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前言: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育一一第二语言教育一一对外汉语教育一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or对外汉语教学。)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一方面接触并获得的语言。(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3)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并且这些第一语言达成同等纯熟运用的限度。2、第一语文和官方语言(1)第一语文:(2)官方语言:是一个国家通用的正式语言或认定的正式语言。它是为适应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在国家机关、正式文献、法律裁决及国际交往等官方场合中规定一种或几种语言为有效语言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一般从该国使用范围最广或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如中国为普通话,日本为日语,法国为法语。有的国家只有一个官方语言,如德国,有的国家有好几个官方语言,如印度,有的国家没有法定的正式的官方语言,如美国。在一些国家的某些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官方语言。
3、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线来区分的。(1)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母语≠第一语言)(2)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外语≠第二语言)
4、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线来区分的。(1)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2)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也许是外语,也也许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5、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6、母语、本族语、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重要语言”,但在有的情况下也也许成了“次要语言”,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但也也许成为“重要语言”。7、西方学者们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作了分工: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外语。8、“第二语言”的含义?“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复杂关系?(1)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涉及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2)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涉及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没有关系);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涉及一部分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本学科的名称: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本学科的正式名称也是用得最多的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事实上也涉及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但它只突出了重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只合用于中国。(补充:海外对本学科的称呼,美国称“中文教学”;日本称“中国语教学”;东南亚国家称“华文教学”。(2)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本来既涉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涉及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但在特定情况下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国际场合用的较多。(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学术上较能准确指称本学科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缩写为TCSL。这一名称既能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能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还涉及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它涵盖了国内外所有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也显示了它自身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汉语教学”(特定情况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即“我国母语文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本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中国国内对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即“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2、本学科上位学科的名称:(1)应用语言学:这是使用得最早、最普遍的名称。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第二语言教学。ﻫ(2)外语教学:这是国外语言教学界广泛使用和我国外语教学界长期使用的名称。
(3)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
(4)第二语言教学:这是使用得愈来愈多的名称。
三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ﻫ1、“教学”重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2、“教育”的内涵要比“教学”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重要是学校的活动。对教育的研究,除了教学过程和规律以外,还要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全过程和教育规律。ﻫ3、为什么提出用“对外汉语教育”取代“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名称更规范?P8由于本学科研究的任务不仅限于教学,还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更能体现本学科的性质。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尚有一项任务,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奉献。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互相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性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行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3、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的内部因素:
(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涉及学习者的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ﻫ(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3)学习与教学活动的自身——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4、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外部因素:
(1)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2)语言环境,涉及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3)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社会及具体的教育单位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ﻫ1、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是学科的理论体系。2、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P10)(1)美国斯波尔斯基于1980提出“教育语言学理论模式”。(2)加拿大斯特恩于1983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80年代最完整的模式)(3)我国吕必松有关第二语言学科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结构的论述,第一次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明确提出了学科体系模式。如,有关学科理论体系的两级分法: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如,关于教学活动四大环节的概括等。
3、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的模式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基础、学科理论、教学实践。(1)第一层次:理论基础。一一也叫支撑理论
提出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这七个学科自身都是独立的学科,不能算作本学科的理论,但它们都从不同方面,特别是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重要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2)第二层次:学科理论。一一涉及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部分①基础理论涉及四个方面:A对外汉语语言学。B汉语习得理论。C对外汉语教学理论。D学科研究方法学。②应用研究: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门的研究。(3)第三层次:教育实践,重要是教学实践。教育实践:既涉及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教育,也涉及对未来的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ﻫ4、为什么作为母语研究的汉语语言学不能代替本学科对汉语的研究(对外汉语语言学)?
