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8篇_第1页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8篇_第2页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8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8篇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篇1

这节课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有本质的区分,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理性思索和提升。做教师的必需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日我主要教学例8。例8有两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有两种状况用到减法:一是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二是比拟两种价钱贵和廉价也用减法。计算人民币减法也和加法一样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计算。我本想例8无非就是把加法变成减法,学生应当也是迎刃而解。可是真正教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学生,自己又一次犯了自以为是的错。学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钱,但不明白找回的钱就是花掉后还剩的钱。“找回”两个字和他们所学的加和减的含义好象脱节。可见我平常的教学不够敏捷,在教学加减法的意义时,我应当给学生提前渗透花钱的时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就是还剩,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

在我教学例8的时,学生能够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要买一个皮球6元,付出10元,应当找回多少钱,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立刻就能说出是4元,但让他们用算式表达他们的思索过程,他们却只有少数能说出。这出乎我的意料。看来他们的生活阅历远远高于他们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力量啊。于是我又从他们熟识的生活场景开头引导。假如你要买一根5角钱的雪糕,你给了售货员1元,他应当找你多少钱呢?他们说是5角。怎么列算式呢?他们意识到是用1元减去5角等于5角。我再次引导为什么用减法呢?由于这5角钱是买雪糕花掉的,而且是从1元里花掉的,花掉就是减去,要找的钱就是你自己还剩多少钱。当找回多少钱和还剩联系起来时,他们好象又有许多人理解了。到是计算方法上还比拟顺当。

我现在想,应当可以把教学指导思想放开些,不要拘泥于例题。而是设计“购置嬉戏”,我当顾客,学生当售货员。当我把钱付给学生的时候,激发学生探求“找钱”的欲望,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要找的钱”要用我付给学生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或者小组内活动,组长当售货员,同学们当顾客让每个学生参加计算“找钱”的过程,细化算理,稳固算法。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的其次课时《跳伞表演》一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后,进一步学习十几减7、6、5等数退位的减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但学生把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比10以内的减法要困难一些,存在肯定的个体差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7、6、5等数的退位减法。

2、在探究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的多种方法。

3、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预备:

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爱看绝技表演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正在做什么?(课件出示)(板书课题——跳伞表演)?

2、边观看边思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

生2:蚂蚁比蜗牛多几只?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刚刚同学们说得特别棒?参与表演的蚂蚁和蜗牛它们的只数谁多?多几只?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板书——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

请同学们连续看屏幕,(课件出示)蚂蚁有11只可以用11个圆圈来表示?蜗牛有7只可以用7个圆圈来表示。通过这个图我们一下就能看出谁比谁多呢?生:蚂蚁比蜗牛多。是的,蚂蚁比蜗牛多,那多多少呢?你能列个算式吗?

依据同学们的答复?师板书?11-7

提问:1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11-7又表示什么?

()“11”表示11只蚂蚁;“7”表示7只蜗牛;“11-7”表示蚂蚁比蜗牛多几只。

2、学习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小组沟通。

“11-7”究竟等于多少、可以怎样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沟通沟通,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

(2)全班沟通。

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做得?

方法1:我们再来看刚刚这个图。(课件出示)上下圆圈一一对应,这样从图中一下就能看出蚂蚁比蜗牛多4只。

方法2:摆小棒。11只蚂蚁可以用这11根小棒来表示,从这11根小棒当中减去和蜗牛只数一样的7根,还剩4根。

方法3:可以依据加法来算减法,想一想7+11由于7+4=11所以11-7=4。

方法4:把11拆成10和110-7=33+1=4……

(依据学生的答复相应板书)

(3)小结。

刚刚同学们说了许多计算的方法,你最喜爱哪种方法呢?

教师认为在实际计算中用把11拆成10和1,先算10-7=3再用3+1=4这种方法比拟便利快捷。

3、小练。

猴子摘桃。(课件出示)

11-2=911-3=811-4=711-5=611-6=5指名答复。同学们请观看这几道题,你发觉了什么?

