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322021北京怀柔一中高一(上)期中政治一、本部分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一项。1.(2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图片中能代表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石犁B.青铜农具C.牛耕D.铁制农具2.(2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由于私有制的产生,最终导致了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A.个体劳动的出现 B.私有观念的产生 C.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D.贫富分化的产生3.(2分)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B.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D.奴隶阶级和平民阶层之间的矛盾4.(2分)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科学技术在生产工具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 B.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C.社会形态的变革有一定的顺序 D.生产力性质的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5.(2分)封建制国家在政治上的显著特征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分封割据制度 C.封建宗法制度 D.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6.(2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是()①大量失去生产资料且有人身自由的劳动力②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资本③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回答第7~8题。7.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如图是危机期间美国一位煤矿工人妻子和儿子的对话:这段对话反映出()儿子:“妈妈,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儿子:“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妈妈:“因为煤太多了。”A.资本主义国家的物价水平不断上升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A.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强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9.(2分)“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了起来。”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前两句话。《共产党宣言》()①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首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③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宣告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分)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下列做法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没有照搬照抄别国经验,而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有()①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②借鉴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③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④照搬苏联模式,建立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①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②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构筑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分)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并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失。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社会群体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3.(2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A.推翻反动统治政权,建立新中国 B.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和世界大同14.(2分)邓小平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这一理论主要针对的问题是()A.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15.(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社会保障制度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16.(2分)如图直观呈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内容。下列选项与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是()A.生产力分配制度 B.经济体制上层建筑 C.生产力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分配制度17.(2分)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社会形态。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以下情景不可能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是()A.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 B.个体劳动开始盛行 C.氏族成员的地位愈发平等 D.私有制逐渐形成和发展18.(2分)下列对原始社会解体过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 B.个体劳动盛行→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 C.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解体 D.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解体
19.(2分)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这反映了()A.欧洲人赠物过少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 B.被子对于该岛居民而言并非是日常所需 C.该地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个人私有 D.当地居民仍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20.(2分)“资本由于无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劳动,像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资本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不知道有别的痛苦。”﹣﹣《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该论述揭示了()①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③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2分)对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大事简图,下面理解正确的是()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B.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过程 C.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
22.(2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镌刻着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中所说的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属于()A.资产阶级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旧民主主义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23.(2分)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小雯想要了解这段历史,最应该借阅的图书是()A.《共产党宣言》 B.《矛盾论》 C.《实践论》 D.《谁是最可爱的人》24.(2分)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帷幕,这是一次推动中国历史大转折,开启国家新命运的会议。这次会议()①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②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2分)“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是致敬改革开放的歌曲《春天的故事》的一句歌词。其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作出“____”的决策()A.设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加快农业发展 D.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6.(2分)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2016年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表明()①土地流转制度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否定 ②土地流转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③改革开放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进行制度创新 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分)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的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鲜明主题展开。A.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8.(2分)下列选项中,符合新时代特点的举措是()A.要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 B.要让孩子有书读、有学上 C.要让人们吃得饱、穿得暖 D.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9.(2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____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2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解决……”据此,我国近代社会基本国情决定了()A.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阶级矛盾重要性次于民族矛盾 C.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 D.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二、第二部分非择题(共40分)31.(6分)为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有同学查找资料,绘制了这样一张图:(1)请帮他将图中空白的内容补充完整。(2)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请将图中能反映生产力水平的信息记录下来。(写出两个即可)3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对于资本主义,狄更斯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3.(8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分析材料,写出相对应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材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北京市政府工作部门转变思路,从过去“政府端菜”转变为“百姓点菜”,从“我要怎么办”转变为“群众要我怎么办”_____①_____党中央是坐镇军帐中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_____②_____修订环境保护法,建立环保督察制度,用法治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_____③_____习近平在第二十三届国际经济论坛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变局,群策群力,合作共赢是各方的正确选择_____④_____34.(6分)在奴隶制度下,奴隶被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在庄园、矿山里,奴隶主挥舞手中的皮鞭,强迫奴隶用十分简陋的工具从事极度繁重的劳动。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奴隶主还给奴隶戴上沉重的脚镣。然而,正是奴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他们的艰苦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有人认为,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倒退。请结合材料,对上述观点简要评析。