(1)研究目的不同。本学科研究汉语是为了让汉语零基础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掌握汉语的词语和造句规则,培养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提高已具有汉语交际能力的人对语言规则系统的理性结识。
(2)研究内容不同。本学科重要研究通过与学习者母语对比所揭示的汉语特点和汉语作为目的语学习所碰到的难点,也就是汉语的特殊规律。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本学科需要从意义的表达出发,突出用法和功能的研究。而不是单纯从语言结构出发,集中于描写分析语言现象。ﻫ(4)研究的角度不同。本学科除了要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以外,还要从汉外对比、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差异、认知心理等多角度进行综合研究。ﻫ(5)研究方法不同。除了一般语言学研究方法以外,还要采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心理实验等多种方法研究。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ﻫ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ﻫ(1)对外汉语教学一方面是语言教学。(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是技能课和工具课。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则是专家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课程是知识课和理论课。)(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都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了用母语纯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起点开始的。)(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5)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总概论)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不是让己具有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ﻫ(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ﻫ(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拟定教学重难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自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
(6)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级规模较小。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ﻫ(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现象、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中心,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及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互相作用。研究任务: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以指导教育实践和教学实践,解决实际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研究视角:是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以及这几方面综合的独特视角。(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它综合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形成且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3)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它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一、关于本学科定位的错误争论:(1)“小儿科”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被视为教“人手足刀尺”的“小儿科”,认为“是个中国人就能教汉语”,不认可这是一门学科。这是初期的“学科否认论”。
(2)“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进行过一场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问题的热烈争论。出现了一些比较偏颇的观点,如提出对外汉语教学要“突破汉语基础教育”,要进行“系统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内容是汉学,而不仅仅是语言培训”“与国外大学的中文教学接轨”,“把学校办成汉学家的摇篮”等等。★补充:为什么对外汉语教学不等于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主线任务是要教好语言,所以本学科的主线任务一方面是要教好汉语。本学科不同于文学、历史等学科,本学科的文化教学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把文化课的数量和内容无限地扩大,弄得语言与文化失衡甚至倒置,改变了语言教学的任务。外国学习者最需要的一方面还是学好汉语,一旦掌握了汉语这把金钥匙就能自己打开中国文化宝库的大门。(3)“应用语言学学科”论。为什么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直接称之为应用语言学是不恰当的:ﻫ①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仅是语言学,尚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等。ﻫ②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两者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③“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表达出本学科的内容。强调了本学科的应用性,忽视了它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所具有的理论性。
④今天的语言教学已经逐渐摆脱了纯语言学研究的路子,更多地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转向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和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
二、本学科的对的定位——语言教育学科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定位:语言教育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第二语言教育的分支学科。
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前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于1950年。其间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即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时期和70年代末至今的“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时期。第一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一、
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1、初创阶段(1950——1961)(1)成就:①1950在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互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②第一位到国外专家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③本学科第一篇论文是周祖谟于1953发表的《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④1958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2)此阶段特点:①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文教学区分开来,摸索一条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②很多著名语言学家的参与使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有雄厚的研究汉语语言学的实力,也树立了语言学家积极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好传统。③有国外教学经验的学者参与初期教学工作使得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有也许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好经验和新成果。(3)局限性:教学中存在着过于侧重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教学的倾向,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无论在结识还是具体方法上都远远不够。ﻫ2、巩固阶段(1962——1966)(1)成就:①1962年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重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后于1964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于1996年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②1965年北京语言学院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2)此阶段特点:①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②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试办汉语翻译专业。③对外汉语教师培养工作进一步贯彻。④在教学法的研究方面开始积累以往经验,进行总结。ﻫ3、恢复阶段(1972——1977)ﻫ二
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
