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2_第1页
(精品讲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2_第2页
(精品讲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2_第3页
(精品讲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2_第4页
(精品讲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版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3535/35/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大多数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闭目塞听。(3)统治者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2.新思想(1)核心: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2)代表人物:①林则徐: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影响:①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索强国御侮之策。②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二、维新变法1.早期维新思想(1)原因: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2.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②梁启超:认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③谭嗣同: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④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4.意义(1)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2)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3)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三、走向共和(供选考学生使用)1.背景(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2)《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知识分子认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2.方案的提出和确立(1)提出:1894年,孙中山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将“建立民国”正式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3.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4.实践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初步实现。[轻巧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概念阐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名师点拨]1.“睁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2.不同派别的“体”“用”观(1)洋务派的“体”指的是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用”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中体西用”即最初冯桂芬所说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也就是只学技术不学制度。(2)维新派认为西方自有西方之“体”“用”,“体”“用”是无法分离的,“中体西用”的提法是错误的,即维新派主张既学技术,又学制度。[易错提醒]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1)继承: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二者都主张变法,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2)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爱国性质,而且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民主共和,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的变化。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材料一]孔子作春秋而乱臣惧,作六经而大义明,传之其徒,行之天下,使人知君臣父子之纲,家知仁恕忠爱之道,不然则民如标枝,人如野鹿,贼心乱性,悍鸷狠愚。……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康有为[材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材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根据材料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教你读史]材料一注意以省略号分层,分析理解各层次之间的顺承关系。注意材料二的出处,从出处获取信息是关键。从材料三关键词“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分析当时的国内环境。[提示]把西方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儒家外衣宣传变法。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①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②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③救亡图存:康梁的维新思想反映了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资产阶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另外,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影响有限。②主观原因: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然后加以民族化,并非是自身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着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认为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1)据材料一,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哪方面技术?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思想特点。[教你读史]材料出自《海国图志》,“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都属于军事方面。[提示]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②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其思想一方面带有“向西方学习”的时代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色彩。[材料二]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2)据材料二,康有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影响如何?[教你读史]注意康有为言论的逻辑:“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为理论依据;“以我朝论之……”为变法主张。[提示]理论依据: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学说。影响: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使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材料三]“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3)与材料二相比较,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较之康有为的思想有什么显着的变化?[教你读史]材料是孙中山的演说,把握关键词:“革命”“共和”。[提示]康有为主张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改良,孙中山主张进行暴力革命;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作用、特点阶级人物内容作用特点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重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使中国富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资产阶级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通过变法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次;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由于阶级局限性,没有成功孙中山暴力推翻清政府,实现“民主共和”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准备全面评价维新思想的历史意义1.维新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戊戌变法运动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政治运动的开展,政治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在原有体制下实行改革的道路行不通。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最后清朝覆亡,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题组一“睁眼看世界”1.《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解析:选B魏源认为西方先进技术是“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这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重大变化,即由“鄙夷”到“师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因此选B项。2.着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解析:选B林则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的思想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故B项正确,D项错误;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不是全面学习,故A、C两项错误。3.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②启迪人们挣脱牢笼、“睁眼看世界”③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④阻止了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进程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B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阻止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④错误。题组二维新变法4.近代某思想家提出:“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该材料直接反映这一思想家的主要立场是()A.反对“中体西用”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挽救民族危亡D.发展资本主义解析:选A从材料“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说明作者反对“中体西用”,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5.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解析:选D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选D项。6.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中写道:“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着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在梁启超看来,“物竞天择”说()A.验证了晚清社会革新趋势B.肯定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C.扭转了晚清社会发展进程D.改变了中国社会落后面貌解析:选A结合题意可知梁启超认可“物竞天择”说,应该顺应时势加以变革,才能够生存,故A项正确。题组三走向共和7.【加试题】如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解析:选C材料中各人的观点不能说明中国人坚持独立外交原则,故A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普遍持反对态度,故B项错误;从魏源“师夷长技”思想主张到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理论依据,故D项错误。8.【加试题】甲午战争后,改良派和革命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相继登场,他们以各自的斗争形式表现出各自的政治面貌。改良派和革命派的主张相同点有()A.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B.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C.革故鼎新,实行君主立宪D.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解析:选B推翻清政府是革命派的主张,不是改良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故B项正确;实行君主立宪是改良派的政治主张,不是革命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西学的主要意图是()A.制造器物 B.仿行制度C.变革思想 D.强国御侮解析:选D制造器物是当时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B、C两项属于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内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方的坚船利炮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方面的科技,以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强国御侮,故D项正确。2.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选B“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中国要主动的学习西方的技术,说明正确认识到了自己技不如人,因此转变了自满自足的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3.