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南省长沙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①流散,
劝之树艺②。数年之后,都城坊曲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不能欺
而为政我简。出见田畴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⑥者,
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⑦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
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⑧,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选自《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
[注释]①招怀:招纳安抚。②树艺:种植栽培。③坊曲:大街小巷。④田畴:已经耕种的山地。
⑤僚佐:随从官员。⑥秽:杂草多,荒芜。⑦乏:缺乏。⑧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
1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成语“蔚然成风”中“蔚然”的本义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据此可类推“桑麻蔚然”中的“蔚
然”也为此意。
B“召田主劳以酒食”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飞《送东阳马生序》)中的
“以”的用法是一样的。
C.字典中“谢”有“辞别”“感谢”“道歉”"衰退”等意思,文章中“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
“辞别”之意。
D.甲骨文的“比”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故比户皆有蓄积”中的“比”有“并列,并排“
之意,“比户”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B.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C.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D.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分)
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
13.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农业的热议。老师要大家搜集重视农业的人和事,本
文中张全义的哪些事迹符合要求?(3分)
【分析】参考译文:
唐张全义任河南尹,当时经过黄巢作乱,居民不到一百户,城四郊看不到有耕田的人。
全义招流民安置,劝他们从事农耕;几年以后,都城中大街小巷,逐渐恢复旧日的规模;
遍地是生长茂盛的桑麻,田野中看不到有不耕的荒地。全义为人明察事理,别人不能欺瞒,
但他的治理方法,却宽缓和平,政令简约。全义每外出,看到有的田地庄稼生长好,便下
马和随从人等共同观看,召见田主用酒饭进行慰劳。有的人家,田地荒芜草多,全义便将
此家人召集到一起,用杖责打。假如被打人申诉说,“田荒,是因缺乏人力牛力”,便召集
他的邻人加以责问说:“如他确是缺乏人力牛力,你们为何不帮助他?“直到众人都承认错
误,才放他们离开。从此邻里之间有无相通,彼此互相帮助,所以家家有存粮,即便遇到
灾荒的凶年,也不会挨饿。(河南府)从此变成富足的地方。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D.正确。
C.有误,“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道歉”。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
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全义为人明察事理,别人不能欺瞒,但他的
治理方法,却宽缓和平,政令简约。据此断句为: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故选:Co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
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乃,于是,就;诚,确实;句意为:便召集他的邻人加以责问说:“如他
确是缺乏人力牛力,你们为何不帮助他?”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从“全义招怀流散,劝之树艺”“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
僚佐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由是邻里有无相助”等语句能看出张全义招募流民,劝课农
桑,奖勤罚懒,倡导互助,勤于引导,表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
答案:
(DC
(2)C
(3)便召集他的邻人加以责问说:“如他确是缺乏人力牛力,你们为何不帮助他?”
(4)张全义招募流民,劝课农桑,奖勤罚懒,倡导互助,勤于引导,表现了他对农业的重
视。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
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
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
通达明快。
湖南省邵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三.古文阅读。(4-8题,共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
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
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
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
而先利,不夺不魇。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
必日利?
