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单元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山东省临沂市212届高三3月质检,1)“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这是出自《尚书》的一段文字,其中的“民主”是指()A.民主管理B.人民之主C.人民做主D.封建君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对“民主”一词的理解认识。材料的意思是说,只有成汤受四方诸侯的拥戴,代替夏桀成了百姓的主人。这里的“民主”是人民的主子君主国王的意思。A、C、D三项中的“民主管理”、“人民做主”、“封建君主”与奴隶制社会时代不符。答案:B2.(四川省南充市2012届高三期中,1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功臣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西周政治贵族色彩浓厚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由晋、卫、鲁、燕等姬姓贵族可知分封的对象并非主要对象是功臣,①不正确。所以排除①即可。答案:D3.(厦门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10月月考,2)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部落时代之后进入封建时代,部落时代尚未形成国家的雏形,之后形成了国家,即封建时代,这一时期主要的代表王朝是商周,其主要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郡县时代形成了B、C、D所述的内容。答案:A4.(山东省聊城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段考,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则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5.(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答案:D6.(2012年重庆卷)《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由“天下苦秦”得知,考查考生对秦的暴政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理解。①②不符合秦统一时的史实,③④为秦暴政表现。故选③④项。即D项。答案:D7.(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4)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孔子著《春秋》和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应结合汉武帝时代强化“大一统”的时代背景突出这两个文化贡献的价值。从而先排除A(郡县、行省)、D(均田制)两项,再排除B(法家)。答案:C8.(佛山市禅城区2012届高三9月调研,12)《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 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解析:考查阅读能力,周实施的“周制”——宗法分封制使周亡,所以实行郡县制。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因此“周制”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答案为B。答案:B9.(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1)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解析:分析材料可了解到这一制度始于商鞅变法、秦始皇时极盛、汉武帝时期完成。联系所学只有C项郡县制符合这一特点,商鞅变法开始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本题选C项。A项始于夏代;B项始于汉武帝时期;D项内阁制确立于明成祖时。答案:C10.(厦门双十中学2012届高三9月月考,7)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解析:通过对材料分析,“巨变”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最主要的礼乐制度,儒学一直以来推崇周礼,秦废除分封制对儒家学派产生了沉重冲击。联系各选项,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的原因应是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选D项,其他A项“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与题意无必然联系;B项说法本身不成立;C项说法所学知识中未体现。答案:D11.(安徽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解析:在分封制废除以后,皇帝的子孙、兄弟受分封(血缘分封)的长期存在,只能是巩固皇权的一种体现。A项错在“长期稳定”;B项错在“基础”;C项错在“历代政权推崇”。答案:D12.(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 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中信息分析秦朝实行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西汉实行皇帝之下“内朝”和“外朝”并行制度,“内朝”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等级较低的官员担任,区别与由丞相组成的“外朝”形成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答案:A13.(浙江萧山九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质检,3)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为克服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A.设“中朝” B.置枢密院C.置刺史 D.设内阁解析:“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本题选A项,B项北宋时设立枢密院;C项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监督,设立刺史;D项明成祖时设立内阁。答案:A14.(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解析:根据所学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本题选C项。A项中“相权三分”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三省六部制说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答案:C15.(河北正定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考试,9)《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唐朝时期()A.政治民主化出现 B.皇帝大权已旁落C.三省体制存有弊端 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要政治制度。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尚书省负责执行。三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因此出现题干中“是非蜂起,上不能决”的现象,因此C项正确。答案:C16.(吉林市2012届高三摸底测试,4)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提取关键词“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科举制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答案:D17.(烟台市2012届高三5月适应性练习一,9)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解析: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于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众相制初步确立于唐朝,C项错误;内阁最早出现于明朝,D项错误。由“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别置中书于禁中……枢密院对掌大政”可知相权进一步削弱,故A项正确。答案:A18.(2012年江苏卷)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解析:本题以明朝内阁的设置与内阁地位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明朝内阁的理解能力。内阁设置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并非入仕做官,也不是法定决策机构,到后来虽列六部之上,但不能说明C项。故D项正确。答案:D19.(济南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9月质检,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解析:A项与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A。作出最后决定的还是皇帝,与大臣只是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排除C、D。虽然最后作决定的还是皇帝,但皇帝必须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所以正确选项为B。答案:B20.(湖南衡阳八中高三2012届高三9月月考,3)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解析:据材料“昭代本无相名”可以看出此时已经废除了丞相,故这些大臣只能是明朝或是清朝。但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大臣还有票拟权,而清朝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故正确答案只能为C。答案:C21.《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顺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宫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百家姓》在不同朝代的排序,都突出本朝皇帝的姓氏,放在首位,可见B符合题意。材料中无法体现中央集权和森严的等级,排除A、C。D项专制二字也无法体现。答案:B22.(济南市2012届高三5月针对性训练,9)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家政体”概念的理解认识及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掌握程度。“国家政体”属于政治学科的基本常识,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可知考查的是封建社会的国家政体,首先排除A;然后根据政体的基本含义排除C、D两项,因为C、D从属于B,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和体现。答案:B23.(无锡市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考试,2)“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由此可见,该部门负责政令的封驳,应该属于门下省的职责。答案:A24.(曲阜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6)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最能反映的应该是D项,标志着君主专制到达顶峰。答案:D25.(乌鲁木齐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7)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解析: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几次反复。如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最终解决。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也与此相似。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38)(1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6分)(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考查的政治制度内容从周秦——明清——近现代,时间跨度很大,阐释了中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这样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回答第(1)问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第(2)问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第(3)问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27.(安徽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10月联考,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太宗时)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资治通鉴》材料三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背景指出,在地方长官的任用方式上,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此变化有何原因?(6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4分)(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郡县的建立,分封制的崩溃,官员的任免由世袭变为君主任免。第(2)问根据材料联系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即可。第(3)问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方面解答,把握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和没落即可。答案:(1)变化:由分封世袭变为君主任命有任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分封制的瓦解、争霸战争。(2)办法:设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