1、构建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年代)(1)此阶段特点:①在对外汉语教学界逐渐形成科学研究之风,在研究课题的涉及面和参与者的广泛性方面是空前的。②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宏观的系统的研究,逐步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框架。③开展了本学科首批重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④在教学法的研究方面,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1)“深化”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语言习得的研究得到高度重视,进一步探讨汉语学习规律,使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坚实基础上。②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改变了纯语言学研究的路子,更自觉地汲取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1、国家和民族的事业。(1)1987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第一任“汉办”主任为吕必松。(2)1989年我国国家教委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2、学科地位。(1)1983年正式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2)1988年成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吕必松。(3)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4)1984年成立“语言教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5)1979年《语言教学与研究》季刊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3、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本学科已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趋向于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的学历教育体系。形成了预备教育(历史最久)、进修教育、短期教育、速成教育的非学历教育体系。如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课程分三大类:语言技能课、语言知识课、中国文化知识课。ﻫ4、学科理论体系。ﻫ5、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节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一
、新世纪语言教育的重要性1、21世纪第二语言教育的目的和学习标准的5个“C”:Communication(运用语言进行交际),Cultures(体认多元文化),Connections(贯连其他学科),Comparisons(通过比较了解语言文化的特性),Communities(应用于国内和国外的多元社区)。ﻫ2、语言教育的重要性:①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是依靠语言在生产劳动及大自然交往中互相沟通、团结协作以求的生存发展。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语言作为知识、文化的载体,也作为信息传播最重要的载体,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②语言是交际工具,是人与人、社团与社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工具。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要深化改革开放,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就需要了解外国并让外国了解我们,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外语和汉语的语言教育。③语言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础。第二语言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开发人的智力,并且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多元文化意识,扩大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
二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1、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汉语教学的关系: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涉及两个方面:在使用汉语的环境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和在非汉语环境里进行的经常是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是世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①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专家语言”。②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限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③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体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前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语言教学的科学。2、语言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①理论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②理论语言学从对语言本质的结识,即语言观的角度,给语言教学的宏观指导,影响到对语言教学的性质、目的、原则和方法的结识,从而成为不同教学法流派的基础。③具体语言学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语言规律的揭示,从微观上给语言教学以启示,不仅影响到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影响到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等各个教学活动的环节。④语言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对比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大影响。一、
语言的基本特性与对外汉语教学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1)内涵: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集合体。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是由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但一经社会“约定”,就有强制性,社会成员必须遵守。语言系统是分层次的结构,语言大系统下有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分支系统,以语义系统为核心,各分支系统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赖,紧密联系。语言系统内部依照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来组织和运作。(2)启示:①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掌握音义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②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四个要素及其相关系统。③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一方面着眼于口头语言。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1)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①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经常指作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②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即运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通过言语来体现。(2)启示:①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干学会语言。教学中一方面要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②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也十分必要。ﻫ3、语言有生成性。(1)内涵:语言有极大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2)启示:①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明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②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要帮助学习者归纳、掌握语言的生成规则,并能在各种情况下运用自如。ﻫ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内涵: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其最本质的社会功能。语言是最重要、最主线的交际工具。(2)启示:①对外汉语教学的主线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②语言课要充足体现工具、技能课的特点。不能仅仅专家或学习语言知识,而是要加强技能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能力,最终能(3)补: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目的。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1)内涵:思维可分为技术思维、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人类的重要思维活动——概念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过程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思维结果必须通过语言来固定、保存、传播。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规律必须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语言的结构特点也在一定限度上影响到思维的方式和习惯。不同民族的思维能力同样,但思维方式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语言包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2)启示:①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介绍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②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中要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规定学生用汉语来理解和表达。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1)内涵:语言大体上是按民族来分划分的,不同民族形成了语言的不同特点。语言离不开民族或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成为文化的载体。理解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负载该文化的语言。(2)启示: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有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1)启示:①语言是可以学会的。一个具有健全大脑和发音器官的正常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母语,也能学会第二语言。②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③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有很多共同之处。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ﻫ二
