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备课精研+知识精讲】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L必备知识学科素养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分布特征。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内涵和基本原则。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1.综合思维:运用资料,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实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2.区域认知:运用资料,分析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表现。3.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探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探究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类型

3.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的减少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表现原因对策水资源短缺1、水少---降水少;时空分布不均;2、用的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3、不能用---水污染严重;1、“开源”---跨流域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2、“节流”---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发展耐旱作物。耕地资源短缺1、建设占用土地;2、生态退耕;3、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损失的土地;1、保护2、合理利用3、保护生态环境能源短缺1、分布不均;2、供不应求;3、利用率低;4、浪费严重;1、“开源”---开发新能源、多渠道进口、跨区域输送、加强勘探与开发。2、“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减少浪费。一.自然资源枯竭问题表现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中国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中国鲁西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二.生态破坏问题概念: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主要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三)、环境污染赤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我国易发生赤潮的海域渤海、东海长江口、南海珠江口。赤潮成因:自然原因:①一定的温度,多在春夏温暖季节②洋流缓慢,水温较高③封闭海湾

④风力微弱人为原因: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富含营养物质,水体富营养化多发时间:春夏之交5-10月多发地区:珠江口,长江口,渤海湾,杭州湾,南海海口湾危害:措施: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繁殖海洋生物大量死亡,②海洋生态环境恶化③危害人体健康

④危害海洋旅游业减少污水排入;监测入海河流水质;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2023广州一模)通过对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研究,发现其环流结构会改变周边大范围的降水:湿度、风、光照、温度等要素,从而影响区域臭氧浓度。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过高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12.海南岛近地面臭氧重度污染多发生在热带气旋边缘,原因是热带气旋边缘(

)①风力微弱

②降水量大

③气流下沉

④降温较快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3.与夏季比,热带气旋在秋季更易引发臭氧重度污染,是由于海南岛秋季(

)A.湿度偏大,温度偏低 B.温度偏高,风力偏大C.湿度偏小,光照偏强 D.光照偏弱,风力偏小碳达峰、碳中和与碳交易探究点21.历史背景(1)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3)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碳交易: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1)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2)碳中和: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1)调整能源结构:用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2)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升工艺、更新设备等方式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现有排放。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主动去捕集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排放也是有效手段之一。(3)加大碳的吸收固定:①大量植树,提升植被覆盖率,通过绿化等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②通过工业固碳,CO2资源化利用。(4)碳交易:发展碳汇,鼓励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把“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促进法”等作为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5)公众参与,从我做起。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固碳”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研究方向。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主要分为地质封存法和矿物封存法两类。地质封存法是将超临界状态(气态、液态的混合体)的二氧化碳注入深层地质结构中,包括油田、气田、咸水层、不可开采的煤矿等进行封存。矿物封存法是在催化剂的辅助下,通过CO2与含Mg和C的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将气体二氧化碳转化成稳定的固体碳酸盐的方法(见下图)。1.与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相比,地质封存法A.储存量大,易泄露 B.储存量小,易泄露C.储存量小,不易泄露 D.储存量大,不易泄露2.图中的多孔岩层最可能是()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片麻岩CO2和水高压注入水泥密封坚固的岩石层容纳气体的多孔岩石层水泥塞子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固碳”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研究方向。二氧化碳封存的方法主要分为地质封存法和矿物封存法两类。地质封存法是将超临界状态(气态、液态的混合体)的二氧化碳注入深层地质结构中,包括油田、气田、咸水层、不可开采的煤矿等进行封存。矿物封存法是在催化剂的辅助下,通过CO2与含Mg和C的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将气体二氧化碳转化成稳定的固体碳酸盐的方法(见下图)。3.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产生固体碳酸盐的形成过程,与自然界中相似的地质作用是()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搬运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CO2和水高压注入水泥密封坚固的岩石层容纳气体的多孔岩石层水泥塞子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随着大型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电力供应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下图为北上广深四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丙城市是(

)A.深圳 B.广州 C.上海 D.北京8.四城市缓解用电紧张的共同有效途径有(

)①淘汰所有高能耗企业②加快发展新能源③实施北煤南运工程④推进产业转型升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指在用电低谷期,利用电能将空气高压密封在储气井中,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2022年7月14日,江苏淮安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工程实施阶段。该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容量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可实现年发电量8.5亿度,完成下面小题12.近几年,我国储能技术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有(

)①用电量迅速增加②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③水电开发速度快④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3.江苏淮安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设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①技术成熟②盐穴资源丰富③接近市场④交通运输便捷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快递包装箱的核心成分是瓦楞纸,其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林。研究发现,快递包装箱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总量巨大。图左示意快递包装箱全生命周期流程,图右反映2019年我国快递包装箱碳排放量空间分布、(1)概括我国快递包装箱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6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快递包装箱的核心成分是瓦楞纸,其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林。研究发现,快递包装箱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总量巨大。图左示意快递包装箱全生命周期流程,图右反映2019年我国快递包装箱碳排放量空间分布、(2)指出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