多种检验方法,并从中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动眼,解决了问题,使其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又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请在下面平行四边形上画一直线,使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
于是学生纷纷投入“如何分”的学习活动中,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找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图)……得出,这样的线可画无数条。但教师并不到此为止,而是接着提问:这些平分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再次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只要是通过平行四边形中心点的直线,都能平分这个平行四边形,同时孕伏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知识。这样的处理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三、引导学生合理地应用知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数学不但要弄清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上所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周围的事物,理解并处理有关问题,使所学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真正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用之于生活”。在这方面,教师要自觉做到学生“用数学”的引导者。
例如,学了“统计知识、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测定”后,我们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把数学用之于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宽;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的长和宽;量一量家中家具的长和宽、爸爸妈妈的身高;测一测爸爸妈妈的体重;算一算逛街所购货物的价格等,在“用数学”中,体验所学知识的作用,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使学生从中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又如,在学习了“利率、利息”等概念后,一位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沟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他编制了这样的题目:“今天,爸爸把这月领到的工资1850元存入银行,所存定期三年,那么三年后的今天,爸爸取钱时,可取回多少元?”
这样的问题,与生活非常贴近,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调查,了解银行利率,并应用自己刚学的百分数知识,通过实际计算,学生不仅巩固学习知识,了解了金融知识,从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学生的数学知识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究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谐地发展。
小学数学论文7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常见的解题障碍
迂回眩惑干扰。这是指在分数应用题中,很多题干给出的已知条件是采用倒叙,或者是顺叙的方式,甚至是更加迂回的方式来给出条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叙述数量关系,就会使学生在解题时造成思路上的困惑和不解,从而造成解题上的错误。如果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数量之间的关系太过于复杂,那么学生在理解起来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也就无法很好的理清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解题思路上的错误出现。
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探析
1.认真审题,找准标准量和对比量
审题认真是做好相关应用题的基础,如果小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模糊不清,那么即便是有了解题思路,在计算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失误,因此,认真审题是关键。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找好标准量和对比量,了解清楚题意,进而掌握解题要领。比如说这样一道例题,“小明一共买了60颗软糖,其中有1/4是水果味软糖,其余的都是牛奶味道的软糖,请问牛奶软糖共有多少颗?”在这道题中,标准量是60颗的软糖总量,1/4的水果硬糖是对比量,掌握好这两个基本的概念,就可以很简单的得出解题思路和结论,最终的结果是“60_(1-1/4)=45(颗)”。
2.加强指导,重视线段图的训练
小学分数应用题中有很多都涉及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小学生很多都会对这些关系感到混乱,无法很好的理清各个关系之间的具体联系。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教导学生运用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线段图来予以辅导,帮助学生了解清楚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尽快的找出解题的关键点,为快速正确的解决相关问题做出基础性的帮助。比如说有一道例题是这样的,“已知有甲乙两数的和是64,甲的3/7与乙的3/9相当,请问甲乙两数分别是多少?”在解答这一问题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线段图的教学模式来解题。分别画出甲乙两段线段,把甲的平均分为7份,乙的平均分为9份,而且甲的3/7与乙的3/9相当,就可以得出甲:乙=7:9,从而可以得出,甲=64_7/16=28,乙=64_9/16=36。
3.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正是想象力和思维活动高度发散的时期,因此,要重视学生思维发散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课堂互动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一直是课堂上的主体,随着教育部的改革,一些教师开始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但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数很多,无法体现所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学生人数的增多,许多教学活动都无法顺利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比较少,从而降低了学生的主体性。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讲解数学知识,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没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不愿意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从而降低了课堂主体性。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使课堂充满生趣。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运用习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让学生做好分数运用题。小学分数应用题是非常普遍的,掌握好相关知识,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小学数学分数运用题的解题思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引导,指引着学生更好的破除解题障碍,掌握解题要领。