节选自《孟子》注①桑: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
来衡量。②橙:音ydn,饱,满足。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蹴尔而与之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
7.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万乘之国
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8.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分析】【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
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
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
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
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
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
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
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
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
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
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
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
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
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
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
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
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
'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
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
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
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
讲求仁的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
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
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
②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用脚踢。
③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力口:好处。
④句意: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苟:如果。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
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例句中“之”的用法是:的。
A.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之:的;
C.之:往,到...去;
D.之:的。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册4、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非,不是。独,只,仅仅。是,这。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②重点词:而,表转折关系。遗,遗弃。亲,指父母。句意: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
父母的。
(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甲】文中“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文章阐明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孟子在
【乙】文中运用排比的方式论述了君主、大夫、士人平民都追求“利”的危害,从而阐明
了“王亦曰仁义而已矣”的观点,即对百姓施行仁政。
答案:
(1)①同“德”,感激;②用脚踢;③好处;④如果。
(2)B
(3)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②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
(4)孟子在【甲】文中阐明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乙】文阐明了对百姓施行仁政的观点。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湖南省郴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彼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某①启:仆四居东坡③,作陂甲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
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围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
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
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e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病。⑥黑
牡丹:牛的戏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庭下如积水宝明()⑵勿谓仆遹居之后()
11.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主蒿粥啖之
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3.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4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
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
(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
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芍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
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
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乙】章惇公(指章子厚)亲启:我居住在东坡之上,开垦梯田种植稻子。有五十亩稻田,
我亲自耕种,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昨日有一头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
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说:“这头牛得的是豆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它
吃。”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不要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过得不如意),我总是把自
己当做田间老头,我的妻子还能医治“黑牡丹”的疾病。说到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
你一笑。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
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澄澈。
②句意:不要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过得不如意)。贬谪,流放。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句意:这头牛得的是豆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它吃。故断为:此牛发豆斑疮
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寝,睡觉。相与,一起。于,在。句意: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两人)一起在
院子里散步。
②重点词:身,亲自。蚕,养蚕。聊,姑且。句意:(我)有五十亩田,自己耕田妻子养
蚕,姑且以此来生活。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甲】文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
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虽然处在贬官境遇中,苏轼能与同
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从【乙】文中“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
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
一笑”可知,苏轼在被贬之后,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
丹”。所以,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乐观的人。
答案:
(1)①澄澈;②贬谪,流放。
(2)B
(3)①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两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②(我)有五十亩田,自己耕田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
(4)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乐观的人。同是在
贬官境遇中,甲文中苏轼能与同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乙文中苏轼
以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
【点评】“而”的用法:
①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
②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
④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
山东省烟台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9分)
①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
必通贯乃己。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
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①,多微辞②。
②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③,不可干以私④;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
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⑤自任。居官清慎自持,短粥⑥至不给。本未弱冠,
聚徒⑦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孵赠⑧几不能给棺敛,执绯⑨
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
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①峻洁刻厉:形容文章刚劲凝练而深刻。②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语言。③制行纯
白:行为纯洁。④不可干以私:不掺杂私心。⑤斯文:这里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⑥熊
(zhan)粥:稠粥。⑦聚徒:招收学生。⑧婢(fii)赠:官府赠送的钱物。⑨执统(f0)
者:指前往送葬的人。
12.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质:询问,求问
B.尤以植立斯文自任植:树立
C.非婢赠几不能给棺敛几:几乎
D.时人荣之荣:荣耀
13.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通贯乃已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B犹赁屋以居先帝不以臣卑鄙
C.行于世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而笃朋友之义甚矣,汝之不惠
14.翻译下面句子。
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
15.选文第①段主要表现了宋本的特点:由第②段可知,宋本为
官清廉,表现在稠粥都吃不上、、
O
12.D13.A
14.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时达二十年。
15.①.天资聪颖、嗜爱读书②.租房子居住③.去世后没有足够的钱财下
葬
【分析】【参考译文】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幼年时就聪明出众,异于同龄人,童年时收集经史诸书并
日夜攻读,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认真探究思索,一定要达到融会贯通才罢。曾随从做官的
父亲宋祯到达江陵。江陵王奎文,通晓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带着自己的感受前去向他求教,
造诣一天天精深。他善长创作古文,语言都是自己所写,文义简洁深刻,且多有精妙之词。
宋本性格刚直不屈,议论刚正,言行正直纯洁,不被私心干扰,而且对朋友情义笃
厚,坚如金石。人们如有一点善良表现,他就大加称善而一点都不少说,尤以树古代礼乐
制度为己任。主持贡举时,录取进士超过百名;当阅卷官时,第一甲增至三人。其父官至
南中,家中贫困,他卖掉住房赴任。做官以清廉、谨慎克制,甚至连稠粥都不能自给。宋
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大约有二十年。任显要官职,但仍租房而住。到他
去世时,不靠捐助的钱物都不能入敛。送葬的人近二千,都是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和国子
生,没有一个其他宾客,当时人们都称赞。著作有《至治集》四十卷,流行于世,谥号正
献。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
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D
ABC.正确:
D.有误,荣:称赞。
故选:Do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
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乃:才/乃:才;
