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word版含答案2_第1页
(精品讲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word版含答案2_第2页
(精品讲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word版含答案2_第3页
(精品讲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word版含答案2_第4页
(精品讲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word版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8/909/9/第2课汉代儒学[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1.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理解太学的设立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等。(2)董仲舒提出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3)汉武帝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3.影响(1)积极方面: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消极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二、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的设立(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地方: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易混易错]汉武帝的作为并非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儒学获得正统思想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但若没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思想。主题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史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提出的哪些思想主张?答案政治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思想上统一。史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思考:(2)史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答案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顺应天意,服从天命。2.新儒学的影响史料它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适应维护和延续统一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思考:史料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巩固了大一统,加强了君主专制,抑制了土地兼并,稳定了统治秩序。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形成看:新儒学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融合儒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和法家等各家思想为一体。(2)从内容看: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外儒内法,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3)从特色看:以神权限制王权,带有神学倾向。(4)从目的看: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5)从实质看:儒学独尊,思想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外儒内法”。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知识点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2017·宿迁高二期末)《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统一思想对巩固统治的作用,反对百家争鸣和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天人合一”提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主张君主要实行仁政,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君权和君主的问题,故D项错误。2.(2017·扬州高二期末)史家许倬云认为:“西汉统一天下,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吸收了五行轮替的观念,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不由一姓一朝永远统治。”材料中董仲舒的这一观念()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体现了儒生约束皇权的理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答案B解析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祸于他,与材料中“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相符,故B项正确。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和影响3.(2017·宿迁高二期末)《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时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D.汉宣帝时各学派间的融合交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宣帝反对太子“宜用儒生”的建议,这明显不是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一直居我国古代思想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在汉宣帝时期,社会思想方面依然是大致延用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大一统政策,故D项错误。4.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中央官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使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得到改变,故B项错误;中央官学的建立不能体现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1~8题为基础达标题,9~13题为能力提升题)1.“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了董仲舒的()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 D.无为而治思想答案B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此外为了限制君主暴政,提出天人感应,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本题题干材料强调上天通过自然现象警告君主要实行仁政,故选B。2.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答案C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上天赋予人以本性,具有善良的本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教化人为善,这就是上天的本意”,董仲舒是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为君权寻找一个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故C与题意符合。3.(2017·宿迁高二期末)“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历史现象开始于()A.春秋战国 B.西汉C.宋代 D.明清答案B解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故A项错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确立了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宋代出现了理学,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理学进行了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故D项错误。4.(2018·启东高二检测)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实现思想的大一统B.便于与民休息,社会稳定C.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尊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答案C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C。5.“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 B.董仲舒C.孟子 D.荀子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A.“大一统”理论 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 D.“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体现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7.(2017·扬州高二期末)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接受了这一观点,主要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A.光大儒家思想 B.重建道德秩序C.建立太学机构 D.加强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汉武帝接受了这一观点”从根本上是为了巩固统治,与材料中“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相符,故D项正确。8.(2017·盐城高二期末)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材料说明()A.画像风格与后世文人画相同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答案C解析文人画是表情达意的,与孔子画像的风格不一致,故A项错误;统一文字的举措在秦朝,西汉建立后没有统一文字的举措,故B项错误;墓室屏风上有孔子生平的事迹和画像,表明孔子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因此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故C项正确;孔子的画像和孔子生平事迹的材料不能成为研究孔子思想的实物史料,故D项错误。9.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D.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工具答案D解析儒学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是宋代的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东汉光武帝利用儒学为自己更换太子服务,并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10.(2017·扬州高二期末)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②宣扬性善论③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④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得出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故①正确;据材料“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得出宣扬性善论,故②正确;据材料“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得出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故③正确;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可知孟子的思想和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有渊源关系,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1.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答案D解析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即“天子受命于天”,君主也要听命于天,宣扬“天人感应”学说,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这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一观点。1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秦汉以后儒学吸收其他学说的精髓,加以融合,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秦汉以后,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得到丰富和更新,故B项正确。13.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A解析太学规模的扩大,太学生人数的剧增,反映人们对儒学的重视,说明儒学地位的上升,故A项正确;太学是官立学校,不是私人讲学,故B项错误;官立学校在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不是地方教育系统,故D项错误。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4.(2017·宿迁学业水平模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答案A解析汉武帝为了完成思想的大一统,重用儒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故观点正确。15.(2017·泰州高二期中)汉武帝推崇儒学,兴办太学,开始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孔子等兴办私学就打破了贵族垄断教学的局面,太学的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故观点错误。三、材料题16.(2017·如皋高二期末)汉代是儒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以优厚的礼节聘请了数百名儒生。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赵毅、赵轶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