、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中国、印度、希腊很早就成为语言研究的三大中心。中国对语言的研究从训诂学、文字学开始。《尔雅》是最早的辞书。西汉扬雄《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按形义关系编排的字书。从公元3世纪开始,中国音韵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就。(2)公元前4世纪,印度巴尼尼《梵语语法》。(3)公元前3世纪,希腊狄奥尼修斯《希腊语语法》。19世纪以前语言学附属于哲学、语文学等学科,未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把语言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语言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学四大思潮: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功能主义语言学。ﻫ■历史比较语言学。(1)时间地点: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2)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当时重要是研究印欧语系各种语言在不同时期结构上的相同特点,寻求其共同来源。(3)代表人物:①英国琼斯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②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拉斯克、德国格里姆和葆朴。③19世纪中期德国施莱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画出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④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新语法学派”。⑤补:德国洪堡特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4)奉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4)局限: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少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1)时间地点:20世纪初期,中心在美国。(2)代表人物: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学的“圣经”。(3)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①语言是符号系统,这一系统由很多小系统组成。②符号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念)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具有约定性。③符号系统内部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④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区分了“内部语言学”(语言自身的结构)和“外部语言学”(语言与社会、民族、文化、政治等的关系)。⑤提出区分“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演变的“动态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状态的“静态语言学”),主张对语言进行共时研究。索绪尔的学说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给语言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4)20世纪前半叶,以索绪尔学说为基础,欧洲语言学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在30年代有三学派:
①强调语言符号的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②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③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影响最大,创始人美国鲍阿斯和萨丕尔,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主张用共时研究的方法,通过可以观测到的语言材料科学地客观地描写语言的内部结构,揭示系统内部的关系)。补:后又出现了伦敦功能结构语言学派(奠基人弗斯)和莫斯科控制结构语言学派。
(5)奉献:结构主义学派对语言的结构系统进行了全面进一步描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描写方法。不仅对语言学自身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方法论也影响到其他学科的研究。
(6)局限:只集中于语言形式、结构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意义的研究。■转换生成语法。(1)时间地点:20世纪中期美国。(2)代表人物:1957年美国乔姆斯基《句法结构》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3)乔姆斯基理论观点:提出区分“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和“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认为语言表现不能全面反映语言能力,只就有限的实际话语进行结构分析,不能解释语言的本质,无法解释人类语言发明性的特性。语言学需要研究的是语言能力。提出“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的假说,“深层机构”、“表层结构”的理论。■功能主义语言学。(1)时间地点:60年代末、70年代,中心在欧洲。(2)代表人物:英国韩礼德、法国马丁内。(3)奉献: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标志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3、语言学派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影响:(1)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当做知识来研究比较,强调语言间的共同点)一一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以与母语的翻译对比为基本手段)。(2)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一种工具和手段,通过刺激—反映来获得,强调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着重研究和描写不同的语言系统及其结构形式)一一听说法、视听法(注重口语并以句型结构操练和模仿为特色)。(3)转换生成语法(把语言看做是人的一种能力,依靠这种能力,人们能掌握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发明性地运用语言)一一认知法(重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强调认知规则)。(4)功能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一一交际法(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注:前者是后者的语言学理论基础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1、长期以来对语言的研究事实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思潮。2、近30年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语言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转向语言的功能和使用,着重研究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运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ﻫ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1)背景: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定义: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涉及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重要表现在能对的组合声音和语素;能区分是否合乎语法的句子;能区分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句子;能区分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能区分同一结构的歧义;能区分句子中的语法关系;最主线之点是能运用这一有限的规则体系发明出无限的句子。(2)背景:海姆斯初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定义: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涉及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既用口头形式,也用书面形式。既指说、写的表达能力,也指听、读的理解能力。(3)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性:①语法性——指语法上是否对的。②可接受性——在交际中能否被接受。③得体性——在一定语境中是否恰当。④现实性——是否是现实中常用的。(4)美国卡纳尔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
①语法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
②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ﻫ③话语能力——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ﻫ④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解决语言的能力。如解释、强调、更正等。即应变能力。(5)交际能力既涉及语言能力,也涉及语言运用的能力。(6)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意义: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目的的共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是发明性的认知过程,要充足发挥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使有关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是评估语言学习效果的标准。交际能力的理论是交际法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教学法流派。2、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1)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指语言所发挥的作用,指用语言做事,或者说用语言完毕交际任务。(2)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就掌握了七种功能:ﻫ①工具功能——用语言来达成自己的愿望和规定。ﻫ②控制功能——用语言来支配或控制别人的行为。
③交往功能——用语言与别人交际。
④表达个体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个性、感情,发现自我。
⑤启发功能——用语言询问以结识周边世界。ﻫ⑥想象功能——用语言发明自己想象中的世界。ﻫ⑦信息功能——用语言传递信息(掌握最晚)。(3)韩礼德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ﻫ①观念功能——表达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ﻫ②交际功能——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