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解析:选C题干中说“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但是不代表国人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可知,他们对国门洞开已经接受,并未感到不安,故B项错误;根据“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使中国人真正不安的是放下之前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明显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外国人平等往来是一种侮辱,故C项正确;“师夷长技”材料中未体现。4.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即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同外国人进行“商战”;A项是反对洋务运动的顽固派;B项是地主阶级的抵抗派;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5.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救国探索的道路。其中康梁维新派要在中国变法维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明确“中体西用”思想 D.宣传民主共和思想解析:选A康梁维新派变法维新,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故A项正确。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解析:选D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维新派在甲午战争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目标,因此选D项。7.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着作的特点是()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解析:选A“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可见康有为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8.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解析: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题干信息衣服、机器、习俗等体现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表明维新派要求吸收世界文明。故选B。A、C、D三项属于表面现象。9.某故居大门上贴有一幅赠联:“壮矣,维新欲杀贼而未回天,终成国恨;快哉!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据此判断,故居的主人是()A.林则徐 B.康有为C.谭嗣同 D.孙中山解析:选C解题时注意对联中的关键信息“维新欲杀贼”,由此可以判断是维新人士,排除A、D两项;“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可知故居的主人为维新而壮烈牺牲,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近代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为变法捐躯的史实,故选C。10.【加试题】1905年有人在演讲中说:“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人家手里,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这位演讲者有可能是()A.康有为 B.谭嗣同C.孙中山 D.严复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来看,演讲者强调成立共和国。A、B、D三项都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故此人有可能是孙中山,故选C项。11.【加试题】1915年,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现行国体”是指()A.三权分立制 B.专制君主制C.立宪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解析:选D据题干时间和信息,可以判断梁启超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推崇当时的民主共和政体,故“现行国体”为民主共和制,正确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1)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康有为的看法。简要评论这些看法。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内外方面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第(2)问,材料中“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体现了康有为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看法进行评价。答案:(1)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维护中国的专制制度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保守势力强大。(2)看法: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康有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评论: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维新变法作了理论准备;抨击了顽固派“祖宗之法”的陈腐观念。13.【加试题】中国古代没有雅典式的民主制度,近代也未建立起像样的民主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封建历史漫长、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度来说,民主是个迷人的字眼,也是近百年来力追不舍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三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力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成长。”(1)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在追求民主道路上呈现的异同点。(2)概括材料三作者对待学习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用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及实践结果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解析:第(1)问,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文字,从中找出相同信息和不同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简要概括即可。第二小问题干要求用两个出处来论证,一是“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二是“实践结果”。答案:(1)同:都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寻求可用的思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异: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扬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效仿欧美民主,在中国建立共和国。(2)观点: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论证:康有为假借孔子的名义、孙中山混淆了民权和民本的本质区别,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专制影响根深蒂固而脱离了中国实际,最终失败。二新文化运动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3)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4)中心: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①指出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②希望青年要解放思想,成为自主的、进步的、科学的新青年。(2)李大钊:①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②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其实就是反对复辟帝制。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2)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呼吁推翻旧制度。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3)“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积极作用(1)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形式主义的偏向。[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名师点拨]1.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不同境遇(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创造历史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3)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近代不同的境遇,是由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和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的要求决定的,利用或否定的现实,都说明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1.《青年杂志》的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2.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和实行文学革命是其重要内容。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创造了条件。4.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体现了反对愚昧和专制,提倡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同时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形式主义偏向。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1)从材料一分析,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教你读史]注意材料中陈独秀三个“不得不反对”的内容。由此反推民主与科学的内涵。[提示]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反对旧道德,反对旧传统和旧文学,主张用民主和科学重新评估传统文化。[材料二]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李大钊(2)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与民主,为什么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3)结合以上材料及史实,“德先生”和“赛先生”一定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吗?[教你读史]依材料中的分号把材料分为两个层次;注意关联词,“非……乃”强调的是“乃”后面的内容。[提示](2)历史上孔子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符号和灵魂;辛亥革命后,实行专制者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必然要批判孔子及其代表的传统道德。(3)不能。原因: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科学与民主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更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与科学(1)含义:①“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个性解放、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②“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2)目的:宣传“民主”与“科学”,旨在开启民智,扫除封建思想,为国家富强创造条件。(3)评价:①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②这一口号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及人民的迫切需要,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③这一口号也有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更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材料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材料二]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鲁迅《呐喊》自序[材料三]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根据上述材料,总结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教你读史]抓住材料一的第一句话理解陈独秀的主张。从材料二“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两句话中体会鲁迅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抓住材料三的出处和关键词“布尔什维主义”理解其内涵。[提示]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题组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C.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解析:选C“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意在强调并非批判当时的政治,而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为主要目的,也就是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所以本题答案是C项。2.“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是()A.缓和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B.鼓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C.消化吸收了尊孔复古思想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蔡元培办学方针的理解。从材料信息“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可知这是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这鼓励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3.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处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亡国 B.革命C.帝制 D.尊孔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可判断这些都与袁世凯复辟相关,为恢复帝制制造舆论准备,存在因果联系,故C项正确。题组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4.