B.以:来/以:因为;
C于:在/于:到;
D.之:的/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Ao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重点词:以。来。殆,大概。句意: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大约有二十
年。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己。
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可知,他酷爱读
书。从“居官清慎自持,鳍粥至不给”可知,他为官清廉,稠粥都吃不上。从“历仕通显,
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财赠几不能给棺敛”可知,他为官清廉,任显要官职,但仍租房而
住。到他去世时,不靠捐助的钱物都不能入敛。
答案:
1.D
2.A
3.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时达二十年。
4.①.天资聪颖、嗜爱读书②.租房子居住③.去世后没有足够的钱财下葬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山东省滨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
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
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
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①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②之;民恶贫贱,
我富贵之;民恶危坠③,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④之。……故从其四欲⑤,则远者自
亲⑥;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⑦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
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腰白玉之环
B.池非不深也南冥者,天池也
C.委而去之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D.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夫环而攻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钱覆其口
C.民恶贫贱,我富贵之前人之述备矣
D.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不效,则治臣之罪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16.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1)“”(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
“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2)“"(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
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
(3)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4分)
【分析】【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
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
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
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
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
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
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
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
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
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
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0所以,能行仁
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
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
便使他生育繁息。……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
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所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
A.不同。包围,围绕/环形的玉。
B.不同。护城河/池塘。
C.相同。委,放弃,舍弃。
D.不同。顺从,听从/跟从,跟随。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A.不同。表顺承,且/表转折,去[1。
B.不同。介词,凭借/介词,用。
C.不同。代词,他们/助词,的。
D.相同。则,连词,那么。
故选:Do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畔,同“叛”,背叛。顺:,归顺,服从。以,凭借,靠。亲戚,内外亲属,
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②重点词语:故,所以。政,治国。宝,法宝。句意:所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
则,是治国的法宝。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甲文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其所
强调的“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从乙文中的''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
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可知,
“从其四欲”就可以赢得民心。甲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
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
的实质。而要做到“人和”,就要实施“仁政”,这也正是孟子的思想。
答案:
(1)C
(2)D
(3)人和从其四欲实施“仁政”(得道)
【点评】辨析文言词语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
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
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偌。勿营华屋,勿谋良
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
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自奉必须俭约(2)器具质而洁
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10.(2分)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11.(2分)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分析】参考译文:
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
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
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
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
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
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
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
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
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
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奉:供给。
②句意为:餐具质朴而干净。质:质朴(朴素)。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
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恒,经常;艰,艰难;句意为: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
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
②中重点词语有:施惠,帮助别人;受恩,受他人的恩惠;句意为: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
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
(3)本题考查写法分析。“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是:凡事先要准备,像没
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
井。这个句子用修补房子和挖井来说明凡事事先做好准备的重要性,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
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都发人深省,结合其中一句来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现在一些人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严重,可以此教育其
珍惜粮食。
答案:
(1)①供给;②质朴(朴素)。
(2)①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
②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
(3)使用比喻和对比的说理方式,阐述了“做事要提前做准备”的道理。
(4)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现在一些人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严重,可以此
教育其珍惜粮食。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册人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
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
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
通达明快。
内蒙古通辽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④经
其宫⑤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鞠⑥者也。吾将徙之,其
父曰:'吾恃为鞭,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鞠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
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
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日:“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
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
上,而折冲⑦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
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鞭(ma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女有归()
(2)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
(3)潦之经吾宫也利()
(4)已食三世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10.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
何做到这一点的?
11.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
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8.归宿发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供养,谋生。
9.(1)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2)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
10.子罕依靠仁慈贤明的治理赢得民心。(意思对即可)
11.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相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
说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分析】
8.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
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女有归:女子有归宿。归:归宿。
(2)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发生。
(3)潦之经吾宫也利: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已食三世矣: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食:供养,谋生。
9.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
行语序调整。恶:憎恶:于:在;修:修明;庙堂:指朝廷:谓:说。
10.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解答此题要读懂两篇文章,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文中“南家,工人也,
为靴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鞭,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鞠者,不知
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
也利,为是故不禁也”等内容可知,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
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
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宋国老百姓得以安享
太平生活。
11.
