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来源《水调歌头》的教学实录来源《水调歌头》的教学实录淑燕1147由分享时间:2023-08-2214:50:14集中思想来思考诗中的情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更丰富的诗句,了解苏轼内心的精神。一起来看看这首《水调歌头》的教学实录吧。
一、文本分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诗中,交织着各种矛盾的心态,表现了正处于外放的苏轼内心的纠结与不安。但最终,诗人豁达的胸怀化解了矛盾,让自己的内心时刻有明月相伴,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带来一片明净。这是苏轼作品最大的特色,同样也是他的作品最大的价值所在。
学习本诗,最大的难点不在于诗本身。恰恰是因为学生对这首词太熟悉,心中早已形成了固有的认识,很难启发他们的思考。我主要采取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安排三组相关诗歌与这首词的不同词句比较,通过比较启发学生的思考,再结合写词的背景及苏轼的经历,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认识这首词的及其所表现的人生态度,从而认识苏词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这首词的主题及精神。
2、结合背景材料,了解这首词蕴含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苏轼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我们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应当已经对苏轼这位大文人有了一定了解,在这里,我引用当代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曾在其名著《美的历程》中对他的评价:“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请大家注意,不是“之一”,而是“最”,这个评价言过其实吗
生:没有
师:的确,人们对他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李白、杜甫。但李泽厚先生又接着指出:“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不算多。”这个评价同样也是恰当的,苏轼的词现存三百首左右,这个数量与李杜是无法相比的。这里似乎有一个矛盾,既然文学成就不如上述几位,但人们对他的喜爱又超过了李杜,可见他的身上必定有独特的魅力。那么,苏轼这种魅力何在我们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来感受。
2、初读,正音。(学生朗读序并词,老师归纳出读错的词)
师:从词的平仄来说,此处当读“高处不胜(shēng)寒”,平声,意思是“禁不住”。
3、细读,探情。
(1)比较阅读1:
“明月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师:这首词可谓千古写中秋的名篇,此后再写中秋,光芒皆被其掩盖。诗的前两句就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可大家知道这两句词化自李白《把酒问月》一诗中的前两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在宋人的诗词中很常见,他们称为“偷胎换骨”“点铁成金”。不过,是否点出“金”,还要看个人。苏轼的化用就非常高明,这两句可谓家喻户晓,可知道李白诗句就少多了。这是因为他并非机械地照抄,而是进行了加工。比较一下两组诗句,看看有什么不同。
提示一下:苏轼在词中突出了一个形象,一个动作。
什么形象在开头就出现了。
生:明月。
师:“青天”“明月”,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
再提示一下:李白的诗也是化自一首唐诗中的名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的问题就化自“江畔何年初见月”这一句。“孤月轮”并非说月亮孤独,而是指此刻天空似乎只剩下一轮明月,浮云、星星都消失了。为什么
生:因为月光太亮了。
师:“江天一色”,什么颜色
生:银白色。
师:这两句诗在苏轼的词中就化成了一个形象,什么形象
生:明月。
师:在《湖心亭看雪》中,张岱同样也塑造了一个全白的世界,如何写的
生:“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师:作者如何描写西湖
生:“湖上影子了,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师:原本不大的西湖,此时成了什么样子
生:一个广阔的世界。
师:在这首词中,苏轼也许也身处一个小小的院落,但他以“明月”“青天”印照,同样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生:广阔。
师:在如此广阔的世界中,个人自然就显得如何
生:渺小
师:苏轼在诗中还突出了一个动作
生:把酒。
师:与李白诗句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己朗诵两句诗,先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再读“把酒问青天”“我今停杯一问之”,注意突出诗句中的动作)
师:区别在哪里
生:气势上有差异,苏轼的诗明显更加豪迈奔放。
师:作为渺小的个人,向如此广阔的世界发出疑问,去探寻宇宙最根本的隐秘,大家从中读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生:探索精神