小学数学论文8
一、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科学评价
俗话“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现在的学生在家喜欢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最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尤其是小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赐予热情的激励和体贴关心的语言,老师的每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影响力的[1]。在课堂上,我们老师一边教课文一边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现场反馈回来,以及时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环节尤其要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有的时候也可以在课文讲解结束时立即对当堂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当然训练题是我们语文教研组老师集体备课精选出来打印好的,题型不定,有选择、连线、填空和探究,内容不仅有基础知识,也有运用和拓展性的,如语文课《赵州桥》写的是我国一座古老的石拱桥,现存完好,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业中就可以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家附近的一座自己非常了解的石拱桥或者混凝钢筋桥。这样检测不仅让学生达到知识的强化,而且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还可以进行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像考试一样,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当堂批改,下课立即收交[2]。整个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因而换来的是学习的高效。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弱势群体”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的及时反馈,我们老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正确,成绩中等尤其是成绩还比较差的学生的回答有的时候答案不完美甚至不正确的时候我们要都鼓励,不能批评,这类学生能够回答问题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他们还在思考,有积极的参与问答意识,如果老师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那么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以后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所以在课堂上不管是对于上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还是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甚至成绩提升较快者,老师可以通过语言、物品来奖励。奖励的形式和奖品可多样范围,也可一次一次扩大。这样的話,在以后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了心里负担,反而个个会抢着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在给予评价这是评价的方式之一。我们还可以进行学生与学生的互相评价,因为他们的评价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还有就是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相互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使同学们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除了课堂上的鼓励之外,我们老师在同学们的作业中也可以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做的好的同学给予一朵大红花,有进步的同学给予一个大大的赞,有的时候一旦发现书写凌乱,潦草,于是,我批语道:“如果你是乖孩子,从现在开始,作业正确的多一点,字写得漂亮点,老师就奖你一个笑脸。”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的时候作业真的变样了。其实,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们老师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都要进行表扬,对于答案不完美我们也要给予鼓励,让其更加有信心,有勇气面对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3]。
二、借助现代教学媒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应该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他们读和写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里。”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实验心理学家日赤拉曾做过两个实验: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于触觉,1%来自于味觉。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实验,实践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同时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运用多媒体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无限拓展时间和空间领域
[4]。的确,兴趣非常重要,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就是一件难事。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很多课文老师讲起来是非常的枯燥,学生很难懂得其中的意思。这样的语文教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语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如今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多媒体的发展则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我们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促使语文训练趣味化、生活化。因为,多媒体课件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我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时,并不作多余的叙述,直接请学生欣赏一段关于庐山瀑布的视频,学生被瀑布气势及周边的独特景色所吸引,学习起来很认真。在讲解课文时,学生对于瀑布的整体形状、瀑布的声音理解水到渠成,十分轻松。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的前提[5]。
参考文献
[1]时莉莉.浅析如何构建自主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群文天地,20__,(10):176.
[2]秦仕红.浅析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读书文摘,20__,(24).
[3]王朋芳.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关爱明天,20__,(10).
[4]张海瑞.让展示点亮高效教育之灯——浅析小学语文的课堂展示[J].学周刊,20__(14):135-135.
[5]王萍.浅析如何打造小学高效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__,(33).