本题考查对“仁”意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甲文中“大道”指
“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文中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孟子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
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乙文中南家的墙遮
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
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
得“楚释宋而攻郑”。由此可知,一国之君施行仁心、仁政,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
进全社会的和谐,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国家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提高了国家
地位。
译文:
【甲】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
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
尽力的行为,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
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
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司城子罕宴请他,然后停止喝酒。子罕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
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
么,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
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
我将不能谋生。希望相国您怜悯我。'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让他搬家。两边邻居家院子地
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士尹池回到楚国,
楚王正要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阻楚王说;“不可攻打宋国。它的君主贤明,它的国相
仁慈。贤明的人能得民心,仁慈的人别人能为他出力。楚国去攻打它,大概不会有功,而
且还要为天下所耻笑吧!所以楚国放弃了宋国而击攻打郑国。孔子听说之后说:“在朝廷
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
辽宁省本溪铁岭辽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2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
一小舟,拥灌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
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楼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
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
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脂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之句。②夥: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
(xia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Id。):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10.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12.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2分)
▲
▲
13.【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
含着作者的▲:【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4__。(2分)
▲
▲
【分析】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
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
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
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
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
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穆。飞散的
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
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
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全,都/数量词,一;
B.助词,的/助词,的;
c.这/判断词,是;
D.折断/曲折。
故选:Bo
(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字词:俱,都;绝,消失。句意: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
失了。
②重点字词:皆,都;雪,积雪;见,看见。句意: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
可见。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愉快地吃饱,然后画
一幅雪景图,以寄给高僧欣赏。故可断句为: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根据“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间,仔细
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要求。据此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
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据此得出答案:
家国之思(故国之思等)。乙文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据此得出答案:自然之乐。
答案:
(1)B
(2)①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3)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5)①家国之思;②自然之乐。
【点评】重点词解释:
是:
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
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四ng
白:
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
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
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辽宁省抚顺、葫芦岛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2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①在腹②,
剑既在心,维③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④吾以利而倍⑤其君,
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⑥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
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⑦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既:即•便。②胆(do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
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9.选出下列句了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崔杼谓晏子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以顺为正者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10.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志,与民由之。
(2)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明也。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12.【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
的话概述理由。(2分)
13.【甲】文孟子用“”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
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2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
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
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
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
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
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
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崔杼对晏子说:“你如果改变你说的话,那么我跟你共同掌管齐国;你如果不改变
你的话,戟就要扎到你的脖子,剑就要刺到你的心口,希望你考虑考虑。”晏子说:“用
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用利益诱使我改变自己的话,使我背叛自己
的君主,这不符合道义,用弯曲的兵器钩死我,用直的兵器刺死我,我也不改变自己的话。
”崔杼将要杀死晏子,有人说:“不可以,您因为您的君主没有道义而杀了他,现在他的
臣子,是有道义的人,您又接着杀死臣子,这样就不可以算是施教于人了。”崔杼于是就
赦免了晏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
A.不同。告诉/认为。
B.不同。道义/途,路。
C.相同。的确,实在。
D.不同。把/按照。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得,实现。志,志向。由,遵循。句意: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
正道而行。
②重点词语:劫,劫持。失,放弃。句意:用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这句话的意思为:用弯曲的兵器钩死我,用直的兵器
刺死我,我也不改变自己的话。根据意思可断句为: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名的理解。孟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来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
在他的眼中这二人行的是“妾妇之道”,缺少自己的主见,凡事“以顺为正”。崔杼释放
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
之,不可以为教矣”,也就是他认识到了这是一个“有道之士”。
答案:
(1)C
(2)①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②用刀威逼我让我放弃自己的意志,这不是勇敢。
(3)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妾妇之道(也)有道之士(也)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册人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
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
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
通达明快。
甘肃省武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①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②大师,以书邀余入
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③,则曰:“以不时至,
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④,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
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
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
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
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
16.解释下列加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比出郭
(4)以不时至,去矣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曩者霸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B.相与步于中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以书邀余入山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19.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
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
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快递运输服务协议
- 护理周实习心得体会5篇
- (合同知识)东清公路一合同段施组(四级)
- 服务员工作总结(32篇)
- 幼儿园语言课教案5篇
- 2024年教育机构校园场地租赁协议
- 专题08函数的图象-《2023年高考数学命题热点聚焦与扩展》
- 2024年搅拌站工程分包合同范本
- 传声筒的科学教案7篇
- 公司员工年底总结汇报(3篇)
- 吊篮安全检查记录表
- IATF16949条款与过程的对应关系
- 华科版五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共24课时)
- 设备供货安装方案(通用版)
- 计算机基础全套完整版ppt教学教程最新最全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8.1.1 认识几分之一 人教版(共20张PPT)
- 英语学习重要性
- 《应用写作》精品课程教案
- 水墨中国风古风山水典雅通用PPT模板
-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 生活万花筒课件(PPT18页)
- T∕CAIAS 001-2021 褐藻提取物 岩藻黄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