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与启示,比较教育学论文_第1页
澳大利亚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与启示,比较教育学论文_第2页
澳大利亚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与启示,比较教育学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澳大利亚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与启示,比较教育学论文一、澳大利亚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形式1.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澳大利亚一直都特别重视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的建设,从最初的霍巴特宣言到阿德莱德宣言再到墨尔本宣言,澳大利亚一直都致力于完善本国的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体系。澳大利亚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主要通过建立国民的文化优越感以及消除国民的历史自卑感两方面,到达国家认同教育的目的。第一,多元文化教育。素有民族拼盘之称的澳大利亚在界定国家文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给澳大利亚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澳大利亚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正是利用这一点,并没有太多强调澳大利亚精神,而是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强调社会的同一性,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灌输到国民脑中,使国民构成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优越感,进而打破了民族间的隔膜,为建立良好的国家认同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澳大利亚的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宣扬公民的民主权利,国家的法治概念,突出国民在国家中应有的权利,弘扬国家主权,进而加强国民对国家的信任感和责任感。第二,历史教育。历史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本国的历史,还影响其对国家的归属感。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阶段历史教育的学习。即便是澳大利亚,这个只要一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也将历史课定位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课,为的就是消除国民的历史自卑感,将历史作为维系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精神纽带。历史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历史知识,还促进了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同感。澳大利亚特殊的历史背景也使得澳大利亚历史教育是国家认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最初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基本上是由外来移民组成的国家。民族的多元化以及民族关系的复杂性是澳大利亚必须解决的问题。澳大利亚通过不懈的努力,将一个由不同国家人民组成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这华而不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对国民建立良好的国家认同起着非常好的鼓励和示范作用。2.家庭及社会化教育。除了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澳大利亚还特别重视家庭及社会化教育。首先,家庭教育主要责任在于父母,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无论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对他们将来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家庭教育非常尊重孩子的民主、自由以及兴趣喜好的培养,这与他们所遭到的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孩子从小所受的父母影响,对他们构成良好的国家认同感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其次是社会化教育,与家庭教育主要责任在父母不同,社会化教育的范围要大很多。社会上的组织或机构向学生提供学习或实习时机,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介入到管理工作中,这种经历能够极大地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国家归属感。澳大利亚每年都有一个名叫公民社会领导力培养项目的大型社会教育活动,在这个为期8个月的项目中,介入者需要利用有限资源来解决两个社会问题。通过社会化学习,国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加深了国民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国民的自自信心,提高国民介入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到达提升国家认同的效果。3.隐性教育。除了以上介绍的显性教育之外,隐性教育对国家认同感的构成同样密不可分。首先是宗教信仰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澳大利亚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各种宗教信仰,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犹太教,教和fo教等等在这个国家并存。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在澳大利亚存在的宗教信仰约100种之多。根据澳大利亚的平等时机法,任何人不会因能否有宗教信仰或有何种宗教信仰而遭到歧视。由此可见澳大利亚特别尊重国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与其奉行的多元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对有信仰的国民建立正确的国家认同起着很好的积极作用。其次是各种仪式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里随处可见象征澳大利亚国家的物品,如国旗。除此之外,学校进行的宣誓仪式,誓词自然都是表示出对国家的忠实和敬意,这类仪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国家的看法。再次,各种节日庆典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每逢澳大利亚建国日都会组织游行和举行庆典活动,不仅弘扬澳大利亚文化,同时也使学生加强国家意识以及自豪感。最后,澳大利亚的文化副产品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例如澳大利亚的文学作品、电影等等,不管是对于崇尚文学的人还是对于追求时髦的人来讲,这些都是切实有效的教育手段。二、启示政治认同教育是我们国家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能够讲是思想教育的核心问题。考察澳大利亚国家认同教育的形式对我们国家加强认同教育有很多有益的启示。1.在方式和内容上对思想教育创新。与澳大利亚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类似,我们国家的思想教育是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段。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迫于小考、中考和高考的压力,中国学生在培养政治认同的最关键时期不得不接受应试教育。正是应试教育的盛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很多学校都注重升学率而对思想教育这方面关注不够,在怎样强化政治认同教育这方面更是无人问津。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学校照本宣科以考试为目的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教育方式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滞后、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思想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到达教育的效果,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丧失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一个适应时代变化的解决方案。学校在教育方式、内容、载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上政治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我们国家的思想教育对政治认同这方面的奉献显得特别有限。当今社会,要改变现在状况提升政治认同教育的成效,重视思想教育的创新是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一步。其一,优化教育理念。澳大利亚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课程在每个学习阶段都会向学生提出3个问题,并围绕这3个问题展开讨论分析。思想教育可借鉴这种启发式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向学生提出问题,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引导学生考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到达教学目的。相比本来较为传统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应朝多元化、创新、动态的方向发展。其二,创新教学方式。与澳大利亚的教学方式不同,中国学生学习大多在课堂听课,这样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假如教育者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脱离传统较为枯燥的教学地点将知识贯穿到行动中,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举行报告会等,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学校还能够透过一些大型节日或文化媒介到达思想教育的目的。其三,拓展教学内容。相比澳大利亚的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中国思想教育的教学内容就显得较为局限。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涵盖了各个学科,基本上所有学科的知识点都有牵涉,能够讲是对各个学科的一个大整合,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全局上的掌控。相比中国思想教育单一教授知识,这种方式更具前沿性。中国思想教育需要学习这种方式,大胆拓展思想学科的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融会贯穿地教授给学生。2.加强中国文化和历史教育。要加强政治认同教育,文化和历史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方面。我们国家绚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完胜澳大利亚,然而,我们国家在中国文化教育上存在一些缺乏。在全球化发展越来越迅猛的今天,我们国家学生对文化的追求特别冷淡,取而代之的则是对洋快餐、日韩明星等等外国文化的追求。假如听任这类现象,对学生构成良好的政治认同感将特别不利,这时候学校应义不容辞地承当向年轻一代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将中国优秀的文化播种到下一代人心中。文化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怎样能通过最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准确传达中国文化的精华真髓是学校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学校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如网络、校园电台、宣传栏等媒介,探寻求索一条崭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加强中国文化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还能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进而加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在中国,历史教育是提高政治认同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一位中国人都从中国近代史中得知中国过去耻辱的历史,正是中国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炽热之中。难道还有比这更具讲服力的事件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吗?然而,我们国家的历史教育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成功。空洞、抽象的教学内容,讲教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历史教育整体缺乏活力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因而,重新衡量历史课的教育标准,怎样把枯燥的历史事件生动讲给学生听是学校和老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学习历史,尤其是学习近代史,能够有效加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国家归属感以及政治认同感。3.发展社会化教育。发展社会化教育让学生从小就介入到社会实践中,介入到政机构的实践中,不但具体表现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核心建设理念,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进而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感。澳大利亚的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在这点上做得就非常不错。社会化教育作为公民学与公民资格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很好地处理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社会化教育学生介入到各项社会活动中,不仅学习知识,还获得了难得珍贵的服务体验。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也需要为学生提供类似的时机,定期组织学生到部门实习参观,让学生从抽象乏味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下为参考文献:[1]DerekHeater.AHistoryofEducationforCitizenship[M].NewYork:RoutledgeFalmer,2000.[2]Feather.N.Valuesandnationalidentification:Australianevidence[M].AustralianJournalofPsychology,1994.[3]OrittiChilov,Edited.CitizenshipandCitizenshipEducationinAChangingWorld[M].TheWoburnPress,1998.[4]Phillips.T.Popularviewsabou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