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D.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解析:选B从题干中的“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分析可知,陈独秀全盘肯定西学和否定中学,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B项正确。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解析:选D题干中的三种文学建设有利于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能够推动政治革命的发展,故D项正确。6.读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A.维护中国先进文明 B.推崇民主共和制度C.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解析:选C“维护中国先进文明”,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推崇民主共和制度,故B项错误;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体现出了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的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面学习西方,故D项错误。7.胡适曾说“(进化论的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在此,他表达的核心内容是()A.尊孔复古逆流泛滥B.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C.民主思想得以传播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进化论的传播”可知,胡适的话并没有体现出“尊孔复古逆流泛滥”,故A项错误;早在进化论在中国传播之前,中国人就开始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进化论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故C项正确;进化论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8.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的时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这一论断的依据,④不符合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性质,因此选A项。一、选择题1.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住时间“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二是抓住关键信息“相对论”“民约论”。此时,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对青年知识分子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2.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A.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B.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C.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D.中国开始引入了科学的概念解析:选C由材料内容可知,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实际上主要是一种方法,不是指科学到底是什么具体的东西,故A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并不是浅显,而是正确的,故B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是既要符合客观的现象又要符合主观理性,是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故C项正确;对于科学的概念,中国引入较早,在甲午战后康有为就已经开始运用科学的概念,故D项错误。3.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提出文学改良主张解析:选B材料说明陈独秀认为当时的共和立宪不是出于民意,不是真正的共和,他维护民主共和,力图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因此选B项。4.《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解析:选BA项是维新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由“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可以看出其反对迷信,将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结合起来,故B项正确;自由和民主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此题没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由“仁义道德”“吃人”等信息以及鲁迅的行文风格可知鲁迅以白话文的形式批判封建礼教,C项正确。6.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A.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C.胡适提倡开展白话文运动D.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解析:选B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从“1920年”“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提倡白话文,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进步,故D项错误。7.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C.第一次举起了民主的大旗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选D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推翻清朝统治和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属于政治革命,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新思想;另外,辛亥革命对旧的思想文化批判不充分,它的这个缺失由新文化运动来弥补。8.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这种说法()A.不正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B.不正确。从当今看,中国传统思想依然占据主流文化地位,传统并没有消亡C.正确。“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性后果是不可挽回的D.正确。白话文运动导致古文阅读理解的困难,不利于华夏文明的传承解析:选A材料中观点完全否定新文化运动,没有看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这是错误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梁启超《爱国论》材料二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1917年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陈独秀说“尊重孔教”是腐朽思想?为反对“尊重孔教”,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综上,谈谈上述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何共同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梁启超强调的重点(落脚点)是兴民权;第二小问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角度来考虑。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是“腐旧思想”,是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体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新文化运动;第三小问核心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是民主和科学。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回答先进思想对人类历史进程的作用。答案:(1)思想: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2)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伦理道德、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体系。运动:新文化运动。内容:民主、科学。(3)作用:打击封建势力;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早期介绍(1)梁启超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2)革命党人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3)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曾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2.系统传播(1)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人物:李大钊。(3)活动:①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②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③在北京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实践(1)成立:1919年12月成立,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办法,实现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的社会理想。(2)失败:经济上入不敷出,加上意见不合等原因。(3)影响:很多青年放弃改良道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2.组织学会(1)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2)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理论转变: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2.实践进程(1)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2)1920年9月,上海小组把《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随后又创办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做好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重大影响(1)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轻巧识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易错提醒]新文化运动前后不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了分化。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等人则继续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后期则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名师点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条件(1)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条件。(3)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成为世界革命的潮流。(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使得人们认识到其革命理论的价值。(5)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材料一]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1)李大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材料表达了他什么思想观点?[教你读史]关注两点:一注意材料中心词,把理想“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二是注意材料出处隐含的信息。[提示]目的:与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进行斗争,宣传马克思主义。观点:主张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材料二]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2)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教你读史]关键信息是“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俄国”,注意材料出处。[提示]说明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材料三]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3)依据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是什么?[教你读史]注意逻辑关系,“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是“影响”的结果。[提示]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革命,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特点:①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从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首倡者。②以着书立说和创办报刊为主要传播手段。③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④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2)重大意义(供选考学生使用)①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②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干部队伍;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③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题组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A.民主革命 B.五四运动C.社会主义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选C《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因此他讲的这个潮流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运动。2.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选A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占比例最高的主题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情况,A项正确。B项错在“唯一”;C项“都是”太绝对,错误;D项根据统计表信息可以排除。