③话语功能——使语言的组成部分连贯衔接。(4)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是语言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两项重要内容。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1)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话语既涉及口语也涉及书面语。(2)“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哈里斯最早提出这一术语。(2)“会话分析”:是对平常会话的结构和规律进行分析,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萨克斯指出会话的特点是“话轮替换”。(3)话语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必须加强连贯表达的训练,培养话语能力。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1)言语行为理论:50年代末英国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指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并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他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以老师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屋里很热”这句话为例,言内行为是说话人通过发声把这句话说出来,它所直接表达的是字面意思,即进屋后的感觉。言外行为则是通过这句话来表达隐含的真正意图,也就是言外之意,即应当把窗户打开。言后行为则是指这句话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即学生去开窗。(2)会话含义理论:对“会话含义”的研究事实上就是对会话中说话者的言外之意的研究。60年代中期美国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认为会话能顺利地进行需要双方互相配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规则。他提出“合作原则”,涉及四项准则:①质的准则——所说的话要真实。②量的准则——所说的话要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要包含超过需要的信息。③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是有关的、切题的。④方式准则——所说的话要清楚、有条理、简练,避免晦涩、歧义。‖会话含义是指会话中说话者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如A向B询问C是否适合当老师。B只说“他的粉笔字写的不错”。这就违反了量的准则,没有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言外之意即C并不适合当老师。‖英国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布朗和莱文森提出了“面子保全论”,建立了涉及积极礼貌策略和悲观礼貌策略的礼貌模式。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会话含义理论。
二
、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1、1898年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马建忠《马氏文通》。ﻫ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1)语法方面:汉语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格、时、态来变位。如,“我去学校”,主语可以改变为“你、你们、他、她”,时间可以加上“昨天、现在、明天”,而谓语总是“去学校”,不需要任何变化。在多数情况下,汉语只要把词按一定顺序排列就行,无需添加任何附加成分,形式结构简明,这样就避免了语法意义的反复表达方式和句子中的多余成分。(2)语音方面:汉语只有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4声的区别,一共也只有1300多个音节。并且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组成,声调的变化都有较严格的规律可循,易于掌握。(3)词汇方面:汉语的词音节少,便于记忆。汉语词汇的结构方式以词根复合法为主,由大多数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义有关,便于记忆。汉语的构词法与造句法基本一致,都是用偏正、并列、述宾、述补、主谓五种结构类型,组合简易。汉语常用词的覆盖率也较高于英语、俄语等。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1)语法方面:汉语词没有形态变化固然有方便的一面,但对习惯于屈折变化的学习者来说,学会一种新的语法手段来代替已熟悉的语法手段,则比多记一些不规则的动词变化更为复杂。汉语语法重“意”不重“形”,以意合为主,隐性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难于掌握。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词类有多功能性,与句法成分不一一相应。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句法结构中松散的主谓结构和大量的述补结构,尚有像“把”字句、“被”字句等特殊句式。这些都是难点。(2)语音方面:语音最大难点在于声调。同音形式多,难以区分。汉语尚有几组送气与不送气的辅音区别。(3)词汇方面:有大量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的固定四字成语,古语词。汉语的外来词中,单纯音译而又通用的不多,绝大部分都通过汉语构词法的改造,与原文相去甚远,并未能给外国学习者提供很多联系其母语词汇的方便。(4)汉字: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汉字是意音文字,对于大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难认、难记、难写。ﻫ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教学论是研究教学规律的理论)3、第二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点:ﻫ①第二语言教学所教的是一种新的代码,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新的能力。这种新代码与学习者原已掌握的代码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冲突和干扰。②第二语言学习场合超过教育学所关注的学校范围,而是整个社会,是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环境。③本学科规定达成的教学效果,即对目的语掌握的纯熟限度超过一般学科教学规定达成的标准。学习的成功率相对说来比其他学科要小。④检查语言学习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在交际中能否运用第二语言,也比其他学科更清楚。ﻫ一
、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1、教育的定义①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③狭义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本书中的教育指的是狭义的教育)2、教育的作用①对社会,在于传授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知识、技能和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使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②对个人,在于提高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健全人的个性,使人类自身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教育对社会、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教育的基本功能。)3、对人的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教育无用论”和“教育万能论”都片面了)①遗传(前提)。②环境(潜移默化)。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④教育(主导)。4、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1)德育:指思想品德的教育,涉及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拟定全育方向)(2)智育:指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3)体育: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卫生保健及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全育物质基础和保障)(4)美育:指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和发明美的情感与能力,并陶冶学生的崇高情操。补:德、智、体、美统一协调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最高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ﻫ二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1、教育目的重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2、教学
(1)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教学的任务: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对的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为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3)在教育体系中,教学是中心,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核心部分。(4)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任务:要向外国学习者传授汉语的基本知识,培养运用汉语的能力,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并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良好品德、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等方面的教育。3、教学论(1)17世纪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建立教学论。(1)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称为教学论,有时也被称为“教学理论”“教学原理”“教学法”。(2)教学论研究的内容涉及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检查等。4、教学过程(1)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叫教学过程。(2)对教学过程规律的研究称为过程论,是广义的教学论中的一部分。(3)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的本质特性:是学生的结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结识过程。ﻫ
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直接同客观事物打交道去亲身获得对事物的结识,而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接受前人总结的实践经验,形成基本结识,然后再应用到实践中去。