小学数学论文9
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
看过了,可能会明白;
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
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
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
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
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
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_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再如:红梅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
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论文10
一、导学式教学法的特点
导学式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不再是主体,而扮演引导者角色。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老师要寻找一个良好的开头,把学生吸引进课堂,产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这个开头可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可以是最近比较热潮的话题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选择一个吸引住学生的开头,是讲好一节课的基础。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要求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模式也是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展开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正是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其次,通过教师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通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分析问题模式。小学生在自己熟知的身边世界中发现问题,就会引起其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时教师就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分析问题。不但可以有效分析问题,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养成自主探求的良好品质。然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运用激励式教学法,增强孩子们的信心和攻关的决心,这些品质在以后数学的学习中也非常重要。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得失和经验。教师在学生亲身实践后,要鼓励他们总结所得。不总结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所以,养成总结的习惯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归类比较,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触类旁通。
二、小学数学导学法的应用
(一)情境导入
具体方式有故事导入,问题导入,交谈导入,实验导入,活动导入,童话导入,综合导入七种。下面以童话导入为例,加以介绍。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学习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漫画--《白雪公主》。课件上出现白雪公主动画,紧随其后的是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刚从舞会里回来,漂亮的白雪公主受到了众人赞美。她心情愉快,拿出了十四个美味的苹果请小矮人们吃。桌子上放了七个空盘子,请问怎样分配苹果才能平均呢?下面就由学生上台动手分配,即在黑板上画出如何分配。这样由故事引入,课件与画画相结合,既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教师选定的情境中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认知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注意突出重点难点考点,明确教学内容。让学生有的放矢,重点掌握新学知识。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比一比”等栏目,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知道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完成课堂基本教学任务后,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的归纳总结,为了达到掌握教学新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过后,可以这样提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解题时要注意什么?你在什么地方出过错,有没有彻底搞懂所学新知识?如何避免下次出错?教师通过类似于这样的提问,可以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引导学生形成总结的思维,有利于巩固新知识,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法灌输式教育“学过就忘”的尴尬。四、导学式教学法的原则在使用导学式教学法时,要注意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导与学相结合原则;
2.重视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
3.举一反三原则,让学生们争取“学一道会一类”;
4.及时反馈原则,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改进教学进度。
5.和谐课堂原则,创建和谐课堂,形成温暖、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论文11
1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小学数学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它的教学需要借助于一些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加深对于一些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需要学习者能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深化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需要数学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反馈与点评,提高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借助于电子书包来构建两种模式,即获得教学模式和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获得模式这是小学数学概念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它的教学往往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数学定义和数学公式等,而且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上的。因此,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对于电子书包的应用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让电子书包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基于此来切实提高他们进行数学运算与应用的能力。这是因为数学知识有些较为抽象,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电子书包来提供一些感性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电子书包创设的真实教学情境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了解。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与主动学习,从而使得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并通过监控系统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习惯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掌握模式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利用电子书包对数学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更需要利用电子书包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教学。这就需要根据掌握学习理论来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反复练习与测评,根据实际测评结果来强化对小学生的数学练习。实际上,小学数学练习环节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对数学新课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不断的延伸。应该说,获得教学模式可以让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概念形成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即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书包来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让小学生通过一定的数学练习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真正透彻地应用数学概念。此外,它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学习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完善。