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A.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B.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解析:选D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指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属于一战期间,故A项错误;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指的是维新思想的兴起,产生于19世纪末,在一战之前,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思想界并没有发生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的思想转变,故C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引起中国思想界发生转变,故D项正确。4.“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解析:选B李大钊是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后,又一位“登高一呼”各方响应、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宣传马克思主义。5.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点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 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解析:选C本题考查解读材料及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社会主义思潮的核心是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而题干材料则主张渐进过渡,实际上就是否定社会主义革命主张。6.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①发表文章②利用讲坛③进行思想论战④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题组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7.【加试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是()A.孙中山 B.陈独秀C.李大钊 D.毛泽东解析:选B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及迁移知识的能力。李大钊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而陈独秀则积极推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创办刊物进行宣传,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等。故选B。8.【加试题】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解析:选C依据材料,《蒋介石日记》记载了1923年蒋介石阅读《马克思学说概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马克思学说》等许多马克思主义着作,作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蒋介石都主动阅读马克思主义着作,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C项正确;蒋介石阅读马克思主义着作,并不代表他怀疑三民主义,也不能说明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故A、B、D三项都不正确。一、选择题1.李大钊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是()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选D《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是朱执信写的,不是李大钊,故A项错误;《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都是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没有介绍马克思主义,故B、C两项错误;1919年5月,李大钊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故D项正确。2.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1920年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国家不能扫除社会罪恶,说明陈独秀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与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关。3.“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苏联成立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七年是1918年,A项发生于1919年,C项是在1921年,D项是在1922年。故选B项。4.《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是《马克思主义专号》。至此,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发展到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阶段。对这种宣传转变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巴黎和会 D.俄国十月革命解析:选A解答的关键是抓住“直接促进作用”信息。五四运动爆发后,《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在上面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此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5.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是指()A.实行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民主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这里的“新的转变”是指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追求俄国苏维埃民主。6.1918年,中国一位先进知识分子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这位知识分子是()A.陈独秀 B.鲁迅C.胡适 D.李大钊解析:选D1918年,李大钊写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7.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积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解析:选C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故选C项。8.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A.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坚持国共合作,赢得人民信任D.动员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解析:选A十月革命之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B项是1927~1936年,C项国共合作所指不明,D项是人民解放战争,在1946~1949年,皆可排除。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就是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A项。9.五四运动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这意味着他们()A.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开始效仿俄国走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C.选择了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D.开始与俄国人一起进行世界革命解析:选B本题强调“走俄国人的路”。俄国革命走的是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而且是以城市为中心,A项不符合题意;C项中“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与十月革命不符;D项也不符合当时形势。故B项符合题意。10.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典型特征是()A.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相结合B.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C.只限于思想领域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析:选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且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典型特征。B、C、D三项表述均不合史实。11.【加试题】1919年底,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同李大钊等人进行了密切联系,同时更广泛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后来,他回忆说:“在我第二次游北京期间,我读了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书。我热情地搜寻了一切那里能找到的中文的共产主义文献,使我对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完全的信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这表明毛泽东()A.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B.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引导李大钊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化D.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B本题要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材料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表明毛泽东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能完整体现这层意思。12.【加试题】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1920年”“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等,可以判断出这一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题选C。13.【加试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面错误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的,后面错误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的真谛,前后不矛盾解析:选D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和革命本质,是从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进分子真正理解、掌握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作出这一判断的,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历史事件提及次数新文化运动44五四运动45辛亥革命47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近代思想史研究》材料三——《观念史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改革与革命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解析:第(1)问,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家主张变法图存,摆脱民族危机,是一种爱国思想;据材料一中,传统儒生抛弃“祖宗礼制”,可知反对君主专制,维新思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提倡发展民族工商业,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具有进步性;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技术,传播民主、平等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提及44次,可知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据材料二“十月革命/俄国革命”提及287次,可知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中“十月革命/俄国革命”提及287次,“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提及448次,“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提及87次,“五四运动”提及45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事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即可。第(3)问,据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维新和革命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90年代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实力壮大,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救亡图存,随着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革命思想成为主流。答案:(1)说明:维新思想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救亡的意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正确方向。(3)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专题小结与测评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睁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与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胡适(3)阶级: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其主张体现了()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求富”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D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正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求富”,故②错误;魏源的主张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③正确;魏源《海国图志》的这些主张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2.“就像一个朝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