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结识活动不是单枪匹马靠自己摸索,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结识过程不只是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并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结识活动不是学生自发积极规定的,而是在教师和课本影响下进行的。因此要受到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和学生各种个体因素的影响。
(4)教学过程的模式①传授式:即在教师主导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代表:夸美纽斯“观测-记忆-理解-练习”。②活动式:即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代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设计教学法”模式,其过程是“设立问题的情景→拟定问题的性质→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检查与评价”。③发现式:即既主张学生学习最新、系统的、有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知识,同时又规定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代表:美国布鲁纳“学科结构论”和“发现学习论”理论。④发展式:认为教育的过程不只是智育的过程,而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代表:前苏联赞科夫“一般发展”的教学论思想。(5)这四种教学过程的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①应当提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不同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课程也应有不同的模式。ﻫ②要强调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吸取各派之长,克服其局限性。5、教学原则(1)17世纪夸美纽斯第一次系统提出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五大教学原则。(2)普遍的教学原则是: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对学生传授的科学知识既要体现对的性又要渗透思想性。②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指既要使学生积累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个性。③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应当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同时培养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⑤统一的培养规定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指既要对学生有统一的、基本的规定和规格,同时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人得到充足的发展。⑥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指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体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同时专家内容也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⑦直观性原则
。指要充足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
⑧巩固性原则
。指要对已学知识及时且反复复习,加以巩固。⑨量力性原则。指对知识数量、质量和难度的规定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合学生接受能力。ﻫ三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ﻫ1、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等形式体现,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立。3、课程论(1)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①广义的课程:指学校为学习者所提供的一切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
②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教学的科目。(2)课程论: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是指导课程设立的理论。(3)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两种课程理论:①学科课程论
:这是一种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以各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缺陷是对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爱好、需要及接受能力考虑不多。代表人物是希腊的夸美纽斯和德国的赫尔巴特。②活动课程论:
这是一种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课程的安排应与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强调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提倡“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优点是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陷是对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体系和逻辑顺序注意不够,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代表人物是杜威。4、教学方法(1)影响教学方法的因素:①教学理论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随着对教学规律以及学习规律结识的加深,就会出现一些新的教学方法。②教学手段不断地改善。科技发展使教学手段改善,促进新教学方法产生。③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变化涉及到教学内容、规定、原则的变化,影响教学方法改革。(3)教学方法的主线指导思想是“启发式”。与之相反的指导思想是“注入式”。(4)重要教学方法:①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口头语言交流和学生书面语阅读为重要途径的教学方法。②以观测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测实物、直观教具、真实环境对所学知识获得结识的方法。③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指导的科学训练,学生形成技能和行为习惯并发展能力的方法。(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④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在一定活动情景中通过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一
、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ﻫ1、人的高度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以及发达的发音器官是语言的生物基础。ﻫ2、大脑皮层分为三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皮层联合区(支配言语和思维)。3、大脑两半球的分工:(1)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空间等跟形象思维有关的活动,善于感知音乐、图形、整体性的映像和几何空间,为空间定向优势和情绪优势。(2)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重要是言语、概念和计算能力,为言语、思维优势和认知优势。4、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化”:指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存在差异,一定的功能为一侧大脑半球所控制。5、大脑功能侧化的时间:在生命初期,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学习的潜在能力。从2岁到青春期(12岁左右)之前,是大脑语言能力向左侧化时期。4岁以后大脑左半球开始显示其语言优势,到青春期开始时侧化已完毕,右半球就失去了发展语言的能力。6、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或称“临界期”假说。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12岁左右)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毕,左脑和右脑都能参与语言习得的这段时期。此时大脑灵活,可塑性大,比较容易习得语言,这是习得母语的最佳时期。二
、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1、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2、第二语言记忆:是第二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保持和再现,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积极积极的活动过程。3、记忆的分类(1)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①形象记忆:是对已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的记忆。如对字母、词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记忆。②逻辑记忆:是对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过程的记忆。如对语音规律、语法规律的记忆。③情绪记忆:是对已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如学习中从对话朗读中体验过快乐情绪的记忆。④运动记忆:是对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的记忆。如对学习中书写动作的记忆。(2)记忆按保持的状态和时间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也称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感知后信息保持极短时间的记忆。通常以毫秒计,最长只有一秒左右。信息在本系统中按输入的原样和顺序被登记下来,作简朴存储,尚未进行意义分析等心理加工。感觉记忆的容量很大,足够接纳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决定其去留。如,把一张张静止画面当作连续活动的电影是感觉记忆的作用。②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分钟左右。通常以听觉形式编码,且基本保持逐词逐句的内容。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一次呈现后能在短时记忆中对的回忆起7±2个信息单位。如,人们在拨电话时刚记住的号码打完电话就忘掉了。③长时记忆:是在头脑中长期保持的记忆。通常保持一分钟以上直至终生。长时记忆中存储信息的记忆代码重要是语言的,特别是语义编码。长时记忆中信息重要以意义的形式保持,而不是逐词逐句的内容,也缺少细节。长时记忆容量没有限度。4、记忆的过程(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记忆过程涉及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四个基本环节。体现了信息的输入、存储和输出的过程。(1)识记:第二语言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指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识记并记住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心理过程。识记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多次,多次识记就是复习。①识记按其目的分为:无意识记和故意识记。A无意记忆:是没有预定目的的、未经任何努力对第二语言自然而然的识记,是不知不觉的识记。B故意识记:是具有明确预定目的、合理的策略方法和必要的意志努力所进行的识记,是一种自觉、积极进行的识记活动。②识记依照材料是否故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A机械识记:是对没故意义或学习者尚未理解其意义的材料,依靠机械反复进行的识记。B意义识记:是在对材料理解的基础上,跟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并纳入已建立的知识结构之中的识记。(2)保持:第二语言的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对已识记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使之长期存留在脑中以备应用。(保持的信息并非一层不变,信息在存储过程中质和量都会有变化。)