?一样点:都是减法,并且是11-几的退位减法。不同点:它们的减数在依次变大,而差在依次变小。】

三、稳固练习。

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我们再来算几道题。

1、看图列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看81页第2题。谁来读题?你会做吗?

全班沟通:

(1)小鸡和小鸭的只数,谁多?多几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答复,教师课件演示。)

(2)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只数,谁多?多几只?(同上)

2、12-几的退位减法。

12-6=12-5=12-8=12-4=12-9=12-7=

自由练习,指名答复。同桌相互说说计算方法。

3、口算。(摘苹果)?

16-9=12-4=14-8=14-7=15-9=16-8=

你能摘到苹果吗?谁来试一试?

4、看图列式。

(1)(出示课件)你能给这道题提个问题吗?(麻雀比小燕子多几只?)你会做吗?在本上写出答案。

(2)鸭梨比草莓多几个?(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已经学完了,想一想你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多种方法来计算十几减7、6、5等数的退位减法,我们也发觉在实际计算中把十几分成10和几,先用10减这个数,再加上剩下的数,这种方法计算起来特别便利。教师盼望课后同学们要多加练习,使我们的计算能更加快速和精确。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篇3

分与和

(一)2—5的分与和

一、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受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培育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力量。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铺垫:1、设疑——提问——叙述(教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假如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准备怎么办?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叙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觉许多数学问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学问:分与合

(二)实践操作:1、教学4的分与合:

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

操作:这里有4只桃,假如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

引导思索:依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

提问争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

2、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觉。

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全部分法。

(1)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

(2)让学生四人一组沟通得出的结论。

(3)小组内推举一名组长说出探究结果。

(4)自己选择喜爱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

(三)想想做做:1—5题。

三、总结评价。

教后记:1学生能够把握数字的分合,但是对于按挨次的分合有些学生比拟难把握。

2小组之间的争论效果不太好,学生难以掌握自己的心情,显得有点乱。

(二)6、7的分与合

一、教学目标:

1、经受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过程,把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熟悉。

2、进展动手力量。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

2、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3、活动嬉戏:想想做做1—5题。①连一连。②说一说。③对口令。④吃螃蟹。

4、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学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5、独立完成6—8题。

(三)10的分与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沟通自己得出并把握10的组成。

二、教学过程:

1、学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2、教学例题:

①观看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

②检查涂色状况。

③小结。

3、稳固深化:

①做一做第1题,承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

②做嬉戏,火车钻山洞。

③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

4、练习一独立完成。

教后记:

110是在5、6的分合连续深入,由于学生有肯定的根底,所以,学生能很快把握这个内容。

2但是对于10的分合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反响过来。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观看、合作、沟通等活动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观看与操作中把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力量。

(2)学生在观看、比拟、发觉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严密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根本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

教学具预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实物、土豆、小棒、橡皮泥()

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大家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机器人)

它是由什么外形的物体组成的?(长方体)

以前咱初步了解了长方体,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熟悉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意图:机器人取材于学生手工课上的作品,既贴近生活激趣,有很好的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感知面、棱、顶点

(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学生说教师评价)(意图从生活实物入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积存长方体的表象。)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操作试验,感知面、棱、顶点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预备的长方体物品。

(2)师:教师没有遗忘找长方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一个土豆,现在要把它变成长方体。

①(切一刀)消失了面,请学生上来摸一摸,感觉平平的。(板书:面)

②(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观看你有什么发觉?(两个面相交于一条边)

师: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在切一刀)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经受动手、观看、思索这一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学问也可以这样欢乐学会。)

师:咱们感知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赶快拿起手中的长方体找找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2、探究面的特征

(1)学生拿出预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外形。

(2)指名说发觉。

(3)学生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会长方风光的特征。

3、探究棱的特征

(1)师:刚刚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了长方体“面”的特征,想不想知道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参加活动。

(2)班内沟通。教师从学生的沟通中提取出“棱”的特征。

学生说自己的发觉,补充。

(3)学生上台演示。

(4)观看课件,再次体验棱的特征。

(5)再次体验棱的特征。(意图:突破棱的熟悉这一重点,促使学生有有针对性的讨论,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留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看、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育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力量,小组合作力量。)

4、探究顶点的特征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实物,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共有几个顶点?