(学生朗诵这两句诗,注重突出词语,把握好快慢节奏)
(2)描绘天上的世界
师:既然青天可以相邀共饮,那么必然也有一个世界。在他的笔下,这个世界什么样请大家自己小声读读下面的诗句,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这个世界。(学生自读诗句)
提示一下:这个世界与人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何处看出
生:“今夕是何年”
师:今夕不是“丙辰”年吗
生:天上的时间与人间不一样。
师:非常好,可见天上的世界也不同于人间。这个世界什么样
生:美仑美奂。
师:从何处看出
生:“琼楼玉宇”
师:很好,还有呢
提示一下:如此美好的世界,苏轼“归去”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高处不胜寒”
师:可见这个世界不仅美丽,还有什么特点
生:寒冷
师:苏轼在这里化用了唐明皇游月宫的神话,明皇所见的月亮是“玉城嵯峨,如万顷琉璃之田”。“嵯峨”,高大,“万顷琉璃”,何等的眩目多彩,但苏轼却在这里加上了“寒冷”的情感。中秋正值盛夏,为何诗人会感到寒冷
生:这是他的心情的表现。
师:他为何会感到寒冷
生:孤独。
师:对,词的序言中有“兼怀子由”一句,中秋原本应当是团聚的时刻,但他却与他的弟弟分离了。自然感到孤独。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谁在“起舞弄清影”
生:苏轼。
师:“何似”,应当解释为“怎么像”更符合原意。这句诗的意思当为“怎么像在人间呢”此刻,他又在想象什么
生:自己仿佛又来到了天上。
师:我们发现,此处苏轼忽而向往天宫,但却又担心“高处不胜寒”,身处人间,却又想象已经来到了天上,他此刻处于什么之中
生:矛盾。
师:他的内心什么样
生:纠结
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需要联系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补充材料:本词作于作者知密州之时,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京城政争的漩涡。当时他以激烈的言辞攻击王安石变法,受到了变法派的猛烈攻击,被迫离开京城。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际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苏轼在政治斗争中处于下风,被迫与兄弟分散,并且他并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因此内心处于纠结之中。
请大家朗读这一部分,读出苏轼的想象,内心的纠结。节奏可以放慢一些,突出几个词语,哪几个
生:“归去”“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3)比较阅读2: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接下来作者开始描绘月亮了,请大家朗读“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照无眠”什么意思
生:月光照着睡不着觉的人。
师:七年之后,作者在黄州承天寺,同样“无眠”,他干了什么
生:“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师:那时他同样也描写了庭中的明月,如何写的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我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两处月光有什么不同
提示一下:《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光什么样
生:幽静
师:很好,为何要描写“藻荇交横”
生:有了“藻荇”,表现月光所化的积水的明亮
师:对,并且“积水”如此平静,才可以清楚地看到藻荇。
而在这首词中,月光什么样
生:“转朱阁,低绮户”
师:什么意思
生: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下。
师:“朱阁”“绮户”,也是美好的环境,可与上文的“琼楼玉宇”并称,月亮实际没有动,但在作者笔下,月亮什么样
生:走动
师:我换一个语意相近,但更贴切的词语“徘徊”。是月亮在徘徊吗
生:诗人自己。
师:为何他在徘徊
生:内心依然在纠结中
师:“不应有恨”,月亮真的有恨意吗
生:苏轼他的内心有怨恨
师:这里用怨恨似乎语气过重,他也在这句前面加上了“不应”两字。但他的心中是有些不平的。朗读这几句诗,注意节奏与上文相比,应当快或慢
生:快一些,表现内心的纠结。
(学生朗读)
师:苏轼在“有恨”加上“不应”两字,他并不觉得应当有这种怨恨,我还要再问一句,这首词中的月光真的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完全不一样吗《记承天寺夜游》最后三句是什么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并非每夜有月,也不是每处都有竹柏,月与竹柏在哪里
生:在他的心中。
师:对,只要心中有这样的明月相伴,就能永远让内心平静。
苏轼在这首词同样写了相似的诗句,什么句子
“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分离原本就是人生的常态,正如月不可能永远圆满。但为何还能做到“千里共婵娟”
生:心中有明月相伴,即使相隔千里,同样可以共享明月。
(学生朗读这一段,再朗读全诗,体会节奏的变化)
师:此时,苏轼的内心还在纠结吗
生:已经变得平静了
(4)结合诗句,介绍苏轼经历。