2小学数学学科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电子书包的测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电子书包能够及时反馈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那么,这就有利于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情况的实时测评与跟踪。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根据电子书包给出的相关测评结果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尤其是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动态性调整,对少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小学生可以在电子书包的及时反馈系统下获得更为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有利于减少不同学生间的学习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电子书包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教学终端平台,它有着跨越时空的独特优势。但是,由于其在我国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对于它的应用也只是局限在教室内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作为无限网络连接的移动终端的功能。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把电子书包的多种功能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让其把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进行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连接,让学生采取个性化且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当然,还应该对电子书包的各项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更新,让其成为一个更为高效的数学教学辅助工具。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与电子书包相匹配的课堂使用与管理策略虽然说电子书包可以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一些学生过于专注于电子书包这样的新型电子产品,反而分散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并严格实行电子书包的课堂使用制度,经常性地提醒并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电子书包创设的真实教学情境真正引领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避免出现小学生过于沉浸于电子书包平台中的不良学习状况。当然,数学教师也应该提醒小学生在应用电子书包时不必紧张或乱答。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教师板书同步给学生,并重视资源、电子书、搜索、反馈、诊断报告、补救教学等六个教学要素的合理应用,真正让电子书包成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得力助手。
小学数学论文12
暑假里,我到外公家玩,受到了外公的热情招待。外公家如今仍烧着大锅,他每次都用很多木材来烧。一天,外公将一大堆木材抱出来,笑着对我说:“小亮,外公考你一个问题。”我信心十足的答应了。外公说:“我手里这根木材大约3米长,我想把它锯成20段,你看我要锯几次?”听完问题,我心里乐开了花,太简单了。我从外婆那要了一把皮尺,先算好每段的长度(3米=300厘米,300÷20=15厘米)于是我拿着皮尺一段段的量,忙活了很久才知道要锯19次。
站在一旁的表哥着急地说:“你这么算多费时间啊。如果我要把3米的木头3段,需锯几次?”我想了想回答两次。表哥问:“你如何算的?”我答道:“用段数3减去1就等于要锯的次数啊。”表哥笑了笑说:“对呀,要锯4段,5段,6段······依次类推啊。这么算不就节省了很长时间吗?爷爷给你出的这道题,有很多解决的方法,但你要善于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这就需要你开拓思维,从智解题啊。”我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我从这件事中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勤思勤问就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小学数学论文13
摘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计算能力
其实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其实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小学数学论文14
1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学生学习时的实际问题,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与数学相关的生活元素,组织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过程必须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才能加强数学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1.1促进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把理性的数学概念转变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元素,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寓教于乐,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加减乘除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教学中。例如,一个背包50元钱、一个文具盒5元前、一支笔1元钱,妈妈拿出100元,买了1个背包、1个文具盒和4支铅笔,问最后会找回多少零钱。这个例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同时也蕴含着数学运算。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能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体现数学生活化。小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就会主动去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从而一步步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1.2运用简单的生活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
事实上,现代数学中一些数学知识是小学生难以掌握的,所以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简单生活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方便学生更快掌握知识要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间计算可谓是一大难点。如果不能对时、分和秒之间的转换进行准确的掌握,就会在时间计算时出现各种问题。利用简单的生活元素,能够使复杂的时间计算简单化,从而更好让学生掌握。例如,在表示1小时10分10秒时,教师可以将树叶、花朵和小草分别对应秒、分和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六十片树叶可以换一朵花、六十朵花可以换一棵小草。如果有10片树叶、10朵花和一棵小草,相当于多少树叶?”树叶、花朵和小草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比较吸引小学生眼球。所以学生会根据树叶、花朵和小草之间的关系,得出树叶的总数。教师在得到学生给出的答案后,可以将例子中的元素转变为秒、分和时三个单位,最后使学生掌握时间计算这一教学知识。
2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组织学生掌握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具备的生活价值,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对于现代数学教学而言,小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新的方向。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元素,并将现实生活和数学元素相互联系起来。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相结合,同时有助于学生面对社会需要和提升理解数学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生活元素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法并加深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论文15
如何寻找或选择研究课题,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数学教育研究的课题主要是从数学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中选择。更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挖掘、发现和选择数学教育研究课题。
1.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寻找研究课题。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活动情景及练习的M置等问题。如《新数学读本》将问题的提出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第一册共有五个单元,有五个主题图:勿走进数学乐园;②小动物上学;.文具店里的数;④我们去郊游;⑤森林运动会,让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提出问题。面对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如何指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年级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年级学生是怎样提出数学问题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户外场地租用协议模板
- 文献检索考试题目之一
- 2024年物流配送服务协议汇编
- 2024年项目融资协议范本
- 2024届安徽池州市东至二中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数学试题
- 2024年度房地产经纪服务协议模板
- 2024专业储藏室转让协议格式
- 2024专业房产买卖协议法律认证文件
- 2024年会计人员劳务协议样本
- 城市便捷汽车租赁协议模板2024
- (必练)广东省军队文职(经济学)近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职学情分析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 能源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 蔡戈尼效应完整版本
- 农业灌溉装置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法课程纲要(知识清单)
-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质量控制及规章制度
- 山东省临沂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限公司2024年应届毕业生招聘(第一批)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人教版道法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