35.(7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某校高一学生参加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史”的研究性学习,获得了如下学习线索,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序言】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历史回顾】20世纪初,正当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屡遭挫折的时候,从地跨欧亚的俄国放射出一道人类进步的希望之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①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欧美转向苏俄,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艰辛探索】1945年党的七大确定以“②”为全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重大飞跃。1956年,党的八大成为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党的八大的取得重要成就。然而由于没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现成经验,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生了重大曲折。【伟大转折】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于彻底克服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实现了党的又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党自始至终注重以多种视角、从多个侧面,不断总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的和新鲜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③。【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④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⑤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结语】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党的历史的主线,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是马克思主义⑥的历史。
36.(8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1)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呢?结合党的发展战略,完成下列表格。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2020年——2035年①________2035年——本世界中叶②________(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某高中学校以“不负青春年华,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召开座谈会。如果你参加座谈会,请围绕主题写出发言提纲。要求:100﹣150字左右;观点鲜明,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事实与逻辑,条理清晰。
2021北京怀柔一中高一(上)期中政治参考答案一、本部分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一项。1.【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2)生产关系特点: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解答】A正确,原始社会使用石器,石犁是代表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工具;B不合题意,奴隶社会使用青铜工具;C不合题意,牛耕出现在封建社会;D不合题意,铁制农具出现在封建社会。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2.【分析】本题考查: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解答】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3.【分析】本题考查: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2.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解答】ABD错误,C正确,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4.【分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解答】A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科学技术在生产工具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B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C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社会形态的变革有一定的顺序;D符合题意,“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手推磨”和“蒸汽磨”是生产工具,“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生产关系,这体现了生产力性质的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背过相应的理论知识,排除无关选项,然后结合理论与材料进行选择即可。5.【分析】本题考查:封建国家1、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1)主要矛盾: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2)阶级斗争: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的形式有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2.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手段(1)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2)政治统治: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3)思想控制: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解答】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封建制国家在政治统治方面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6.【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解答】①②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③不合题意,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是结果不是条件;④不合题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不是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有关知识,本题属于课本知识的考查,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背过相应的理论知识,结合课本知识进行选择即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回答第7~8题。7.【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含义: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2)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3)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4)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越来越突出。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答】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实质,并不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的物价水平不断上升;B符合题意,材料中美国一位煤矿工人妻子和儿子的对话,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C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是绝对过剩;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不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8.【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含义: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2)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3)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4)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越来越突出。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解答】AB不符合题意,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D符合题意,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选:D。【点评】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9.【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1)时间: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特点(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务(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策略原则(团结绝大多数人),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解答】①④正确,《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②错误,空想社会主义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③正确,《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10.【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新民主主义革命(1)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制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4)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重要意义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解答】①符合题意,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②错误,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③符合题意,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④错误,照搬苏联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11.【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解答】①③不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提出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不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12.【分析】本题考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解答】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13.【分析】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解答】A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是推翻反动统治政权,建立新中国;C不合题意,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目标;D不合题意,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是党的最高理想,世界大同也不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4.【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因此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解答】A不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揭示了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符合题意,邓小平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这一理论主要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不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不合题意,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15.【分析】本题考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3)意义: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具有重要意义。②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③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解答】A不合题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B不合题意,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C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D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有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背过相应的理论知识,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然后结合理论与材料进行选择即可。16.【分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解答】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背过相应的理论知识,排除无关选项,然后结合理论与材料进行选择即可。17.【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2)生产关系特点: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解答】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可能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的。ABD不合题意,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劳动开始盛行,私有制逐渐形成和发展;C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末期,氏族成员的地位愈发不平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18.【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解答】A正确,BCD错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故选:A。【点评】本题为传导类客观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解答本题,学生要首先要注意起点是否正确,即题干设问的材料指向的第一步结果。其次,学生要注意推理过程的严谨性。此类题中的推理过程的论证是关键,切记跳跃性思维。19.