(2)学生操作沟通。

(3)观看课件,验证自己的发觉。

5、熟悉长、宽、高

学生看视频,感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意图:在独立思索中,落实数学需要静的发觉,在小组合作中,熬炼学生沟通汇报的规律思维,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力,竞争意识,在观看课件视频中,区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长方体上每个面的长、宽,它也与后面长方体的学习、计算有着亲密的联系)

6、熟悉立体图形

(1)请同学们观看讲台上的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向位置不同的同学提问,得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答案。

(3)课件展现用虚线画出的其他面。

7、利用小棒、橡皮泥等材料动手做长方体。(意图:学生在制作中将所学学问加以实践消化,体验合作的欢乐与胜利)

(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慢慢变成正方体。

师:(出示课件)看长方表达在在变,变成什么了?(正方体)

探讨: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点呢?请你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同桌合作,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然后再小组中沟通自己的发觉。

学生汇报沟通,多指定几个学生说。教师评价鼓舞。

比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①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展观看、归纳,再同桌沟通观看结果。

②汇报沟通。学生间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板书

③:引导小结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

在以前我们学过的正方形是特别的长方形,师指着板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别的长方体。

④学生看课件,用两个椭圆表示的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关系。(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体后,教师采纳半扶半放的方式熟悉正方体,让学生能够学会学问的迁移,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稳固反应,深化新知

完成第1填空题: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棱长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每条棱长都()。

(3)长方体中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4)在墨水瓶盒,魔方玩具,排球中,()的外形是长方体,()的外形是正方体。

完成2题: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相互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四、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也参加谈收获,总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此鼓励学生。

五、作业: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篇5

单元教学目标

1、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力量和创新意识。

2、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展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熟悉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观赏利用图形组成的漂亮图案,并能尝试进展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熟悉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进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难点:

熟悉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预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相互介绍。

3、小结学习状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外形的图形吗?

(1)小组沟通

(2)汇报评议

三、稳固练习

1、连一连

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认真,试做,校对。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熟悉平面图形。能对简洁图形进展分解和组合。

2、进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难点: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局部,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比照。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局部,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拼一拼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现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动手剪一剪,拼出好玩的图形。

2、口算训练竞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讨论,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沟通评议。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娴熟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把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育学生观看、操作力量以及同学间的沟通与合作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弄清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课件出示第33页图。提出问题:

(1)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也许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答复对吗?这些羊也许有几只?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连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假如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假如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这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刚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假如参加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留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70是7个十组成的,46是4个十加6个1组成的。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教师要赐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课件。(数纽扣)

大家数一数黄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红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绿色的纽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写这些数吗?我们先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再写一写。

三、稳固练习。

1、做课本第37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看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知同桌的同学。

2、两人一组,相互说数字,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生活当中认真观看一下,看看哪里有我们今日学习的数。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篇7

第一单元:熟悉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看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熟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看、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进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存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存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熟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进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量。

6、在学习活动中积存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看、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觉图形可由简洁到简单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用数学进展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别出面,再从外表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熟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稳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学问。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进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试验讨论法。

学问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稳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熟悉。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力量和制造力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稳固已经熟悉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篇8

这个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且担当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责任促使我做好工作,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士气向前进。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学问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密相连。开学一个多月了,很有必要小结一番。

一、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

1.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局部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一样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查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展参观,查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知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渐渐产生了亲切感。

2.不局限教材,要敏捷运用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材进展适当的重组,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