(3)再认和重现:这是记忆过程的第三阶段,即恢复记忆的两种形式。①再认:是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再度呈现时能辨认并确认的心理过程。如,第二语言教学中,对目地语材料的阅读、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等练习就是再认。②重现:也称为回忆,是指已经识记过的第二语言知识和技能虽然并未再度呈现,但在脑中重新回想起来的心理过程。如,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问答、对话、复述、作文等都具有重现。补:重现按有无目的分为:故意重现和无意重现。(回忆以联想为基础)A故意重现: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回忆。B无意重现:是没有预定目的触景生情而自然产生的回忆。5、联想(1)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想到具有某种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心里活动。(2)联想的分类:①类似联想,如性质相近的第二语言材料的联想,如颜色:黑白红绿。②对比联想,如相反或对立的语言材料的联想,如生死。③接近联想,如时间或空间接近的第二语言材料的联想,如春天与阳光。④关系联想,由事物的多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联想。如生病与大夫。6、遗忘(1)遗忘:即记忆过的内容不能保持也不能对的地再认或重现,(2)遗忘的分类:部分遗忘、完全遗忘、暂时遗忘、永久遗忘。暂时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恢复。永久遗忘,是指已识记过的内容不经复习就不也许恢复记忆。(3)心理学对遗忘产生的理论解释:①衰退说:认为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甚至消失,因而产生遗忘。②干扰说:认为由记忆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由于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克制,所以产生遗忘。(3)干扰信息保持的因素有两种:①前摄克制:前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的保持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旧的记忆干扰新的记忆。②倒摄克制:后边的学习活动对现在的记忆保持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后边的新的记忆干扰旧的记忆。(注意:两种学习活动的内容或材料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时,不会引起克制。只有当两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时才产生因内容类似而引起的克制。)(4)影响遗忘的因素及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①从识记的时间来看,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启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已识记的材料应赶在遗忘前及时的进行巩固、复习、重现和运用,并且要经常复习,复习的间距由短拉长。②从识记的内容来看,故意义内容的识记比无意义内容的识记遗忘得慢;熟悉的材料、难易限度适当的材料比生疏的材料遗忘得慢;学习者感爱好的内容比不感爱好的内容遗忘得慢。‖启示:第二语言教材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形象生动,能引起学习者的爱好,难易适度。还要合理安排识记材料。③从识记的数量来看,识记的数量越大,遗忘得越多。‖启示:在第二语言教材中要掌握好“量”的因素,每课内容要适量,采用分散识记的原则。④从识记的限度来看,一定范围内识记的限度越高,遗忘越少。‖启示:应鼓励学习者采用“过度学习”的策略。过度学习达150%时遗忘最少。⑤从识记的方式来看,信息结合一定的情景并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渠道输入比单通道输入遗忘要慢得多。‖启示:第二语言教学要充足运用情景,多采用实物、图片或多媒体以加强形象化教学,并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增强记忆能力。三
、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为标志。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是冯特,代表人物是英国铁欣纳。该学派主张通过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并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是内省与实验相结合。3、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对立的学派,创始人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为杜威等。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当作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主张人的心理把心理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研究方法商主张采用内省法,但更重视客观的实验和测量。4、格式塔心理学:是20世纪初德国出现的反对构造主义的学派。德文“格式塔”的意思是“整体”,所以该学派又称完形学派。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柯勒。该学派反对把意识化解成元素,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对视听法教学流派整体结构的学习理论有一定影响。5、行为主义:20世纪美国出现的反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华生,后期重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该派强调学习过程和测量外显行为。行为主义两个特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初期行为主义,华生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影响,建立了“刺激——反映”模式,成为经典性行为主义理论。新行为主义,斯金纳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和“刺激——反映——强化”模式。在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听说法、视听法、程序教学法等教学法流派的心理学基础。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组成。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无意识。7、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并把认知作为人的所有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成为认知法教学流派的理论基础。8、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创始人是马斯洛。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认为既不要把人神化,也不要把人兽化。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有自由的意志,有发展自身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为征询法、默教法等人本主义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1、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极其重要意义,这是由于:①要真正掌握一种第二语言,单学语言自身还不够,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②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的交际能力事实上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需要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指导语言教学。③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一般都规定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甚至要学习专业性的文化知识。所以说,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中国文化教学。
一
、语言与文化
1、文化的定义: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明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②狭义的文化重要指“精神财富”部分,即与“物质文化”相对的“精神文化”。2、文化的分类:(1)①物质文化(是表层文化)。②行为文化(也称习俗文化,是中层文化)③制度文化(是中层文化)。④观念文化(是深层文化)(2)①大文化(C文化)指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以及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②小文化(c文化)指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等。3、文化的特性:ﻫ①文化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发明出来的。对每个具体的人来说,有关文化的知识和能力是后天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学习获得的。人们既享受文化又发明文化。②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以民族的形式体现的。同一民族总的来说有共同的文化。不同民族文化虽有共同之处,但更多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民族间的文化差异。③文化具有社会性,为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发明、共同遵守并共同享有,体现该社会群体的共性。④文化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从表层到深层组成的复杂体系。文化系统各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⑤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之上的。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符号系统的记录,才干得以表达、保存、传递。语言是记录文化最重要的符号系统。⑥文化是发展变化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由社会历史的积淀形成一定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文化又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文化,借鉴别的民族的文化并发明新的文化。ﻫ4、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两者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ﻫ关系:①语言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两者不可分割。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重要载体。③语言和文化互相促进和制约。一方面,语言与文化互相促进。文化的发展带动语言的发展,如新词语的产生。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另一方面,语言与文化互相制约。语言制约着文化,如汉语将颜色分为七色,有的语言只有五色,显然后一种语言对颜色文化的结识就不如前者丰富,要发展其对颜色的结识就必须增长有关颜色词语。文化制约着语言,如重血缘亲疏的中国文化传统导致汉语中出现的大量亲属称谓词,而英美国家对血缘亲属的重视不如中国,其亲属称谓词也大大少于中国。启示:①语言与文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是一种整体,要真正理解一种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符号的语言。②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地语,必须同时学习该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对目地语文化了解越多,越有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二