【分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2)生产关系特点: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解答】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平均分配,不是欧洲人赠物过少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B错误,被子对于该岛居民而言并是日常所需,只是他们仍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C不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平均分配,没有体现该地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个人私有;D符合题意,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这反映了当地居民仍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20.【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含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1)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得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解答】①②符合题意,这两段资料指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不符合题意,资料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未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故选:A。【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无关选项。2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提出:1953年12月,党中央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2)内容: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这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4)实施效果: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5)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解答】A不合题意,抗日战争是1931﹣1945年,不能全面概括材料1921﹣1949年材料历史事件;D不合题意,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过程只是对材料大事的部分概括;C不合题意,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材料时间是从1921年开始的;D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最终摆脱了列强的侵略,建立了新中国。材料中的简图记录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22.【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解答】ABC错误D正确,材料所述的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23.【分析】本题考查:时事政治(1)时事政治就是指某个时间段发生的国内国际政治大事,是概括性比较强的、从大局出发的事件。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2)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解答】A不合题意,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与抗美援朝无关;BC不合题意,1937年毛泽东写的《矛盾论》、《实践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抗美援朝发生在建国后;D符合题意,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小雯想要了解这段历史,最应该借阅的图书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书是描写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事迹的作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时事政治,考查学生记忆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解题关键是准确记忆理解相关知识。24.【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1)内容是: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2)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解答】①③④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帷幕,这是一次推动中国历史大转折,开启国家新命运的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错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较为简单。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学生要注意夯实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以避免失分。25.【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1、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2、起步阶段(1)对内改革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②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2)对外开放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立,标志着我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②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③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3、新阶段(1)标志: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改革的重点: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3)新水平: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4)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4、全面深化阶段(1)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解答】A正确C不合题意,材料关键信息是“南海,1979年,老人”,这指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做出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的决策;B不合题意,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不合题意,2013年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26.【分析】本题考查:全面深化改革(1)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①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基本相适应,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些部分和环节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状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即改革实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②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2)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②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人民的利益来推动中国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答】①错误,我国实行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完善,并不是否定;②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条件发生变化,要求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应运而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③错误,改革开放成功与否取决于诸多方面因素,制度创新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④符合题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制度不断创新,表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27.【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解答】A符合题意,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B不合题意,该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C不合题意,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不合题意,中共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党的十二大开幕式”这一信息,明确答题指向。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2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1)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从这个历史方位往前看,新时代的内涵,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2)意义:①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答】A符合题意,新时代要要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B不合题意,要让孩子有书读、有学上,不属于新时代的任务;C不合题意,2000年我国解决了温饱问题;D不合题意,改革开放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29.【分析】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创立背景(1)创立背景: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解答】A不合题意,该选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的问题;B不合题意,该选项是邓小平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C不合题意,该选项是科学发展观所要回答的问题;D正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30.【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2)同时,两者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势。(3)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同时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解答】A错误,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民主革命;B错误,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C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D符合题意,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解决……”据此,我国近代社会基本国情决定了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二、第二部分非择题(共40分)31.【分析】(1)本题要求补充图中空白的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题中方框内容填写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形态,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之间是奴隶社会。(2)本题要求将图中能反映生产力水平的信息记录下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学生任选两种生产工具记录即可。【解答】(1)奴隶社会。(2)石器;金属工具。【点评】(1)(2)本题两小问都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图示并获取信息的能力。32.【分析】本题要求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资本主义“是最好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的理解,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根据教材知识,资本主义“是最好的时代”,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积极影响分析作答;资本主义“是最坏的时代”,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消极影响分析作答。【解答】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①积极影响: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狄更斯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②消极影响:A.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B.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所以狄更斯认为“这是最坏的时代”。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点评】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英语基础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宜宾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手绘效果图表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快乐启迪幼儿园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 运输方式选择培训
- 生物科学课外活动安排计划
- 信阳师范大学《心理咨询技术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市场调研分析计划
-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课堂PPT)
- 三才配置一览表
- 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轴系部件设计
- 关于自主学习的文献综述
- 安全工器具检测报告(共22页)
- 剖面图真倾角与视倾角换算表)
- 电子公司的物料编码规则
-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运维方案
- 电梯设备采购安装工程量清单
- 钢结构防火涂料验收检测报告
- 大型立式全调节水泵机组安装工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