师:大家知道苏轼后来的经历吗(三年后,“乌台诗案”发生。苏轼入狱半年,九死一生之后被贬黄州,此后,他生命的大半时间都在贬谪流放。他在临终前,写了一首诗,以嘲讽的口吻描写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苏轼的后半生,大半时间都在贬谪中度过,最远到达海南,当时已经年过六十。“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他本人也以为无法回来,只带了最小的儿子及一口棺材渡海)
不过,他也没想到,三年后新帝继位,政坛发生巨大变动,苏轼遇赦放还。当他准备渡海时,乌云滚滚,大雨倾盆。大家觉得苏轼是不是觉得很郁闷
但是,苏轼没有郁闷,热带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云散雨停,又是一轮明月当空,眼前是一片碧海青天。于是,苏轼再次挥动巨笔,写下一联千古名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5)比较阅读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朗读三段诗文)
师:这三组句子,写于不同时期,都在描写月光,说说其共同之处
生:平静美丽
师:说得好,不过,我要指出苏轼在写这三组句子时,都遭遇了巨大的挫折。在密州是被外放,在黄州刚刚经历了生死磨难与长期的贬谪生活,在海南从最边远的流放地返回,那他为何始终能看到平静美丽的月光,在这背后隐藏了他什么样的心境
生:乐观
师:很好,我再加一个词:豁达。正是有了这种心境,让他可以面对一切艰难。
请大家再读全词,体会苏轼内心情感的变化,最终恢复为乐观豁达。(学生朗读)
4、悟读,感意。
师:回到开头我们所引用的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对苏轼的评价,他如此总结苏轼的成就:“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学生朗读)
根据你的学习,如何理解“透彻了悟”这句话“透彻”就是看透,“了悟”就是明白。他看透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面对一切挫折,以乐观豁达的心胸来面对
师:说得好,诗人在开头提出的问题他正面回答了吗
生:没有
师:苏轼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或许他觉得已无必要回答,人无需探究月亮何时来,只需享受眼前的一轮明月,就可以坦然面对世间的一切风云。其实,不仅这首词,我们所学过的苏轼的诗词中几乎都带有这样的。(举例,学生背诵自己熟悉的,接着朗读)
举例:“黑云翻墨未遮山,细雨乱珠跳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后两句的意境与“云散月明”一联相似,只是后者的意境更加开阔。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老栉从我久,齿疎含清风。一洗耳目明。习习万窍通。”(《旦起理发》)苏轼能用一把掉了齿的梳子梳出空调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的是梳出来的吗
生:源自内心的乐观豁达
师:人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矛盾纠结,只要你的内心保持平静、乐观豁达,就永远可以坦然面对这一切。这就是苏轼在他的作品中给我们的启示,他用自己的诗句为自己,也为中国塑造了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永远有明亮的月光长存。因此他有两句诗,可以作为他一生最好的写照:“九死南荒应不恨,兹游奇绝羡平生”。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反而觉得如何
生:自己的一生令人羡慕。
师:非常好,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词,感受这种历经曲折后得到的乐观豁达。
(学生朗读)
5、练习:用几句话写写你从苏轼词中所看到的月光
四、板书设计
广阔美仑美奂
渺小寒冷徘徊平静
探索孤独矛盾纠结乐观豁达
五、教后记:
教学这篇文章,源于我去年的教学设计。在备课时,我觉得比较阅读这种方法可取,因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当时的比较有些生硬,只比较李白的《望月怀远》及《月下独酌》,范围过窄,而且这两首诗学生没有学习,也有距离感。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有意识地只停留了前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工程测试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光伏组件销售合同范本
- 果园分包合同书模板
- 合同编第十九条法条解读
- 2024上海市电视广播广告发布合同(示范文本版)
- 2024化妆品品牌加盟合同
- 2024建筑委托合同协议
- 沈阳理工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表演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开店双方入股合同协议范文
-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 LTC流程介绍完整版
-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1课-花儿寄深情-▏人教新课标
- 植物的象征意义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5章 西周文化(1、2节)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去远航 -冀教版
- 装配图画法及要求课件
- 翻译实习教学大纲
- 心力衰竭-英文版课件
- 邀请回国探亲邀请函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