、语言与跨文化交际1、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重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跨文化语言交际。ﻫ2、跨文化交际的特点:ﻫ①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跨文化交际发生在不同文化之间,
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也许由于差异的存在而导致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偏误,并形成障碍。②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但不同文化之间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受到不同价值观念的制约。③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在长期的母语文化熏陶下,
人们往往容易形成对母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并不自觉地把母文化模式当做衡量别的文化的标准。同时在没有获得异文化社会环境的实际体验情况下,只受到间接经验的影响,很容易对异文化产生偏见。④交际过程中的互相接近和求同趋向
。交际双方为了使信息传递顺利进行,在交际过程中往往出现互相接近和求同趋向。⑤交际的结果:文化的互相影响。跨文化交际事实上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在长期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互相影响,汲取对方文化的某些方面。
补:跨文化交际的主线特性是如何发现、结识和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3、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与适应的四个阶段:
(1)蜜月阶段,刚刚接触第二文化或进入第二文化的环境,对一切感到新奇、惊讶、激动等。(2)挫折阶段,新奇感过去,处处不习惯,产生迷惑、孤独、失落、焦躁等情绪。补:在此阶段产生“文化震荡症”,也叫”文化休克”,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急的精神症状。(3)调整阶段,开始调整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寻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方法。(4)适应阶段,渐渐习惯新生活环境。
4、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①尊重不同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都反映该民族的历史和特点,是其民族智慧的结晶。并且每种文化都有其长处和短处,不存在某种文化的绝对优越性,因而要尊重彼此不同的文化。②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只有通过理解与适应,才会真正热爱并更好地学会和运用这种文化。③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对待不同文化要采用开放宽容的态度,用求同存异的原则化解文化冲突。④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立足于母语文化优秀传统和本质特性的同时,汲取目地语文化的长处,不断发展,发明本民族的新文化。⑤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尽量依附目的语文化。5、80年代初,张占一等人按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提出区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观点。(1)知识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2)交际文化:指跨文化交际中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6、跨文化交际应当体现互相尊重、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适应的原则。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一、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应当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因素:①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语言教育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语言教学为主,而不能以文化为主或语言与文化并重。②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自身就包含着文化的因素,文化是语言教学内容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相应文化知识学习的规定也越来越高,而对于目的语文化知识掌握的越多,越有助于他们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2、拟定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紧密相关且体现汉语文化特点的、为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所必需的、针对外国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那部分文化。3、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应是三层次: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范围内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不属于本学科但为本学科所设专业所需要的专门性文化知识。语言的文化因素重要指语言系统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陈光磊把语言的文化因素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指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知识。专门性知识在教学中重要体现在为高年级开设的文化课中,如,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历史等。ﻫ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ﻫ1、语构文化: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如,汉语中词语排列整齐、语义对称、节奏和谐的对偶句,体现了中国人喜欢对称、成双的心理。如,汉语句式结构体现叙事一般准时间或事理顺序排列,说明事物常由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先因素后结果等反映中国人注重直觉体验、善于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特点。ﻫ2、语义文化: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重要是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这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最基本最大量的表现形式,也是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语义文化经常和词汇教学结合在一起。①一方面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词语,如不加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就难以理解。对此,胡明扬把它分为:A受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词语—梅雨
梯田
戈壁滩
熊猫。B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词语—馒头
旗袍
四合院
炕。C受特定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词语—科举
支书
下放
农转非。D受特定精神文化生活制约的词汇—虚岁
黄道吉日
红娘
阿Q。②另一方面则是某一事物或概念虽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相应词语,但词义却存在很大差别,因而最容易导致误解和障碍。具体分为,A词的褒贬色彩不同,如,龙在西方文化中是贬义,在我国是褒义。B词的引申义和比方义不同,如,松梅竹在我国可象征高洁的品质,而英语中没有。C词义不等值,如,叔叔和知识分子与英语中的相应词义范围不同。D词的内涵意义有差别,如,农民在汉语英语中的意义不同。3、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养殖场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合同
-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预后影响因素的评分研究》
-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效率实证研究》
- 2024年建筑工程材料供需合同
- 《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路径研究》
- 《XL地产有限公司HYC项目过程管理研究》
- 《运动双任务训练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 专题01选择题60题(一)-2023-2024学年小升初数学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专版)
- 2024年度房产仲裁合同:不动产纠纷解决协议
- 2024年天水客运模拟考试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肺癌化疗临床路径
-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
- 各种型钢理论截面积、理论表面积、理论重量对照表
- 部门服务满意度评分表
- 第十章销售团队的激励机制
- 《蚂蚁做操》说课稿
- 《危险驾驶罪》PPT课件.ppt
- (完整版)PD、QC有限快充的知识讲解
- 习惯一积极主动
- 张矿集团人才发展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